“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什麼很多老師都很反感這句話?你怎麼看?

一葦3950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什麼很多老師都很反感這句話呢?就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的人(包括地方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學生家長等),明明知道這句話提出的背景和要表達的意思,卻偏偏要故意曲解、拿來教訓和噁心老師,當然讓人忍無可忍,許多老師很反感也就在情理之中啦!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來的。陳鶴琴先生是上個世紀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早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留學美國五年,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五四運動期間回國後, 曾經擔任南京師範學院校長;畢生致力於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工作,有“中國幼兒教育聖人”的美譽。他這句話的原意是: 只要我們的教育思想方法對路,並且盡心盡力去做,每個正常孩子總會有所進步。他說這句話的初衷,就是針對當年國民幼兒教育中的無可適從和無所作為現狀,既有針砭時弊的意味,又有鼓勵家長和幼兒教師奮發有所作為的意思。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後來被某些有心人無限放大,成為專門針對所有教師的“殺手鐧”。教育專家李鎮西認為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在一次教育會議上,一位女士發言贊同“ 沒有教不好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李鎮西說:“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但是某些教育“磚家”們、教育界的官僚們、和不明真相的家長們,對此並不怎麼買賬,他們固執己見地認為: 孩子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如果教育不好,那就是老師沒有盡心盡力和盡職盡責,就是師德師風和教育教學水平有問題。以此理念和標準來評價老師們,自然遭到老師們的反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正確解讀,早已有定論。“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對學生認識論: 也就是說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並不是“朽木不可雕”的;但“教好”又是相對的,每個孩子成長的基礎、環境、條件等都不盡相同,其個人成長空間和進步程度,會差距很大。“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方法論: 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並不是任何人都是天生適合做教師的;即便在適合做教師的人群中,不會教的老師、教不好的老師,也肯定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都需要不斷努力學習,讓自己逐漸勝任當孩子“老師”的角色,堪當大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之所以讓很多老師特別反感,就是因為某些善於斷章取義、或者有意為之的教育“磚家”及其官僚們,經常性非常“順手”地揮舞起這根大棒來打壓和噁心老師,老師們要是能喜歡起來才是咄咄怪事!


自在人生wub


我是老師,我說句心裡話。我教一年級時,一個應該上三年級的學生要求回一年級重新讀書,並且要求一定來我班。以我的性格是必須把她教好的,可半年過去後,我真的服了。今天教會的知識,明天問她,她連印象都沒有。明明教會了,可下節課問她,她就是看天棚。四年過去了,她除了趴桌子睡覺什麼也不會。所以說,這個問題的話就是“放屁”!


地上船


我認識一個老師,他說他有一個教不會的學生,教了兩年了連個1234也教不會。我不信,他就把那個學生叫過來,伸了一根指頭問:這是幾個?答1,又伸出兩根指頭:這是幾個?答2,我說會呀,怎麼說不會?於是,那個老師又伸出一根指頭問,這呢?回答4,又伸出兩根,回答8。哈哈!能怪老師教不會嗎?我不知道了。


手機用戶6867753546


我是一個老師,早年我在一個生源很好的學校任教,隨便教成績也很好,學生競賽拿大獎,後來考上名校的比比皆是。現在一個生源較差的學校,教的很認真很辛苦,就是看不到成績。臨了臨了才明白一個道理,良禽擇木而棲,良師擇生而教啊!


用戶6741320742732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老師,其實我也不喜歡聽這句話。因為這句話的指向彷彿是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成為好學生,只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所以才有了差學生,那麼問題來了,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正常班級都會有好學生和差學生,那豈不是所有的老師都不會教?哪怕是至聖先師孔夫子,在其教授過的3000多弟子中也只有72位讓他老人家得意的,那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孔夫子教育的廢材率太高,不是一個好老師?

既然老師們那麼反感這句話,我們就應該搞明白這句話的出處。

其實說此語的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先生早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校長,一生致力於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著有《家庭教育》等著作,可謂是一代教育大師。那麼陳鶴琴先生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句話呢?這是他說給別人聽的嗎?下面才是最關鍵的:先生這句話是寫給自己的一句自勉之語,本意是對自己嚴要求,力求自己在教育教學效果方面達到自己所說的這種境界,不是對別的老師的要求!

說的更直白一些,這句話是先生對自己的道德要求,不是對他人的道德綁架!但是,一些毫無基層教育經驗卻被分配去搞教育的領導卻根本不明白這句話的出處,而有意無意地把這句話作為對老師進行道德綁架的利器,很多不負責任的家長們更是覺得這句話說的太好了,自己孩子學不好原來都是老師的責任。他們都有意無意地忽視掉學生個體的資質、學習的態度和家庭的影響,忽視掉現代教育模式下疲於奔命的老師的各種無奈和辛酸。筆者有時候也會對自己說,做了老師這份工作有時候就得甘於奉獻,甘於清貧,但是如果領導跟我說這句話,我心裡肯定不舒服,覺得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覺得滿口要求別人道德的人其實是最不道德的。

教育專家李鎮西就曾表示:“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

客觀的說,作為教育者,我們首先要承認任何一個學生都是可以通過教育的手段使他成長進步的,但是這種進步僅強調老師的主觀性,忽視家庭、社會及他本人的客觀性既是不負責任的,更是不實事求是的,關鍵是誤導了大家看待學生教育問題的視線,錯失了真正解決問題的良機,導致最後受傷的還是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前途。

所以,請大家不要再曲解陳鶴琴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要再打著先生的名頭濫用先生之言,更不要站在自己都不理解的高度用荒謬的要求去規範老師。他們是人,不是神。



炎師心語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一定是精神病院裡的病人說的。有人說這是一個叫“陳鶴琴”的人說的,那可以肯定這個“陳鶴琴”就是一個地道的精神病人。但為什麼很多人奉這句話為真理呢?因為很多人患了精神病。

我在鄉下初中教書快40年了,不承認學生智力、習慣、愛好等差異,那就是瘋子。我不想更多地申述理由,在基層第一線的教師,比那些磚家叫獸懂得更多。


奉鄉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什麼很多老師都很反感這句話?你怎麼看?

人出生在世,是一張白紙。但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多得不可勝數。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人老師,他的為人處世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試想,一對父母是小偷,那麼,他就不會覺得偷竊別人是很卑鄙的,他的人生觀就是覺得偷人家是理所當然,那麼,他的孩子自小也就不會覺得偷竊是醜惡的!

父母教育孩子一直是溺愛嬌慣型的,那麼,他家中出來的孩子絕對是沒有教養的。

如此家庭出來的孩子,在學校裡,他就是刺兒頭,絕對不是好學生,因為父母自己把惡劣的“基因”傳授給孩子們了,這樣看來,即是大學教授也難以把他們教成材。

因此,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人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風土人情話魯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我估計這應該是老師們最反感的一句話了。按這句話的意思,只要老師足夠優秀用心,所有的學生的都應該被教育成功,但你看孔老夫子,其“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優秀率不過2.4%!所以這句話是有很大問題的。對這樣的責問,老師們本能地反問往往是這樣的:

沒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破不了案件的警察。

沒有打不贏的官司,只有打不贏官司的律師。

沒有辦不好的企業,只有不會辦企業的老闆。

沒有管理不好的社會,只有管理不好的官員。

沒有贏不了的比賽,只有贏不了的運動員。

·······

當然,這都是氣話與玩笑,但這句話之所以被人時常提起,是因為它又不完全錯誤,在某些方面它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在小學的最基礎的知識教育這一塊,只有孩子智力沒問題,老師只要要求到,認真教,拼音、識字、10以內的加減法是很容易做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但隨著知識難度的加大,有些知識的理解就要看天賦與智商,不信你讓愛因斯坦來給我們講相對論,估計沒幾個人聽得懂,學得會。但你因此說愛因斯坦是個笨蛋老師那肯定不合理。

每個求學者都應該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當初班裡總有一些人聰明無比,老師一講就懂了,一點就通了,同樣是45分鐘,人家能寫完作業下課到處玩,有的人放學補習還不見得會。

總之,提出這句話的陳鶴琴老先生當初意在讓老師們自勉,但現在很多人卻用來當作對老師的指責,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當作對家長的討好,那就太過分了。所以這話以後休提吧。


放牛班的牛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說的沒錯。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夥年輕人,大概五六個人吧,一起去拜師學武術。其中有一個“大笨蛋”,什麼也學不會,就連最基本的“馬步”也站不好。一天站不好,兩天站不好,一個月下來,還是站不好。師傅怒了,吼道“別站了,去廁所捉蒼蠅!”

無奈,這個“大笨蛋”只好去廁所捉蒼蠅。

夏天的廁所,糗氣熏天,蒼蠅到處飛。捉了一天一隻蒼蠅也沒捉到,回來見師傅。師傅說,“你不會想辦法嗎?”

第二天,這個笨蛋照樣去廁所捉蒼蠅。

“小小的蒼蠅,怎麼這麼難捉?”用雙手拍,拍不著。再拍,還是拍不著……好容易拍到了一隻。繼續拍,兩隻,三隻……一天下來拍了五隻蒼蠅,拿著蒼蠅去見師傅。師傅沒好氣地說,“繼續捉吧!”

就這樣,他天天拍,從起初的三隻五隻,拍到了後來的十幾只。每天拍的蒼蠅越來越多。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

一天,他又拿著拍的蒼蠅來見師傅。師傅說,“你捉的蒼蠅都是死的。不行,要活的!”

在拍蒼蠅的時候,把蒼蠅拍到,到手後就死了,怎樣才能捉到活的呢?起初,用雙手捂,蒼蠅都是活的。

蒼蠅這東西,髒兮兮的,專往不乾淨的東西上落。捂著它,手也髒了。儘管看不到“髒”,心裡總是覺得難受。怎麼辦呢?用兩個指頭捏吧!捏不好,把蒼蠅捏死了,那就捏蒼蠅的翅膀捉吧!用捏翅膀這樣的辦法,捉的蒼蠅的只數越來越多。

捉了三個月蒼蠅的他一天去見師傅。屋裡幾隻蒼蠅“嗡嗡”亂飛。他雙手齊用,幾隻蒼蠅都被他捉住了,師傅笑了,連聲稱讚,“好,好,這就是眼精手快!”

諸位,一個什麼也學不會的人,在師傅的“逼迫”下,練成了眼精手快,這應該叫“因材施教”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不是真的?

老師們對“沒有教不好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很反感,是跟我們的教育教學要求有關——以高分數為“尺子”,衡量所有學生,肯定不是因材施教——因為有的學生不適合學知識!這也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改革,做到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各有所學,各有所得,各有所成。


路邊青青無名草


我作為一個初中文憑的成年人來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有沒有不會教的老師?肯定有,每個行業都有智商低下、思維僵死、業務差勁的從業者。我上學時所經歷過大多數老師水平都很低下,講課只會照課本念,改正作業只知道對比唯一答案,批閱作文總把學生具有獨特觀察的現象、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當成病句錯詞來對待。這樣的老師很大程度上不如個別學生,比如我上學時,在學校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多授課老師都不敢跟我說話。我還有個朋友,在上高中時已被評為全國十大校園詩人,而他的連篇下水作文都寫不出來的老師,顯然及不上他的十分之一。

但這是少數現象。從概率上說,教師群體受教育程度絕對高於學生,如果智商相等,那麼學生是不如老師的,個別教師遭到學生碾壓的現象,無外乎兩種情況:1.該學生是神童,2.該教師是草包。遇上神童學生,正常老師也會被碾壓,遇上草包老師,正常學生也有可能幹過他。

既然總體上老師水平高於學生,那麼他總有能夠傳授知識給你,使你獲得進步的資本,如果你不是神童,你只能接受中規中矩的學校教育,那麼老師就是你無法繞過的學習對象和知識寶庫。

就以我自己再來舉個例。我上學時成績忽高忽低,有時全班第一,有時又落到後面幾名,原因是我從來不聽課。初二期末考試前,語文老師找我談過心,我那幾天就去翻了下課本,結果語文就考了全縣第一名。

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即使你是神童天才,完全不學習不看書,你也會被普通學生超越,而這個後果,是跟老師無關的。但我能考高分,語文老師肯定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我再舉個例子。主人公是我的同學,一個教導主任的女兒。這個同學跟我完全相反,她的勤奮是我的一百倍也不止,每天放學後,除了吃飯解手,都泡在教材裡和作業中,一直到雞叫後才睡下。除了個人努力,她的師資力量也很強大,她父親自己是數學老師,又請了其他科目的老師為她開小灶當家教。就算這樣主客觀都做到了極致,她的成績還是在一所鄉村中學都處於中下游,以至於有些同學就會感慨:可惜學校幾度電啊。

這個例子是用來說明一個人資質太差,後天怎麼努力也無法彌補的。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大約也不能把責任推給老師吧?

集中制的教學方式是快速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有效辦法,但也有它力有不逮之處,比如天才型學生、專長型學生、偏科的學生、白痴型學生,都不適合這種學習方式,最好是專人專授,因材施教,比如讀不得書的可以去學藝術,沒有藝術細胞的可以去經商,缺乏商業頭腦的可以去學門手藝,如此等等。

然而不管天才還是白痴,在社會上所佔比例都極小,正常人不同程度上都還是能夠適應學校教育的,因而,只要你不是自己極端厭學,就算老師不會專門照顧你,給你加班補課,你都能從老師那裡學到東西,不然,全社會平均學歷越來越高,難道都是自學來的或是家教來的?

我不否認有不會教的老師,但從古至今,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是說“你不努力學習,將來會怎樣怎樣”,而沒有把教師歸咎為第一責任人,可見,人們對於孩子成才與否的根本,有著很深的共識,所謂“沒有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非此即彼的言論,我更願意相信是教育界對自我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