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家長說:考試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你是教師的話會怎樣回答?

July9422705


考試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這句話不僅家長說,學生說,老師也說。其實,這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如果把錯誤的原因只歸結為粗心大意,那麼他將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贏在高三”老師用三個生活中的例子,幫大家解釋和解決這個問題!

一、你懂了,但是真的會了嗎?

例子:“開車的記路,坐車的不記路”,大家是不是都有這種體驗?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即便是司機明確告訴你這個路應該怎麼走,到哪個地方轉彎,你似乎聽懂了,但是下一次來的時候依然記不得了,甚至返回的時候都記不得了,,如果你說司機,自己摸索著走一遍,那麼回來的時候,基本上就會走了,這就是懂了和會了的區別。

懂了,是“知道了”,會了,是“理解了”,是能“運用了”,這是知和行的關係。

分析:老師就是“司機”,你就是“乘客”,上課順著老師的思路,聽懂了,其實更多的是似是而非的東西,或者是死記硬背下來的東西,而不是真正理解的東西,真正理解的,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檢驗、反思、總結和提升,那些上課認為自己聽懂的同學,如果沒有進行大量的練習,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問題。

對策:利用費曼學習法,徹底理解基礎知識!

費曼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物理學家!他要求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就是通過向別人清楚解釋某件事情,來確認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某件事情。

在高中學習中,最重要的是概念,把這些概念理解透了,各科都不會有問題。對於概念的理解,不僅要知道“是什麼”,更要知道“為什麼”、“怎麼樣”,找張白紙,把這些概念去寫一寫,你就會發現,你認為自己會了的東西,未必能寫出來;只是寫出來,還是不行,你應該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概念複述出來,講給別人聽,真正學懂的內容,是可以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的,是可以把別人講明白的。

二、你會了,但是是否熟了?

例子:遇到一個朋友,相談甚歡,彼此都已經非常瞭解了,但是如果過上幾年不見,再見到他時,你能不能一眼認出來?對於多數人來說,顯然不能。

如果是你的閨蜜,你天天見的“死黨”,即便是他今天帶著面具來,你是不是也能一眼認出來?你會不會粗心呢?顯然不會。

分析:真正練熟的內容,是不會粗心的,比如“1+1=2”的問題,你是怎麼也不會粗心的,就如同趙本山小品裡,蛇和烏龜的故事,那句“你換了馬甲,我也認識你”一樣,真正熟的問題,怎麼換“馬甲”,你也一眼就知道它考什麼。現在的考試,越來越靈活,考查你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往往會以新的形式出現,當你對知識不熟時,當它換一個新的面貌出現時,你就會被欺騙,而當別人點出來時,你才恍然大悟,認為這是自己粗心大意引起的,其實是練得不熟導致的。

同時,熟還能生巧,那些學霸,總有自己一套學習方法,絕對不是簡單的蠻幹,而這些學習方法,就是在熟練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對策:解決會了但是不熟的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1、及時複習和反覆複習:

老師當天講過的內容,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你會遺忘70%左右,剩下的30%在以後的時間裡慢慢遺忘,遺忘是速度是先快後慢,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及時複習和反覆複習。

當天晚上,把白天上過的課“反芻”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為了短時間內把大胃迅速填滿,牛必須要大口吃草,但是這樣吃草,吸收的是非常少的,所以牛進化出了“反芻功能”,通過反芻,把吃進的草重新回到嘴裡慢慢咀嚼,吸收其中的營養,想一想,學習是不是也一樣?

除了及時複習,還有反覆複習,抓住幾個時間節點:當天晚上覆習本天學習的內容,當週週末複習本週學習的內容;當月月末,複習本月學習的內容,這樣環環相扣,學習沒有學不好的。

2、刷題:

很多人反對“題海戰術”,這裡暫且不去爭論題海戰術是否科學可行,但是關鍵的問題,是你做題的數量,是“海”是數量嗎?恐怕連“小溪”也不到吧,如果題量不夠,怎麼能理解?很多學生在高三成績能有很大的提高,就是刷題數量逐漸增加的結果,當然,刷題只是第一步,刷題後的歸納、總結和提升更加重要。

三、你熟了,是否的會用了?

例子:某一天,有人到了你的教師門口,讓你找一個:長大高的不胖的戴眼鏡的學習好的男生,結果你只聽到了男生,而把其他條件都忽略了,或者忽略了男生,找了個女生,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認為自己粗心大意了?

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你不會審題的結果!

分析:到了高中,即便是重點高中的學生,我發現很多學生根本不會審題,他所謂的審題,就是把題目默讀一遍,好一點的學生還知道勾勾畫畫,但是他們根本審不透,所以就會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比如我讓你記住一個人,如果你只是把他從頭到腳打量一下,你能記住他嗎?

對策:審題是一種能力,必須要練!

把審題,當成一種能力來訓練,實際上審題就是把題目中的條件全部找出來,然後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直接影響你的考試成績。

對於題目中的條件,往往分為“三個詞”:限定詞、核心詞和求答詞,這樣就要對題目進行“三審”,把這些詞準確找出來,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審核心詞。

審完問題,然後對選項進行“三辨”:也就是“對不對”?不對的排除;“有沒有”?沒有的排除;“全不全”?不全的排除,答案就出來了。

如果不會審題,學的再好也白搭,因為在最後的運用環節,你將功虧一簣!

最後,藉助一位網友的經典論述來結束:“考試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這句話如果是家長說的,說明家長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孩子自己說的,說明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是來說的,說明孩子沒有優點了,所以老師才說那樣的話!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是家長,我孩子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一開始他媽媽也說是粗心的問題,後來孩子自己也認為是粗心,我想完蛋了,怎麼能這麼認識呢。

於是,我專門找了一個週末,帶他去做作業,讓他媽媽弄了幾張試卷。做完之後,讓他自己圈出來,那些錯的進行分類:

會,但做錯了

不會,做錯了

不會的,我放過。教會他就是了。重點放在:會,但做錯了。常說的:粗心。

我立刻糾正他認為的粗心,我們一起分析了他做這題的過程,然後再討論如何做錯了,有什麼補救的辦法。經過這麼一弄,我們總結了三條經驗,這三條經驗是為了保障在考試的時候把那些容易做錯的識別出來,再加以修改。

第二天就是數學期末考試,一共扣了5分,錯了三小題,其中兩個確實不會,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另外還錯了一個小地方,分數在班級排名前五,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老師改變不了家長的認知和觀點,應該從學生入手

一個成年人要改變另外一個成年人的認知,特別難,更何況你可能要改變的是很多成年人。所以,不要想著怎麼去改變家長的認知。

更多的應該從學生入手,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無形的尊重,所以學生願意聽老師的話而做出改變,因此老師的重點還應該放在讓學生自我認知,就像我和我孩子一樣,讓他自己產生認知,而且老師做的效果比家長做的效果更好。

家長的期望:孩子交給了學校,希望一切都不要管,希望老師能管好,解決學習的事情。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情,如果老師經常找家長說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會恰得其反

To老師的建議:

不要覺得你說的是對的,家長就會聽你的。家長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認為這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情,為什麼會成為我的事情?所以,你認為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在立場不同的情況下,你說的是對的,但你這樣做未必是對的。

後記:

雖然我孩子現在還是會犯一些粗心的錯,但是比以前少了,一次作業,或者一次試卷大概有那麼一個地方是錯的,我覺得有進步就是好事。


朱文亮



我是老師,也是家長,想起我自己小時候上學時簡單的計算題經常出錯。小時候不太明白,後來再大一點,終於慢慢的摸出一些門道。那豈是一個“粗心”可以解釋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有問題。

在看拼音寫詞語、計算等題出錯的孩子,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似是而非的。覺得是像又不敢肯定,覺得不是又有點像,自己也拿不準應該怎麼寫,在考試時就一通亂寫。做計算題時,只要口訣熟練,不把數字看錯,一般都不會有問題。

等到考試之後,思維似乎就突然開朗了,因為這個時候當他發現給了一個“x”,就否定了自己腦袋裡原本想的,馬上就向另一個方向去思考。

2.讀題習慣差。

很多孩子在讀題時,根本就不看題目,或者就草草一看,不抓關鍵字詞,按照習慣思維思考,這一定會出錯的。

記得我上小學時,那時候是老師自己命題。一次數學考試要求正確的打叉,錯誤的打勾。我在答題時,連要求都沒看,拿著就做,結果可想而知,全部都錯了。這件事情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隨時都提醒著我,答題時一定要認真讀題。

3.學習態度有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不看題目呢?往往是因為趕時間,想早點完成作業,好出去玩。所以大多馬虎、粗心的孩子,學習態度是不夠嚴謹的。



家長們應該怎麼辦?還是粗心切不可忽視,一定要引起重視。

1.幫助孩子鞏固基礎知識。

對於生字,詞語,計算等基礎題要反覆訓練。利用聽寫、讓生字回家、比賽等方式鞏固基礎知識,孩子發現易錯字的寫法,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區別。

2.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

孩子在讀題時,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關鍵字詞,必要時做上記號。

3.端正學習態度。

很多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願做或應付了事。孩子每天回到家,在做作業時,家長要耐心的陪伴、檢查。我說的陪伴不是讓你從頭到尾守著孩子做作業,孩子自己可以讀題時讓孩子自己做,但是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認真檢查,孩子檢查後家長也要檢查。

我現在任教的班級,很多孩子學習端正是不端正的。寫作業應付了事,我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們錯一個字不但要改過來,還要寫三遍,所有的錯題都得改正,還要再寫上幾遍,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完成好。

結束語:孩子的學習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密切配合,這樣才能督促孩子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經常聽家長說:“考試孩子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身為一線教師,聽到對孩子這樣的評價語,我心裡酸酸的,這是對學習本身沒有正確認識的家長所說的,這是沒有能力對孩子前程負責的家長所說的,甚至也可以說是一部分不懂教學的老師誤導家長所說的。家長朋友們,讓我們重新一起來認識一下學習和考試吧!

任何一個學生的學習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懂、會、熟、快。所謂懂,就是說我們的孩子聽老師講解沒有問題,課上聽懂了,一般學生便認為自己會了。其實,這才是學習的第一個層次,可以這樣來說只要智商沒有問題,上課還能認真聽,這個層次都能達到。會,是第二個層次。怎麼算會了呢?首先是看著自己的筆記能夠把老師講的東西說清楚,然後是不看任何筆記只是看老師所給的空白材料就能講明白,這才是真會了。懂的層次是學,會的層次是習,合在一起才是學習。我們的學生往往只是學而不習,尤其是自作聰明的學生,考試出了問題便說粗心大意造成的,實際上是沒有真正的學會。學習的第三個層次是熟,熟就是看著不帶筆記的學習材料會了之後的一個延伸,比如說初步會時用時間30分鐘,熟的程度可以縮到10分鐘左右便把老師所講的說個一清二楚,這就是熟。對老師所講的習題都能達到熟的程度,自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之後做題當然就快了,做題快而且正確,考試的時候成績自然就好。學習到了第四個層次,便不會再說什麼粗心大意了。再說考試,基礎題就是考學生學會多少,而拔高題則是考查學生對考點的熟練程度了。不熟悉,交卷之後再會,已經晚了。會做而錯的題就是不熟練,試問如果考查1+1等於幾,我想不管多麼粗心也不會出錯的。

總之,孩子再說由於粗心而沒有考好時我們就要和孩子談談了,看看他究竟處於學習的哪個層次。正確認識學習和考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也不要說“粗心大意”了。

 





周永振老師


我是寒石冷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面對家長說的:考試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

老師應該怎樣回答呢?下面我給老師們支支招吧。

第一,老師要告訴家長,孩子考試時題會做,但粗心大意丟分,源於平時生活習慣培養缺失。

可能家長會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那老師不妨展開給家長講一講,孩子考試答題就是在做事,這和平時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沒什麼兩樣。既然是做一件事,就必須要講究步驟和方法。如果家長平時重視教孩子按步驟做事,孩子就容易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有步驟不偷懶,反應在答題中自然也不會丟每一步,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粗心大意現象了。

第二,老師要告訴家長,孩子做題不認真,暴露出的是答題步驟訓練不紮實。

第一步讀題:必須要平時訓練孩子有指朗讀,鍛鍊孩子讀題的耐心和細心,當孩子練習多後,再進入有指默讀這一關,孩子自然就容易減少讀題時的粗心大意了。

第二步思考:很多學生由於不重視讀題,在題意還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匆忙下筆,恰好把周密思考這一步給忽略了,憑著下意識的印象去答題,極容易出錯。

第三步書寫:有些孩子在前兩步都不認真落實的情況下,必然會在筆答題書寫這一步寫錯字、數、符號、列錯算式等,自然會讓結果也是錯誤的。

第四步檢查:為了確保會做的題不丟分,平時必須要養成做事和答題都要在完成後檢查的好習慣。絕大多數會做的題丟分,都是缺乏對照檢查或運算結果檢查造成的。

第三,老師要告訴家長,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離不開家長平時下功夫。

老師、家長、學生,三者對考試的態度其實出奇的一致,都想考好,但是考好得有考好的素質和能力啊。這就涉及到學習品質培養的問題,如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對學業的上進心。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就生活懶惰不堪,保證在學習中也一樣懶散。那麼必然會將這種不好的習慣帶入到考試答題之中。為此,家長必須要注重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就從點滴生活中著手,先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後再延伸到學習之中。

第四,對老師個人而言,平時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同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在很多時候,僅靠家長去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恐怕還真難以落實,畢竟家長的素質不一樣,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和諧度也不一樣。有些家長雖然知道怎樣做,但孩子卻不聽,有辦法也落實不了。為此,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培養孩子良好答題習慣的思維與意識,專門進行相當的步驟化訓練,讓學生們知道老師對正確答題的規範,這樣的養成效果明顯要比家長在家培養會更好。

結束語:通過題主這位老師提出的問題來看,明顯暴露出你缺乏對家庭教育的真正瞭解,儘管你擅長學校教育的教學工作,但是很多時候,你應該多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畢竟你也是家長嘛。一位好老師只有同步把學校和家庭教育都精通,才能真正有能力去指導家長,讓家長在家裡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同時自己也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同步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就能做到家校步調一致了。


寒石冷月


我是老師,我會告訴家長,“其實都會,就是粗心”是自欺欺人罷了。

這句話中,我們都能感覺出有隱含的得意或優越,當然也有可能是聊以自慰。但不管是哪種,都是不能正視現實的藉口。沒有粗心一說,但凡有錯誤,一定有漏洞。

1、習慣不好

如果確實是會,做錯了,那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及時檢查等。經常看到這樣的錯誤,題目求sin,學生看成cos;題目明明要求點在x軸正半軸運動,學生說沒看到。這都不是粗心,是習慣養成不好。



2、知識不牢

在進行對數函數學習時,經常有學生說我粗心,忘了真數大於零了,所以做錯了。學生的後半句是實話,他忘了,而不是粗心了。

考完試,老師同學一說,他立刻就想起來了,但考試的時候就沒有意識到。這就是知識不牢的表現。


3、方法不熟

考試考得不僅僅是你會不會,還有是你熟不熟。如果對常用解題方法不熟練,在考試中遇到這類問題,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但又似是而非的感覺。

考完試,和同學們一對題,別人一說思路,再與自己之前學習的印象一印證,常常會一拍腦門,說“我會,我會,就是粗心了”。其實是對方法不熟練,導致用起來磕磕絆絆,出現問題。

4、思維不深

還有一種,是學生思維深度、廣度不夠。在高二學習圓錐曲線時,學生往往是即便有大體思路,但是在進行繁雜的計算時,錯誤百出。表面看是粗心,其實是思維能力不夠。

一道含有多個參數的複雜方程的變形、化簡、計算,其實對學生全面思考能力、細節把握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預見把控能力要求都很高,學生計算錯誤,不是粗心了,而是能力不夠,顧此失彼。

所以,千萬不要一句“粗心”掩蓋住孩子學習上的弱點和漏洞,如果不能重視、正視,這種“粗心”不但不會隨著年齡增大而改正,反而會越來越嚴重,終將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


師者馥仁心


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是當下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看似微小卻並不像表面上那樣簡單。如果家長每次遇到孩子考試做錯題的情況,“都說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那麼這個家長要麼不稱職,要麼不會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找出原因,進行改正。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所謂的“粗心”所造成的錯誤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主要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三心二意不夠專注,一會做這,會坐那一,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等等。書寫的時候字跡潦草,模糊不清,無法辨認。

2⃣沒有養成好的作題習慣!

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學科都有相應的做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果總是用老方法同一種方法,去解不同類型的題目,那出錯率自然大大增加。

如在小學數學當中都強調讓孩子進行口算心算等。到了初一的時候有了負數,進行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時候,孩子就會特別容易出錯。因為孩子都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寫,在進行計算的過程當中,總是習慣性地省略步驟,慢慢的就會增加出錯率,其實初中的學習中在思維的引導,速度的快慢,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並不是最主要的。


3⃣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內容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在班裡,總有些比較活躍話多但懶於書寫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思路大聲應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也能解決某些問題,可是當脫離老師讓孩子自己去寫的時候,孩子就遇到了問題。感覺會做,卻又無從下手,在考試的時候,那問題就凸顯的比較明顯了。有些題目似懂非懂,多少能寫一點答案,但是總會缺頭少尾,不夠完整。

如果家長和孩子本身對於這個錯誤沒有清醒的認識,而將他歸於粗心,那麼後期積累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小問題終將變成大問題。

4⃣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熟練度太低。

其實在數學考試中,毫無疑問,做題多的孩子,正確率高,速度快,而且對知識點的理解比較透徹。做題少的孩子,不熟練就是最大的缺陷,考試的時候總會磕磕絆絆,容易出錯,還浪費時間。


針對以上問題,家長可以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努力改進,不要將孩子在考試當中遇到的問題簡單的歸納為“粗心”。

下面我們說一說一些改進的方法和措施,供大家參考!

1⃣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主要是提升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孩子不論在任何學段,“專注”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孩子專注學習,那就要改掉孩子身上的一些壞毛病。如三心二意,中途喝水吃東西等等。

對於這類孩子在做作業之前,可以讓他將喝水上廁所等等都一一解決了在去寫作業。寫之前跟孩子約法三章,不許再做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可以給孩子進行限時,有30分鐘倒計時,40分鐘等,視孩子的情況而定。


2⃣改進孩子的書寫!

無論在任何時候,書寫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給孩子加分不少。如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對孩子的熟悉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數學物理等學科,如果書寫潦草,字母和數字無法辨認,肯定會影響老師的判斷,出現錯誤在所難免!

因此,對書寫不好的孩子,一定要從嚴從小抓起,不要姑息,家長任何的心軟,都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3⃣跟上老師節奏,及時更新解題方法和技巧。

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可以避免所謂粗心的毛病。如孩子剛上初一做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出錯,如何避免這個錯誤呢?孩子再每寫一步的時候不要跳步驟,寫慢一點,每寫一歩,想一想這一步的依據是什麼,雖然速度慢一點,但是你會發現出錯率會大大的下降。練習次數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因此上課認真聽講,對於老師的板書格式一定要特別注意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4⃣做題時,學會讀題、審題!

對題目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題之前,一定要多讀題,讀懂題。可以把題目當中隱藏的一些關鍵字進行標記。如數學當中的幾何圖形,還可以將題目當中的條件在圖形上進行標記。這樣做了之後,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就不會漏掉題目當中的已知條件,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家長朋友們所謂的“粗心”,其實只是表面,“粗心”的下面往往隱藏著孩子在學習當中的很多問題,只有認真分析,找出其根源所在,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度過“粗心”這一關卡,更少一層樓。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中學教之道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筆者還是十分有發言權的。其實在筆者的班上,有不少的家長都會發出類似的感嘆:‘考試的題,孩子其實都會,只是太粗心大意了,所以沒有做對。’諸如此類的抱怨不絕於耳,筆者也實在是不想和他們去爭辯什麼,既然今天在悟空上提到了這樣的問題,那麼,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達成一個共識:考試究竟考的是什麼呢?僅僅是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嗎?可不僅僅是這樣的。考試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這其中包括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審題的能力、專注度、思維的活躍度以及臨場的時間分配能力。想要取得一個高分,這幾種能力缺一不可。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對所學知識掌握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粗心大意。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專注度不夠的孩子,或者是審題能力不強的孩子,就非常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因為很難取得高分!

因此,千萬不要再給自己的孩子找藉口了!粗心大意,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能力不強的表現。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在發現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毛病時,及時地採取措施加以改正。可以適當的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有意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度和專注時間。考試的時間一般為90分鐘左右,所以家長可以在家裡給孩子設定一個情境,讓孩子專注來90分鐘做一件事情。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專注度是可以提高的。


二是提醒孩子認識到粗心大意這個問題!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改正這個問題是因為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還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他們往往都歸咎於運氣不好或者是題太難。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希望各位家長以後可以少一些抱怨,少給孩子找一些藉口,踏踏實實的搞好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克服固有的問題,實現成績的飛躍!


說文寫作


有很多類似的話語,比如,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沒用在學習上。孩子知道遲到不好,就是一不注意就遲到了,等等。

1、從結果上來看,孩子就是不會做。不管是因為智力沒有掌握知識還是掌握了知識粗心造成的題做錯了,成績考差了就是結果。

一般,因智力問題考差了,更能得到理解和原諒。因為粗心大意考差了,反而更不能被理解。

2、既然,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現在知道了粗心而造成考差的果,就要去深挖造成粗心的因。

為何有的學生不會粗心大意,而有的學生經常粗心大意?這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粗心大意也會形成習慣。習慣來源於日常學習。因貪玩寫作業就會貪快,希望儘快把作業寫完好出去玩。我見過粗心求快的學生是怎麼寫作業的。一個小學生,在寫語文作業,一個字都沒寫完整就跑掉去玩去了。還有一些學生經常一邊玩一邊完成作業。經常如此寫作業,就會形成粗心大意的習慣。而要改掉壞習慣是很難的。

其次,沒有完全掌握知識也會造成粗心大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似懂非懂,在考試做題的時候答案就會模稜兩可,不能準確地寫出答案。體現出來的就是感覺自己都懂了,但實際沒完全搞懂。

總之,粗心大意僅僅是一個表面現象。粗心大意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不能把粗心大意當成是考得差的理由。粗心大意也是一個壞習慣,是需要及時改正的,不能讓粗心大意形成更加牢固的習慣。


化學姐話教育


經常聽家長說:考試孩子其實都會,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題不認真。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家長和學生都不少。

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做題出錯時,也拿這做藉口:我又不是不會,只是得數算錯了。

我曾經告訴過她,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結果和過程同樣重要,甚至結果比過程更重要。我曾經告訴過她這樣幾件事:

第一件事、一個小數點點錯了導致重大責任事故。

這件事我不知道外面傳開沒有,是我們大學食品檢測專業的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娃哈哈與檢驗所的官司。

那是距今幾十年前的事,河北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局根據檢測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含有激素。但是娃哈哈公司自己清楚,根本沒有放那些東西,堅持討要說法。最後經過查證是檢測人員一個小數點點錯了,所以得出了錯誤結論。最後只得低頭道歉。

過程再標準再正確,得出了錯誤數據導致了錯誤結論,都是重大的責任事故。

第二件事、座標參數錯誤導致衛星發射失敗。

2017年俄羅斯一箭發射19顆衛星時,火箭升空後失去了蹤跡。

這次事故損失達1億多美元。經過多方調查終於找出來原因:火箭發射時,工作人員不小心把座標參數輸錯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就因為數據的錯誤,直接導致火箭消失不見。

這個工作人員也都知道怎麼做,但就是因為這個低級錯誤,使自己的國家不僅遭受了金錢損失,更損失了臉面尊嚴。

第三件事、考試升學是要看分數的。

不管你學的多好心裡多清楚,題目做錯了分數低了,好學校也不會破格錄取你的。

小小的失誤,卻能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要重視起來,會和做對都很重要,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