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长说: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你是教师的话会怎样回答?

July9422705


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这句话不仅家长说,学生说,老师也说。其实,这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把错误的原因只归结为粗心大意,那么他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赢在高三”老师用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大家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你懂了,但是真的会了吗?

例子:“开车的记路,坐车的不记路”,大家是不是都有这种体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便是司机明确告诉你这个路应该怎么走,到哪个地方转弯,你似乎听懂了,但是下一次来的时候依然记不得了,甚至返回的时候都记不得了,,如果你说司机,自己摸索着走一遍,那么回来的时候,基本上就会走了,这就是懂了和会了的区别。

懂了,是“知道了”,会了,是“理解了”,是能“运用了”,这是知和行的关系。

分析:老师就是“司机”,你就是“乘客”,上课顺着老师的思路,听懂了,其实更多的是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是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理解的东西,真正理解的,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检验、反思、总结和提升,那些上课认为自己听懂的同学,如果没有进行大量的练习,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

对策:利用费曼学习法,彻底理解基础知识!

费曼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物理学家!他要求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是通过向别人清楚解释某件事情,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某件事情。

在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概念,把这些概念理解透了,各科都不会有问题。对于概念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找张白纸,把这些概念去写一写,你就会发现,你认为自己会了的东西,未必能写出来;只是写出来,还是不行,你应该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概念复述出来,讲给别人听,真正学懂的内容,是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的,是可以把别人讲明白的。

二、你会了,但是是否熟了?

例子:遇到一个朋友,相谈甚欢,彼此都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如果过上几年不见,再见到他时,你能不能一眼认出来?对于多数人来说,显然不能。

如果是你的闺蜜,你天天见的“死党”,即便是他今天带着面具来,你是不是也能一眼认出来?你会不会粗心呢?显然不会。

分析:真正练熟的内容,是不会粗心的,比如“1+1=2”的问题,你是怎么也不会粗心的,就如同赵本山小品里,蛇和乌龟的故事,那句“你换了马甲,我也认识你”一样,真正熟的问题,怎么换“马甲”,你也一眼就知道它考什么。现在的考试,越来越灵活,考查你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往往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当你对知识不熟时,当它换一个新的面貌出现时,你就会被欺骗,而当别人点出来时,你才恍然大悟,认为这是自己粗心大意引起的,其实是练得不熟导致的。

同时,熟还能生巧,那些学霸,总有自己一套学习方法,绝对不是简单的蛮干,而这些学习方法,就是在熟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策:解决会了但是不熟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

老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会遗忘70%左右,剩下的30%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遗忘,遗忘是速度是先快后慢,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

当天晚上,把白天上过的课“反刍”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为了短时间内把大胃迅速填满,牛必须要大口吃草,但是这样吃草,吸收的是非常少的,所以牛进化出了“反刍功能”,通过反刍,把吃进的草重新回到嘴里慢慢咀嚼,吸收其中的营养,想一想,学习是不是也一样?

除了及时复习,还有反复复习,抓住几个时间节点:当天晚上复习本天学习的内容,当周周末复习本周学习的内容;当月月末,复习本月学习的内容,这样环环相扣,学习没有学不好的。

2、刷题:

很多人反对“题海战术”,这里暂且不去争论题海战术是否科学可行,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你做题的数量,是“海”是数量吗?恐怕连“小溪”也不到吧,如果题量不够,怎么能理解?很多学生在高三成绩能有很大的提高,就是刷题数量逐渐增加的结果,当然,刷题只是第一步,刷题后的归纳、总结和提升更加重要。

三、你熟了,是否的会用了?

例子:某一天,有人到了你的教师门口,让你找一个:长大高的不胖的戴眼镜的学习好的男生,结果你只听到了男生,而把其他条件都忽略了,或者忽略了男生,找了个女生,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认为自己粗心大意了?

其实不然,这是因为你不会审题的结果!

分析:到了高中,即便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我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审题,他所谓的审题,就是把题目默读一遍,好一点的学生还知道勾勾画画,但是他们根本审不透,所以就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比如我让你记住一个人,如果你只是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一下,你能记住他吗?

对策:审题是一种能力,必须要练!

把审题,当成一种能力来训练,实际上审题就是把题目中的条件全部找出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的考试成绩。

对于题目中的条件,往往分为“三个词”:限定词、核心词和求答词,这样就要对题目进行“三审”,把这些词准确找出来,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审核心词。

审完问题,然后对选项进行“三辨”:也就是“对不对”?不对的排除;“有没有”?没有的排除;“全不全”?不全的排除,答案就出来了。

如果不会审题,学的再好也白搭,因为在最后的运用环节,你将功亏一篑!

最后,借助一位网友的经典论述来结束:“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这句话如果是家长说的,说明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孩子自己说的,说明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是来说的,说明孩子没有优点了,所以老师才说那样的话!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是家长,我孩子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开始他妈妈也说是粗心的问题,后来孩子自己也认为是粗心,我想完蛋了,怎么能这么认识呢。

于是,我专门找了一个周末,带他去做作业,让他妈妈弄了几张试卷。做完之后,让他自己圈出来,那些错的进行分类:

会,但做错了

不会,做错了

不会的,我放过。教会他就是了。重点放在:会,但做错了。常说的:粗心。

我立刻纠正他认为的粗心,我们一起分析了他做这题的过程,然后再讨论如何做错了,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经过这么一弄,我们总结了三条经验,这三条经验是为了保障在考试的时候把那些容易做错的识别出来,再加以修改。

第二天就是数学期末考试,一共扣了5分,错了三小题,其中两个确实不会,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另外还错了一个小地方,分数在班级排名前五,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老师改变不了家长的认知和观点,应该从学生入手

一个成年人要改变另外一个成年人的认知,特别难,更何况你可能要改变的是很多成年人。所以,不要想着怎么去改变家长的认知。

更多的应该从学生入手,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无形的尊重,所以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话而做出改变,因此老师的重点还应该放在让学生自我认知,就像我和我孩子一样,让他自己产生认知,而且老师做的效果比家长做的效果更好。

家长的期望:孩子交给了学校,希望一切都不要管,希望老师能管好,解决学习的事情。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如果老师经常找家长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会恰得其反

To老师的建议:

不要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家长就会听你的。家长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认为这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为什么会成为我的事情?所以,你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在立场不同的情况下,你说的是对的,但你这样做未必是对的。

后记:

虽然我孩子现在还是会犯一些粗心的错,但是比以前少了,一次作业,或者一次试卷大概有那么一个地方是错的,我觉得有进步就是好事。


朱文亮



我是老师,也是家长,想起我自己小时候上学时简单的计算题经常出错。小时候不太明白,后来再大一点,终于慢慢的摸出一些门道。那岂是一个“粗心”可以解释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有问题。

在看拼音写词语、计算等题出错的孩子,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似是而非的。觉得是像又不敢肯定,觉得不是又有点像,自己也拿不准应该怎么写,在考试时就一通乱写。做计算题时,只要口诀熟练,不把数字看错,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等到考试之后,思维似乎就突然开朗了,因为这个时候当他发现给了一个“x”,就否定了自己脑袋里原本想的,马上就向另一个方向去思考。

2.读题习惯差。

很多孩子在读题时,根本就不看题目,或者就草草一看,不抓关键字词,按照习惯思维思考,这一定会出错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那时候是老师自己命题。一次数学考试要求正确的打叉,错误的打勾。我在答题时,连要求都没看,拿着就做,结果可想而知,全部都错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随时都提醒着我,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

3.学习态度有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不看题目呢?往往是因为赶时间,想早点完成作业,好出去玩。所以大多马虎、粗心的孩子,学习态度是不够严谨的。



家长们应该怎么办?还是粗心切不可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帮助孩子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生字,词语,计算等基础题要反复训练。利用听写、让生字回家、比赛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孩子发现易错字的写法,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孩子在读题时,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关键字词,必要时做上记号。

3.端正学习态度。

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做或应付了事。孩子每天回到家,在做作业时,家长要耐心的陪伴、检查。我说的陪伴不是让你从头到尾守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自己可以读题时让孩子自己做,但是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认真检查,孩子检查后家长也要检查。

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很多孩子学习端正是不端正的。写作业应付了事,我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错一个字不但要改过来,还要写三遍,所有的错题都得改正,还要再写上几遍,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完成好。

结束语:孩子的学习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督促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经常听家长说:“考试孩子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身为一线教师,听到对孩子这样的评价语,我心里酸酸的,这是对学习本身没有正确认识的家长所说的,这是没有能力对孩子前程负责的家长所说的,甚至也可以说是一部分不懂教学的老师误导家长所说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重新一起来认识一下学习和考试吧!

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懂、会、熟、快。所谓懂,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听老师讲解没有问题,课上听懂了,一般学生便认为自己会了。其实,这才是学习的第一个层次,可以这样来说只要智商没有问题,上课还能认真听,这个层次都能达到。会,是第二个层次。怎么算会了呢?首先是看着自己的笔记能够把老师讲的东西说清楚,然后是不看任何笔记只是看老师所给的空白材料就能讲明白,这才是真会了。懂的层次是学,会的层次是习,合在一起才是学习。我们的学生往往只是学而不习,尤其是自作聪明的学生,考试出了问题便说粗心大意造成的,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的学会。学习的第三个层次是熟,熟就是看着不带笔记的学习材料会了之后的一个延伸,比如说初步会时用时间30分钟,熟的程度可以缩到10分钟左右便把老师所讲的说个一清二楚,这就是熟。对老师所讲的习题都能达到熟的程度,自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之后做题当然就快了,做题快而且正确,考试的时候成绩自然就好。学习到了第四个层次,便不会再说什么粗心大意了。再说考试,基础题就是考学生学会多少,而拔高题则是考查学生对考点的熟练程度了。不熟悉,交卷之后再会,已经晚了。会做而错的题就是不熟练,试问如果考查1+1等于几,我想不管多么粗心也不会出错的。

总之,孩子再说由于粗心而没有考好时我们就要和孩子谈谈了,看看他究竟处于学习的哪个层次。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也不要说“粗心大意”了。

 





周永振老师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家长说的: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

老师应该怎样回答呢?下面我给老师们支支招吧。

第一,老师要告诉家长,孩子考试时题会做,但粗心大意丢分,源于平时生活习惯培养缺失。

可能家长会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那老师不妨展开给家长讲一讲,孩子考试答题就是在做事,这和平时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没什么两样。既然是做一件事,就必须要讲究步骤和方法。如果家长平时重视教孩子按步骤做事,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有步骤不偷懒,反应在答题中自然也不会丢每一步,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粗心大意现象了。

第二,老师要告诉家长,孩子做题不认真,暴露出的是答题步骤训练不扎实。

第一步读题:必须要平时训练孩子有指朗读,锻炼孩子读题的耐心和细心,当孩子练习多后,再进入有指默读这一关,孩子自然就容易减少读题时的粗心大意了。

第二步思考:很多学生由于不重视读题,在题意还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笔,恰好把周密思考这一步给忽略了,凭着下意识的印象去答题,极容易出错。

第三步书写:有些孩子在前两步都不认真落实的情况下,必然会在笔答题书写这一步写错字、数、符号、列错算式等,自然会让结果也是错误的。

第四步检查:为了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平时必须要养成做事和答题都要在完成后检查的好习惯。绝大多数会做的题丢分,都是缺乏对照检查或运算结果检查造成的。

第三,老师要告诉家长,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平时下功夫。

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对考试的态度其实出奇的一致,都想考好,但是考好得有考好的素质和能力啊。这就涉及到学习品质培养的问题,如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业的上进心。如果一个孩子平时就生活懒惰不堪,保证在学习中也一样懒散。那么必然会将这种不好的习惯带入到考试答题之中。为此,家长必须要注重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就从点滴生活中着手,先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后再延伸到学习之中。

第四,对老师个人而言,平时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在很多时候,仅靠家长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恐怕还真难以落实,毕竟家长的素质不一样,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和谐度也不一样。有些家长虽然知道怎样做,但孩子却不听,有办法也落实不了。为此,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培养孩子良好答题习惯的思维与意识,专门进行相当的步骤化训练,让学生们知道老师对正确答题的规范,这样的养成效果明显要比家长在家培养会更好。

结束语:通过题主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来看,明显暴露出你缺乏对家庭教育的真正了解,尽管你擅长学校教育的教学工作,但是很多时候,你应该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毕竟你也是家长嘛。一位好老师只有同步把学校和家庭教育都精通,才能真正有能力去指导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培养孩子好习惯好品质。同时自己也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就能做到家校步调一致了。


寒石冷月


我是老师,我会告诉家长,“其实都会,就是粗心”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句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出有隐含的得意或优越,当然也有可能是聊以自慰。但不管是哪种,都是不能正视现实的借口。没有粗心一说,但凡有错误,一定有漏洞。

1、习惯不好

如果确实是会,做错了,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及时检查等。经常看到这样的错误,题目求sin,学生看成cos;题目明明要求点在x轴正半轴运动,学生说没看到。这都不是粗心,是习惯养成不好。



2、知识不牢

在进行对数函数学习时,经常有学生说我粗心,忘了真数大于零了,所以做错了。学生的后半句是实话,他忘了,而不是粗心了。

考完试,老师同学一说,他立刻就想起来了,但考试的时候就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知识不牢的表现。


3、方法不熟

考试考得不仅仅是你会不会,还有是你熟不熟。如果对常用解题方法不熟练,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但又似是而非的感觉。

考完试,和同学们一对题,别人一说思路,再与自己之前学习的印象一印证,常常会一拍脑门,说“我会,我会,就是粗心了”。其实是对方法不熟练,导致用起来磕磕绊绊,出现问题。

4、思维不深

还有一种,是学生思维深度、广度不够。在高二学习圆锥曲线时,学生往往是即便有大体思路,但是在进行繁杂的计算时,错误百出。表面看是粗心,其实是思维能力不够。

一道含有多个参数的复杂方程的变形、化简、计算,其实对学生全面思考能力、细节把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预见把控能力要求都很高,学生计算错误,不是粗心了,而是能力不够,顾此失彼。

所以,千万不要一句“粗心”掩盖住孩子学习上的弱点和漏洞,如果不能重视、正视,这种“粗心”不但不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改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终将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师者馥仁心


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是当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看似微小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如果家长每次遇到孩子考试做错题的情况,“都说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那么这个家长要么不称职,要么不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进行改正。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所谓的“粗心”所造成的错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三心二意不够专注,一会做这,会坐那一,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等等。书写的时候字迹潦草,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2⃣没有养成好的作题习惯!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都有相应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如果总是用老方法同一种方法,去解不同类型的题目,那出错率自然大大增加。

如在小学数学当中都强调让孩子进行口算心算等。到了初一的时候有了负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容易出错。因为孩子都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在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总是习惯性地省略步骤,慢慢的就会增加出错率,其实初中的学习中在思维的引导,速度的快慢,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是最主要的。


3⃣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内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在班里,总有些比较活跃话多但懒于书写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大声应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能解决某些问题,可是当脱离老师让孩子自己去写的时候,孩子就遇到了问题。感觉会做,却又无从下手,在考试的时候,那问题就凸显的比较明显了。有些题目似懂非懂,多少能写一点答案,但是总会缺头少尾,不够完整。

如果家长和孩子本身对于这个错误没有清醒的认识,而将他归于粗心,那么后期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小问题终将变成大问题。

4⃣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熟练度太低。

其实在数学考试中,毫无疑问,做题多的孩子,正确率高,速度快,而且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透彻。做题少的孩子,不熟练就是最大的缺陷,考试的时候总会磕磕绊绊,容易出错,还浪费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家长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努力改进,不要将孩子在考试当中遇到的问题简单的归纳为“粗心”。

下面我们说一说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1⃣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是提升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孩子不论在任何学段,“专注”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孩子专注学习,那就要改掉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如三心二意,中途喝水吃东西等等。

对于这类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可以让他将喝水上厕所等等都一一解决了在去写作业。写之前跟孩子约法三章,不许再做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可以给孩子进行限时,有30分钟倒计时,40分钟等,视孩子的情况而定。


2⃣改进孩子的书写!

无论在任何时候,书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给孩子加分不少。如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对孩子的熟悉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如果书写潦草,字母和数字无法辨认,肯定会影响老师的判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因此,对书写不好的孩子,一定要从严从小抓起,不要姑息,家长任何的心软,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3⃣跟上老师节奏,及时更新解题方法和技巧。

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避免所谓粗心的毛病。如孩子刚上初一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错,如何避免这个错误呢?孩子再每写一步的时候不要跳步骤,写慢一点,每写一歩,想一想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虽然速度慢一点,但是你会发现出错率会大大的下降。练习次数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因此上课认真听讲,对于老师的板书格式一定要特别注意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4⃣做题时,学会读题、审题!

对题目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多读题,读懂题。可以把题目当中隐藏的一些关键字进行标记。如数学当中的几何图形,还可以将题目当中的条件在图形上进行标记。这样做了之后,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不会漏掉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家长朋友们所谓的“粗心”,其实只是表面,“粗心”的下面往往隐藏着孩子在学习当中的很多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找出其根源所在,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度过“粗心”这一关卡,更少一层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中学教之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笔者还是十分有发言权的。其实在笔者的班上,有不少的家长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考试的题,孩子其实都会,只是太粗心大意了,所以没有做对。’诸如此类的抱怨不绝于耳,笔者也实在是不想和他们去争辩什么,既然今天在悟空上提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考试究竟考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可不仅仅是这样的。考试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其中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审题的能力、专注度、思维的活跃度以及临场的时间分配能力。想要取得一个高分,这几种能力缺一不可。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粗心大意。这其实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专注度不够的孩子,或者是审题能力不强的孩子,就非常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因为很难取得高分!

因此,千万不要再给自己的孩子找借口了!粗心大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强的表现。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发现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毛病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可以适当的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有意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和专注时间。考试的时间一般为90分钟左右,所以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定一个情境,让孩子专注来90分钟做一件事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专注度是可以提高的。


二是提醒孩子认识到粗心大意这个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改正这个问题是因为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还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他们往往都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是题太难。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希望各位家长以后可以少一些抱怨,少给孩子找一些借口,踏踏实实的搞好孩子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固有的问题,实现成绩的飞跃!


说文写作


有很多类似的话语,比如,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没用在学习上。孩子知道迟到不好,就是一不注意就迟到了,等等。

1、从结果上来看,孩子就是不会做。不管是因为智力没有掌握知识还是掌握了知识粗心造成的题做错了,成绩考差了就是结果。

一般,因智力问题考差了,更能得到理解和原谅。因为粗心大意考差了,反而更不能被理解。

2、既然,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现在知道了粗心而造成考差的果,就要去深挖造成粗心的因。

为何有的学生不会粗心大意,而有的学生经常粗心大意?这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粗心大意也会形成习惯。习惯来源于日常学习。因贪玩写作业就会贪快,希望尽快把作业写完好出去玩。我见过粗心求快的学生是怎么写作业的。一个小学生,在写语文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完整就跑掉去玩去了。还有一些学生经常一边玩一边完成作业。经常如此写作业,就会形成粗心大意的习惯。而要改掉坏习惯是很难的。

其次,没有完全掌握知识也会造成粗心大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似懂非懂,在考试做题的时候答案就会模棱两可,不能准确地写出答案。体现出来的就是感觉自己都懂了,但实际没完全搞懂。

总之,粗心大意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粗心大意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不能把粗心大意当成是考得差的理由。粗心大意也是一个坏习惯,是需要及时改正的,不能让粗心大意形成更加牢固的习惯。


化学姐话教育


经常听家长说:考试孩子其实都会,就是太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少。

我家孩子四年级了,做题出错时,也拿这做借口:我又不是不会,只是得数算错了。

我曾经告诉过她,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结果和过程同样重要,甚至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我曾经告诉过她这样几件事:

第一件事、一个小数点点错了导致重大责任事故。

这件事我不知道外面传开没有,是我们大学食品检测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娃哈哈与检验所的官司。

那是距今几十年前的事,河北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局根据检测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含有激素。但是娃哈哈公司自己清楚,根本没有放那些东西,坚持讨要说法。最后经过查证是检测人员一个小数点点错了,所以得出了错误结论。最后只得低头道歉。

过程再标准再正确,得出了错误数据导致了错误结论,都是重大的责任事故。

第二件事、坐标参数错误导致卫星发射失败。

2017年俄罗斯一箭发射19颗卫星时,火箭升空后失去了踪迹。

这次事故损失达1亿多美元。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找出来原因:火箭发射时,工作人员不小心把坐标参数输错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因为数据的错误,直接导致火箭消失不见。

这个工作人员也都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因为这个低级错误,使自己的国家不仅遭受了金钱损失,更损失了脸面尊严。

第三件事、考试升学是要看分数的。

不管你学的多好心里多清楚,题目做错了分数低了,好学校也不会破格录取你的。

小小的失误,却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重视起来,会和做对都很重要,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