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戲曲家李玉,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創作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古典戲曲。據說在嘉靖年間,有一個很有名的神奇盃子,當時代表了一方權力的嚴世番,對這個杯子垂涎已久,而杯子的擁有者剛好是他的下屬,叫莫懷古。

為了一個玉杯,由此開始了一段關於悽慘的逃亡生活,這就是《一捧雪》。這部戲曲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非常紅火,這個玉杯在戲曲裡被描繪得珍貴異常,但是人們並沒有想到這個“道具”真的有原型,並且在之後被評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這個玉杯究竟神奇在什麼地方?是如何被評為二級文物的呢?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在新野縣有個村子,這裡的村民雖然姓李,但是他們都說自己祖先是姓莫,村民們根據祖上留下的墓誌銘得知,自己的祖先曾經入朝為官,一度當上了蘇州知府。

但是後來為了保護家傳寶物,流落到此,世代守護這個玉杯已經有二十幾世了,這個玉杯就是戲曲當中被嚴世番盯上的寶物:一捧雪。

原本這個杯子一直以來都不能被世人看見,所以大家都認為這只是劇中一個推動劇情發展的道具,然而,在1979年,當時在新野縣工作,負責寶物收藏的魏忠策帶著一個杯子來到了北京,找到了楊伯達先生,當時楊老先生在寶物鑑定界可是權威代表。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魏先生介紹說,這件寶物是當地一位李姓先生,自稱是莫懷古的後人。當時正處於時代動盪的時候,為了避免這件流傳了四百多年的文物被破壞,這位李先生自願將寶物捐獻給國家。

而新野縣文化局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沒有辦法確認這件寶物的真實性,於是魏忠策先生就趕到了北京,請楊伯達先生鑑定。作為當時玉石寶器鑑定權威的楊伯達先生,一看到這個杯子立刻就發出了感嘆,認為是一件珍品。

在經過仔細嚴格的鑑定,最後一致認定這就是有名戲曲當中的寶物“一捧雪”,隨後被評為了二級文物。此消息一出,很多文物愛好者都表示忿忿不平。

大家認為這件寶物年代悠久,從明代到現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且有文化背景支撐,戲曲的傳播顯然為這件寶物加分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件寶物本身的工藝非常精湛,評為二級文物,顯然委屈了。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楊伯達先生知道後,也沒有迴避這個質疑,之後他非常詳細的做出瞭解答,將“一捧雪”評定為二級文物,主要還是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考量和評定的。

第一個方面:“一捧雪”玉杯神奇所在。

在戲曲《一捧雪》中,玉杯一捧雪就是稀世珍寶,奇特的地方在於這個玉杯可以做到“冬暖夏涼”,酒水倒到這個杯子裡面,冬天的時候入喉感覺到暖暖的;夏天的時候如同雪水一般冰涼,是罕見的寶物。

另外,這個玉杯的造型就是一朵五瓣梅花,好像一朵臘梅盛開。在玉杯身上還有梅枝纏繞,當倒入酒水,在杯底就會有17朵梅花依次開放,梅花的花蕊影影錯錯在杯底顯現,加上酒水的芳香,就如同讓人聞到了梅花沁人心脾的香氣。

這麼神奇的寶物卻因為在莫懷古逃亡中,玉杯不小心掉落在地上,杯底出現了裂紋,因此,即便現在這些雕刻的梅花依然還在,但是“冬暖夏涼”的傳說已不可見了。並且由於這條裂紋,使得這個寶物在鑑定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瑕疵,所以當時評定的時候就是二級文物,無緣一級文物。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第二個方面:歷史文化的支撐。

很多人認為“一捧雪”玉杯是因為戲曲的出名,有人感懷這個故事,所以才將裡面的描述做成了實物。一捧雪玉杯在明代就很出名,許多著作中都提到了它。比如,在《紅樓夢》中薛家的傳家寶就是一捧雪;在《明史》中有文字記載。

關於這個玉杯的描述在當時就已經很精準,和戲曲中出現的玉杯極其相似,可見這個玉杯在當時就很有名氣,之後的《新野縣誌》當中也有關於這個玉杯的詳細記載,但是關於這個玉杯是在戲曲走紅前就有,還是走紅之後才出現的,就沒有具體歷史事件可考據。

畢竟嚴世番和莫懷古之間的恩怨也是杜撰的,並不能真的將這段故事賦予到玉杯當中作為歷史背景,所以在寶物鑑定的時候,“一捧雪”還是缺乏了歷史根據。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從楊伯達先生作為文物鑑定師的角度來看,一件文物能夠評為一級文物,不僅文物本身的年代、工藝都實屬罕見,並且還要有很強的文化繼承的意義,畢竟一件一級文物,它需要承載中華民族一定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很顯然,“一捧雪”玉杯在這方面缺乏了說服力,所以評為二級文物,是從事實出發,體現了楊伯達先生的考古嚴謹意識和學術良知。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第三個方面:科學破解“冬暖夏涼”的傳說。

“一捧雪”是當時難得的上好和田玉雕刻而成,明代的玉器都是比較粗礦,能夠雕刻出這麼精細的作品,在整個明代都很罕見,但是單純這樣的玉件想要讓嚴世番和莫懷古翻臉,顯然是不能夠的,因此就有了一捧雪玉杯“冬暖夏涼”的傳說。

後來,捐獻這件寶物的李氏後代表示,當時摔壞的裂痕導致這個神器的功效消失了,可是在之後的科學證明中顯示,即便彌補了這條裂痕,也不會出現“冬暖夏涼”的神奇現象。也就代表這本來這就是個噱頭。

可能是玉杯製作者自己添加的,也有可能是李玉在寫戲曲時,為了渲染玉杯的神奇而增加的。但是,“一捧雪”在鑑定為二級文物時,為了慎重,確實是經過科學的鑑定排除,確認不符合一級文物的標準,才評為了二級文物。

因戲而紅的珍寶“一捧雪”,為何最終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現在,關於“一捧雪”玉杯的來源依然有考古學家在研究,對於其雕刻的方式也令眾多玉器愛好者感到驚歎,二級文物的身份讓“一捧雪”玉杯多了重保障,再也不用擔心要顛沛流離了。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