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建設3大功能區 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雙流建設3大功能區 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今年國慶節期間,由50萬株鮮花組成的15000平方米巨幅國旗刷屏網絡,助推空港花田躋身網紅“打卡”首選地。

空港花田位於雙流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它的建設推進,是雙流區以多維場景營造增強複合功能,著力打造產城一體、職住平衡的城市新型社區,推進功能區建設的最新實踐。如今,“綠滿雙流、花重廣都”的空港公園城市成為雙流居民家門口最靚麗的風景。

記者瞭解到,自全市產業發展大會以來,雙流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圍繞“思維方式之變、產業發展之變、城市轉型之變、機制創新之變”促進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圍繞“人港城產”融合發展這條主線,該區聚焦“定位、集群、功能、機制”關鍵領域,推進雙流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成都芯谷、天府國際生物城三大產業功能區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突出龍頭項目引領功能區發展,構建“1+3”現代適航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產城一體、職住平衡的城市新型社區。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功能區高效集約發展。加快建設國際知名、全國一流的航空經濟之都。

走出一條以空港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2018年,稅收過億元企業中航空企業佔比87.5%;年產值或主營業務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11家,10億元以上企業19家、其中航空企業佔比接近50%……

“立足充分用好航空樞紐優勢、開放口岸優勢和政策機遇優勢,雙流區提出打造‘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目標,努力走出一條以空港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要實現這一目標,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航空經濟區!”雙流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流區作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所在地,是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空中門戶,也是國家級四川天府新區和自貿試驗區、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重要承載地,立足空港資源稟賦,雙流區進一步明確功能區形態定位、產業選擇和具體路徑,設立航空經濟區、成都芯谷以及天府國際生物城3個市級產業功能區,努力實現功能區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其中雙流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重點依託空港自貿試驗區(34.01平方公里全省面積最大)、臨空經濟示範區以及綜合保稅區、6個指定口岸等開放平臺,主要發展航空運營服務、航空製造維修、航空物流、跨境貿易、航空金融和航空總部等航空經濟6大業態,致力推動通道樞紐向經濟引擎轉變,打造開放功能強勁、適航產業發達、消費國際時尚的航空經濟高地。

成都芯谷重點依託高校院所、創新服務平臺和軍民融合企業,聚焦“芯、屏、網、雲”4個領域,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大數據等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轉化樞紐。

與高新區合作共建天府國際生物城,堅持“優勢互補、充分授權、封閉運行、專業運營”原則,圍繞構建“四鏈條一社區一體系”生物產業生態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生物產業園。經過3年多努力,目前生物城建成區面積突破5.5平方公里,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7個、總投資超過900億元。

突出龍頭項目引領 構建“1+3”現代適航產業體系

功能區的核心是產業,趨勢是集群。雙流區突出龍頭項目引領功能區發展,加強產業上下游協作配套,著力構建以航空經濟為引領,以電子信息、生物產業和綠色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的“1+3”現代適航產業體系。

在區級層面成立了11個專業招商小組,圍繞“兩圖一表”,瞄準“六類500強”目標企業,先後在曼谷、新加坡、倫敦等地舉行專場推介會,開展全鏈條招商。今年新引進民航校飛中心西南基地、浪潮軟件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9個、總投資993億元。

不僅是招項目,雙流區著力打通招引、落地、建設、投產全環節,構建投資促進“前端、中端、後端”工作閉環。今年以來,先後舉行項目集中開工3次,億元以上在建項目58個、總投資1177億元,17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運)。

當前,以功能區為承載,雙流區重點打造航空經濟、電子信息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航空經濟方面,2018年以來聚集投資億元以上航空項目33個,航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大關。目前,已聚集國航、川航等基地航空公司9家,運營航空公司84家;四川國際、川航維修等航空維修企業15家,中國商飛、中航材等重點關聯企業45家;航空總部和商務服務企業22家,初步實現了成鏈集群化發展。今年1—9月,西藏航空成都基地、東航中心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運),肉類口岸通過成都海關驗收,實現全省飛機整機融資租賃“第一單”。

電子信息方面,雙流區依託中電熊貓、中國電科、瓴盛科技等賦能型項目,成都芯谷、浩朗科技等平臺型項目,以及專業論壇,推動補鏈強鏈擴鏈。2018年以來聚集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8個,產業總規模突破600億元,形成“龍頭帶動、集群協作”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預計到2021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增強功能區複合功能 打造城市新型社區

功能區不同於傳統產業園區,關鍵就是在功能的有效集成和融合疊加。在實際建設中,雙流區注重以多維場景營造來增強功能區複合功能,著力打造產城一體、職住平衡的城市新型社區。

在提升生態功能方面,該區建成4500餘畝空港中央公園,黃龍溪古鎮又添新景點、由華僑城開發的“歡樂田園”開園運營,空港花田成為網紅“打卡”地,空港綠道貫穿全域,今年上半年,結合世警會等重大賽事活動,完成雙流體育中心改造和沿線骨幹道路景觀提升,“綠滿雙流、花重廣都”的空港公園城市成為靚麗風景。

在提升生產功能方面,雙流區遵循“先公建後產業”原則,實施功能配套“補短板”計劃,加快建設3000餘套人才公寓,變電站、汙水處理廠、分佈式能源等一批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建成標準廠房90萬平方米、商務辦公樓宇70.5萬平方米。

在提升生活功能方面,今年以來,新(擴)建成10所學校、新增學位7100餘個,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第一所海外學校啟動建設。市七醫院建成接診,華西醫院領辦區一醫院,華西國際醫院開工建設,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醫院分別與華西第二醫院、成都中醫大附屬醫院結為醫聯體。

在提升消費功能方面,以空港商圈建設為抓手,聚焦空港商務區、空港國際社區等支撐板塊,大力實施高端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城市適航會展等項目,皇冠假日酒店建成投運,商務區展示中心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用,不久以後空港商圈將成為一個集國際購物、商務辦公、娛樂休閒於一體的國際空港消費新中心。

創新體制機制 推動功能區高效集約發展

在功能區建設實踐中,雙流區將堅持以團隊、管理、政策、運營“四個專業化”為方向,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功能區高效集約發展。

在管理體制上大力推進“局區合一”,區級經濟部門與功能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一肩挑”、班子成員拉通使用,並將部門科室與功能區部室統籌設置,組建園區服務科、承擔區級主要審批事項,更好服務區內企業。

在人員使用上探索開展“員額管理、全員聘用、績效考核”改革,以責設崗、以崗定員、競聘上崗、人崗相適,進一步激發功能區幹事創業活力。

在開發運營上重組3家區屬國有公司重點服務功能區建設,與具有專業策劃運營能力的央企、民企結為“城市合夥人”,逐步形成“區屬國企主體、專業企業參與、投融建管運一體化”綜合開發模式,推動功能區向專業化公司運營轉型。

在協同創新上著力用好駐區34家高校院所、10萬在校本科生、2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智力資源,深化與川大、電子科大、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動力研究院等單位的戰略合作,構建“政府搭平臺、企業提需求、院校給成果”的協同創新體系,與中物院聯合成立“雙銀創”科技公司、已孵化創新型項目30餘個。

在營商服務上按照“應放盡放、充分授權”原則,將區本級規劃建設、招商引資、城市管理等權限下沉功能區,自貿區企業服務中心審批事項增至315項。引進專業服務機構31家,實施重大項目半月調度,每週開展“企業咖啡時”活動,協調解決企業問題,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功能區”。

在“金融小環境”培育上,組建總規模298億元的24支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政企銀擔保”聯動,提高企業融資便利度,今年以來幫助中小微企業融資近400億元,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打牢基礎……

專家點評

定位準, 有支撐、力度大、成效快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曹允春教授

“雙流區依託機場發展航空經濟,建設產業功能區,定位準、有支撐、力度大、成效快。” 曹允春認為,雙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產業功能區建設的要求,在對戰略優勢資源研究運用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加鮮明航空在發展中的戰略引領,凝聚起打造航空經濟之都的共識。雙流立足比較完備的口岸平臺,聚焦主導產業主攻方向和細分領域,引進培育了一批層級高、帶動力強的企業和項目,打造了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同時,雙流區以“歸零意識”謀劃航空發展,專門成立航空經濟局來抓航空經濟,聚焦聚力提升產業功能門戶樞紐地位,航空經濟已成為雙流發展的動力引擎。此外,該區在適航產業的聚集、功能配套的完善、人港城產的融合、開發運營的創新等方面,都反映出雙流產業功能區建設的實效。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典型的城市性機場,5000萬的人流與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裡交匯融合,建設空港商務區有基礎有條件,必將成為雙流高質量發展的新興動力源。” 曹允春建議,雙流區要強化片區城市設計,提前做好專項規劃。同時強化集成複合理念,堅持“高強度、大聯通、等價值”開發思路,推動城市空間三維立體開發,實現地上、地下、空中互聯互通,高品質打造城市地標,並促進會議展覽、商務活動、商貿購物、休閒時尚等業態互為配套、融合發展。此外還應強化功能性項目引進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品質、發展高端業態、營造多元場景,建設現代化國際範的一流空港商務區。

王鴻明 劉偉 本報記者 陳方耀 文/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