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權力移交不是任人唯才,而是任人唯“種”;幹得好不如投胎投的好。

但這樣做的弊端就是能者不能上,庸者又保不住江山。或者說“能”者不服,竄國奪權。大家不是比才華,而是比誰的種更純,比誰心狠手辣。因此,歷朝歷代的權力交加都充滿了血雨腥風,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談資。


朱元璋從一個叫花子登上皇位,自然非常珍惜。他也體會到了皇權比叫花子舒服的多,因此想讓自己的朱家王朝變成千年老店,堅如磐石。

因此朱元璋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時候就開始選接班人,早早就敲定了朱標為太子。朱標是朱元璋跟患難老婆馬皇后生下的兒子,又是嫡長子,當然是名正言順,大臣們也心服口服、堅決擁護。

誰知道這朱標沒有當皇帝的命,一聽說自己被立為太子,天子就要成為自己的了,反而憂心忡忡起來,怕這麼大公司不好經營,到自己手裡給搞砸了。每天鬱鬱寡歡,這樣一來免疫力就下降了,病魔就趁機纏身,37歲就把命丟了。


太子歸天,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非常難過。但人家是皇帝,跟常人不一樣,朱元璋很快就從喪子之痛裡走了過來,化悲痛為力量,接著內定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朱家事業接班人。

為了讓兒子的兒子順利接班,朱元璋首先要鋪平道路,搬走絆腳石。

朱元璋到處請算命先生躲在宮殿旁邊給大臣們看相,如果哪個大臣被算命的看出有不臣之心、腦後長有反骨,無論他多麼有才、有功,朱元璋都會毫不手軟給找茬給清除掉。朱元璋為了朱明王朝的長治久安真是把心操碎、絞盡腦汁了。到臨終時,朱元璋覺得自己英明偉大,給孫子都安排的穩穩妥妥、萬無一失了,這才一蹬腿去了那邊。

歷史總是愛跟這些大人物開玩笑,朱元璋生前精心安排的接班大戲,竟然沒有按照他老人家事先編排的去唱下去!


朱元璋1398年死的,1399年就發生了政變。不過讓朱元璋稍感欣慰的是,政變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朱家。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以法定繼承人的身份登上皇位,(即建文帝。)可以說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但朱允炆不像爺爺朱元璋那麼有魄力,有主見,壓不住場子,總擔心大臣們會造反;於是就開始採取行動削弱朱家藩王們的勢力,讓他們交出自己的軍隊。

要知道那些藩王都是自己的叔叔輩,在自己的封地苦心經營了好多年,都是樹大根深,在朝廷的勢力也是盤根錯節。

朱允炆的削藩等於是在叔叔們頭上直接動刀子,那些叔叔們可是朱元璋的血脈,個個都不是什麼善類;這樣一來等於是捅了馬蜂窩,麻煩就來了。


1399年,朱元璋四子、刺頭朱棣打著擁護中央、“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發動了叛亂,朱棣的號召自然得到了因為建文帝各地藩王的熱烈擁護,因為他們被削藩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能不積極響應嗎?

朱允炆一個小屁孩才當皇帝不久,朝中也沒有什麼根基,怎麼會鬥得過老辣的叔叔們。因此,朱允炆的皇帝寶座沒有暖熱就被叔叔給趕了下去。

1402年朱棣攻到南京。登上皇位。南京城很及時地燃起一場大火,朱允炆很“正常”地死於大火。

中國的權鬥都是刀光劍影、你死我活,最後是贏者通吃。

朱棣登基後要斬草除根,徹底消除隱患。因為自己就是靠政變上去的,不能讓別人也依樣畫葫蘆給把江山弄丟了。


朱棣首先做的就是消除朱允炆的痕跡,把朱允炆的題字剷除,把朱允炆任用的官員清除,把朱允炆的年號都也廢除,把朱允炆免去的官員全都官復原職。

歷史上每一次政變都伴隨著一場大清洗,朱棣也不例外。

朱允炆的勢力當然要全部消滅,但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最大的危險就是來自朱家內部。跟朱允炆沾邊的人都是自己最大的威脅,必須要斬草除根。

朱標的大老婆和兒子已經去世,就不追究了。偏房叫呂氏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老二叫朱允熞、老三朱允熙。


朱棣是個政壇老玩家,知道都是自己一家人不能明火執仗殺掉,只能玩陰的,耍套路。先是沒事找事剝奪王位,然後再讓他們不明不白地做夢死、吃飯死。可嘆朱允炆這兩個弟弟,坐皇位的時候沒有自己什麼事,哥哥丟了皇位還連累自己把命都搭了進去,真是“冤死了”。

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熞被拿掉王位,變成平民,做夢夢死。朱允炆同父異母的弟朱允熥弟也在1402年被貶為庶民,1417年吃飯撐死。朱允炆的二弟朱允熙,跟自己的母親呂氏一起派去給老爸朱標守陵。永樂四年王府大火又起,朱允熙母子不知去向,八成是烈火中永生了。不能不說朱棣深得朱元璋的真傳,而且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陰謀家,還是個玩火高手。


小約翰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

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朱標只有2位夫人,滿16歲時老子朱元璋給辦的,正夫人是常遇春的閨女,直接封為皇太子妃,同時還娶了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封為呂妃。《明史》記載朱標共有6個兒子,4個女兒,女兒為誰所生、生卒都未記載,6個兒子由太子妃常氏生了2個,呂妃生了4個。太子妃常氏很悲劇,準確的講她們一家都很悲劇,不是早死就是被處死,王侯將相之家卻無福可享,常氏自己先給朱標生了長子朱雄英,沒幾年夭折了,生第二個兒子時,常氏難產死了,才24歲,留下兒子朱允熥。

馬皇后與太子朱標像。

呂妃為朱標生了4個兒子,常氏生的朱雄英夭折後,呂氏生的第一個兒子朱允炆成了皇長孫,第二個兒子朱允熞,第三個兒子朱允熙,第四個兒子早殤,未起名字。等於說朱允炆繼承帝位時,有自己老媽呂氏,已尊為皇太后,一個異母弟弟朱允熥,二個同母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朱棣攻入南京城時,皇宮一把大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蹤,其他人被朱棣一網打盡,當時朱允熥和朱允熞已成年,分別被建文帝封為吳王和衡王,兩人被俘後,朱棣把兩人從一字王降為二字王,不久剝奪爵位,廢為庶人,禁錮於鳳陽,兩人同病相憐,在鳳陽落寞了10幾年後,於永樂15年,也就是公元1417年同時死亡,死因不明。

圖為朱標的明東陵,現在只剩下基址。

公元1402年,朱標小兒子朱允熙才11歲,未成年,所以由呂太后養在自己身邊,早在朱棣攻打金川門時,呂太后曾去往朱棣軍中相勸無果,在返回途中皇宮已大火,城破之際,母子一起被捕,呂太后被朱棣稱為“皇嫂太子妃”。早年朱允熙被建文帝封為徐王,也是被朱棣一字王降為二字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諸王篇記載“永樂二年下詔,徐王允熙改甌寧王,奉太子祀,四年邸中火,暴薨”,呂氏也隨朱允熙居懿文陵,也就是朱標的明東陵,等於說朱棣把母子倆趕到鐘山為朱標守陵,僅2年後,他們住的房子發大火,母子倆被火燒死。

圖為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前面說到朱標共有4個女兒,生母、生卒均未記載,三女兒早夭無封號,《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公主篇記載,大女兒江都公主,嫁給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朱棣興兵起叛時,耿炳文是北伐平叛的主帥,耿璿是軍中的將領,兵敗後罷官歸家,朱棣登位後召其入朝,耿炳文稱疾不出,明顯跟朱棣作對,一家人的結果可想而知,耿炳文和幾個兒子,包括駙馬均耿璿在內,全被處死,江都公主為皇女,留了一條命,降為郡主,不久也憂慮而死,史稱“憂卒”。

圖為鳥瞰明中都鳳陽遺址。

朱標二女兒宜倫郡主,在永樂15年,也就是公元1416年,下嫁於禮,就一句話完事兒,明史是這樣的,如果丈夫是有身份的人,都會有點筆墨,像她姐江都公主嫁給耿璿,此人是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明史有上百字的描述,而宜倫郡主嫁給於禮,何許人也沒有記載,說明其身份不入流,民間的《萬曆野獲編》記載於禮是錦衣衛的百戶,這是個六品武官,統領120人,相當於現在的連長,可見其地位低,明史的公主一般沒有生卒,朱棣雖然沒有殺這個堂妹,但從朱標去世到永樂15年,很明顯宜倫郡主早已過了桃李年華,熬成了老女人才隨便給婚配了。

永樂皇帝朱棣畫像。

朱標最小的女兒更慘,在永樂活了10年,朱棣未給婚配,於1412年去世,南平郡主還是死後追冊的。另外建文帝朱允炆有2個兒子,長子朱文奎7歲跟著建文帝一起失蹤,次子朱文圭當時才2歲,跟著叔叔朱允熥和朱允熞一起囚禁在鳳陽的廣安宮,人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做皇帝時,感慨建庶人的生活悲慘,為其平反,還其自由,此時朱文圭已被囚禁55年,出來後連牛馬都不認識,不久就死了。以上就是朱棣篡位後,朱標後人的結果,雖然朱棣表面上沒有直接殺掉,實際上子女們都變相被迫害,下場悽慘。


圖文繪歷史


朱標(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長子,因先於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諡懿文太子,明惠帝即位後追尊為明興宗。陪葬於南京明孝陵。


常氏(1354-1378)開平王常遇春女。孝康皇后,敬懿太子妃

《忠武常氏家譜》:常遇春的長女,嫁給朱元璋之子(太子)朱標。

常氏於洪武七年(1374年),生嫡長子(皇長子)虞懷王朱雄英。朱雄英夭折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卒年八歲,被明太祖追諡為“懿敬太子”。

其後,常氏還為朱標生一子,排行第三,即皇三子吳王朱允熥。

她死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諡號曰“敬懿皇太子妃”,簡稱“敬懿太子妃”。

結果:常氏本人在靖難之役前已經身死,長子朱雄英早夭,不在討論之列。

朱允熥——燕王入京師後,降封廣澤王,居漳州。1402年九月,召還,廢為庶人,錮鳳陽,直到離世。


呂氏(1359-1412)太常寺卿呂本女。皇太后、懿文太子妃子

與兒子朱允熙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附近,守靈)。

建文帝朱允炆(呂氏生)

南京城破後,自焚或逃逸。(個人判斷朱允炆沒死)

衡王朱允熞(呂氏生)

朱允熞,被廢黜為庶人,囚禁在鳳陽直到離世。

徐王朱允熙(呂氏生)

成祖入京後,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附近,守靈)。1404年,被改封為甌寧王,世奉懿文太子之祀。兩年後,府邸火災,被燒死,時年16歲,諡號哀簡。

江都公主,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長興侯耿炳文子耿睿。

永樂初年,公主復降為郡主,因憂慮而逝。

宜倫郡主,永樂十五年下嫁。
南平公主,未下嫁,永樂十年(1412年)薨,追冊。

古今通史





朱棣的皇位來得不正,是造了侄子建文帝的反,最後才得到。但,造反也是被侄子削藩所逼。

大哥朱標在的時候,對朱棣相當不錯,於是在朱棣造反成功後,就面臨如何處理大哥孩子的問題。

對建文帝朱允炆和其兒子地處理



(建文帝劇照)

削藩是建文帝朱允炆發起的,失敗了,建文帝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畢竟一個皇宮容不下兩個皇帝同時存在。

朱棣進了南京城時,建文帝已經消失。除了登基當皇帝,維持國家的運轉外,建文帝的下落不明也是朱棣心頭的一個病,畢竟自己的皇位是“篡”了侄子的。只要那個正統的侄子一直存在於世,那麼對於朱棣來說,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於是,朱棣派了兩位去尋找建文帝,一位是胡濙,主要是陸路尋找;一位是鄭和,經過水路尋找。

結果怎麼樣,誰也不知道。胡是回來了,在朱棣在位21年時回來了,估計是得到了準確的資料。而鄭和七下下西洋,朱棣在位時六次,宣德五年時又有一次。

建文帝的最終說法只有兩種,一是出家了,看淡人間冷暖,用心雲遊四方;一說是已經死了。不管結果如何,朱棣在胡回來後,總算安心了。

建文帝的大兒子,就是那個曾經所謂的太子,和建文帝朱允炆同時消失。二兒子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朱棣沒有殺,但卻是終生監禁,確實悲催。在過了55年後,朱文圭被明英宗放了出來,此時,朱文圭竟然連家畜都不認識,但,比起殺頭還是好多了,放出來後不久,由於極大地不適應,很快就死了。

朱標的另外三個兒子情況如此



(朱標像)

朱標一生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朱雄英,是原配常氏(常遇春女兒)所生,八歲時就夭折了。二兒子建文帝削藩失敗後,不見了蹤影。

三兒子朱允熥,也是常氏所生,在建文帝時,被封為吳王,朱棣上任後,改封廣澤王,同年,又被朱棣貶為庶人,永樂十五年死亡,死因不詳。有人推測說是被朱棣謀害,但推測只是推測,沒有任何證據證明。

朱標四兒子朱允熞,和建文帝一母同胞,是呂后次子。建文帝時封為了衡王,朱棣上臺後改封懷恩王。不久,和哥哥朱允熥一樣,被貶為庶人,禁錮在鳳陽。老四死去的日子沒有詳細記載,彷彿人間蒸發了。

朱標五兒子朱允熙,是呂后生的第三子。建文帝時被封為徐王,朱棣上位後,也進行了改封,成為敷惠王。這個老五,被朱棣派去看老子朱標的陵墓,這一看就是四年。永樂四年,所具宮邸不知何原因突然失火,朱允熙被燒死。

朱標的妻子和女兒們



(朱標劇照)

朱標有記載的妻子就兩位,一位是原配常氏,在公元1378年逝世。

一位是繼妃呂氏,後為呂太后。呂后在朱棣繼位後,和小兒子住在一起,失火後再無消息,應該是和小兒子一起被燒死了。

朱棣對於朱標的女兒們一個也沒有為難,長女在洪武二十七年嫁了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當然,公主降成了江都郡主。老公死後,江都郡主非常憂鬱,常常悲天憫人,最後病死。

朱標的次女,是宜倫郡主,永樂十五年嫁給了大臣於禮,後來就沒有消息了。

朱標三女,沒有任何資料,找不到任何記載。

朱標四女,是南平郡主,沒有婚嫁記錄,估計是沒有嫁,最後死於永樂十年,也就是公元1412年。



朱棣在靖難之後,對朱標的後人並沒有大開殺戒,看來,是朱標大哥早年待他不薄。


藍風破曉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朱棣“靖難”死了不少人,而靖難成功之後也殺了不少人,比如方孝孺因反對朱棣而被“滅十族”。

但是對於朱標以及建文帝的老婆孩子,朱棣並不敢做的太過分,因為朱棣所謂的“靖難”實際上就是“清君側”,剷除皇帝身邊的奸臣,換句話說,如果建文帝不死,而是被活捉,朱棣反而比較難辦。

朱標曾是大明王朝最根紅苗正的繼承人,據記載朱標先後有兩位太子妃,分別是常遇春的女兒常氏,以及元朝貴族呂本的女兒呂氏。

其中常氏為朱標生了兩子,分別是長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其中長子早夭,三子朱允熥在靖難之後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老家鳳陽。

呂氏為朱標生有三子,分別是次子朱允炆(建文帝),四子朱允熞,以及五子朱允x,朱允炆在靖難中不知所蹤,而四子朱允熞同樣被廢為庶人囚禁於鳳陽,五子朱允x和母親呂氏被罰去給故去太子朱標守靈,後來死於大火。


一點點歷史


自古皇家多薄情,為了帝王之位,父子相爭,兄弟相殘,叔侄反目,歷來比比皆是。

成祖朱棣,向來是殺伐決斷,並無婦人之仁。靖難之役,朱棣奪了朱允炆的帝位,雖然百般掩飾,卻還是脫不了篡位的干係。朱棣心中自然明瞭,如果留下朱標一脈,隨時都可能有人扶持,舉起反抗他的大旗。既然如此,朱棣自然是要斬草除根了。

朱標共有一原配,一繼室,兩位太子妃,以及五個兒子。

朱標原配為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在朱標被立為太子後,朱元璋親自冊封常氏為皇太子妃。常氏共生有兩子。

常氏所生長子朱雄英,也是朱標嫡長子。年僅9歲即早夭。

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熥,為朱標嫡三子。他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封為郡王。建文帝繼位的第二年,他又受封吳王。朱棣繼位,朱允熥被貶為廣澤王,居住在漳州。同年又被朱棣藉故將其廢為庶人,禁錮鳳陽。永樂十五年,谷王朱橞串通崇陽王朱悅燇詐稱“建文君”謀反,朱允熥當年暴卒。其子朱文坤,下落不明

據《明實錄》的記載推測,明朝中後期有建庶人和吳庶人兩家族,被明朝廷嚴加看管,推測吳庶人即朱文坤後人。而建庶人麼,據說是建文帝二子的後人。

朱標的繼室呂氏,為大臣呂本之女,原為朱標妾室。朱標原配常氏去世後,呂氏成為了朱標的繼任太子妃。呂氏共生有三子。

呂氏所生長子,即朱標次子建文帝朱允炆,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建文長子朱文奎,同樣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史稱建庶人,一直被明朝廷嚴加看管。

呂氏所生次子,即朱標四子朱允熞。建文帝繼位,他受封衡王。朱棣繼位後,被降為懷恩王,居建昌。同年,和他的三哥朱允熥一起被廢為庶人,禁錮鳳陽。其具體卒年史料無載,推測最遲應該是在永樂十五年,和他三哥朱允熥一起被殺。無子。

呂氏所生三子,即朱標第五子朱允熙。建文帝繼位,他受封徐王。朱棣繼位,他被貶為敷惠王,跟隨其母呂太后居住在太子朱標的懿文陵。其三哥朱允熥和四哥朱雲熞被貶為庶人,圈禁鳳陽之後,朱允熙改封甌寧王,奉祀朱標。永樂四年,因宮邸失火被燒死。無子。

朱標另外還有三位史料有明確記載的女兒。

江都公主,朱標長女,嫁給了耿炳文之子耿璿為妻。永樂年間,耿璿被連坐致死,江都公主被降為江都郡主,後憂鬱而死。

宜倫郡主,朱標次女,永樂十五年,下嫁大臣於禮,後無記載。

南平郡主,朱標四女,僅有永樂十年的去世和追冊記錄,無成婚記載。

朱標的長、次、四女都有了,那還應該有一名三女,但是史料無記載,很可能是夭折,或者下落不明瞭。


奕天讀歷史


朱棣的靖難之役,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不陌生,作為燕王的朱棣不滿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在和尚姚廣孝的謀劃下,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由北京浩浩蕩蕩的出發,準備攻入當時的首都南京,最後的結果是朱棣成功了,南京城破,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中“失蹤”了,當然有人說朱允炆死於大火之中,有人說朱允炆拿了爺爺朱元璋給他的救命法寶化妝成一個和尚從密道逃走了,但終歸一句話,不知所蹤。

然後在看一下朱允炆的其他兄弟們是如何被對待的,朱允炆的父親是朱棣的大哥朱標,他如果不過早的因病去世,他毫無疑問將會是下一代大明皇帝的接班人,朱標一共生有5個兒子,其妻子是常氏和呂氏,這5個兒子分別為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朱雄英早早夭折了,老二朱允炆的下場剛講過了,老三朱允熥最初是吳王,在其叔朱棣奪取皇位後,立刻被解除了王位,被朱棣發配到了鳳陽實行監禁,但是在監禁的過程中,朱允熥蹊蹺的死去。其原因未知。老四朱允熞的死法和老三基本雷同,都屬於被剝奪王位囚禁過程中神秘暴亡,至於誰幹的,大家一猜便知,老五朱允熙開始被朱棣特殊照料,朱棣聲稱要給大哥朱標留下這唯一的香火,安排其到其父朱標的陵前盡孝道,大家暗地裡還稱讚這朱棣還是有點人性,總歸沒有斬盡殺絕嘛,結果沒過多長時間,朱允熙的住所突然遭遇了嚴重的大火,朱允熙的屍體被燒的面目全非,至於誰幹的,你懂的。筆者不由的唏噓,最狠不過帝王家啊。


老豬的碎碎念


活人趕盡殺絕,斬草除根;死人剷除名位,不予承認。這就是篡權奪位者朱棣,對待自己親人的不二法門。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很快將嫡長子朱標立為太子,並配備了強大的導師團對他嚴加培養。

朱標溫和仁厚,性格和朱元璋相反,而老朱的強勢也讓朱標無法反抗,精神很壓抑,結果英年早逝,朱元璋很傷心,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燕王朱棣不服氣,發動了靖難之役,終於成功篡了侄子的位,登基為帝。

朱棣十分殘暴,凡是反對自己的人都被殘酷鎮壓,比如那個痛罵朱棣不忠不孝的方孝孺,據說被朱棣創紀錄地”誅滅十族“;輔佐朱允炆的齊泰、黃子澄等人也被“誅滅九族”。

那麼朱棣是如何對待已故兄長朱標的妻妾和兒子呢?當然是幹掉沒商量。

史書記載,朱標有2位妻妾,5個兒子,我們來看看他們在靖難之役後的結局。

皇太子妃常氏,先朱標數年而卒,被廢皇后號。

朱標的正妻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朱標被冊為皇太子,她就是皇太子妃,但她和朱標一樣,沒有長壽的命,1378年便早於朱標去世,諡號“敬懿皇太子妃”,追諡為“孝康皇后”,但朱棣即位後,又改稱“敬懿皇太子妃”,不承認她的皇后身份(哪怕是追諡)。

皇太子妃呂氏,去世時間及死因不詳,被廢皇太后號。

朱標妾室呂氏,太常寺卿呂本之女,朱允炆生母。朱允炆登基後,尊其為皇太后,也是朱棣的嫂子,朱棣沒有對她下手,卻把她感觸皇宮,住在朱標陵園內,且不承認她的皇太后身份,改稱“懿文太子妃”,此舉實質上是不承認朱允炆的皇帝身份。死因及去世時間不詳。

朱標共有5個兒子,除1子早夭,1子下落不明,其他3子均暴斃。

1、嫡長子朱雄英,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異母兄,早夭,死於靖難前,追封虞王,諡號懷。

2、庶次子朱允炆,太子妃呂氏所生,登基為帝,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結局成謎,有人說自焚而死,有人說流落民間。

3、嫡三子朱允熥,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異母弟,建文元年被封為吳王。靖難之役後,被朱棣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懷怨懟為由,與其弟朱允熞均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不久暴卒。

4、庶四子朱允熞,太子妃呂氏所生,朱允炆同母弟,建文元年封為衡王。靖難之役後,被朱棣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懷怨懟為由,與其兄朱允熥均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不久暴卒。

5、庶五子朱允?,太子妃呂氏所生,朱允炆同母弟,建文元年封為徐王。靖難之役後,朱棣讓他與其母親一起住在父親朱標的陵園內。不久後,住所突發火災,被燒死。

朱標的兒子沒有一個好下場,他的2個妻子和1個兒子,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都被朱棣廢去皇后、皇太后和皇帝號,不予承認;3個兒子更在靖難之役後暴卒或被燒死,被朱棣斬草除根;只有1個早夭的兒子,逃過了朱棣的趕盡殺絕。自古以來,篡權奪位者,朱棣的心狠手辣比起李世民、趙光義亦不遑多讓。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