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沈鵬、田蘊章和範笑歌的千字文對比後,你有何感想?

陌上之桑


沈鵬、田蘊章、範笑歌這三位可以說是書法家鼎鼎有名的人物了,這三幅《千字文》也是各有特色,都具備了各自的典型風格特徵,而且三人的書法也都存在著不同的爭議。但有爭議也是好事,因為名氣夠大,人家才會去評論你,沒什麼名氣的書法作品,一般也沒人去爭議什麼。

沈鵬先生的《千字文》,看上去歪歪扭扭的,很難想象這是一箇中國書協主席的楷書作品。但如果對書法有進一步學習的人,往往認為沈鵬先生的書法才是最好的,沒有很深的功力是很難寫出來的。這是因為,沈鵬的書法取法是六朝北碑,追求的是質拙、淳樸一路的風格。

這種風格從明末清初開始起步,以傅山為代表,提出了“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書學主張。這種書法美學思想到了康有為的時候,發展到了頂峰,形成了書法中的碑派書法。當時康有為“尊碑貶帖”是有他的社會背景的意義,從此書法就有了碑派和帖派兩大類。

這裡翰墨不去評論哪種好,哪種不好,雖然我個人是喜歡帖派的書法風格,但我也希望書法在風格上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不獨尊帖學。

沈鵬的書法《千字文》看似不善書,但淳樸天真,質實自然,不著痕跡,反而是書家學識修養的體現。這種書法,看似不美,卻有不似妝點的淳樸之美。

田蘊章先生的書法,出自歐陽詢的歐楷,然後又稍加變化,有了自己的面貌。田蘊章老師的書法與沈鵬先生的書法,可以說是極有針對性。沈鵬的書法不似妝點,而田蘊章的書法則極盡所能追求點畫的工整、安排。

但有些事情往往是某一點做到極致的時候,也反而成了缺點。田蘊章的楷書就是這樣,太工整了,反而就顯得刻意、板滯了,缺少變化。

明代有個大書法家叫姜立綱,他的字曾經被譽為“姜字”,連日本國門的題字也要遠渡重洋來求他題字。但是後來沒過多久,姜立綱的書法影響力也就慢慢淡化了,“姜字”的問題就是太過工整、精美而缺少書家的情感注入。田蘊章、田英章兩位老師的“田楷”的問題,就是這種原因,因此在書法界有許多的爭議。

範笑歌的書法也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而且號稱能善“百體”。範笑歌的書法主要取法褚遂良,然後也融合了顏體和趙體的一些特徵。範笑歌的書法與田蘊章的書法雖然都師承傳統經典碑帖,但與田蘊章不同的是,田的書法追求的是點畫的工整和結字的精美,而範的書法卻是有意誇大某些用筆的特徵,為了凸顯自己的風格。

因此我們看範笑歌的書法,某些用筆有些肥厚、臃腫,而且刻意、誇大的成份很多,因此作品表現出來一種習氣,有些媚俗,這一點還真不如“田楷”。

以上只是翰墨個人的一些看法,說出來大家交流一下。不知道各位書友您的看法是什麼,不妨下面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翰墨今香


以格調來看,沈鵬最上,範笑歌次之,田蘊章最次

沈鵬楷書,初看簡單,似孩童之書,實則內質沉穩,用筆堅實,求拙不求工,生動而不散亂,天真而不稚嫩,淡然而虛弱,有魏碑氣象,且有吸收各家審美並將之融合的渾然。可謂格調高古,品味不俗,得書法深層次之美,顯示出沈鵬先生之深厚學識,難得。

田蘊章楷書,脫胎歐體,處處精巧,極求工整,賞心悅目,美則美矣。然其優點正是其缺陷,工整至極,則失天然趣味,精緻至極,則失高古之味,技法重複則失於刻板,刻板則無趣、無味、無表達、無蘊藉、無意境、無跌宕曲折、無不可控處、無不可揣度處、無反覆品讀之慾望。二田一生困於此,可悲,可嘆。

範笑歌楷書,融合行書筆意,生動瀟灑,可見風流和才情,亦可見書寫者之聰明和機巧。但細看之下,蘊藉不足,略顯輕浮,且有炫技之嫌疑,故此有俗媚之氣。

最後,補充一點,我時不時回答一些關於二田的問題,有人說我是眼紅,對二田有偏見,這個還真不是。我對二田的感受都是基於書法本身的規律和審美來的,可能我的眼界真的要高於二田書法所呈現出來的美。所以,自然而然就會看不上他,這個如果讓一些田粉不舒服,那抱歉了,但是如果要口水仗,我建議您還是先好好的加強點自己的底蘊再來吧,不然真的沒這個時間和興趣。


李藝泓


我們大部分人對於沈鵬和田英章都比較熟悉了,對於最近在悟空問答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範笑歌不是很瞭解,我上午回答了一個關於範笑歌的問題,是關於隸書的,他的隸書寫的很一般,題主還有意把他的隸書和劉炳森的隸書放在一起比較,二者屬於一類風格,但是功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下午又接到了一個邀請,對比範笑歌和沈鵬、田英章的楷書《千字文》。

範笑歌楷書

看了他們三位的書法作品,單從作品來看都有很好的書寫的功夫,風格差異也比較明顯,很難去評價誰寫的好,誰寫的壞。

但是仔細觀察他們三位的書法作品,感覺很有意思,田英章的楷書大家都比較熟悉,主要學習唐代的書法家歐陽詢,屬於那種非常工整美觀的楷書,範笑歌的楷書貌似是學習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楷書,楷書裡面加入了行書的筆意,書寫性很強,寫的很活,而沈鵬的楷書則融匯各家,看不出具體的出處,重在用筆,是一種寫意風格的楷書。

田英章楷書

這三位書法家明顯的展現了一個人學習書法的整個過程,“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復追險絕。”初學書法的時候要專心於一家,把這一家書體練習好,寫的字體也比較平正、工穩,等到這一種書體練習熟練了,可以加快書寫的速度,並且融入行書的筆意進去,最後在廣泛的學習各家書法,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這三位書法家正好展現了書法學習的三個重要的階段。

也就是說這三位書法家都處於不同的學習階段,層次不同,也就無法評價。很多人都會停留在第一二個階段上,然後就不再進步了,一些有突破性的書法家才可以打破常規,突破自我形成自己的風格。

沈鵬楷書

當然,風格本身沒有高下之分,有區別的是展現風格的人。

不二齋

寫字說畫,


不二齋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觀點。

對於沈鵬和田蘊章老師,我想大家都是比較瞭解的,而對於範笑歌,由於我本人的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這個人,這幾天頻頻出現關於他的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沈鵬,田蘊章和範笑歌的千字文對比。


沈鵬和田蘊章老師我想不用過多介紹了,一個曾經擔任過書協主席,被認為是書法造詣頗深的書法大家!而田蘊章老師自是不必說了,是廣大書友愛戴和敬佩的當代實力派書法家。

範笑歌據資料看來,他被稱為是書畫宗師,據說他可以書寫真草隸篆等上百種字體,對於古人的書法字體,他也可以變化出很多種寫法,這多少聽起來有些玄乎,我們還是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這就是範笑歌書寫的《千字文》
,據說他寫的《千字文》融合了歷史上各家之所長。


這是沈鵬書寫的《千字文》,眾所周知,沈鵬以行草書見長,這樣的楷書還真不多見,不知大家對於沈鵬的楷書《千字文》怎樣評價?
不說也知道,這是田蘊章老師書寫的楷書《千字文》,可以說,他的楷書是絕大部分人喜愛的,結構中正合理,點畫遒勁有力,又具有典型的歐體風格,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這三個不同的字體風格,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田蘊章老師的書體風格,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存希齋書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哪裡有意思呢?我們來分析以下:

從大眾視覺感受來看,田蘊章水平最高,範笑歌次之,沈鵬最差。

田蘊章字跡工整,點畫秀麗挺拔,張力實足,一筆一畫精心打磨,結體的秀美是經過多年練習而成,能寫成這樣,非常不容易,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你是堅持不下來的。我曾臨習田楷多年,深深的感覺這種端正的結體需要花大功夫。

而範笑歌的字雖然也很工整秀麗,端正勻稱,但是點畫上于田蘊章相比,過於肥柔,很多筆畫比較彎曲,有肉肉的感覺,沒有田蘊章挺拔有力。其他方面還可以。

沈鵬的結字則如同小孩,漫不經心,歪歪扭扭,不夠端正,並且點畫粗糙,沒有田蘊章、範笑歌精緻,當然不如田蘊章範笑歌。

這種視覺感受是顯而易見的,水平高低一目瞭然。那為什麼提問者會問這個問題?大家不是已經知道答案了麼?

名氣因素干擾評斷

顯然提問者仍有所顧慮,因為此三人的背景不一樣,田蘊章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書法家,名聲極望,範笑歌為書法宗師,中國畫浪漫主義畫派領袖,著作等身。沈鵬曾為書法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成就非凡。這三個人的成就各有所長,如果把他們的書法摻雜點個人的名氣,則很難評出高下,因此就會有網友來提問。

從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大眾評判書法始終帶有一點名氣在裡面,就拿王羲之來說,很多人可能還是無法理解王羲之書聖的美名,他哪裡好了?不過我們還是接受了,因為名氣太大了!而且字寫的確實很好。

但是以名氣的思想評價書法真的對嗎?

顯然不對,因為名氣是可以在當時造出來,個人可以憑藉自己的關係、金錢等來獲得名氣,這與書法毫無關係。但是沈鵬、田蘊章和範笑歌好像都不是這種人。所以真的很難說額。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喜歡誰的書法是沒有限制的,你喜歡誰的,誰的書法就是最好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別人說的都是別人的,自己要有個人的想法才行,不能隨波逐流。我就喜歡田蘊章的字,不行嗎?當然可以,書法是個人的自由!

那麼書友們喜歡誰的呢?

歡迎留言,看看此三人的粉絲誰的最多!


書法魅影


楷書要出一個書法家還真不容易。沈鵬缺乏統一嚴謹;範笑歌連最基本的筆法都沒有領悟;田楷拘謹不自然,不但沒有走出來,而且學歐走火入魔,難堪大家!當代真正的楷書大家還要用時間來證明,我認為這幾個人就算了吧!看看于右任、鄭孝胥、沙孟海、啟功等人的楷書,他們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其共同特點就是前無古人。這 說明古人沒有把風格佔盡,任何時代都可以開拓新的審美領域。第二,凡是有大成就者,除了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功底以外,還要有廣博的其他方面的學養,以此來滋潤專業的成長。否則只能做一個玩弄技巧,拘泥於古人,墨守成規的小不點兒。毛主席不是專業書法家,但他的水準,氣度,你學養不得不佩服。有些字就單個來說都超越了古人,比王羲之等大家的都要好看!奉勸那些把田楷作為學習書法圭臬的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銀河6026837948


個人學書近三十年,也從事過書法教育工作,發表一下愚見!

先從書法發展史來說。早期是鼎文之類的不談,後來到了漢代,隸書秉承化圓為方的思想,使書風大大改變,於是隸書大行其道。至漢章帝時,漢章帝創新書法藝術,創造了著名的“章草”。,其實章草就是草書隸字。隨著時代發展,紙張逐漸普及,書法開始從實用性逐漸向藝術性方向過渡。我們今天看鐘繇的小楷,仍然有很深的隸意。但是在那個時代,行書這種實用性極強的書體已經成熟。後至晉,楷書和行書已經形成我們今天所見的基本形式。至唐代,隨著唐太宗對書法的推崇,唐代出現了諸如諸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頂級的楷書大家。為了紀念,唐歷代帝王把他們的字刻在石頭上,於是就形成了現在很常見的碑體。

宋元時代,帖學發展太快,導致碑學被掩蓋。但是自明代以來,碑學開始發展,最終百花繚亂。

所以到這裡,答案呼之欲出!

早期學書法,學田字,。有一定功底了可以學範字。

至於沈字,不必學。因為功夫不到位,學了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綜上所述,沈第一,其他都是初學者!

持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先仔細看看于右任!

謝謝!


如是我聞83524526


沈鵬、田英章和什麼範笑歌的楷書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明確的說,沈鵬的最好,田英章次之,範老師的字確實非常一般。可能會有人說,範的字非常漂亮啊,沈鵬的字有些點畫不點畫,也不夠橫平豎直的標準,怎麼會是最好的呢?如果我們從書法欣賞層次最基本的三點為標準來欣賞一下就非常容明白了。“生動、活潑和規範”,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沈鵬可佔三三項,田英章能夠佔得二個半,二範先生的書法只能佔三分之一不到。為什麼呢,因為範的字初看規規矩矩,實際上算不上規範,因為範的楷書的的那種看似規範和規矩的特點實際上是一種習氣。從表面看也不能說範的字不好,是醜書。但範的字習氣和匠氣太重了。似乎是按照書法中某幾種基本規律製作出來的一樣。怎麼理解呢?就像是用機器複製出來非一樣。亦或這樣說吧,典型的布若算子。只不過是設計了八種基本筆畫的形態(就像算盤上的算珠),然後按照簡單的幾種格式和模式製作出來的一樣,甚至是套印出來的。看整體到也乾淨利落但每個字的面目卻如出一轍。雖然字不同但精氣神如出一轍,這就是匠氣。匠氣 歷來為書法欣賞或創作的大忌,“布若算子”。,這就是為什麼屈居最下的原因。各位同道又是如何看得呢 歡迎批評指正或討論。🙏




翰墨書道


三位的楷書每個人的審美層次不同,練字的和不練字的見解更不一樣,這三位神的楷書,我到覺得皇帝的新裝有說服力,有人提出不贊同沈神的楷書是沒見過魏碑,這個說法太次,意思足沈的楷書源幹魏碑。怕說沈的楷書不行別人說你沒水平。這是我想起多年前一邦人喝酒的事,有人為了招待權貴縣長大人,特意奉獻了一瓶貴州矛臺,結果是假的,但第一盅是縣長喝了,縣長說了這就是真的,陪隨人都嚐出了是假酒,都不敢說出實情,還有一次七十年代,公社幹部都傳看紅巖小說,巖字都不認識,公社書記說是紅崖,方言崖發音誒,有一人說念巖,於是眾便笑話念巖字人不動筋,人家書記說了念崖,你還比公社書記厲害!書法有時跟權威,名人發聲後就有大批人喲呼好,就是好,生怕被人笑話不識貨。一次縣書畫展,書畫愛好者苦於無名,冒充縣委書記的名字畫了一幅像筍又像男人貨的作品,結果是好評如雲,得了一等獎。


清溪水香


三位的字可以比,因為都是楷書,楷書有自己的標準,比如顏體,歐體,柳體等,雖風格不同,但都是楷書,都具備楷書的特徵。本人喜歡書法,但不太懂,而且是越看越不懂,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我看好的,別人說不好,我看不好的,別人就說好的了不得,而且,他們說的話總是雲裡霧裡,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沈鵬老師的楷書,我認為很一般,功底也不深,美感也不夠,但被幾位評價的高不可攀,仰望也搭不上邊,似乎只有高深到一定層次的人方可理解,諸如我等俗人根本無法理解。我認為田蘊章老師,範笑歌老師的書法很好,乃書中尚品,但確被說成一般般,弄得我非常糊塗,請高人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