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 文|劉春雄

近幾年,地方白酒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白酒行業銷量整體在下滑,而行業龍頭卻在增長。進入百億陣營的企業已經超過10家。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中國白酒龍頭企業

行業下滑,龍頭增長,擠壓的是誰的空間?地方白酒首當其衝。

然而,2019年,我們卻發現另一種現象:行業龍頭的增長整體放緩,有些地方白酒已經找到了生存之道。

我認為,能夠抓住機會的地方白酒企業,一定符合兩條標準:一是資源型地方白酒企業;二是找到合適的營銷方式。

01 資源性地方白酒企業

什麼是資源型地方白酒企業?我認為應該符合三個條件。

一是有白酒歷史。在國人的認知中,有歷史的才是好酒。儘管從技術角度,認知不一定成立。但是,要改變公眾認知也很難,除非不做傳統白酒。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李渡古窯群

二是要有好酒。好酒的前提,一定是固態發酵;二是有基酒儲藏;三是有穩定的生產能力。那種拿勾調技術生產的白酒,已經不在話題之列了。

三是話題資源。這幾年,行業龍頭的增長,多半是話題資源充足。這些年的營銷,真的印證了定位創始人里斯的名言: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硬廣的影響在白酒業式微,由公關活動創造的話題資源,成為影響B端 ,進而影響C端的主要傳播力。用社會化營銷的話說,就是社交貨幣。

符合這三個條件,我認為就有了做營銷的前提和資源,剩下的就是營銷了。

02 地方白酒的生存基礎

地方白酒的生存基礎是什麼?我認為是“一方水土”。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釀一方酒,一方水土吃一方菜。這是生態閉環。白酒的區域性,就是生態閉環的結果。

但凡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東西,都是與獨特的地理、氣候,人文、習俗相對應的。連醬香茅臺也有核心釀造區,香型更是與地理氣候相得益彰的產物。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白酒古工藝

儘管白酒龍頭企業的份額在上升,但我一直堅信一條:農業社會代表性產品,在它的原產地一定是分散的。

啤酒在中國高度集中,在美國也是高度集中,但在啤酒的發源地德國,啤酒是高度分散的,德國1000多家啤酒廠,都是有自己特色的啤酒。

葡萄酒在中國是相對集中的,在世界很多國家也是有限集中的,但葡萄酒在法國是高度分散的。很多小葡萄酒不是因為規模而活下來,而是因為風味而知名。

德國、法國,其國土面積不過中國一個小規模的省而已,但啤酒、葡萄酒有那麼多風味。這就證明一條道理:農業文明誕生的東西,在它的原產地一定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候,人們喝的是品牌,產品集中度會提高。但最終消費者一定認識到:風味(風格)才是消費者應該欣賞的。

在歷史長河中,白酒的集中不是常態,分散、多樣化才是常態。

03 白酒轉向風格性消費

白酒消費是社交消費,與葡萄酒、啤酒社交性類似。

實際上,世界上除了宗教禁忌外,幾乎所有民族都有酒精類飲料品類,只不過有的是白酒,有的是清酒,有的是伏特加,品類不同而已。

這是人類的社交性決定的,在農業社會即是如此,各有不同的歷史傳承。

社交性消費,一定暗含鄙視鏈,或者有炫耀性。只不過是顯性還是隱性而已。

在市場相對混亂的時候,【炫耀+安全】的需求,表現為品牌性消費。中國目前就處於此階段。

經過此階段後,消費者會轉向風格性消費。品牌消費與風格消費的差別,品牌消費是“顯示給別人看”,風格消費是“自我滿足性消費”。

在品牌性消費階段,頭部企業有優勢;在風格性消費階段,區域性企業有優勢。風味多樣,離不開區域白酒。

04 地方白酒應確立風格自信

有一段時間,白酒企業都在“拷貝”五糧液;最近,大家又在跟風醬香。地方酒廠放棄自己的特色,“拷貝”之風,迷失自己的風格,已經做了自身的掘墓人。

地方白酒廠首先要有自己的風格自信。風格自信才是生存的基本前提,否則,永遠在行業龍頭的陰影之下。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傳統釀酒設備

當然,風格自信不一定要創造自己的香型,但一定要為自己的風格找到生存的環境土壤,即生態閉環。地方白酒的風格土壤是獨特的地理、氣候、人文、習俗。這種風格,如果與地方菜品的淵源一致,則基本是成立的。

要有風格,就必須有中高端的標誌性產品。低端無風格。

即使不能像茅臺那樣佔據白酒最高端,但在次高端如果沒有標誌性產品,立足就比較難了。

05 白酒的認知體系

在營銷上,地方白酒最大的問題就是“有銷,無營”,營銷缺失一條腿。或者說有交易,無認知。更有一些白酒企業在賣“一廂情願”的好酒,但消費者就是不賣賬。

過去,地方白酒確實在傳播上難有作為,所以,多數在渠道上下功夫。但是,渠道型產品的價格體系很難支撐有獨特風格的產品存活。

互聯網為白酒認知提供的機會,可能很少人意識到。比如李渡,雖然營銷資源豐富,但歷屆老總都沒有充分認識到。

去年,國內有40多家白酒企業到李渡學習,包括百億、幾十億的企業,但幾乎沒有企業能學到真經,甚至有人把李渡的做法叫做“回廠遊”。其實,李渡不過是找到了一條適合區域白酒企業的認知體系而已。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江西省進賢縣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左:劉春雄教授;右:湯向陽(李渡酒業董事長)

有了認知體系,銷售還是問題嗎?許多到李渡學習的人對他們不考核銷量的做法難以理解。

施煒老師把營銷分為三個過程:認知、交易、關係。地方白酒,關係、交易是強項,但做得很艱難,交易幾乎是靠關係和政策拿到的。

營銷的“營”,就是做認知,做勢能,為交易創造條件。

龍頭企業的老總們,不是也在做這件事嗎?

06 機會來了!

地方白酒廠的機會確實來了!

機會來了,不等於機會人人有份,不等於機會找上門。

機會來了,考驗把握機會的能力,也考驗營銷水平。

戰略性機會是等來的,戰術性機會是找來的。這次地方白酒企業的機會,我認為白酒企業的戰略性機會。

劉春雄:地方資源型白酒企業的機會來了

一個人,一生中,這樣的戰略性機會沒有幾次。有人說不超過7次。

華為的任正非說,在戰略性機會面前,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