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100.89平方公里的土地,108個社區村莊,能幹出多大事業,能煥發多大活力?

一直以來,濟南市歷下區給出的答案是:全省爭首,全國爭先。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7年曆下區創造了1333億元的GDP,2018年達到1495億,全省縣(市、區)居第二,單位面積GDP貢獻率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雖地處省會濟南的核心區域,但互聯網經濟的崛起讓歷下區的區位優勢不再突出。

轄區面積狹小、發展空間受限、經濟結構單一,是制約其躍上更高位的主因。

區域之間的發展競爭,如百舸爭流。

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青島黃島區、杭州蕭山……這些區域的發展勢頭更為迅猛,後勁兒更為強勁,南山區2018年GDP超過了驚人的5000億元大關,而且GDP構成含金量十足。

新舊動能轉換、CBD打造、自貿區建設……以"更高質量”謀劃未來發展方面,歷下區面臨諸多重大機遇,向優者學、與強者比、與快者爭,區域經濟發展白熱化的競爭路上,歷下區更面臨著更大挑戰。

如何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上做表率,如何在打造產業金融中心上打頭,如何在推動城市更新上勇攻堅,如何在增強群眾獲得感上立標杆,如何當好創新發展的領跑者?

通過幾個板塊,讓我們縱橫維度看歷下。

一、北緯37°

北緯37°,這個魔力無窮的數字彷彿盡得大自然的靈氣,它所穿行而過的地域,盡是人類文明薈萃和文史勝蹟聚集之地。

見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北緯37°這一黃金緯度線上,聚集了無數美麗富饒的城市,希臘雅典、韓國首爾、美國舊金山、意大利西西里……緯度與海洋、陸地的完美結合,造就了這條緯線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濟南歷下區,處在北緯36°39′,東經117°1′之間。正是這條黃金線。

歷下一名,取意於大舜帝耕作於歷山之下。

“龍山文化”遺址和 “大汶口文化”遺物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遠古居民在此繁衍生息。

2600年的建城史,使這裡德重禮義、名士輩出、人才薈萃、文化積澱十分豐厚。唐朝詩人杜甫在“歷下亭”吟唱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讓歷下千百年來盡顯名人風騷。

歷下區100.89平方公里的轄區內,集中體現了濟南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內涵和底蘊。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三大風景名勝馳名中外,芙蓉街、曲水亭等古老街區 “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構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獨特韻致。舜祠、娥英祠、魯班祠、清照祠、鐵公祠、閔子騫墓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蹟,讓塊土地璀璨奪目,聞名遐邇。

縱觀城市發展史,通常是那些佔據著豐富資源的區域,在城市革新向前的步伐中,一直是時代主角的扮演者‍。

於濟南而言,歷下區正是這樣的存在。

不僅是自然資源稟賦,素有 “首善之區”之稱的歷下,城脈、商脈、文脈資源聚集於此。

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建築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政法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高校林立。

泉城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見證和代表著濟南20世紀以來商業發展。

奧體片區匯聚了絕大部分市級政務中心,並有著省高院、省博、省美術館等機關及文化場所;中央商務區(CBD片區)、漢峪金谷等商務金融片區沿經十東路兩側,集金融中心、總部中心、創新中心為一體,不僅被看作是濟南的“華爾街”,更是濟南走向世界的窗口。

眾多優質資源的聚集,吸引著商業精英目光。諸多政界驕子、文化新秀、商界精英、都市名流於此匯聚,也為整個歷下注入新鮮發展血液。

二、縱觀近十餘年

1、發展服務業成為戰略選擇。

時針回到12年前的2007年。時任歷下區委書記為孟祥桓(後任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已經退休),區長為雷天太(現任濟南市委常委、總工會主席)。

當年歷下區實現生產總值432億元(已經去除劃歸高新區的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濟南瑞通鐵路電務有限公司數據),同比增長15.3%,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8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7億元,增長18.9%,二三產業結構調整為21.4:78.6。完成財政總收入20.31億元,同比增長24.59%。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接近80%,彼時歷下區的經濟結構,已經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一些著名城市相當。

孟祥桓在總結歷下區2007年的發展時表示,“發展服務業是歷下區的戰略選擇,是歷下區的發展方向。在經濟比重大幅度提高之後,要發展好服務業,必須要在提升檔次、上水平上下功夫,重點是轉變服務業發展方式。”

當時的歷下區正面臨一個重大機遇,濟南將承辦第十一屆全運會,而運動會主場所所在地就是歷下區。

濟南市借勢全運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的幾個核心大項目,歷下區近水樓臺先得月:“咬緊”新區建設、棚戶區改造等有利時機,三年內全力打造“東部片區、解放閣片區、泉城廣場周邊、東舍坊片區、山大路片區”等五大商貿功能區,承接服務業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歷下區建設五大商貿功能區,就是要突出服務業的高端功能區和專業聚集區的產業定位,引導服務業向高端發展,實現特色產業集聚,促進服務業檔次、水平、規模的不斷提升和跨越式發展。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雷天太在2007年歲末表示,歷下區正是通過地區的功能定位,來拓展服務業發展新空間,打造服務業發展的嶄新載體。

東部片區主要是在配合省市重點工程的基礎上,抓好希爾頓大酒店、佳士客超市等重點三產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劉智遠金融街區、中潤世紀城三期、名士豪庭等商務樓宇的招商,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和亮點。解放閣片區主要是在實行棚戶區改造的同時,增建高檔商務設施,形成與泉城特色風貌帶融為一體、兼具現代特色的新型商務板塊。泉城廣場周邊片區重點抓好嘉裡商務中心、恆隆廣場建設,與銀座商城、泉城路商業街、縣西巷匯泉地王廣場等重點商貿設施形成全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商務板塊。東舍坊片區主要是在棚戶區改造基礎上建設10萬平方米的高檔商務設施,重點引進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濼源大街現有金融區連成一片,形成新的金融商務板塊。山大路片區主要是根據山大路科技商務區建設規劃,加快山大路兩側拆遷改造,形成以信息、軟件、計算機服務、文化創意等為主體的IT特色板塊。

同樣是12 年前的2007年,深圳南山區的GDP為1467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52.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13.98億元,增長17.4%。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比重為0.04:65:35。

2007年的廣州天河區,正在按照“整體提升、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和諧發展,力促經濟呈現增長快、結構優、效益好的發展態勢。當年天河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05億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

2007年的青島黃島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90.08億元,同比增長23.1%。完成二產增加值410.28億元,增長25.1%,二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69.5%,仍是支柱產業。實現三產增加值176.48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的發展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較高增速。

2、樓宇經濟異軍突起。

6年前的2013年5月,時任歷下區委書記田慶盈提出歷下區將打造現代服務業中心,進一步調整二、三產業比重。

重點圍繞泉城印象商業功能區,打造泉城路和芙蓉街、紅尚坊、明湖路、趵北路“一主四次”商業特色街,構建城市休憩商業區。將泉城路打造成高端商業中心,將芙蓉街打造成文化旅遊休閒街,將紅尚坊打造成融合濟南傳統建築元素及現代商業時尚氣息的休閒娛樂綜合體,將明湖路打造成濱湖風貌發展帶,將趵北路打造成休閒文化特色街。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2年7月,當時還是區長的田慶盈,在談及歷下區的發展平臺載體時,表示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傾全區之力打造東部新城CBD,二是發展樓宇經濟,三是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發展經濟方面,主要抓東部、西部、中部三大塊。中部主要是甸柳、燕山、建新、東關、文東等的連片改造以及建設提升;西部主要是趵突泉、大明湖、解放路等的“繼續挖潛”;東部主要是姚家、龍洞、智遠等地的大發展,這裡將成為經濟主戰場。

田慶盈對東部新城CBD寄予厚望。“歷下區只有100多平方公里,有24平方公里給了高新區,超過20 多平方公里是山體、湖泊和河流等,剩下的近60平方公里,基本處於飽和狀態。”他稱,現在只有東區的幾平方公里是歷下區未來的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按照《濟南市東部新城CBD城市設計》規定,濟南中央商務區位於燕山文博片區的核心區域,東起奧體中路,西至茂嶺二號路,南起奧體金融中心,北至文博五號路、新濼大街,總用地面積1.85平方公里,淨用地面積1440畝,規劃建築面積536萬平方米,其中商務規模380萬平方米,商業配套145萬平方米,規劃淨容積率5.5。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歷下區寸土寸金,為破解這一難題,他們只能大力發展樓宇經濟。提出了向杭州市蕭山區學習的理念,制訂了“買樓、租樓、補貼”等措施,以破解發展瓶頸。目的是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帶動片區發展,實現產業化佈局。

對於開發商而言,只要能把樓賣出去,就算完成任務,不會考慮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發展規劃。

但對於政府來講不然。歷下區有很多寫字樓,如果缺少統一規劃、招商,業態往往就會比較混雜,很難形成大的格局。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對於片區產業佈局的發展將會是一種阻礙。

2013年曆下區實現了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歷史性突破。

當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03億元,同比增長14.6%。財政收入總量在全省137個縣市區發展主體中躍居第二,稅收比重達91%,收入總量和質量均居全省前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8.2億元,同比增長9.7%。

2013年杭州蕭山區,實現GDP1664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6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38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蕭山區面積1417.8 平方公里,歷下區100.9平方公里。

從2015年上半年起,田慶盈先後赴萊蕪任市委副書記,赴青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2018赴濰坊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3、中央商務區曙光初現。

說起倫敦,人們就會想到金絲雀碼頭;說起上海,就會想到陸家嘴;說起巴黎,就會想到巴黎新城;說起香港,就會想起中環和尖沙咀;……

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靠的不僅是幾座樓宇,更多的是依靠一個標誌性區域,而中央商務區正是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縮影和鮮亮名片。

對於省會濟南來說,沒有中央商務區,一直是一個缺憾。在“十三五”規劃中,濟南市最重要的核心項目,就是要打造濟南中央商務區,它承載了城市功能提升和經濟跨越發展的重任,也承載了700萬濟南人的建設現代泉城之夢。

時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現任黑龍江省省長)指出,“東部中央商務區區位優勢明顯,規劃和建設標準都比較高,已經初具規模,可以說代表了新濟南的形象,必須舉全市之力打造。”

2013年從濟南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履新曆下區長的宋永祥,面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中央商務區的徵地拆遷工作。

2015年7月,歷下區召開濟南中央商務區徵地拆遷動員大會,組建了濟南中央商務區徵地拆遷工作指揮部,將中央商務區拆遷攻堅戰作為一場“歷下區的榮譽之戰、背水之戰、全民之戰”,將其作為“歷下區最大的擔當”。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6年8月,宋永祥這樣描述建成後的中央商務區:CBD的建設對標國際水準,產業方面將以“兩核一芯一輔”為主,即以“金融+”和“新總部經濟”為產業主核,以“創新、創意、創業”三創為發展內芯,以商務服務業為輔助配套。交通方面配備了軌道交通四線七站、BRT“四縱四橫”走廊和高密度常規公交;空間開發方面地上將以商務商業為主,地下則將打造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的“組團式相連”商業空間和全天候的地下步行系統。未來這一片區將引進百餘家總部企業入駐,吸進更多高端優質人才彙集,預計產生區域稅收將達到300億元以上,中央商務區建成之後將會極大推動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屆時,廣大居民將會看到大量高端商業商務樓宇,還將享受到軌道交通、地下環路、中央公園等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以及完備的教育、醫療、休閒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在展現代化城市形象的同時,也將極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2017年初,宋永祥轉任市中區委書記;2018年8月,升任青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4、三個新突破促跨越。

在2015年調任歷下區委書記之前,馬玉星任任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正局級),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黨組書記。

2017年5月,他提出歷下區要精準施策,實現“三個新突破”:一是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實現新突破,高標準、高水平策劃建設重大項目,加大“創城”和“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力度。二是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實現新突破,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促進商貿旅遊等傳統服務業和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轉型升級。三是在引進高端產業上實現新突破。立足中央商務區和特色園區平臺,對科技、文化、金融等高端產業,加大資金投入,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馬玉星認為歷下區需要“強優勢、促跨越”。中央商務區具有明顯後發優勢,要加快推進綠地、華潤等7個總投資650億元大項目建設,促進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等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入駐。發揮泉城特色優勢,打造更實用、能傳承的建築精品。以山東硅谷產業基地和濟南科技金融大廈為依託,搭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深化與中科院、山大等機構合作,打造光電子企業孵化高地。聘請省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產業發展顧問團,助推歷下主導產業發展。

2019年9月9日,馬玉星提任山東省委第四巡視組組長。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5、落實“中疏”始闖路。

早在2003年6月26日,在濟南舉行的《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原則》上,就通過了省會濟南的總體城市規劃框架,確定濟南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為“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針。

歷下作為全市核心城區,佔區域建設面積近一半的老城區全部位於“中疏”戰略實施範圍內,面臨著“雙減雙增”和實現城市形象改善的雙重壓力。

2019年1月,時任歷下區區長的謝兆村認為,落實“中疏”戰略,首先是對人口的疏解,要著力抓好棚改舊改工作,將徵收拆遷作為先手棋,加快推進山東省糧食局濼源大街片區、甸柳片區等6個項目掃尾,啟動文博西、東郊飯店等地塊徵收,實施拆遷42萬平方米,動遷居民1732戶。對即將啟動的小南營、狀元府等4個零散棚戶區,繼續強化政府投入,採取異地安置的方式,幫助居民走出城市“孤島”,儘快改善居住條件。同時,積極探索“土地捆綁、內外搭配”的方式,平衡開發成本、吸引社會投資,實現居民外遷、配套完善和產業注入的多贏目標,在全市率先趟出一條落實“中疏”戰略的新路子。

優質的發展載體平臺、優質的產業集群,是一個地域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依託。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是產業“從有到優”的必經途徑。

歷下區區域面積狹小,可利用空間有限,小空間要實現大發展,必須走要素集約、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內涵式發展路子。

為此,歷下區制定出臺了加快培育八大百億級產業的實施意見,主要包括產業金融、文化創意、現代商務、科技服務、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商貿流通和精品旅遊等八大產業。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2018年,歷下對過去所有用於獎勵企業、引導產業發展的資金進行了整合,設立了4.16億元的區域發展資金,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其中2.36億元用於招商政策兌現,2018年共為161家企業兌現獎勵扶持資金2.2億元,另外1.8億元專項用於產業扶持,只要產業成長性好、有發展潛力,能夠為歷下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就給予扶持,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培育。

二是狠抓園區建設。把園區建設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業態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打造燕山大廈人力資源產業、科金大廈、山大路人工智能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著力推動泰府廣場-紅尚坊等低效載體的騰籠換鳥,策劃打造國際時尚創意中心;結合東郊飯店地塊改造,引入了優客工場山東旗艦店,未來將打造新興產業新的聚集地。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實施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審批模式,大大提高了審批服務效率。同時針對全區重點企業均明確了一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包掛聯繫,定期走訪,現場解決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9年8月,謝兆村調任青島所屬的平度市委書記。

三、橫向看數據

賽迪顧問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綠色發展、民生幸福和質量效益等方面篩選了17個指標對國內各城區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以統計數據為依託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曆下區的GDP為1495億元(不含高新區),若含高新區為2624億元。若單論GDP,歷下的排名還要靠後,論綜合排名歷下區在榜單上位居第16。

青島黃島區同在榜單的第7位,當年GDP為3387億元。位居榜單第一的廣東深圳南山區,GDP更是達到了 5018億元。

2018年中國百強區中前六強全部由廣東包攬,分別是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的福田區和龍崗區、佛山的順德區、廣州黃埔區。

入圍城區以副省級城市所轄市區為主,東部城市市區包攬前20名。深圳、廣州兩個城市分別有6、10區進入百強區,經濟強市中城區發展水平較高,強市強區的趨勢越發明顯。

從區域分佈來看,東部地區佔67席並且包攬百強榜前20名,中部地區佔14席、西部地區佔15席,東北地區佔4席。

全國百強區前20名及2018年度GDP(億元)

1、深圳南山區 5018

2、廣州天河區 4609

3、深圳福田區 4018

4、深圳龍崗區 4288

5、佛山順德區 3164

6、廣州黃浦區 3465

7、青島黃島區 3387

8、深圳寶安區 3612

9、廣州越秀區 3282

10、杭州蕭山區 2106

11、東佛山南海區 2809

12、深圳羅湖區 2254

13、南京江寧區 2136

14、常州武進區 2380

15、深圳龍華區 2402

16、濟南歷下區 1495

17、廣州番禺區 2079

18、東廣州白雲區 1962

19、蘇州吳江區 1780

20、東佛山禪城區 1877

15個副省級城市經濟位於本市前列的區2018年GDP(億元)

1、 深圳南山區 5018

2、廣州天河區 4609

3、青島黃島區 3387

4、南京江寧區 2136

5、杭州蕭山區 2106

6、寧波鄞州區 1820

7、西安雁塔區 1758

8、濟南歷下區 1495

9、成都龍泉驛區 1302

10、廈門思明區 1322

11、武漢武昌區 1290

12、哈爾濱南崗區 1088

13、瀋陽瀋河區 996

14、大連甘井子區 981

15、長春朝陽區 574

筆者查閱連續三年來《人民日報》公告中發佈的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其中涵蓋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綜合實力千強鎮的排名。

其排名是依據新發展理念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和新型城鎮化質量五個維度來綜合評估。

在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濟南上榜的區是歷城區排名全國第26。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前30名

1、佛山順德區

2、佛山南海區

3、常州武進區

4、寧波鄞州區

5、杭州蕭山區

6、廣州黃埔區

7、杭州餘杭區

8、蘇州吳江區

9、蘇州吳中區

10、廣州番禺區

11、紹興柯橋區

12、蘇州虎丘區

13、常州新北區

14、青島即墨區

15、杭州西湖區

16、佛山禪城區

17、廣州增城區

18、無錫錫山區

19、廣州花都區

20、廣州南沙區

21、無錫惠山區

22、南通通州區

23、廣州白雲區

24、揚州邗江區

25、武漢洪山區

26、濟南歷城區

27、成都龍泉驛區

28、徐州銅山區

29、長沙雨花區

30、蘇州相城區

四、發展空間

100.89平方公里,轄13個街道,20萬餘戶,60萬人(2017年統計數據)。

截至目前,2018年GDP居全省縣(市、區)第二,單位面積GDP省內第一,與深圳市持平。

但從全國來看,GDP過1400億元的區,面積小於歷下的還不多。

發展空間小,是歷下區面臨的較大問題。

一位曾在歷下區工作過的人士分析,從主體功能區圖上來看,歷下區在二環東路以西的老城區不用說了,舊城且密度很大旅遊路以南基本都是禁止開發區和山區。旅遊路和經十路之間的區域這幾年已得到大規模開發,住宅樓寫字樓林立。工業南路以北奧體東路以東主要區域是國家高新區核心區(經濟單列)。

目前來看,有充足發展空間的還就剩下3.2平方公里的CBD及其10平方公里的輻射區了。2020年前重點開發CBD的土地,2020年後再想成片開發,就該想辦法進行代價高昂的上萬人口密度的老城區舊城改造了。

歷下區對CBD片區的重視,本文前面已多有涉及,下面只說幾處歷下區亟待破題或正在轉型路上的發展區域。

1、亟需“中疏”的明城府片區。

明府城於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達到現在的規模,距今640餘年,是濟南大規模建城的開始,相當於明朝時期濟南城的範圍。現在所稱明府城片區主要是護城河以內約3.2平方公里範圍,是如今“泉城特色標誌區”的核心區域。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考古證明,明府城的城牆早在宋代甚至更早就存在,明代把城牆用磚包起來,進行加固與明確。濟南古城已存在2600餘年,而最新考古發現又將濟南的歷史上推到4600年前,甚至更加久遠。學界認為,濟南能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全國性歷史文化中心”,重要條件之一,就是濟南有保存相對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肌理及齊魯文化的中心地位,而其主體就在明府城。

濟南是天下聞名的泉城。

名泉普查表明,濟南轄區共有泉水747處,明府城片區就有珍珠泉、芙蓉泉、騰蛟泉等泉水80餘處,水系串流分佈在小巷民居之內,形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特色風貌。

聞名遐邇的四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都分佈在明府城及其輻射區內。

除了世所罕有的冷泉,明府城片區還擁有大明湖、趵突泉兩大風景名勝區,芙蓉街、百花洲、府學文廟、題壁堂古建築群等歷史遺存。

片區集中分佈清代陳冕狀元府、老城最早的天主教堂、全國最大的古戲樓題壁堂、丁寶楨修建的府城隍廟、府學文廟等64處文保建築;張家大院、田家公館等130個特色院落星羅棋佈,構成世界獨特的冷水泉居環境。鞠思敏、辛鑄九、丁寶楨、路大荒等近現代名人故居;江西會館、浙閩會館、八旗會館等營商文化遺存;瞻泰樓、白雪樓等歷史知名建築;濟南詩派、曲山藝海、四大書院、曲水流觴等歷史人文活動均匯聚於此,這是濟南彌足珍貴、不可再生的獨有財富。尤其,古城格局和46條歷史街巷的肌理基本完整地從明清保留至今,在國內其他歷史名城中已屬罕見。

近千年來,明府城一直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自秦漢以來,山東省就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而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主的齊魯文化,齊魯文化的發源地、聚集地、承載地和展示地,就在明府城。保護利用好明府城,對提升濟南文化軟實力和對外吸引力,建設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十年來,對於明府城這顆明珠的“雕琢”,濟南市慎之又慎。

2011年,百花洲一期工程作為先行試點區啟動保護性開發。百花洲片區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地上建築2萬平方米,經過數年打磨,除明代泰山行宮遺址(又稱“碧霞宮”)保護項目未完工外,其他建築基本建成。其中,根據濟南歷史人文資源打造的白雪樓、思敏街、書香衚衕,原址保護的江西會館、群聯報社、南紙店,利用民俗資源打造的雨荷居、泉水人家等景點,充分體現樸實醇和的老濟南味道,最大程度地展示了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古城的獨特魅力。

2015年,濟南明府城保護開發項目確定為市級戰略項目。2016年6月,百花洲一期工程啟動試驗性展示。通過政府主導,國企運作,科學實施產業策劃和業態引導,引入眾多老字號和帶有唯一獨特性、文化傳承性、非遺保護性和旅遊開發性的展示項目。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和王文濤、王忠林等領導先後來到百花洲視察指導。

對於古城的改造,王文濤曾提出,要對標世界,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優勢,要讓外國人從中看到中國元素,讓外地人從中看到濟南元素,讓本地人從中找到兒時的感覺。經過前期反覆研討、修改、策劃,2017年,《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先後通過審批;由志剛智庫負責策劃的《明府城業態運營》基本完成,正進行意見徵集和完善提升。此外,《古城修建性詳細規劃》、明府城市政管網及配套設施提升總體規劃都已初步完成。2018年,明府城重點推進“泉·城”申遺和籌建非遺工作站兩項重點工作。按照濟南市申遺工作計劃的要求,明府城將對片區的文物、歷史建築、風貌建築、泉水水系、古樹名木等申遺要素進行重點保護;對將軍廟、陳冕狀元府、燕喜堂東院、清巡撫院署大堂等院落進行整體格局恢復;對具備條件的四處泉水街巷進行道路提升和歷史風貌恢復;完成百花洲D區建設,對明代泰山行宮遺址進行保護性展示,並在百花洲北出入口打造園藝景觀。

據參與《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編制的相關人士介紹,此《規劃》的創新之處在於變簡單的歷史留存為歷史價值重現。而最惹人注目的是,為保護老城區的格局,《規劃》中還提及要

“適時外遷省人大、省政府,全面展示其歷史信息與特色”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曾表示,濟南雖已有著2/3的古代建築被拆除,但總體格局仍存在。而山東的管理機構佔據著除北京外幾乎是最好的、最有文化的院落,因此對於省人大和省政府是否要外遷,要有著形勢的判斷。

山東意匠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奎也表示,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駐地幾乎佔據著濟南所剩下的古建築群落的1/3左右,因此省人大和省政府在是否外遷上要有戰略性意見。

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等幾大省級機關高牆聳立,一些機關大院都佔據著濟南明府城核心的文化古蹟區域。

比如省人大的所在地,歷史悠久,在明朝是王爺府,清朝是巡撫衙門,解放前是國民黨省政府。康熙、乾隆的歷次南巡,都以此作為行宮。裡面珍珠泉的泉水極好,乾隆喝茶所用的水,就是珍珠泉裡面的。在2002年的時候,相關部門將珍珠泉開放給市民。才開放的那幾天,每天湧進十多萬市民進去參觀,由此可見珍珠泉的火爆。但是,珍珠泉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省人大與省政府的駐地,佔據著濟南現存古建築的1/3左右,可以說,如果全部開放,一點也不比趵突泉與大明湖遜色。好好規劃一下,會成為濟南的另一個著名景區。

另外,因為行政駐地的帶動效應,機關大院不僅將自然景觀圈進高牆,而且極大加劇了周邊道路的擁堵程度。對此坊間不少建議認為,不僅是省政府、省人大要適時外遷,歷史城區內的居住人口也要進行疏解。對人口構成的調整應逐步進行,通過控制居住用地總量、老舊小區改造及功能調整、街區過密居住人口外遷等方式疏解歷史城區人口,使歷史城區內人口密度力爭達到240-280人/公頃,而歷史城區內人口密度2018年的峰值能達到520人/公頃。

更有人大膽建議,將現位於奧體中心附近的濟南市政務中心(龍奧大廈),改成山東省政務中心,濟南市政務中心則新建搬遷到黃河北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那裡。

這個建議,看似有點異想天開,但是仔細分析一下,絕對是一舉多得、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一是還古蹟於民,還景區於民,有利於文旅事業發展。二是龍奧大廈交通方便(新東站、濟青高速北線和南線),方便省內其他城市到省裡辦事、開會、彙報工作。三是帶動先行區的發展,促進其加快進程,早日實現濟南的北跨夢。四是緩解明府城周邊交通壓力,給歷下區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目前國內大型機關搬遷的例子並不少見,其戰略意義一是帶動新城及區域全面發展,二是緩解老城區交通、環境等各方面壓力,三是利於調整城市空間結構。

比如,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四大班子,2016年從合肥市老城區核心地段搬遷至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極大帶動了新城的全面發展。

比如,湖南省政府駐地2004由長沙市芙蓉區五一中路遷移至長沙市天心區湘府路,對於區域經濟的影響非常明顯。

再比如,2006年4月27日,西安市政府駐地由西安市蓮湖區西華門大街遷至西安市未央區鳳城八路,老市府位於城區中心位置,因行政駐地的帶動效應,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已到飽和的狀態,且與古城歷史遺存的保護和城市旅遊發展相矛盾。而西安東郊和西郊已大量開發,人居密集,唯有北郊是一張白紙,在行政強力推動下,西安北郊的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提升。

還比如,2011年1月,海南省海口市新行政中心啟用,包括海口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部分機構、市政協等部門,都遷往濱海大道長濱路的新辦公區。新辦公區的建設是貫徹海口市“西拓”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以行政中心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育和高科技產業功能區、旅遊度假功能區建設,從而全面加快西海岸新區建設。

2019年10月5日,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來到這一核心片區,步行近7公里,調研“中疏”工作,強調要注重整體性規劃,按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遊”的目標,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真正實現泉水之間、景區之間的“連通”,傾力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王忠林在調研中強調,這片區域是濟南最有韻味和特色的歷史街區,要科學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在保護好歷史文脈與城市肌理的前提下,結合實際在交通、綠化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圍繞“中疏”推進泉水特色景區整體連片工作,真正實現泉水之間、景區之間的“連通”。

要樹立正確理念,按照“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遊”的目標,傾力為市民群眾打造舒暢休閒的生態景觀,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要增強功能性,完善區域生態步道及周邊休閒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力求在城市品質、能級上實現新突破,讓市民遊客留下泉城美好印象。

要彰顯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濟南深厚自然歷史文化底蘊,將泉水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融入其中。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開發、管理模式以及運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通過市場化運維不斷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景觀水平。

2、轉型中的泉城路和山大路商圈。

從某種意義上說,泉城路是20世紀濟南市商業的代表,是濟南市市民引以為自豪的一條繁華街道。

對於濟南而言,這條路實在太重要了,它是濟南市內環線內三大東西交通幹道之一,連接著城市的東西兩翼;它是泉城特色標誌區內最重要的樞紐,山、泉、湖、城環繞四周;它是一條文化的街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它還是濟南20世紀以來商業發展的見證和代表,承載著濟南商業發展繁榮的夢想,寄託著從政府官員到普通市民的厚望。這條街道創下了近30項第一:省城第一條準步行街,首次劃分功能區的商業街,第一條進行環境設計的商業街,第一條進行環境設計方案公示的道路,第一條擁有“共同溝”的道路,日租金創下省城第一……

但互聯網時代對商業的重塑,讓這條以商業著稱的步行街及其周邊商業形態面臨嚴峻挑戰。

2017年12月15日經營了15年的貴和商廈停止營業,2019年6月17日經營了16年的沃爾瑪停止營業……地處濟南泉城路繁華市中心的紅尚坊和泰府廣場,從開業至今,始終不溫不火。紅尚坊起步時定位比較明確——酒吧一條街、濟南版的新天地。當時它的出現,確實在某些程度上填補了濟南夜生活的空白,但此後大部分酒吧關門。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泉城路如果不及時轉型或轉型不成功,其結果很可能是在某個階段出現青島香港路的狀況。”

一位商界人士談到青島香港路時不無惋惜,“香港路商圈是青島的核心商圈,一個核心商圈的使命,肯定是需要有現代性,超前性,全面性,核心性。但是很可惜,香港路商圈未老先死。在20年前左右的初始期,香港路商圈有百麗、JUSCO、陽光百貨、海信廣場、麥凱樂,現代MALL,外資超市……這在當時是相當光彩的,現在的香港路陽光百貨停了,百麗不溫不火,其他的商業體也不是很景氣。香港路商圈的沒落,一是受互聯網時代的衝擊,另外在規劃和管理上也出了問題,沒能夠及時成功轉型。核心商圈對一所城市非常重要,沒有銀座的東京,沒有第五大街的紐約,沒有香榭里舍的巴黎,沒有牛津街的倫敦,這些城市還會這麼光彩麼?”

泉城路商圈曾一度被業界看好,有大型MALL恆隆及世茂,高級百貨貴和,中高級百貨銀座和貴和商廈,超市型百貨銀座廣場,老街芙蓉街,酒吧街紅尚坊,步行街泰府廣場,風情街泉樂坊,新型娛樂區寬厚裡。這種複合型的商圈,才是有生命力的核心商圈。

但目前的泉城路商圈,也面臨著必須轉型的迫切。

濟南社科院研究所所長王徵表示,泉城路這幾年的商業氛圍確實有待提升,“泉城路的定位應該是全省商業標杆的位置,不管是從管理上,品質提升上,業態上都應該樹立獨樹一幟的風格,應該有敏銳的商業觸角,及時引進全國新興的品牌、業態,加快商業更新換代,從而使整個產業煥發生機。”

2016年,紅尚坊決定推翻原先主業態,重新定位——紅尚坊休閒美食街。鼎盛時期招商滿鋪,然而人氣始終與隔壁的芙蓉街反差巨大。

泰府廣場似乎從一開始就運氣欠佳。2014年5月,進駐泰府僅3年的百盛關門。後來時光海又以關門收場。有業內人士分析,招商定位模糊,業態與周邊綜合體高度重複是其幾度欲重生而不能的首要問題。後來,芙蓉街和紅尚坊之間打開了一個缺口,但人流也沒有像想象中那樣溢到紅尚坊和泰府廣場。

有業內人士分析:“商業要有不同的發展主題,形成不同的中心。從東京的發展來看,銀座是東京的高端商業中心,表參道是東京的多元商業街,色谷是東京的流行商業中心……可見,好的頂層設計,是最為關鍵的,商業的繁榮和商業的成功是主題設計的一種結果。”

2018年上半年,歷下區列資30億元收購位於泉城路的紅尚坊和泰府廣場,交由濟南歷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整體運營。將合體為“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將徹底改變其定位,內核是文化創意,從商業街區轉型時尚創意產業平臺。

在2018年4月9日的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大會上,歷下區表示,要將紅尚坊-泰府廣場實施產業提升,通過打造特色平臺,使這一片區能夠產生與其區位相匹配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運營方、歷下控股下屬濟南明府城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表示,創意中心的先行產業是服裝創意設計,另外還有與服裝設計互為補充的珠寶首飾設計和與歷史文化街區呼應的文化創意產業。

此處地處歷史文化核心區,文化和商業底子雙齊備,片區內低密度、低層數、小獨棟等建築形態非常適合時尚設計類企業的進駐。目標就是讓這裡成為一個能對全省紡織、服裝產業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區域,這裡將不只引進服裝設計師、設計團隊,還要引進大數據分析師。這裡將成為山東時尚服裝設計、服裝面料、流行色走勢的數據發佈平臺。生產企業在與服裝設計師、數據分析師的互動交流中,孵化新的服裝品牌,成為山東省最專業的秀場。業內人士表示,創意中心打造成後,依然需要一定比例的服務業態滿足入住者需求。

如果說,泉城路及周邊的老街道聚起了濟南兩千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底蘊,那麼,山大路則洋溢著濟南人領改革風氣之先的精氣神。

1997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元年。那一年,山大路上一棟剛剛建好的酒水批發市場,卻突然間被改變了命運,以濟南科技市場之名公開招商。而做出這個決定的,也並非什麼高瞻遠矚的規劃專家,而是由當時的歷下區工商局、開發公司、街道辦事處牽頭決策。

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這個市場,更有此後無數來到這裡、紮根這裡的淘金者。

山大路,從此作為科技市場的代名詞,成為全省甚至鄰省人民購買IT電子產品的首選地。

一期、二期,老廳、新廳,齊魯科技市場、世紀科技市場、百腦匯、宏圖三胞,賽博廣場、華強廣場,科技市場從一棟樓變成了一條路,一條創富之路。幾百米的道路,星羅棋佈著十幾家大型賣場,十幾萬從業人員,每天數十萬級別的客流量,讓這裡成為草根致富的天堂。這條依託當年山東雄厚信息產業基礎快速崛起的道路,在濟南這個非一線城市,奇蹟般造就了與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齊名的IT科技生態圈。山大路一度把“組裝機”這門生意,做成了70、80後們難以忘懷的科技風尚。

它用流水般的財富,造就了濟南的第一批千萬富豪,它也如煙花般絢爛但短暫,短短二十年就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電商和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以小米開創的互聯網營銷為代表的新模式,沒有給傳統電子賣場任何翻身的機會,菜市場模式的傳統科技產品賣場終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這是全國各地科技街的普遍命運。

商業模式轉型已成為山大路近些年來的必然選擇。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其實,早在2007年,濟南科技市場就已開始自身求變之路,上線了科技市場網上商城,並專門成立科技市場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一些商家也早就開始了轉型。有位首批進駐市場的老闆,如今雖然還在科技市場有店面和公司,但在2009年就開始將大量資金投資房地產、餐飲等行業。

幾年下來,山大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總體上仍是以鬆散型貿易和銷售平臺及其配套服務為主導,缺乏產業核心競爭力。無論從產業形態、空間載體上,還是發展環境上都迫切需要轉型提升。讓“電子商務區”躍升為“信息產業高地”,使濟南“中關村”升級為“山東硅谷”,這其中“科技如何發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從2014年底開始,歷下區提出要打造“知識經濟”的代表作——把山大路打造成“山東硅谷”,依託山大路的資源優勢,以路網為框架,採用“實體+虛擬”模式,重點建設“一核四區”。通過政策和市場機制的引導,重點引進軟件信息、設計諮詢、電子商務、文化傳媒等產業,以及科技投融資、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及創新載體於一體的產業園區,打造總部、研發、銷售、培訓服務等產業鏈條。在落實國家、省、市對科技創新載體的各種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借鑑國內外經驗做法,結合歷下區實際,研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給予入駐企業一定扶持,並提供多方面服務。

加大招商力度,積極與山東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省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重點引進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企業、文化創意機構、高層次人才入駐。引進國內500強企業或知名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周邊區域產業發展,著力將核心區打造為山東硅谷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嶄新增長極。

3、自貿區帶來重大機遇。

繼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之後,自貿試驗區牽手濟南,兩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濟南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戰略支撐,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總面積37.99平方公里,涵蓋濟南國際金融城、濟南高新區核心區和東區、唐冶核心區等三大片區,與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和齊魯科創走廊規劃相吻合。

自貿區位於歷下區的面積有8.13 平方公里,其中的濟南國際金融城對標紐約曼哈頓、倫敦金絲雀碼頭,全力打造區域性現代金融高地。圍繞高端金融資源集聚需求,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產業金融集聚區和科技金融集聚區兩大核心。招引更多總部企業和金融機構入駐,更好地做好產城融合,實現高質量聚力發展。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9年8月31日,王忠林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啟動建設暨動員大會上的講話這樣談到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是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重大機遇,是邁向全球產業鏈高端的重大機遇,是培育全球頂級企業的重大機遇,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重大機遇。”

自貿區涵蓋歷下區的面積雖然不大,然自貿區的建設對歷下區的意義卻異常重大,要抓住自貿試驗區建設重大機遇,認真對照方案標準,結合工作實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創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認真梳理服務事項,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釋放激發企業創新發展的活力。要加大人、財、物的支持力度,整合利用高端要素資源,確保自貿試驗區歷下區塊建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歷下區要利用自貿區建設這一重要契機,推動投資和對外貿易再上新臺階,提升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水平。

對外資的利用,一直是歷下區乃至濟南市的短板,自貿試驗區的投資便利化與自由化等一系列舉措大大提高了投資的效率,擴大了投資的開放領域。通過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與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能夠降低外商投資的准入門檻、簡化准入流程,實現了高效有序的外商投資管理;通過備案管理,結合投資風險防控與事中事後監管等措施,能夠提升投資服務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有效改善了營商環境,提高了外資利用效率。在對外貿易方面,自貿試驗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制度創新,簡化貿易程序、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有效實現貿易便利化。在消費方面,自貿試驗區關稅制度、企業准入制度等領域的改革措施,有效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從而提振企業信心並增強企業活力,企業的不斷集聚表現為自貿試驗區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供給,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便利化的商品消費選擇,降低了消費者通過自貿試驗區購置商品和服務的機會成本,提升國內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水平,能夠有效增加消費者福利、增強消費市場活力。

4、飛地經濟與區域聯合體。

近些年來濟南市不少區域用地指標普遍趨緊,歷下區尤甚,一些項目因為用地指標問題不能及時落地,但平陰、商河等地卻急盼一些優質項目落地。

“飛地經濟”這一模式應運而生: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濟南社會科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石兆宏認為,濟南要鼓勵歷下等區在平陰、商河等地建立“飛地”,這是出於全市產業佈局的具有前瞻性的考慮,“飛地經濟”的本質是跨區域合作,平陰、商河等地有土地、勞動力等方面的優質資源,歷下等區經濟相對發達,但發展空間飽和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濟南想要對接京津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跨區域整合經濟發展要素勢在必行。

他表示,發展“飛地經濟”需要實現市區聯動。市級層面,有必要借鑑經濟發達城市的經驗,細化財稅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政策細節,讓區縣間的利益分享操作簡單、兼顧公平,讓項目的轉出地、轉入地都感受到跨區域合作的價值。唯有如此,“飛地經濟”才能真正推行下去。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2010年起,章丘就曾探索“飛地分享模式”。

當時的“飛地”其實是“內飛”。嚴格來說,章丘的模式應該叫做“平臺飛地招商”。相對於章丘各鄉鎮而言,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就相當於一塊大的“飛地”,絕大多數在鄉鎮無法落地的項目,經協調都到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

“內飛模式”在濟南高新區也存在。生物醫藥產業是高新區的主導產業之一。最初,高新區在中心區依託迪亞、同科、誠創三個民營孵化器,培育生物醫藥項目。2012年,生物醫藥產業的主體從中心區“飛”到經十東路。高新區依託國家山東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在經十東路章錦片區佈局“濟南藥谷”,培育新藥研發能力強、創新平臺完善的大型龍頭企業,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綜合性醫藥產業園區。

2016年,位於高新東區的生命科學城開始運行。除了招引新項目,生命科學城成為不少企業和孵化器的“飛地”。英盛生物、華熙生物等重點企業都同時在中心區和高新東區擁有基地,迪亞孵化器也在東區開工建設新的載體平臺。不少一線招商人士表示,項目在各區縣‘內部飛’肯定容易一些,畢竟各園區同屬區縣財政部門協調。而在濟南各區縣之間發展“飛地經濟”,難度更大一些。

2012年6月底,濟南就曾出臺“飛地招商”政策,打破了招商中的行政界限,意在促進各區縣之間的合作,讓項目留在濟南,落在最具優勢的區縣。

根據2016年年初的媒體報道,這項政策初衷很好,但出臺三年多鮮有成功案例,根本原因是難以平衡引進方和落地方的收入分配問題。2016年8月,濟南出臺《濟南市“飛地”經濟財稅利益分享實施辦法》。《辦法》第一條即明確:要進一步完善財政利益分配機制,理順“飛地”項目縣(市)區間利益分配關係,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流動。“《辦法》的出臺,與跨區域項目越來越多有很大關係。在實際操作中,運用最多的是跨縣(市)區遷移企業。”

一位招商人員透露,很多跨縣(市)區遷移企業已經產生稅收,當企業的註冊地、稅務信息出現變更,主管部門很快可以甄別,繼而產生跨區縣間的收入分成。

相對而言,新上項目用到《辦法》分成的不多。許多項目尤其是工業類項目,在落地的最初三年內,很難有稅收產出。《辦法》規定,項目投產後3年內繳納的“三稅”由轉出地(招商引資引進地)與轉入地(落戶地)按4:6比例分享。此後轉出地(招商引資引進地)不再分享。

相比之下,2012年,濟南出臺“飛地招商”政策時,新項目的財稅利益分成比例還是5:5,2016年的4:6已經考慮到落地方承擔成本較多的問題。

一位園區負責人透露,這幾年歷下洽談的新項目最終落地到濟陽、商河的不少,但真正分成的恐怕不多,很多是通過友情介紹的方式過去的。

畢竟我們不可能派招商人員繼續聯繫已經落到其他區縣的企業三四年,直到企業產生稅收再分成,難度比較大。

另據瞭解,一些項目出於環保等因素考量,不適合在中心城區落戶,這些項目有的被整體推薦到商河、平陰等縣,有的將總部或研發中心佈局在中心城區,而生產基地放到郊縣,很多項目也沒有進行財稅利益分享。在這一問題上,相關部門需要提出“飛地經濟”的細化方案,以推進這項工作。

五、需繼續提升的國際範兒

濟南要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教育的國際化是其中的根本性舉措,教育國際化不僅是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支撐體系一部分,也應該是教育改革先行先試的必然要求。

作為核心區的歷下區,擁有優質教育配套資源,在提升教育的國際範兒上應當有著捨我其誰的責任。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對比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學校,歷下區的中小學國際化程度還偏低。

濟南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歷下區的教育要在理念、視野和載體三個方面增強國際化,從頂層設計上加大投入,引進先進的教育項目,讓更多外國留學生留在濟南。

這需要更新觀念,搞清教育開放度與“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關係,政府要出面包裝宣傳優質教育資源,教育國際化應該深化改革教育內容和形式,堅持以學生為本,教育國際化除了對現有師資力量的培養,還要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利用部分留學生或濟南本地產業國外項目,吸引外國學生來濟學習“漢語+”課程,讓他們簡單地學習外語並掌握職業技術。在民族文化民族教育自信的基礎上,進行國際教育交流,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在教育國際化交流中確定國際化交流理念。要學習先進地區的理念,讓老師走出去,讓更多骨幹老師走出國門,學習國外的先進辦學理念;讓學生走出去,加大國際化交流渠道,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國際交流中。政府相關部門要整體規劃,為老師們在教育國際化交流提供平臺和資金。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歷下區把國際化社區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提升開放形象、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區純商圈社區、民俗文化聚集、外資企業集中優勢,先行先試,率先破題,將舜井社區打造成為全市首個促進文化融合,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包容、美麗創新、富有活力的國際化社區,走出一條具有“歷下特色”的社區國際化建設之路。

例如在舜井國際化社區建立了外籍人士服務站,將社區公共設施、宣傳畫冊升級為雙語模式,設置雙語、多語言指示標識,提供全程外語講解志願服務,讓外籍人士快速瞭解社區特色、概況、功能;通過開放社區空間,提供就業、租房、子女入學等各類諮詢服務;聚焦產業、商旅、文化三大功能定位,利用外籍人士服務站、傳統文化交流基地、政銀企聯盟等平臺,以優商會、白領沙龍、外語角、漢語橋等項目為帶動,不斷提升高端休閒、文化商貿、公共領域的服務水平,實現服務“一站式”辦理,提高外籍人士的親近感和舒適感,做到“外國人不見外”。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與此同時,舜井社區從感受中國魅力、觸摸中國元素等多方面入手,組織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面向外籍人士開展文化交流,同時以鏈接資源形成規模效應為主抓手,積極探索符合國際化社區特點的治理方式,定期召開舜井國際化社區發展論壇,培育涉外服務專業社會組織,組建國際化志願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社區建設“朋友圈”,提升國際化社區的開放度和影響力,全力打造現代化時尚社區。目前,已舉辦老城區文化體驗、中外文化交流聯誼、傳統節日食品製作,學習茶藝、京劇、中藥製作等活動,讓更多的外籍人士深度體驗了中國文化,擴大國際化社區影響力。

進一步增強一個區域的國際範兒,需要綜合提升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國際成長力、國際吸引力,需要全力推動區域企業國際化、市場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園區國際化、服務國際化。

目前,杭州市正在全力打造自身的國際範兒,其中遠期標杆城市在國內是上海,國外是日內瓦、新加坡。上海稱得上城市國際化的全國標杆。

現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取得很大實效,不斷解放思想、先行先試,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建提升城市國際範兒。日內瓦每年召開的大小會議達8000多次,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會議之都”。

在推進國際範兒建設的征程上,歷下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通過國際場館設施、國際教育設施、國際醫療設施、國際宜居環境、國際化社區、國際營商環境、國際語言環境、國際宣傳環境、國際產業平臺、國際會展平臺、國際創業平臺、國際交流平臺等方面的推進建設,提升整個區域的國際範兒,以此帶動濟南向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堅實邁進。

六、永不停步的區域經濟競爭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

城市(區域)提升,意味著這一區域的環境質量、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的深度提升。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然而,像一個生命體一樣,任何城市在眾多城市構成的生態圈中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競爭,都會不斷經歷從充滿青春活力期轉向衰落甚至成為廢都,除非它不斷抓住創新的要素,不斷更新自我,不斷獲得新生命力。各個城市區域,在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其生命力不同,因而其競爭力也不同,但城市(區域)競爭卻永不會停步。

一個城市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集散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城市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要素以及對人才的大力吸引,很大程度決定了其綜合競爭力。城市競爭更是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順應民意的自我提升。

歷下區100.89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著自身的獨特稟賦,這種稟賦是地緣的,是文化的。

當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科創時代,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層出不窮,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展開,在工業中國的時代,人們更多討論的是城市的生產力,進入商業中國的時代,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城市的創造力。

競爭路上,歷下區使命在肩!

發展機遇風雲變幻,城市競爭沒有終局,也沒有永遠的贏家。

但“不進則退,失速即落後”這句最直白不過的警示,對區域經濟競爭的參與者,都不會是過時的鞭策。

縱橫維度看濟南歷下區

備註:內容來源於鳳凰網山東綜合和微信公眾號《俺有麼說麼》,作者柳荷山,已經獲得本人授權。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冒犯,請留言聯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