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有座“何叔衡”紀念亭——紅色故事感人至深

梅逕村,是長汀縣濯田鎮的一個普通村莊。因為何叔衡烈士和關於他的紀念亭,這個村莊,變得不再尋常。

來到這座紅色紀念亭前,看著亭中矗立的“何叔衡同志死難處”石碑,我的心,酸澀莫名。思緒穿越時光,回到那些遙遠了的卻令人無法忘卻的年月。

何叔衡,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辛亥革命爆發後,何叔衡帶頭剪掉頭上的辮子。並動員父兄鄰里把辮子剪了。後來他又迫使家裡的女人都放了腳。

何叔衡意識到,剪辮放足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放思想,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尚未覺醒。於是,他與激進青年為伍,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成立新民學會。他對會務熱忱、關切,是學會的骨幹會員。新民學會成立後第二年,五四運動爆發。他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運動中,全力推動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深入和發展。

為了更好地宣傳革命,推動革命,何叔衡與毛澤東等人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幹部學校--湖南自修大學。這所學校因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引起了反動派的惶恐,被軍閥查封。何叔衡沒有沮喪,他又參與建立另一所繼承了自修大學傳統的湘江學校。這個被譽為“湖南革命的先鋒”的學校,為黨培養輸送了許多棟樑之才。

“馬日事變”發生後,何叔衡不顧個人安危,來到上海,參與籌辦黨的地下印刷廠。當時上海正處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籠罩下,特務密佈。何叔衡克服重重困難,堅持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何叔衡的能力贏得了黨的充分認可。組織將他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深造。年過半百的他,為了革命需要,刻苦學習俄語,以此研修革命理論。

兩年後,何叔衡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回國。這時,他的兩個女兒女婿先後被捕。得知家人被捕尤其是大女婿夏展冰慘死街頭的消息後,何叔衡肝腸寸斷。但他強忍悲痛,教育家人要像大女婿一樣捨生取義。

第二年秋,黨決定讓何叔衡轉往蘇區。到達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他參與主持了中央臨時政府的多項工作。在工作中他極力反對肅反中的過左政策,尤其反對過多地判死刑。因此受到左傾主義者的嚴厲批判,被撤銷全部職務。在政治上飽受打擊的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依舊堅持原則,進行鬥爭。

紅軍開始長征。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蘇區,做動員工作。他秉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每天拄著柺杖,早出晚歸到各村做工作。

1935年初,年近花甲的何叔衡等人根據中央指示由鄧子恢帶領的部隊掩護轉移至閩西。行軍路上,山高路險,佈滿了搜山清剿的敵人。面對險境,何叔衡等一行晝伏夜行。經過數日艱難行軍,他們衝破了敵人的層層阻撓,渡過汀江,來到水口鄉梅逕村。夜晚行軍令眾人飢餓難忍,大夥開始動手做飯。因便衣隊一時疏忽,煮飯的炊煙引起了敵匪對他們行蹤的察覺。何叔衡等人剛端起飯碗,敵人便從多面包圍而來。體力不支的何叔衡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志突圍,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奮身從懸崖跳下,壯烈犧牲……(來源:閩西新聞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