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能存活多久?

懶魚588


額,在現代戰爭中,想要摧毀對方的火炮陣地,並不是一定要使用飛機,己方的火炮部隊也同樣可以提供火力反制,而

在戰場上一個火炮陣地能存活多長時間,也不是看制空權,而是要看對方的反炮兵偵查手段,只有反推出敵人的炮兵陣地方位,才能叫空軍或者炮兵進行火力還擊,如果連對方的炮彈從哪飛來的都不知道,那有力也沒處使啊,而反炮兵技術越先進,就意味著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推出對方的火炮陣地方位,在現代戰爭中,擁有先進反炮兵技術,就可以在幾分鐘反推出對方的炮兵部隊方位,並立刻進行火力反制,舉個例子,看圖:

▲AN/TPQ-53反炮兵雷達

上圖中的是美軍最新裝備的“火力發現者”系列炮偵雷達AN/TPQ-53,那這個炮偵雷達的作用又是什麼呢?就是當敵方的炮兵部隊開火時,偵測並反推出該炮兵陣地的具體方位,以便為己方的反制火力提供打擊座標,在戰場上的反應速度有多快?AN/TPQ-53只需要4個人就能操作,進入陣地後只需要5分鐘就能架設好進入工作狀態,即上圖中的“Emplace-5 Min”,那麼這玩意反推出敵方炮彈軌跡的反應時間又是多少呢?做個類比,AN/TPQ-36/37反炮兵雷達的反鎖定目標後,只需要不超過8秒鐘就能計算出炮彈的飛行軌跡,從而反推出敵方的炮兵陣地方位,而更先進的AN/TPQ-53炮偵雷達在反應時間上只會更短。

▲AN/TPQ-53的兩種探測距離

然後再來看AN/TPQ-53的偵測距離,有兩種偵測模式:360度全方位探測和90度扇面探測。當採取360度全方位偵測模式時,最遠偵測距離為20公里;而採取90度扇面探測時,最遠偵測距離則是可以達到60公里。也就是說,在60公里外的炮彈都能被AN/TPQ-53反炮兵雷達偵測到。如果不考慮AN/TPQ-53的架設時間,從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後計算:從偵測到敵方炮兵火力,到反推出敵方的炮兵陣地,再到己方的炮兵火力開始反擊,最後到炮彈砸對方炮兵陣地頭上,需要的時間可能只有兩三分鐘。也就是說,在理論上,當對方開炮時,美軍最快能在3分鐘內就把反制火力投送過去了。

因此,由於現在的反炮兵手段越來越先進,所以在現代戰場上的炮兵比的就是飆速度,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炮彈打出去,然後就是趕緊轉移陣地,稍微慢一點,對方的反制火力可能就砸過來了。所以跟炮兵陣地存活時間長短直接相關的還是反炮兵偵測手段,當然,制空權也很重要,對方想要反炮兵的話,讓一等人先去洗一波地也是可以的,最後順帶提一下,我們的反炮兵技術不比美軍差,我國最新的SLC-2型反炮兵雷達比起老美的AN/TPQ-53也是不遑多讓。


哨兵ZH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張圖就能解釋了。

這是轟炸機一次投放凝固汽油彈的場面。

看看,任何火炮陣地,這一輪轟炸就完了。

在今天的阿富汗,美軍地面巡邏的部隊如果發現塔利班大部隊,就會立即要求空中支援。

一般只需要10到15分鐘,或者武裝直升機,或者攻擊機,甚至大型炮艇機都會趕來,迅速對地攻擊。

這還是由於塔利班太弱,美軍並沒有使用現代化的戰機,採用強大的高空制導武器。

這些戰機的速度更快,甚至可能只需要5分鐘就能實現支援。

比如美軍新一代系統在2015年做過實驗。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傾轉旋翼機使用的新式“地面系統”確認目標後,經過改裝的MV-22成功發射導彈,命中目標,從發出請求到實施攻擊僅耗時4分鐘。

4月~6月,美空軍A-10攻擊機使用行駛系統開展了50次演示驗證試飛,其中10次使用了激光和GPS複合制導炸彈成功擊毀目標,從發出請求到實施攻擊耗時均小於6分鐘。

在試驗中,“地面系統”使用了“安卓戰術攻擊套件”,其使用十分便捷,控制官最少僅需點擊3次平板電腦便可指揮一次空地打擊。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制空權,火炮陣地生存難以超過10到15分鐘。

所以,在現代化作戰中,任何國家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制空權。

如果爭奪制空權失敗,再強大的坦克部隊、火炮部隊、艦隊,根本無法有效作戰,會成為活靶子。

在90年代,精確制導武器還沒有大面積使用的情況下,伊拉克幾十萬大軍,一線部隊被摧毀百分之五十,二線部隊被摧毀百分之三十。

戰場上,伊拉克軍隊任何稍大規模軍事調動,哪怕幾十輛坦克的移動,立即會遭到密集的炸彈。


到了後期,伊拉克的坦克兵紛紛丟棄坦克,步兵逃走。因為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坦克的目標太大,相反步兵則比較安全。


薩沙


首先,任何武器都不是萬能的,都是有使用條件的,空軍不是什麼條件都能使用,最簡單的就是天氣,全天候也是有條件的,就算取得了制空權,但是天氣不允許飛行,你的飛機還是起不來。這種條件下,只要飛機不能起飛,那麼火炮陣地存活多久都有可能。
這種用空軍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以美國原來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代表,他認為什麼都可以用先進的傳感器還有飛機解決,陸軍用輕型裝甲車就行了。


和鮑威爾這種從下面裡邊爬出來的陸軍軍官不同,拉姆斯菲爾德是飛行員出身,他就是認為打仗就是玩視頻遊戲。在他的強力推動下,美軍象輕型部隊轉型,結果就是美國人在被伊拉克人的土炸彈炸的焦頭爛額的時候,他的先進傳感器根本排不上用場。

現在空中火力打擊力度十分巨大,但是並不是萬能的。空中火力打擊要想奏效,首先是要發現目標,然後是在空中火力到來以前,目標的位置最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當然對於一些目標比如暗堡什麼的還不能離自己的部隊太近,當然火炮陣地不存在這個問題。



你以為炮兵陣地都是這樣,這個是給你看的假人,一方面是把自己藏起來,還有就是給你擺幾個假人去炸。
先把自己藏起來,然後再開炮。

上邊很多人說的幾分鐘之內空中火力就能到達,這個事情有兩個很重要的前提,第一就是目標的附近有空軍火力控制人員,能夠直接給空中火力指示目標,也就是發現了目標,現在的陸軍早就已經習慣於玩捉迷藏的遊戲了,火炮陣地都是有嚴密的偽裝,現在的偵察機不能保證能夠從空中找到隱蔽的火炮陣地,沒有發現目標,也就沒有辦法呼喚空中火力,而現在十分流行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使用武器都是類似於反坦克導彈一類的武器,用來清除點目標比較合適,但是對於火炮陣地這種面積目標就顯得威力不足了。

現在的地面目標普遍會採取各種偽裝措施,很大程度上,地面目標的存活時間取決於你藏得有多深。

而且目前火炮自行化的趨勢十分明顯,發現了目標不等於目標被摧毀,頭頂上沒有掛著炸彈的飛機也沒用,這種碰巧沒有掛載著彈藥的飛機在附近的情況,經常碰巧發生。等你飛機來的時候目標早就跑了。
自行火炮打完就走,而且如果周邊有合適的隱蔽地形的話,找到他們並不容易。

至於說的神乎其神的炮兵雷達更是使用條件多多了,一個雷達不能隨時開機,這是為了防備被對方的偵察定位,炮兵雷達的部署位置一般都在對方的炮火射程範圍之內,自己如果暴露了,首先就是對方的炮火打擊目標,而且架設炮兵雷達對於場地的要求也是很多,什麼附近不能有遮擋電磁波的物體,比如房屋山什麼都不行,還有如果颳大風也不能使用。至於為什麼,和北京在颳大風之前都要求加固室外廣告牌是一個道理。炮兵雷達的天線是一個大平板,如果風太大容易給天線吹倒。

沒有發現目標,就談不上摧毀目標,空中火力沒有目標引導就無法摧毀,而現在各個國家早就在玩貓和老鼠的遊戲,大量利用偽裝器材把各種目標藏起來,那種認為空中火力可以對付一切目標的想法太樂觀了。


有痰



這個,美軍之所以能這麼輕鬆的開炮,完全是因為其掌握了制空權。



沒得制空權的話,這就是下場!

制空權,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這個玩意,為嘛各國拼了老命也要研發更先進的戰鬥機?

此乃存亡之道!

至於說丟了制空權後,各陣地還能存活多長時間?

這麼說吧,這就得看敵方的偵查怎麼樣了。比如CIA這樣的情報機構日常乾的那些活,敵人會拼了命的要摸清你的底細。

戰爭爆發的那一刻,考驗的或許就是敵我雙方几十年在情報領域的工作成績。



這個,手持式迫擊炮。

制空權這玩意其實也是相對而言,比如在阿富汗,TLB可沒什麼制空權,但人家可以派人守在你機場附近盯梢。

摸清你空軍的運行規律後,可以抽冷子搞偷襲,而美軍的空中支援通常有遲滯性,經常得超過10分鐘才能就位,而那些搞偷襲的TLB每次襲擊通常都是一觸即走,不給你飛機丟炸彈的機會。

所以,北約各國都開始陸陸續續的裝備這種單兵手持式簡易迫擊炮,遇見襲擊時,可以第一時間用曲射炮火打擊敵人。

同理,TLB能不能用這種手持式迫擊炮搞襲擊?應該也可以,畢竟107火就是游擊戰的法寶之一。

但,這又涉及敵我雙方的情報時效性問題,發動攻擊需要的準備時間同樣關鍵。

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是掌握了制空權的,但哈馬絲那邊發動火箭彈攻擊時通常能把以色列打的措手不及。

哈馬絲的火箭彈算火炮陣地不?或者說,叫“快閃”遊擊型陣地吧?

但,隨著日後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比如無人機這玩意。

你玩快閃襲擊,我可以比你更快,你炮架子剛立起來,我這邊的查打一體系統就把空對地導彈打出去了。

這個,查打一體無人機已經很成熟了,沙特那邊的運輸大隊採購了咱的彩虹系列查打一體無人機,把也門那邊的游擊隊揍的不要不要的!


睦健持兵


從二戰時期開始,空軍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之後,制空權幾乎成為了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假如沒有制空權,陸軍的火炮陣地只能成為空軍的活靶子,只要對方想要摧毀,失去制空權一方的火炮陣地幾乎沒有存活的可能性。

現代戰爭需要海陸空三軍的配合才能夠打贏,如果一個國家陸軍的實力非常強大,空軍的力量非常弱小的話,那麼即使這個國家擁有再多的火炮,也很難能夠發揮出來威力。在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擁有4000多輛坦克,3000多門各類火炮,2800多輛裝甲車,100多萬戰鬥經驗豐富的軍隊,而多國聯軍派往進攻伊拉克的軍隊只有60多萬人。在戰爭爆發前,薩達姆妄圖想要依靠著強大的陸軍實力將戰爭拖到談判桌上去。



然而在戰爭開始後,美軍通過優勢的空軍力量,摧毀了伊拉克空軍的主要力量。伊拉克軍隊在失去制空權後,只能變得被動挨打,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美軍的A10攻擊機毫無顧忌的掃射在公路上行進的伊拉克裝甲部隊,缺乏空軍掩護的伊拉克裝甲部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伊拉克軍隊裝備的3000多門火炮中,有2900門被美軍摧毀,絕大部分火炮都是在一槍未發的情況下,就已經成了廢銅爛鐵。


同時伊拉克軍隊還損失了3800輛坦克,傷亡了10多萬軍隊。而美軍在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只損失了56架飛機和35輛坦克,戰鬥死亡的人數只有148人,非戰鬥死亡人員138人,受傷的人不到500人,雙方的戰損情況接近1:100。從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的表現來看,在現代化戰爭中,一旦失去了制空權,陸軍火炮和坦克根本沒有多少存活能力。

在幾年前的利比亞戰爭中,制空權最初掌握在政府軍的手中,後來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了禁飛區,北約開始派遣空軍幫助利比亞反對派作戰,制空權轉移到了北約的手中。而在北約空中掩護的幫助下,利比亞反對派的軍隊最終扭轉戰局戰勝了利比亞政府軍。由此可見,制空權在戰場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現代化戰爭中一旦失去制空權,軍隊的戰鬥力將會成倍的削減。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即使裝備了再先進的火炮,也會在短時間內被敵人摧毀


軍武小咖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現代戰爭立體化程度愈來愈高,制空權的爭奪已極大地影響戰爭全局和勝敗。一旦丟失制空權就意味著,敵方的戰機將可以對己方的目標進行隨時隨地的攻擊。

火炮,被稱為“戰爭之神”,是陸軍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具有強大的火力、較遠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較高的機動能力,能集中、突然、連續地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火力突擊。強大的威力,也使得火炮陣地,在作戰中成為了敵方軍機轟炸攻擊的重點目標之一。

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可以說是以控制地的兩次典型戰例。在這兩次戰爭中,美軍為首的聯軍掌握有絕對的戰場制空權。一旦美軍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目標,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派出戰機對目標進行毀滅性的打擊。伊拉克和南聯盟軍隊的很多坦克、裝甲車以及火炮基本上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槍沒放、一炮沒開就被美軍的空中打摧毀。

不過,有毛就有盾。雖然空中打擊對火炮陣地的威脅很大,但在一些情況下空中打擊也不是百試百靈的。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火炮陣地大都設立在開放環境和臨時工事中,被美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了。但火炮陣地卻並不一定是要這樣設置。火炮陣地還可以設置在永固要塞工事中。

當年二戰中的塞瓦斯托波爾攻堅戰,蘇聯憑藉塞瓦斯托波爾周邊12個要塞群與德國重兵集團展開激戰。蘇聯精心打造的要塞工事非常堅固,德軍野戰部隊裝備的各口徑火炮和德國空軍的轟炸機都無法傷其分毫,最後德軍請出了3門超級巨炮,420毫米固定式臼炮"剛瑪設備"、610毫米自行臼炮"卡爾設備"、800毫米列車加農炮"古斯塔夫設備",通過不斷的轟擊這才破開了蘇聯要塞工事群的防禦。

二戰之後,永固要塞工事已經不多見了,但是也並不是沒有。像朝鮮半島北方,就有不少依山而建的地下永固工事。

想要破開這些永固工事的防禦,普通的航空炸彈威力顯然是不夠的。為了應對永固工事和地下工事,美國開發了鑽地炸彈。可就算有鑽地炸彈也並不一定能破開工事的防禦。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了轟炸原南聯盟普里什納機場的地下機庫,曾投擲了多枚號稱“掩體粉碎機”的GBU-28型常規鑽地彈,然而,戰爭結束後美軍卻發現,地下機庫裡的米格-21型戰機等卻毫髮未損。為此,美國設計了GBU-57A/B巨型鑽地彈,可穿透60米厚的普通混凝土層;不過巨型鑽地彈也有缺點,就是體積太大了。GBU-57A/B巨型鑽地彈彈長6.2米,彈徑0.8米,彈體重量13.6噸,其中戰鬥部重量2.4噸,一架B-2轟炸機只能裝兩枚,戰鬥機裝不了。這要是對方工事多點,效率將會很低。而且對方也知道美國要想敲掉工事就得派轟炸機,很可能會提前做防禦佈置,要是B-2被打下來,美國絕對得不償失。

除了依靠堅固的工事來抵禦敵人的打擊外,炮兵部隊還可以利用靈活的戰術來做到保存自身。

2010年,發生的延坪島炮戰中,韓國在遭到火力突襲後,雖很快就調集火力反擊,但訓練有素對手,早已在開火後,進行了快速轉移,結果就是韓國K9火炮打了一通,卻大都打空了。

對付來自空中的打擊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在制空權丟失的情況下,炮兵部隊可以通過快速設置臨時陣地,對敵進行火力急襲,然後在敵方還沒反應或者支援還沒有到場的情況下,迅速撤離臨時陣地,轉移至安全地帶的打了就跑的戰術,來打擊敵人,保存自身。

就到這裡,以上是本人個人觀點,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活過一輪急促射,然後收拾炮架跑路的時候,人家在戰場上空巡弋的前線轟炸機也就差不多到了!大口徑火炮三四十公里的射程,炮彈在空中被炮瞄雷達發現,用一秒鐘經過數據鏈分配任務傳達目標,然後轟炸機用兩三分鐘飛抵上空,尋找目標投彈!這個時間剛好夠一隻精銳炮兵收好炮架上車,然後就來不及跑了,跑也跑不過飛機!


kaobei001


自從1903年飛機問世以來,人類戰爭形式很快就從陸海二維平面,轉變成了海陸空三維立體戰爭。意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自二戰結束以來,航空技術的發展使戰鬥機的性能越來越先進,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強,制空權的重要性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如今一旦失去制空權,己方目標就會成為敵方的活靶子。所以說像火炮這樣的重武器,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飛機摧毀,生存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空權理論的奠基人杜黑)

(制空權作為贏得現代戰爭的重要前提)

現代戰爭已經逐步發展為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對制空權的依賴越來越大。海灣戰爭中,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多國部隊出動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等近10萬次,投彈9萬噸,對伊拉克空軍和境內防空設施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讓伊拉克空軍徹底喪失了爭奪制空權的能力。隨後,聯軍戰機在伊拉克上空如入無人之地,對伊拉克陸軍和重型裝備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僅通過空襲行動,伊軍的C3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能力、戰爭潛力和反擊能力都被嚴重削弱,科威特戰場上的伊拉克前沿部隊損失近50%,後方部隊損失也達到了25%。聯軍開始地面行動時,伊拉克可以出動的軍隊已經所剩不多,薩達姆只能無奈地接受停火協議。戰前伊拉克在科威特擁有駐軍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車量2800輛。失去制空權後,伊拉克軍隊僅僅100小時就宣告失敗,損失10萬人、320架飛機、3847輛坦克和2917門火炮。

(沙漠風暴行動)

(被擊毀在地面的伊拉克空軍米格23戰鬥機)

(被聯軍襲擊的伊拉克軍隊)

(薩達姆無奈宣佈接受停火)

在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以大規模空襲的方式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大規模轟炸致使南聯盟從科索沃撤軍,也導致了南聯盟的解體。這是一場典型的非接觸式作戰,交戰雙方並沒有發生地面接觸,北約僅利用空軍就結束了這場戰爭。

(科索沃戰爭)

在隨後幾次局部戰爭或軍事行動中,擁有制空權的一方對地面武器、部隊的打擊上都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像火炮這類重型武器,在失去制空權後完全成了敵方飛機的活靶子。在敘利亞等國的戰事中,政府軍一開始掌握著制空權,所以對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的打擊很有效果。但隨著外部勢力的干預,政府軍逐步喪失制空權,戰局也隨之急轉直下,一下子就變得岌岌可危。直到敘利亞政府軍有了俄羅斯空天軍的支援,戰局才又向著有利於政府軍的方向發展。

(蘇24戰鬥轟炸機)

現代戰爭中,掌握制空權對戰局的發展至關重要,失去制空權,任何地面裝備都是待宰的羔羊,被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因此,像火炮這樣的武器,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生存幾率將會變得非常低,自然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戰效果。


戰情解碼


制空權指的是作戰中對某一空域的控制權,而這個控制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空軍戰機所屬的攻擊優勢,一部分是指防空力量所屬的防禦權。既然失去了制空權,也就是說對方的飛機可以如如無人之地對我方進行單方面的轟炸和襲擊,那麼炮兵陣地自然也就只能淪為被人定點清除的活靶子!
(炮陣地被空中定點清除)

在海灣戰爭和轟炸南聯盟行動中,北約一方都佔據了絕對的制空權,而這帶來的就是單方面的屠殺,只要美軍通過空天偵查手段發現目標,距離近的一個小時之內就能到達目標上空,馬上就能進行毀滅性空襲,而這也就是美軍所強調的非接觸式戰爭和外科手術式打擊,光靠空軍就足以取得絕對的戰場優勢!那一旦失去了空中優勢,炮兵陣地能存活多久?真的就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今天聽吐槽君好好說道說道!

首先炮陣地的生存時間取決於敵人戰場信息的傳輸速度以及炮陣地離敵方機場的距離,現代戰爭中能夠佔據制空權的國家,一般都會配備戰場數據鏈共享系統,在發現敵方炮兵陣地後,只要在電子地圖上輕輕一點,做個標註,馬上就能共享給全軍,在對目標進行真假識別以及危險程度評估後,只要上級做出轟炸的決定,在機場待命的戰機馬上就能通過電子地圖導航飛向目標指示點,通過GPS確認的經緯度座標,能夠準確無誤的判定目標方位,接下來幾發精確制導炸彈丟下去,炮兵陣地就不復存在了。

(實時電子地圖和現場數據鏈系統是現代戰鬥機的標配)

而這麼一個發現、甄別、決策、起飛、轟炸過程,可能僅僅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而炮陣地一般作為前線直接支援火力,處於直接交戰區域,距離野戰機場的距離也不會太遠,所以一旦發現目標,即使算上飛行過程,定點清除的時間也很難超過三個小時,而這也就是炮陣地在全面喪失制空權後的預期存活時間。
(蘇25攻擊機野戰條件下起飛)

當然了,以上推測的都是理論數據,在實際作戰中還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因為失去了制空權也並不意味著炮兵陣地就一定會被摧毀,決定武器效用的關鍵還在於人,如果能靈活運用針對性戰術,揚長避短,炮陣地還是可以保持較高的存活概率和較長的存活時間的。

第一、做好偽裝,避免己方炮兵陣地的提早暴露

炮陣地的偽裝是炮兵的必修科目,其中包含的科目非常多:比如設置迷惑敵人的假陣地,使用充氣橡膠模型佈置炮陣地,引導敵人進行攻擊,減輕真實陣地的防空壓力。其次還可以通過覆蓋防空迷彩網以及樹枝草叢等將炮陣地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並儘量減少自身的紅外信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被對方從空中偵查。
(炮陣地的野戰偽裝)

第二、選擇恰當位置,合理佈置炮陣地,提高抗打擊能力

炮陣地分為遮蔽陣地、半遮蔽陣地以及暴露陣地,其中遮蔽陣地的抗打擊能力最強,但是建造起來和一個半永久性工事沒什麼區別,而且在現代化空中打擊下,別說是半永久工事,即使是永久性鋼筋混凝土工事也完全經受不住大當量精確制導對地攻擊航彈乃至於鑽地彈的直接打擊。所以目前使用較多的就是具備一定防護性並且更加靈活機動的半遮蔽炮陣地。
(半遮蔽炮陣地)

而在陣地的選擇上,想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成為敵方空中力量的打擊目標,可以將炮陣地設置在環境較為複雜的環境,比如山地反斜面或者山間峽谷地帶,這種地區雖然對火炮射界有所影響,但是戰機在這種狹窄空域活動最為不便,可以最為有效的縮小對方的制空優勢。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炮兵就是利用類似的炮陣地佈置,及時的為己方提供了有限的炮火支援,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設置在山間谷地的炮陣地)

第三、巧妙運用戰術,最大限度發揮戰鬥力

在制空權已經全方位喪失的情況下,當然不能與敵人進行硬碰硬的陣地戰,這時候可以採取炮兵游擊戰術,當己方需要火力支援時,設置簡易的臨時炮陣地,打完就跑。即使對方發現了再呼叫空中打擊,期間的時間也足夠進行陣地轉移,這樣可以在儘可能提高己方炮兵生存概率的同時,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自行火炮是機動性好,最適合游擊戰術)


軍武吐槽君


我認為是戰機多久到,火炮陣地就能存活多久,只要戰機一到,就是火炮陣地 “死亡”的時候。現代戰爭中一個國家領土的安全與穩定關鍵在於健全的防空系統和制空權。早在二戰初期,德軍從來都沒有被空中力量威脅過,可到了戰爭後期,隨著蘇聯空中力量的不斷加強,德軍失去了制空權,在各個戰場多少都受到來自空中的壓力,德軍防空問題日益衰退,從而導致戰鬥機掩護的主動防空手段起不到作用後,德軍就開始研製出一批高射炮力量去對抗空襲。其中就有88毫米高射炮、“球形閃電”和“旋風”這類優秀的高射炮,可因時間太晚,戰局已定。

二戰初期,德軍可謂是進攻的 “一帆風順”,無論是哪場戰鬥,德軍從來都沒有為敵人的空中力量而發過愁,當時的高射炮部隊基本都在空軍名下,陸軍幾乎都沒有高炮部隊來防禦敵方空軍力量。可因為前期德軍攻擊力太過迅速和剽悍,即使是這樣,德軍還是處於上風,所以在戰爭前期,德軍的野戰防空能力一直處於主動攻擊的程度。可到了1942年,隨著實力的不斷消耗,德軍各方面的實力都有不同程度減退和削弱。進攻也由主動轉變為被動,失去制空權的德軍開始了高射炮的研製和裝備,可是即使這樣翻來覆去的對裝備進行各種改進,面對滿天令人眼花的戰機,德軍高炮部隊從始至終都沒能起到 “解決問題”的至關作用。如果德國在前期就均衡發展防空部隊,或許能對以蘇軍為首的空中力量起到一定製約作用,至少在野戰防空方面也不會像後期被打的那麼狼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