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若失去制空权,火炮阵地能存活多久?

懒鱼588


额,在现代战争中,想要摧毁对方的火炮阵地,并不是一定要使用飞机,己方的火炮部队也同样可以提供火力反制,而

在战场上一个火炮阵地能存活多长时间,也不是看制空权,而是要看对方的反炮兵侦查手段,只有反推出敌人的炮兵阵地方位,才能叫空军或者炮兵进行火力还击,如果连对方的炮弹从哪飞来的都不知道,那有力也没处使啊,而反炮兵技术越先进,就意味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推出对方的火炮阵地方位,在现代战争中,拥有先进反炮兵技术,就可以在几分钟反推出对方的炮兵部队方位,并立刻进行火力反制,举个例子,看图:

▲AN/TPQ-53反炮兵雷达

上图中的是美军最新装备的“火力发现者”系列炮侦雷达AN/TPQ-53,那这个炮侦雷达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就是当敌方的炮兵部队开火时,侦测并反推出该炮兵阵地的具体方位,以便为己方的反制火力提供打击坐标,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有多快?AN/TPQ-53只需要4个人就能操作,进入阵地后只需要5分钟就能架设好进入工作状态,即上图中的“Emplace-5 Min”,那么这玩意反推出敌方炮弹轨迹的反应时间又是多少呢?做个类比,AN/TPQ-36/37反炮兵雷达的反锁定目标后,只需要不超过8秒钟就能计算出炮弹的飞行轨迹,从而反推出敌方的炮兵阵地方位,而更先进的AN/TPQ-53炮侦雷达在反应时间上只会更短。

▲AN/TPQ-53的两种探测距离

然后再来看AN/TPQ-53的侦测距离,有两种侦测模式:360度全方位探测和90度扇面探测。当采取360度全方位侦测模式时,最远侦测距离为20公里;而采取90度扇面探测时,最远侦测距离则是可以达到60公里。也就是说,在60公里外的炮弹都能被AN/TPQ-53反炮兵雷达侦测到。如果不考虑AN/TPQ-53的架设时间,从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后计算:从侦测到敌方炮兵火力,到反推出敌方的炮兵阵地,再到己方的炮兵火力开始反击,最后到炮弹砸对方炮兵阵地头上,需要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分钟。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当对方开炮时,美军最快能在3分钟内就把反制火力投送过去了。

因此,由于现在的反炮兵手段越来越先进,所以在现代战场上的炮兵比的就是飙速度,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炮弹打出去,然后就是赶紧转移阵地,稍微慢一点,对方的反制火力可能就砸过来了。所以跟炮兵阵地存活时间长短直接相关的还是反炮兵侦测手段,当然,制空权也很重要,对方想要反炮兵的话,让一等人先去洗一波地也是可以的,最后顺带提一下,我们的反炮兵技术不比美军差,我国最新的SLC-2型反炮兵雷达比起老美的AN/TPQ-53也是不遑多让。


哨兵ZH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张图就能解释了。

这是轰炸机一次投放凝固汽油弹的场面。

看看,任何火炮阵地,这一轮轰炸就完了。

在今天的阿富汗,美军地面巡逻的部队如果发现塔利班大部队,就会立即要求空中支援。

一般只需要10到15分钟,或者武装直升机,或者攻击机,甚至大型炮艇机都会赶来,迅速对地攻击。

这还是由于塔利班太弱,美军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战机,采用强大的高空制导武器。

这些战机的速度更快,甚至可能只需要5分钟就能实现支援。

比如美军新一代系统在2015年做过实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V-22倾转旋翼机使用的新式“地面系统”确认目标后,经过改装的MV-22成功发射导弹,命中目标,从发出请求到实施攻击仅耗时4分钟。

4月~6月,美空军A-10攻击机使用行驶系统开展了50次演示验证试飞,其中10次使用了激光和GPS复合制导炸弹成功击毁目标,从发出请求到实施攻击耗时均小于6分钟。

在试验中,“地面系统”使用了“安卓战术攻击套件”,其使用十分便捷,控制官最少仅需点击3次平板电脑便可指挥一次空地打击。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制空权,火炮阵地生存难以超过10到15分钟。

所以,在现代化作战中,任何国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制空权。

如果争夺制空权失败,再强大的坦克部队、火炮部队、舰队,根本无法有效作战,会成为活靶子。

在90年代,精确制导武器还没有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下,伊拉克几十万大军,一线部队被摧毁百分之五十,二线部队被摧毁百分之三十。

战场上,伊拉克军队任何稍大规模军事调动,哪怕几十辆坦克的移动,立即会遭到密集的炸弹。


到了后期,伊拉克的坦克兵纷纷丢弃坦克,步兵逃走。因为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的目标太大,相反步兵则比较安全。


萨沙


首先,任何武器都不是万能的,都是有使用条件的,空军不是什么条件都能使用,最简单的就是天气,全天候也是有条件的,就算取得了制空权,但是天气不允许飞行,你的飞机还是起不来。这种条件下,只要飞机不能起飞,那么火炮阵地存活多久都有可能。
这种用空军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以美国原来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他认为什么都可以用先进的传感器还有飞机解决,陆军用轻型装甲车就行了。


和鲍威尔这种从下面里边爬出来的陆军军官不同,拉姆斯菲尔德是飞行员出身,他就是认为打仗就是玩视频游戏。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美军象轻型部队转型,结果就是美国人在被伊拉克人的土炸弹炸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先进传感器根本排不上用场。

现在空中火力打击力度十分巨大,但是并不是万能的。空中火力打击要想奏效,首先是要发现目标,然后是在空中火力到来以前,目标的位置最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当然对于一些目标比如暗堡什么的还不能离自己的部队太近,当然火炮阵地不存在这个问题。



你以为炮兵阵地都是这样,这个是给你看的假人,一方面是把自己藏起来,还有就是给你摆几个假人去炸。
先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再开炮。

上边很多人说的几分钟之内空中火力就能到达,这个事情有两个很重要的前提,第一就是目标的附近有空军火力控制人员,能够直接给空中火力指示目标,也就是发现了目标,现在的陆军早就已经习惯于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火炮阵地都是有严密的伪装,现在的侦察机不能保证能够从空中找到隐蔽的火炮阵地,没有发现目标,也就没有办法呼唤空中火力,而现在十分流行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使用武器都是类似于反坦克导弹一类的武器,用来清除点目标比较合适,但是对于火炮阵地这种面积目标就显得威力不足了。

现在的地面目标普遍会采取各种伪装措施,很大程度上,地面目标的存活时间取决于你藏得有多深。

而且目前火炮自行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发现了目标不等于目标被摧毁,头顶上没有挂着炸弹的飞机也没用,这种碰巧没有挂载着弹药的飞机在附近的情况,经常碰巧发生。等你飞机来的时候目标早就跑了。
自行火炮打完就走,而且如果周边有合适的隐蔽地形的话,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至于说的神乎其神的炮兵雷达更是使用条件多多了,一个雷达不能随时开机,这是为了防备被对方的侦察定位,炮兵雷达的部署位置一般都在对方的炮火射程范围之内,自己如果暴露了,首先就是对方的炮火打击目标,而且架设炮兵雷达对于场地的要求也是很多,什么附近不能有遮挡电磁波的物体,比如房屋山什么都不行,还有如果刮大风也不能使用。至于为什么,和北京在刮大风之前都要求加固室外广告牌是一个道理。炮兵雷达的天线是一个大平板,如果风太大容易给天线吹倒。

没有发现目标,就谈不上摧毁目标,空中火力没有目标引导就无法摧毁,而现在各个国家早就在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大量利用伪装器材把各种目标藏起来,那种认为空中火力可以对付一切目标的想法太乐观了。


有痰



这个,美军之所以能这么轻松的开炮,完全是因为其掌握了制空权。



没得制空权的话,这就是下场!

制空权,现代战争打的就是这个玩意,为嘛各国拼了老命也要研发更先进的战斗机?

此乃存亡之道!

至于说丢了制空权后,各阵地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这么说吧,这就得看敌方的侦查怎么样了。比如CIA这样的情报机构日常干的那些活,敌人会拼了命的要摸清你的底细。

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考验的或许就是敌我双方几十年在情报领域的工作成绩。



这个,手持式迫击炮。

制空权这玩意其实也是相对而言,比如在阿富汗,TLB可没什么制空权,但人家可以派人守在你机场附近盯梢。

摸清你空军的运行规律后,可以抽冷子搞偷袭,而美军的空中支援通常有迟滞性,经常得超过10分钟才能就位,而那些搞偷袭的TLB每次袭击通常都是一触即走,不给你飞机丢炸弹的机会。

所以,北约各国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装备这种单兵手持式简易迫击炮,遇见袭击时,可以第一时间用曲射炮火打击敌人。

同理,TLB能不能用这种手持式迫击炮搞袭击?应该也可以,毕竟107火就是游击战的法宝之一。

但,这又涉及敌我双方的情报时效性问题,发动攻击需要的准备时间同样关键。

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是掌握了制空权的,但哈马丝那边发动火箭弹攻击时通常能把以色列打的措手不及。

哈马丝的火箭弹算火炮阵地不?或者说,叫“快闪”游击型阵地吧?

但,随着日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无人机这玩意。

你玩快闪袭击,我可以比你更快,你炮架子刚立起来,我这边的查打一体系统就把空对地导弹打出去了。

这个,查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很成熟了,沙特那边的运输大队采购了咱的彩虹系列查打一体无人机,把也门那边的游击队揍的不要不要的!


睦健持兵


从二战时期开始,空军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斗力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之后,制空权几乎成为了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假如没有制空权,陆军的火炮阵地只能成为空军的活靶子,只要对方想要摧毁,失去制空权一方的火炮阵地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性。

现代战争需要海陆空三军的配合才能够打赢,如果一个国家陆军的实力非常强大,空军的力量非常弱小的话,那么即使这个国家拥有再多的火炮,也很难能够发挥出来威力。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拥有4000多辆坦克,3000多门各类火炮,2800多辆装甲车,100多万战斗经验丰富的军队,而多国联军派往进攻伊拉克的军队只有60多万人。在战争爆发前,萨达姆妄图想要依靠着强大的陆军实力将战争拖到谈判桌上去。



然而在战争开始后,美军通过优势的空军力量,摧毁了伊拉克空军的主要力量。伊拉克军队在失去制空权后,只能变得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美军的A10攻击机毫无顾忌的扫射在公路上行进的伊拉克装甲部队,缺乏空军掩护的伊拉克装甲部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伊拉克军队装备的3000多门火炮中,有2900门被美军摧毁,绝大部分火炮都是在一枪未发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了废铜烂铁。


同时伊拉克军队还损失了3800辆坦克,伤亡了10多万军队。而美军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只损失了56架飞机和35辆坦克,战斗死亡的人数只有148人,非战斗死亡人员138人,受伤的人不到500人,双方的战损情况接近1:100。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的表现来看,在现代化战争中,一旦失去了制空权,陆军火炮和坦克根本没有多少存活能力。

在几年前的利比亚战争中,制空权最初掌握在政府军的手中,后来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立了禁飞区,北约开始派遣空军帮助利比亚反对派作战,制空权转移到了北约的手中。而在北约空中掩护的帮助下,利比亚反对派的军队最终扭转战局战胜了利比亚政府军。由此可见,制空权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现代化战争中一旦失去制空权,军队的战斗力将会成倍的削减。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即使装备了再先进的火炮,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敌人摧毁


军武小咖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现代战争立体化程度愈来愈高,制空权的争夺已极大地影响战争全局和胜败。一旦丢失制空权就意味着,敌方的战机将可以对己方的目标进行随时随地的攻击。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是陆军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强大的威力,也使得火炮阵地,在作战中成为了敌方军机轰炸攻击的重点目标之一。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可以说是以控制地的两次典型战例。在这两次战争中,美军为首的联军掌握有绝对的战场制空权。一旦美军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派出战机对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伊拉克和南联盟军队的很多坦克、装甲车以及火炮基本上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枪没放、一炮没开就被美军的空中打摧毁。

不过,有毛就有盾。虽然空中打击对火炮阵地的威胁很大,但在一些情况下空中打击也不是百试百灵的。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火炮阵地大都设立在开放环境和临时工事中,被美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了。但火炮阵地却并不一定是要这样设置。火炮阵地还可以设置在永固要塞工事中。

当年二战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苏联凭借塞瓦斯托波尔周边12个要塞群与德国重兵集团展开激战。苏联精心打造的要塞工事非常坚固,德军野战部队装备的各口径火炮和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都无法伤其分毫,最后德军请出了3门超级巨炮,420毫米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610毫米自行臼炮"卡尔设备"、800毫米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设备",通过不断的轰击这才破开了苏联要塞工事群的防御。

二战之后,永固要塞工事已经不多见了,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像朝鲜半岛北方,就有不少依山而建的地下永固工事。

想要破开这些永固工事的防御,普通的航空炸弹威力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应对永固工事和地下工事,美国开发了钻地炸弹。可就算有钻地炸弹也并不一定能破开工事的防御。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为了轰炸原南联盟普里什纳机场的地下机库,曾投掷了多枚号称“掩体粉碎机”的GBU-28型常规钻地弹,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军却发现,地下机库里的米格-21型战机等却毫发未损。为此,美国设计了GBU-57A/B巨型钻地弹,可穿透60米厚的普通混凝土层;不过巨型钻地弹也有缺点,就是体积太大了。GBU-57A/B巨型钻地弹弹长6.2米,弹径0.8米,弹体重量13.6吨,其中战斗部重量2.4吨,一架B-2轰炸机只能装两枚,战斗机装不了。这要是对方工事多点,效率将会很低。而且对方也知道美国要想敲掉工事就得派轰炸机,很可能会提前做防御布置,要是B-2被打下来,美国绝对得不偿失。

除了依靠坚固的工事来抵御敌人的打击外,炮兵部队还可以利用灵活的战术来做到保存自身。

2010年,发生的延坪岛炮战中,韩国在遭到火力突袭后,虽很快就调集火力反击,但训练有素对手,早已在开火后,进行了快速转移,结果就是韩国K9火炮打了一通,却大都打空了。

对付来自空中的打击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在制空权丢失的情况下,炮兵部队可以通过快速设置临时阵地,对敌进行火力急袭,然后在敌方还没反应或者支援还没有到场的情况下,迅速撤离临时阵地,转移至安全地带的打了就跑的战术,来打击敌人,保存自身。

就到这里,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活过一轮急促射,然后收拾炮架跑路的时候,人家在战场上空巡弋的前线轰炸机也就差不多到了!大口径火炮三四十公里的射程,炮弹在空中被炮瞄雷达发现,用一秒钟经过数据链分配任务传达目标,然后轰炸机用两三分钟飞抵上空,寻找目标投弹!这个时间刚好够一只精锐炮兵收好炮架上车,然后就来不及跑了,跑也跑不过飞机!


kaobei001


自从1903年飞机问世以来,人类战争形式很快就从陆海二维平面,转变成了海陆空三维立体战争。意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权》中率先提出制空权是赢得一切战争胜利的前提,独立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行动的主要样式,空中战场将成为决定性战场。自二战结束以来,航空技术的发展使战斗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作战能力也越来越强,制空权的重要性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如今一旦失去制空权,己方目标就会成为敌方的活靶子。所以说像火炮这样的重武器,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很容易被飞机摧毁,生存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空权理论的奠基人杜黑)

(制空权作为赢得现代战争的重要前提)

现代战争已经逐步发展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对制空权的依赖越来越大。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出动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近10万次,投弹9万吨,对伊拉克空军和境内防空设施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让伊拉克空军彻底丧失了争夺制空权的能力。随后,联军战机在伊拉克上空如入无人之地,对伊拉克陆军和重型装备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仅通过空袭行动,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反击能力都被严重削弱,科威特战场上的伊拉克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也达到了25%。联军开始地面行动时,伊拉克可以出动的军队已经所剩不多,萨达姆只能无奈地接受停火协议。战前伊拉克在科威特拥有驻军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车量2800辆。失去制空权后,伊拉克军队仅仅100小时就宣告失败,损失10万人、320架飞机、3847辆坦克和2917门火炮。

(沙漠风暴行动)

(被击毁在地面的伊拉克空军米格23战斗机)

(被联军袭击的伊拉克军队)

(萨达姆无奈宣布接受停火)

在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以大规模空袭的方式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大规模轰炸致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也导致了南联盟的解体。这是一场典型的非接触式作战,交战双方并没有发生地面接触,北约仅利用空军就结束了这场战争。

(科索沃战争)

在随后几次局部战争或军事行动中,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对地面武器、部队的打击上都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像火炮这类重型武器,在失去制空权后完全成了敌方飞机的活靶子。在叙利亚等国的战事中,政府军一开始掌握着制空权,所以对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的打击很有效果。但随着外部势力的干预,政府军逐步丧失制空权,战局也随之急转直下,一下子就变得岌岌可危。直到叙利亚政府军有了俄罗斯空天军的支援,战局才又向着有利于政府军的方向发展。

(苏24战斗轰炸机)

现代战争中,掌握制空权对战局的发展至关重要,失去制空权,任何地面装备都是待宰的羔羊,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因此,像火炮这样的武器,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生存几率将会变得非常低,自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战效果。


战情解码


制空权指的是作战中对某一空域的控制权,而这个控制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空军战机所属的攻击优势,一部分是指防空力量所属的防御权。既然失去了制空权,也就是说对方的飞机可以如如无人之地对我方进行单方面的轰炸和袭击,那么炮兵阵地自然也就只能沦为被人定点清除的活靶子!
(炮阵地被空中定点清除)

在海湾战争和轰炸南联盟行动中,北约一方都占据了绝对的制空权,而这带来的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只要美军通过空天侦查手段发现目标,距离近的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到达目标上空,马上就能进行毁灭性空袭,而这也就是美军所强调的非接触式战争和外科手术式打击,光靠空军就足以取得绝对的战场优势!那一旦失去了空中优势,炮兵阵地能存活多久?真的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今天听吐槽君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炮阵地的生存时间取决于敌人战场信息的传输速度以及炮阵地离敌方机场的距离,现代战争中能够占据制空权的国家,一般都会配备战场数据链共享系统,在发现敌方炮兵阵地后,只要在电子地图上轻轻一点,做个标注,马上就能共享给全军,在对目标进行真假识别以及危险程度评估后,只要上级做出轰炸的决定,在机场待命的战机马上就能通过电子地图导航飞向目标指示点,通过GPS确认的经纬度坐标,能够准确无误的判定目标方位,接下来几发精确制导炸弹丢下去,炮兵阵地就不复存在了。

(实时电子地图和现场数据链系统是现代战斗机的标配)

而这么一个发现、甄别、决策、起飞、轰炸过程,可能仅仅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而炮阵地一般作为前线直接支援火力,处于直接交战区域,距离野战机场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所以一旦发现目标,即使算上飞行过程,定点清除的时间也很难超过三个小时,而这也就是炮阵地在全面丧失制空权后的预期存活时间。
(苏25攻击机野战条件下起飞)

当然了,以上推测的都是理论数据,在实际作战中还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因为失去了制空权也并不意味着炮兵阵地就一定会被摧毁,决定武器效用的关键还在于人,如果能灵活运用针对性战术,扬长避短,炮阵地还是可以保持较高的存活概率和较长的存活时间的。

第一、做好伪装,避免己方炮兵阵地的提早暴露

炮阵地的伪装是炮兵的必修科目,其中包含的科目非常多:比如设置迷惑敌人的假阵地,使用充气橡胶模型布置炮阵地,引导敌人进行攻击,减轻真实阵地的防空压力。其次还可以通过覆盖防空迷彩网以及树枝草丛等将炮阵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尽量减少自身的红外信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被对方从空中侦查。
(炮阵地的野战伪装)

第二、选择恰当位置,合理布置炮阵地,提高抗打击能力

炮阵地分为遮蔽阵地、半遮蔽阵地以及暴露阵地,其中遮蔽阵地的抗打击能力最强,但是建造起来和一个半永久性工事没什么区别,而且在现代化空中打击下,别说是半永久工事,即使是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工事也完全经受不住大当量精确制导对地攻击航弹乃至于钻地弹的直接打击。所以目前使用较多的就是具备一定防护性并且更加灵活机动的半遮蔽炮阵地。
(半遮蔽炮阵地)

而在阵地的选择上,想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成为敌方空中力量的打击目标,可以将炮阵地设置在环境较为复杂的环境,比如山地反斜面或者山间峡谷地带,这种地区虽然对火炮射界有所影响,但是战机在这种狭窄空域活动最为不便,可以最为有效的缩小对方的制空优势。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就是利用类似的炮阵地布置,及时的为己方提供了有限的炮火支援,最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设置在山间谷地的炮阵地)

第三、巧妙运用战术,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

在制空权已经全方位丧失的情况下,当然不能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阵地战,这时候可以采取炮兵游击战术,当己方需要火力支援时,设置简易的临时炮阵地,打完就跑。即使对方发现了再呼叫空中打击,期间的时间也足够进行阵地转移,这样可以在尽可能提高己方炮兵生存概率的同时,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自行火炮是机动性好,最适合游击战术)


军武吐槽君


我认为是战机多久到,火炮阵地就能存活多久,只要战机一到,就是火炮阵地 “死亡”的时候。现代战争中一个国家领土的安全与稳定关键在于健全的防空系统和制空权。早在二战初期,德军从来都没有被空中力量威胁过,可到了战争后期,随着苏联空中力量的不断加强,德军失去了制空权,在各个战场多少都受到来自空中的压力,德军防空问题日益衰退,从而导致战斗机掩护的主动防空手段起不到作用后,德军就开始研制出一批高射炮力量去对抗空袭。其中就有88毫米高射炮、“球形闪电”和“旋风”这类优秀的高射炮,可因时间太晚,战局已定。

二战初期,德军可谓是进攻的 “一帆风顺”,无论是哪场战斗,德军从来都没有为敌人的空中力量而发过愁,当时的高射炮部队基本都在空军名下,陆军几乎都没有高炮部队来防御敌方空军力量。可因为前期德军攻击力太过迅速和剽悍,即使是这样,德军还是处于上风,所以在战争前期,德军的野战防空能力一直处于主动攻击的程度。可到了1942年,随着实力的不断消耗,德军各方面的实力都有不同程度减退和削弱。进攻也由主动转变为被动,失去制空权的德军开始了高射炮的研制和装备,可是即使这样翻来覆去的对装备进行各种改进,面对满天令人眼花的战机,德军高炮部队从始至终都没能起到 “解决问题”的至关作用。如果德国在前期就均衡发展防空部队,或许能对以苏军为首的空中力量起到一定制约作用,至少在野战防空方面也不会像后期被打的那么狼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