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

———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特約記者 王堅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2019年6月間,一次偶然的田野採訪,得知上杭縣官莊畲族鄉樹人村老紅軍張玉田(原名藍錫榮)生長於此,參加革命後直到去世未能再回故鄉,其極富革命英雄主義色彩的傳奇人生一直不為人所知。近期,筆者與在安徽蕪湖居住的張玉田女兒張曉影聯繫,得到張玉田家人的同意,把張玉田同志留下的當年在紅14師參與第五次反“圍剿”的飽含血淚、瀰漫硝煙的一段回憶整理出來,以此紀念遠去的閩西紅軍英烈。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新中國成立初期擔任華東特種兵縱隊二師六團團長時的張玉田(藍錫榮)

【主人公簡歷】張玉田,原名藍錫榮,1915年8月出生於上杭官莊樹人村,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閩西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12軍軍部警衛連戰士、汀瑞游擊隊戰士,新四軍二支隊3團5連排長、連長,新四軍第七師和含支隊獨立大隊大隊長、皖南支隊銅陵大隊大隊長,三野六縱17師51團參謀長、副團長,16師210團副團長,華東特縱戰車2師6團團長。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先後9次身負重傷,一級殘廢軍人。1966年病休。先後榮獲三級八一獎章、三級解放獎章、二級紅星勳章。2002年6月病逝於安徽蕪湖。

永豐休整備戰


1933年9月,蔣介石集中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前幾次“圍剿”被蘇區軍民粉碎了,這次他改變了打法,在地面上採用駐點推進的方法。先修建碉堡構築陣地,然後向前推進,部隊到哪裡,碉堡就建到哪裡。這樣一來,國民黨部隊的陣地越擴越大,把中央蘇區的面積壓縮得越來越小。在武器裝備方面,國民黨軍隊購買了轟炸機、大炮。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李德不作調查研究,對蔣介石的這種戰術,提出“以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的笨辦法,以為這樣能把敵人擋在中央蘇區之外,結果我們紅14師遭受重大損失。

廣昌是贛、閩、粵三省間的交通要道,此地不像南豐,有堅固的城防工事為依託。按照上級指示,只要守住廣昌,把敵人攔在我中央蘇區之外,就保住了瑞金。10月下旬,中革軍委下令,紅9軍團的紅3師在千善、小石一帶構築工事,紅14師在白舍旴至廣昌協助友軍修築防禦堡壘。11月中旬,我們師從神崗出發,在賢橋至麻坑一帶突破了國民黨軍碉堡群封鎖,北上向滸灣地區進發,配合紅3軍團、紅5軍團在團村與國民黨軍的第八縱隊作戰。之後我們便在廣昌至甘竹以北的地區邊修堡壘邊協同參加友軍作戰。12月底,上級決定組建以紅7軍團與福建的紅21師為主的東方軍,紅1軍團與紅3軍團組成西方軍,我們14師與中央獨立1團、獨立4團為中央軍,在永豐上固地區做戰略轉移前的備戰。

就是這個錯誤決定,徹底改變了我們反“圍剿”中應用的靈活運動的作戰方式,使我們失去了蘇區,失去了自己建立的根據地,最後被迫長征。學過軍事指揮的人都知道,敵我雙方陸地作戰時,可以依靠碉堡來防守,一旦遇上飛機和大炮協同作戰就不行了。對付飛機大炮,就是要採取能打就打、打不贏就走,進山躲呀,先保存實力再說。3月底,我們完成甘竹地區的堡壘修築任務後,上級考慮我師在二、三月份連續參加了雞公山、三溪盱兩次戰鬥,傷亡過大,兵員又無法補充,決定讓我們回廣昌休整,由紅3軍團前來接防。4月6日,軍團對紅14師進行了兵力部署,命令我所在的40團把守旴河東的沙坪、石咀、高洲、千善一帶,41團守備在甘竹至廣昌城北,42團守備在甘竹至長生橋河東岸一帶待命。


羅家堡“拉鋸戰”


此時,蔣介石抽調11個師兵力向我廣昌地區彙集,其中羅卓英第五縱隊有5個師、2個炮兵連,為旴河西縱隊,由南豐出發,分別從瑤坡、白舍向甘竹進發。敵43師隨其後,負責沿途的築堡守備;樊松甫的第八縱隊,有5個師及3個炮兵連,為旴河東縱隊,從南豐移兵至羅家旴紮營。根據白軍的動向,中革軍委將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調至延福峰、白葉旴一帶,阻擊樊松甫的河東縱隊。將紅23師部署在羅家寨、百子嶺一帶。令紅九軍團紅3師在潮音禪一帶把守,我們14師的任務是守護廣昌,同時在羅坊至甘竹一線防禦。這樣,我們團從小石移兵到甘竹以北的楊陂、羅家堡、劉家堡一帶。那時我在40團2營1連1排當排長,連長是王德揚,連指導員是李根生,營長是紅軍隨營學校派來的。中旬初,羅卓英派飛機在甘竹地區上空來回盤旋偵察,下午敵炮兵扺達河山堡。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張玉田(藍錫榮)與夫人湯幗英的合影

11日早上,敵用炮火向我紅九軍團前沿陣地長岩石、新安、饒家堡發起進攻。隨後敵98師、14師、11師向該地帶大舉推進。陳誠指揮的這次“圍剿”用了很大的心思,他是河東、河西二手抓,哪邊能夠打就哪邊打,然後是兩岸合圍。而我們用李德的“堡壘對堡壘”法則來打,被動得很,多次失去了運動戰中創造出來的機會,這是我們不能取勝的根本原因。如果讓毛主席來指揮,他絕不會採用這種辦法來打。13日早上,羅卓英駐紮在長岩石、饒家堡一帶的98師、14師,由新安、塘屋、坪上向羅家寨紅23師百子嶺陣地發起進攻。

堅守在潮音禪的紅3師集中火力進行阻擊,紅23師、紅3師合力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下午,羅卓英動用炮兵向紅3師、23師實施了重點轟炸,隨後地面部隊開始圍攻。13日傍晚,紅23師退守姜源村,紅3師退守甘下附近。14日上午,國民黨軍派出三四架飛機專門針對姜源村、風雨亭、羅家堡、劉家堡我方陣地進行轟炸。接著敵11師對我團陣地展開進攻。我營工事築在羅家堡後山坡上,這裡地形對我方有利。陣地分三處而設,它的好處是可分散對方火力,又利於各營協力反擊,敵人的幾次衝鋒都被我們壓了回去。

大家正準備休息時,又傳來敵機的聲音,連著幾發炮彈扔下來,工事被炸掉小半邊牆,一下子傷了十幾個人。接著敵炮彈又連續打了過來,羅卓英對我們的工事實施摧毀性的轟炸。我們吃虧就在沒有重型武器,無法還擊,人員傷亡大。董俊彥團長電話指示:先後撤再阻擊。我們撤出羅家堡後,失去有利的地形,只能邊阻擊邊後撤。後撤到新湖至湖頭一帶,紅23師、紅3師退至胡家排、樟樹一帶守備。而國民黨軍46師則推進在潘家渡至姜源一線壘堡設防。17日,我紅九軍團試圖反攻,我團主打羅家堡。紅3師攻楊陂,紅23師把守胡家排,幾番努力均被羅卓英部的炮兵給壓了回來。我們被迫退守坳背壟、磚頭嶺,紅23師退守沙家陂一帶。羅卓英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將河西紅軍逼到廣昌城下,他們好合圍,拿下我們。


長生橋血拼


磚頭嶺是保衛廣昌的第一個重要關卡。它位於長生橋頭左面,18日上級決定依託坳背壟、磚頭嶺地形對羅卓英部實施反攻,令紅23師在沙家陂牽住敵14師,我們師和紅3師主攻前方的敵98師。19日早上各團到位待命,8點鐘董團長下令“打!”我們集中火力打擊敵98師,隨後衝到坡下與和紅3師合圍敵98師,敵98師只好後撤。下午,敵11師由甘竹經大塘塍趕來,敵我形成對歭。21日上午,敵98師開始反攻,我紅九軍團寸步不讓,雙方咬得很緊。敵11師突然轉頭向南港方向前行,目的是佔領長生橋,對我河東、河西部隊實施分割。長生橋是我軍保衛廣昌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我河東主力安全渡旴河的主要通道。我14師接令後立即撤出戰鬥直奔長生橋,要搶在敵11師之前趕到長生橋。我們到達長生橋,敵11師己趕至高家腦附近。張師長將我們團和41團組成二梯隊在橋頭北擺開陣地交錯前攻,阻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每一次衝鋒下來都有十來人的傷亡,殘酷得很。那時都是營長、連長衝在前。最後敵人見地面進攻久攻不下,就主動後撤,採用山地炮轟炸。那傢伙來了躲都躲不急,我連連長王德陽犧牲,營長負傷,營裡一下子負傷四五十人。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廣昌保衛戰紀念碑

雞公山、三溪旴兩戰,我14師傷亡很大,兵員得不到補充,後來將42團撤編一部分歸41團,一部分到紅15師。獨立1團在3月份組建直屬紅24師時,改編成其下屬的70團。1933年底,紅七軍團組建東方軍時,其20師就一個團,獨立4團改為其下屬的60團。23日我們被迫退到沙子嶺、清水村,這時中革軍委下達“應毫不動搖地在敵人炮火與空中轟炸之下支持著……”的命令,意思就是不管頭上飛機轟炸,地面山炮打擊,要求我們誓死堅守廣昌城。26日,朱德下達了“唯有受命後方可撤離”的命令。同時調我軍紅3師到河東與紅五軍團13師組成東方集團,在香爐峰至藕塘一帶阻擊河東之敵,掩護紅1軍團、紅3軍團渡盱河。紅1軍團、紅3軍團、紅23師組成西方軍,在傘蓋尖、沙子嶺、清水塘反攻河西之敵,給敵軍造成我軍堅守廣昌的表象,以實施我主力撤退計劃。並命令我們紅14師與高射機槍連作為守衛隊,堅守在廣昌城的饒家咀、下街北、吉家排,還有西面的橫街頭等幾個地方。我營安排在老城下街北面,師裡規定,每個營都要做攻、防兩手準備。26日,河東敵樊松甫、周渾元部移兵至藕塘、香爐峰一線。敵羅卓英部向廣昌城右側迂迴,正面是敵11師攔截。27日,敵人的11個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我軍各陣地發起進攻,激戰持續至中午。下午天氣轉陰,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等主力紅軍很想滅掉敵14師,結果沒有拿下,奉命撤出戰鬥向裡豐移兵。


紅14師撤編


我們紅14師為了掩護主力撤退,獨守廣昌城。下午,河西敵軍的5個師、3個炮兵連向廣昌城發動總攻。敵人先用飛機、山炮轟炸一個多小時。這時,一個炮彈打到陣地上,我們的工事被炮彈炸掉一個角,當場就犧牲了七八個人。我被炮彈氣浪一下子推倒在牆根下,人還沒有爬起來,工事頂部的樹樁就被震塌下來,活著的人都帶武器跑了出來。當時飛機飛得很低,我急得很,正準備端著機關機瞄準目標,敵機上的機關槍比我快,我的右大腿被飛彈打斷了,子彈穿透到了左小腿。李根生指導員左肩負傷,兩個機槍手都犧牲了。那時沒有人怕死,我根本就沒有打算活著出來。大家都認為,讓我們紅14師掩護主力撤離,是中革軍委對我們的信任,就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當時為了節省子彈,我們的口號是:百米開槍,五十米投彈,十米拼刺刀!

“廣昌戰役,我沒有想活著回來”———一位上杭籍老紅軍親歷的廣昌戰役

張玉田(藍錫榮)的全家福

敵人在地形、兵力、武器佔有優勢,給我營造成重大的傷亡,最後我們只有12個人活著,但是我們守住了陣地。28日早晨,天下著小雨,河西紅13師主動佯攻迷惑國民黨軍,上級決定藉此讓我14師撤出廣昌,整個師只撤出300來人。當我們幾十個受傷人員被抬出來時,唐天際主任見我兩條腿受傷,頭髮都燒焦了,難過得流淚。我隨受傷人員被立即送往瑞金後方醫院,未受傷的人員重新編入第3師。不久,紅14師被取消番號,從此不存在了。

廣昌阻擊戰給我們的教訓和觸動很大。在敵人武器裝備佔優勢的情況下,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求生存,只有保存兵力,才有尋戰求勝的可能,決不能被動防禦,否則就是死路一條。這次我們失敗的原因就是指導策略犯了錯,一味堅守扺御,失去了主動撤離機會。再一個,就是我們紅14師的番號被撤銷。我們守廣昌時,是兩個團的兵力對付敵人五、六個師的圍攻,敵人上有飛機、下有大炮,我軍傷亡肯定大。我們沒有被俘,我們沒有投降,我們根本就沒有打算活著出來,為什麼要取消我們的番號?紅14師是在蔣介石向我蘇區大兵壓境,馬上就要開仗的情況下,(江西)寧都、石城的老百姓為了支持紅軍,幫助我們組建的。現在他們為了掩護主力紅軍撤離犧牲了,為了堅守廣昌、拖住敵人犧牲了,他們所在部隊的番號給撤銷了,對不起寧都、石城的百姓呀。每一次想到這些,我心裡就難過得很,晚上連覺都睡不著……

———在槍炮轟鳴、血肉橫飛的殘酷戰爭面前,任何文字的描述都顯得單薄蒼白,而在張玉田晚年的回憶裡,廣昌鏖戰慘烈和哀痛卻如此深刻地翻攪我們內心的情感波瀾。近期,記者專程前往江西南城、南豐、廣昌一帶採訪,行走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放眼皆是蔥鬱巍峨的青山、碧綠的田野、美麗的村莊。山河無恙,如您所願。85年後,當年的生死戰場平靜安詳,只有這些用鮮血和生命留下的文字,永遠銘刻著不能忘卻的先輩足跡!

(本文根據老紅軍張玉田生前口述整理而成)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