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

———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特约记者 王坚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2019年6月间,一次偶然的田野采访,得知上杭县官庄畲族乡树人村老红军张玉田(原名蓝锡荣)生长于此,参加革命后直到去世未能再回故乡,其极富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传奇人生一直不为人所知。近期,笔者与在安徽芜湖居住的张玉田女儿张晓影联系,得到张玉田家人的同意,把张玉田同志留下的当年在红14师参与第五次反“围剿”的饱含血泪、弥漫硝烟的一段回忆整理出来,以此纪念远去的闽西红军英烈。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华东特种兵纵队二师六团团长时的张玉田(蓝锡荣)

【主人公简历】张玉田,原名蓝锡荣,1915年8月出生于上杭官庄树人村,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12军军部警卫连战士、汀瑞游击队战士,新四军二支队3团5连排长、连长,新四军第七师和含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皖南支队铜陵大队大队长,三野六纵17师51团参谋长、副团长,16师210团副团长,华东特纵战车2师6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先后9次身负重伤,一级残废军人。1966年病休。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奖章、三级解放奖章、二级红星勋章。2002年6月病逝于安徽芜湖。

永丰休整备战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前几次“围剿”被苏区军民粉碎了,这次他改变了打法,在地面上采用驻点推进的方法。先修建碉堡构筑阵地,然后向前推进,部队到哪里,碉堡就建到哪里。这样一来,国民党部队的阵地越扩越大,把中央苏区的面积压缩得越来越小。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购买了轰炸机、大炮。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李德不作调查研究,对蒋介石的这种战术,提出“以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笨办法,以为这样能把敌人挡在中央苏区之外,结果我们红14师遭受重大损失。

广昌是赣、闽、粤三省间的交通要道,此地不像南丰,有坚固的城防工事为依托。按照上级指示,只要守住广昌,把敌人拦在我中央苏区之外,就保住了瑞金。10月下旬,中革军委下令,红9军团的红3师在千善、小石一带构筑工事,红14师在白舍旴至广昌协助友军修筑防御堡垒。11月中旬,我们师从神岗出发,在贤桥至麻坑一带突破了国民党军碉堡群封锁,北上向浒湾地区进发,配合红3军团、红5军团在团村与国民党军的第八纵队作战。之后我们便在广昌至甘竹以北的地区边修堡垒边协同参加友军作战。12月底,上级决定组建以红7军团与福建的红21师为主的东方军,红1军团与红3军团组成西方军,我们14师与中央独立1团、独立4团为中央军,在永丰上固地区做战略转移前的备战。

就是这个错误决定,彻底改变了我们反“围剿”中应用的灵活运动的作战方式,使我们失去了苏区,失去了自己建立的根据地,最后被迫长征。学过军事指挥的人都知道,敌我双方陆地作战时,可以依靠碉堡来防守,一旦遇上飞机和大炮协同作战就不行了。对付飞机大炮,就是要采取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走,进山躲呀,先保存实力再说。3月底,我们完成甘竹地区的堡垒修筑任务后,上级考虑我师在二、三月份连续参加了鸡公山、三溪盱两次战斗,伤亡过大,兵员又无法补充,决定让我们回广昌休整,由红3军团前来接防。4月6日,军团对红14师进行了兵力部署,命令我所在的40团把守旴河东的沙坪、石咀、高洲、千善一带,41团守备在甘竹至广昌城北,42团守备在甘竹至长生桥河东岸一带待命。


罗家堡“拉锯战”


此时,蒋介石抽调11个师兵力向我广昌地区汇集,其中罗卓英第五纵队有5个师、2个炮兵连,为旴河西纵队,由南丰出发,分别从瑶坡、白舍向甘竹进发。敌43师随其后,负责沿途的筑堡守备;樊松甫的第八纵队,有5个师及3个炮兵连,为旴河东纵队,从南丰移兵至罗家旴扎营。根据白军的动向,中革军委将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调至延福峰、白叶旴一带,阻击樊松甫的河东纵队。将红23师部署在罗家寨、百子岭一带。令红九军团红3师在潮音禅一带把守,我们14师的任务是守护广昌,同时在罗坊至甘竹一线防御。这样,我们团从小石移兵到甘竹以北的杨陂、罗家堡、刘家堡一带。那时我在40团2营1连1排当排长,连长是王德扬,连指导员是李根生,营长是红军随营学校派来的。中旬初,罗卓英派飞机在甘竹地区上空来回盘旋侦察,下午敌炮兵扺达河山堡。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张玉田(蓝锡荣)与夫人汤帼英的合影

11日早上,敌用炮火向我红九军团前沿阵地长岩石、新安、饶家堡发起进攻。随后敌98师、14师、11师向该地带大举推进。陈诚指挥的这次“围剿”用了很大的心思,他是河东、河西二手抓,哪边能够打就哪边打,然后是两岸合围。而我们用李德的“堡垒对堡垒”法则来打,被动得很,多次失去了运动战中创造出来的机会,这是我们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如果让毛主席来指挥,他绝不会采用这种办法来打。13日早上,罗卓英驻扎在长岩石、饶家堡一带的98师、14师,由新安、塘屋、坪上向罗家寨红23师百子岭阵地发起进攻。

坚守在潮音禅的红3师集中火力进行阻击,红23师、红3师合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下午,罗卓英动用炮兵向红3师、23师实施了重点轰炸,随后地面部队开始围攻。13日傍晚,红23师退守姜源村,红3师退守甘下附近。14日上午,国民党军派出三四架飞机专门针对姜源村、风雨亭、罗家堡、刘家堡我方阵地进行轰炸。接着敌11师对我团阵地展开进攻。我营工事筑在罗家堡后山坡上,这里地形对我方有利。阵地分三处而设,它的好处是可分散对方火力,又利于各营协力反击,敌人的几次冲锋都被我们压了回去。

大家正准备休息时,又传来敌机的声音,连着几发炮弹扔下来,工事被炸掉小半边墙,一下子伤了十几个人。接着敌炮弹又连续打了过来,罗卓英对我们的工事实施摧毁性的轰炸。我们吃亏就在没有重型武器,无法还击,人员伤亡大。董俊彦团长电话指示:先后撤再阻击。我们撤出罗家堡后,失去有利的地形,只能边阻击边后撤。后撤到新湖至湖头一带,红23师、红3师退至胡家排、樟树一带守备。而国民党军46师则推进在潘家渡至姜源一线垒堡设防。17日,我红九军团试图反攻,我团主打罗家堡。红3师攻杨陂,红23师把守胡家排,几番努力均被罗卓英部的炮兵给压了回来。我们被迫退守坳背垄、砖头岭,红23师退守沙家陂一带。罗卓英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将河西红军逼到广昌城下,他们好合围,拿下我们。


长生桥血拼


砖头岭是保卫广昌的第一个重要关卡。它位于长生桥头左面,18日上级决定依托坳背垄、砖头岭地形对罗卓英部实施反攻,令红23师在沙家陂牵住敌14师,我们师和红3师主攻前方的敌98师。19日早上各团到位待命,8点钟董团长下令“打!”我们集中火力打击敌98师,随后冲到坡下与和红3师合围敌98师,敌98师只好后撤。下午,敌11师由甘竹经大塘塍赶来,敌我形成对歭。21日上午,敌98师开始反攻,我红九军团寸步不让,双方咬得很紧。敌11师突然转头向南港方向前行,目的是占领长生桥,对我河东、河西部队实施分割。长生桥是我军保卫广昌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我河东主力安全渡旴河的主要通道。我14师接令后立即撤出战斗直奔长生桥,要抢在敌11师之前赶到长生桥。我们到达长生桥,敌11师己赶至高家脑附近。张师长将我们团和41团组成二梯队在桥头北摆开阵地交错前攻,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每一次冲锋下来都有十来人的伤亡,残酷得很。那时都是营长、连长冲在前。最后敌人见地面进攻久攻不下,就主动后撤,采用山地炮轰炸。那家伙来了躲都躲不急,我连连长王德阳牺牲,营长负伤,营里一下子负伤四五十人。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广昌保卫战纪念碑

鸡公山、三溪旴两战,我14师伤亡很大,兵员得不到补充,后来将42团撤编一部分归41团,一部分到红15师。独立1团在3月份组建直属红24师时,改编成其下属的70团。1933年底,红七军团组建东方军时,其20师就一个团,独立4团改为其下属的60团。23日我们被迫退到沙子岭、清水村,这时中革军委下达“应毫不动摇地在敌人炮火与空中轰炸之下支持着……”的命令,意思就是不管头上飞机轰炸,地面山炮打击,要求我们誓死坚守广昌城。26日,朱德下达了“唯有受命后方可撤离”的命令。同时调我军红3师到河东与红五军团13师组成东方集团,在香炉峰至藕塘一带阻击河东之敌,掩护红1军团、红3军团渡盱河。红1军团、红3军团、红23师组成西方军,在伞盖尖、沙子岭、清水塘反攻河西之敌,给敌军造成我军坚守广昌的表象,以实施我主力撤退计划。并命令我们红14师与高射机枪连作为守卫队,坚守在广昌城的饶家咀、下街北、吉家排,还有西面的横街头等几个地方。我营安排在老城下街北面,师里规定,每个营都要做攻、防两手准备。26日,河东敌樊松甫、周浑元部移兵至藕塘、香炉峰一线。敌罗卓英部向广昌城右侧迂回,正面是敌11师拦截。27日,敌人的11个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军各阵地发起进攻,激战持续至中午。下午天气转阴,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等主力红军很想灭掉敌14师,结果没有拿下,奉命撤出战斗向里丰移兵。


红14师撤编


我们红14师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独守广昌城。下午,河西敌军的5个师、3个炮兵连向广昌城发动总攻。敌人先用飞机、山炮轰炸一个多小时。这时,一个炮弹打到阵地上,我们的工事被炮弹炸掉一个角,当场就牺牲了七八个人。我被炮弹气浪一下子推倒在墙根下,人还没有爬起来,工事顶部的树桩就被震塌下来,活着的人都带武器跑了出来。当时飞机飞得很低,我急得很,正准备端着机关机瞄准目标,敌机上的机关枪比我快,我的右大腿被飞弹打断了,子弹穿透到了左小腿。李根生指导员左肩负伤,两个机枪手都牺牲了。那时没有人怕死,我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出来。大家都认为,让我们红14师掩护主力撤离,是中革军委对我们的信任,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当时为了节省子弹,我们的口号是:百米开枪,五十米投弹,十米拼刺刀!

“广昌战役,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一位上杭籍老红军亲历的广昌战役

张玉田(蓝锡荣)的全家福

敌人在地形、兵力、武器占有优势,给我营造成重大的伤亡,最后我们只有12个人活着,但是我们守住了阵地。28日早晨,天下着小雨,河西红13师主动佯攻迷惑国民党军,上级决定借此让我14师撤出广昌,整个师只撤出300来人。当我们几十个受伤人员被抬出来时,唐天际主任见我两条腿受伤,头发都烧焦了,难过得流泪。我随受伤人员被立即送往瑞金后方医院,未受伤的人员重新编入第3师。不久,红14师被取消番号,从此不存在了。

广昌阻击战给我们的教训和触动很大。在敌人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求生存,只有保存兵力,才有寻战求胜的可能,决不能被动防御,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这次我们失败的原因就是指导策略犯了错,一味坚守扺御,失去了主动撤离机会。再一个,就是我们红14师的番号被撤销。我们守广昌时,是两个团的兵力对付敌人五、六个师的围攻,敌人上有飞机、下有大炮,我军伤亡肯定大。我们没有被俘,我们没有投降,我们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出来,为什么要取消我们的番号?红14师是在蒋介石向我苏区大兵压境,马上就要开仗的情况下,(江西)宁都、石城的老百姓为了支持红军,帮助我们组建的。现在他们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撤离牺牲了,为了坚守广昌、拖住敌人牺牲了,他们所在部队的番号给撤销了,对不起宁都、石城的百姓呀。每一次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过得很,晚上连觉都睡不着……

———在枪炮轰鸣、血肉横飞的残酷战争面前,任何文字的描述都显得单薄苍白,而在张玉田晚年的回忆里,广昌鏖战惨烈和哀痛却如此深刻地翻搅我们内心的情感波澜。近期,记者专程前往江西南城、南丰、广昌一带采访,行走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放眼皆是葱郁巍峨的青山、碧绿的田野、美丽的村庄。山河无恙,如您所愿。85年后,当年的生死战场平静安详,只有这些用鲜血和生命留下的文字,永远铭刻着不能忘却的先辈足迹!

(本文根据老红军张玉田生前口述整理而成)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