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快要開學了,有的家庭開始慶祝孩子終於有地方接收了,有的家庭卻更加雞飛狗跳起來。

週末,剛剛踏進閨蜜家的門,就聽見她大聲訓斥孩子的聲音:“其他孩子肯定作業都寫完了,下個年級的課本也都已經預習過了,不過是讓你去借書,你怎麼還磨磨蹭蹭的,這麼點小事都做不來?”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孩子帶著哭腔反駁:"現在的功課明明都已經太難了,下個年級的還讓我自己學,肯定都學不會!"

聽到這樣的話,閨蜜直接祭出“別人家的孩子”大法:“你看那誰誰,怎麼什麼都會呢?就你不行,笨到家了!”

她還想繼續說,被我攔住了。

01、閨蜜的煩惱

“不過是讓他看看書,預習一下,將來不至於跟不上,”閨蜜跟我吐槽,“誰想到這麼大反應,直接跟我頂起來了,養兒子有什麼意思?”

我笑道:“他說課本太難了,平時考試怎麼樣呀?”

閨蜜嗤之以鼻:“他騙人的,就是懶,不想看,上學期考試明明考了班裡前十的。”

閨蜜的兒子在本市一所重點小學,聽得出來她對孩子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那你有沒有給他什麼獎勵?”我笑著問。

“獎勵什麼呀,怕他驕傲!”閨蜜看起來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問題在哪裡,我好像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不如讓我來跟他談談。”

這週一,閨蜜的電話如期而至:“哎,你昨天用了什麼辦法,他還真去借書,真看起來了!”

我笑道:“那有什麼,他又不笨。”

閨蜜趕緊問:“變化太大了,你必須得說說,你是怎麼做到的?”

“我?我就實話實說呀。”

“實話實說?”她一頭霧水。

我笑道:“我只是告訴他阿姨覺得你很聰明的,平時考試也不錯,你媽媽對你的成績很滿意,我相信下個年級的課本一定也難不倒你!”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就這樣?”閨蜜的語氣略帶失望。

“就這樣。”我忍不住點出,“明明是很聰明的一個孩子,成績在全班同學中算拔尖的了,你跟他說話的時候,口中卻全是‘笨’啊、‘懶’啊,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什麼樣的自我暗示呢?”

掛了電話,我心中還是有點擔心,這次她知道了,那下次呢?

於是我打開電腦,寫了一封郵件給閨蜜。

02、愛笑的孩子

有一句心靈雞湯說,愛笑的孩子運氣總不會差。

有人說,那當然啦,運氣差的孩子,也笑不出來呀!

深刻剖析過去,事情也許並不是這麼簡單。

愛笑的孩子,心中擁有一股力量,即面對所有困難都能解決,所有障礙都能跨過——對未來不迷茫,對過去不後悔,這才笑得出來。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這樣的力量從哪裡來?

有另一句心靈雞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人生中,尤其是剛接觸世界的孩子眼中,坎坷的時候顯而易見地比順遂的時候要多:磕著了,碰著了,生病了,成績降了,被欺負了……

這些挫折,我們成年人看起來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當一個愛笑的孩子有多難?全看他身後是否有支持他度過困難的家人。

江蘇一個9歲的男孩,因為打碎了學校的玻璃擔心受罰,留給奶奶一封遺書後,縱身從17層樓跳了下去。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他連“奶奶”兩個字都不會寫,連“撞碎”兩個字都要用拼音代替,打破玻璃算是多小的過錯啊,就毅然放棄生命,這值得嗎?是不是物質豐裕了以後,我們的孩子太過脆弱了?

不,不是的。

這個男孩在週五打碎了學校的玻璃,老師責令賠償公物;他週末兩天在家裡都惶惶不可終日,但週一仍然沒有選擇告知家人,怕無法跟老師交代,才選擇了在週二跳樓。

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想,為什麼他不敢說?

答案顯而易見。

03、羅森塔效應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深入人心,但那是因為封建社會強調子女對父權服從,而誕生的扭曲的“育兒經”。

但我們看到,在當代,很多父母依然從封建落後的育兒經驗中汲取營養,打擊孩子的自信,以便建立自己的權威,讓孩子服從自己。

可以說在越底層的家庭,對孩子的管制會越嚴:想象一個事業無成、交際無能、經常酗酒家暴的父親,只能在自己家庭中尋找存在感,弱小的孩子當然就成為了理想對象。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你學習成績差、跟不上功課,是你笨!”

“你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也太懶了吧!”

“我們也不管你,反正我跟你媽保險都買好了,誰指望你啊,你能有多大出息?”

不斷給孩子增加自我暗示,再好的孩子,也會逐漸變成又笨又懶、沒出息的人——因為他在父母的眼中就是這樣的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與助手找到了一位校長要了全校的名單,在其中勾出一些孩子的名字,告訴校長:"這些孩子非常聰明,他們有當天才的潛力,值得多多鼓勵!"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等到了八個月之後,確實出現了讓老師們震驚的事情,孩子們成績突飛猛進,比之前好很多。

羅森塔這才出面表示:這些孩子只是隨機選擇的。

根據這個實驗延伸出的“期望效應”也被稱為“羅森塔效應”:當整個環境相信孩子是天才,會給予他們更關注的目光、更完備的教育,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提升成績自然也就不是什麼難事。

04、運氣的主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用所謂“嚴師出高徒”的理念育兒,孩子取得了一點成績,不敢誇,怕他驕傲;孩子遭受了一點困難,立刻指責孩子“太笨了”、“不是你做不來,是你不想做”。

在強烈的自我暗示下,“笨孩子”會去做真正的笨孩子該做的事,“太難了!”“我不會!”也就會變成他們的口頭禪。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這樣的孩子,無疑在今後的人生中,遭遇的困難會越來越多,自我質疑也會越來越深——什麼時候他們會遇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利用“期待效應”也需要結合實際。有些媽媽喜歡給孩子設立虛高的目標,比如孩子剛剛學鋼琴,就大讚孩子未來一定會成為偉大的鋼琴家;孩子在幼兒園考了一百分,就期待孩子未來能考清華北大。

這雖然也是一種誇讚,但實際上對於孩子本身沒有任何的幫助,等到孩子學到中途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平庸的人,不能滿足父母的期待,產生的自我懷疑就會更加深重。

神秘“羅森塔效應”:你相信孩子是什麼樣,他就真的會變成什麼樣

給孩子建立可達成的目標,幫助他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陪伴孩子度過人生中的困難,為孩子建立自信,做個“不負未來,不悔過去”的人。

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能驕傲地說,愛笑的孩子運氣總不會差。

因為他們把運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