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快要开学了,有的家庭开始庆祝孩子终于有地方接收了,有的家庭却更加鸡飞狗跳起来。

周末,刚刚踏进闺蜜家的门,就听见她大声训斥孩子的声音:“其他孩子肯定作业都写完了,下个年级的课本也都已经预习过了,不过是让你去借书,你怎么还磨磨蹭蹭的,这么点小事都做不来?”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孩子带着哭腔反驳:"现在的功课明明都已经太难了,下个年级的还让我自己学,肯定都学不会!"

听到这样的话,闺蜜直接祭出“别人家的孩子”大法:“你看那谁谁,怎么什么都会呢?就你不行,笨到家了!”

她还想继续说,被我拦住了。

01、闺蜜的烦恼

“不过是让他看看书,预习一下,将来不至于跟不上,”闺蜜跟我吐槽,“谁想到这么大反应,直接跟我顶起来了,养儿子有什么意思?”

我笑道:“他说课本太难了,平时考试怎么样呀?”

闺蜜嗤之以鼻:“他骗人的,就是懒,不想看,上学期考试明明考了班里前十的。”

闺蜜的儿子在本市一所重点小学,听得出来她对孩子的成绩还是很骄傲的。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那你有没有给他什么奖励?”我笑着问。

“奖励什么呀,怕他骄傲!”闺蜜看起来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问题在哪里,我好像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如让我来跟他谈谈。”

这周一,闺蜜的电话如期而至:“哎,你昨天用了什么办法,他还真去借书,真看起来了!”

我笑道:“那有什么,他又不笨。”

闺蜜赶紧问:“变化太大了,你必须得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我就实话实说呀。”

“实话实说?”她一头雾水。

我笑道:“我只是告诉他阿姨觉得你很聪明的,平时考试也不错,你妈妈对你的成绩很满意,我相信下个年级的课本一定也难不倒你!”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就这样?”闺蜜的语气略带失望。

“就这样。”我忍不住点出,“明明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成绩在全班同学中算拔尖的了,你跟他说话的时候,口中却全是‘笨’啊、‘懒’啊,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自我暗示呢?”

挂了电话,我心中还是有点担心,这次她知道了,那下次呢?

于是我打开电脑,写了一封邮件给闺蜜。

02、爱笑的孩子

有一句心灵鸡汤说,爱笑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差。

有人说,那当然啦,运气差的孩子,也笑不出来呀!

深刻剖析过去,事情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

爱笑的孩子,心中拥有一股力量,即面对所有困难都能解决,所有障碍都能跨过——对未来不迷茫,对过去不后悔,这才笑得出来。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这样的力量从哪里来?

有另一句心灵鸡汤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人生中,尤其是刚接触世界的孩子眼中,坎坷的时候显而易见地比顺遂的时候要多:磕着了,碰着了,生病了,成绩降了,被欺负了……

这些挫折,我们成年人看起来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当一个爱笑的孩子有多难?全看他身后是否有支持他度过困难的家人。

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打碎了学校的玻璃担心受罚,留给奶奶一封遗书后,纵身从17层楼跳了下去。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他连“奶奶”两个字都不会写,连“撞碎”两个字都要用拼音代替,打破玻璃算是多小的过错啊,就毅然放弃生命,这值得吗?是不是物质丰裕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太过脆弱了?

不,不是的。

这个男孩在周五打碎了学校的玻璃,老师责令赔偿公物;他周末两天在家里都惶惶不可终日,但周一仍然没有选择告知家人,怕无法跟老师交代,才选择了在周二跳楼。

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他不敢说?

答案显而易见。

03、罗森塔效应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那是因为封建社会强调子女对父权服从,而诞生的扭曲的“育儿经”。

但我们看到,在当代,很多父母依然从封建落后的育儿经验中汲取营养,打击孩子的自信,以便建立自己的权威,让孩子服从自己。

可以说在越底层的家庭,对孩子的管制会越严:想象一个事业无成、交际无能、经常酗酒家暴的父亲,只能在自己家庭中寻找存在感,弱小的孩子当然就成为了理想对象。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你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功课,是你笨!”

“你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也太懒了吧!”

“我们也不管你,反正我跟你妈保险都买好了,谁指望你啊,你能有多大出息?”

不断给孩子增加自我暗示,再好的孩子,也会逐渐变成又笨又懒、没出息的人——因为他在父母的眼中就是这样的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与助手找到了一位校长要了全校的名单,在其中勾出一些孩子的名字,告诉校长:"这些孩子非常聪明,他们有当天才的潜力,值得多多鼓励!"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等到了八个月之后,确实出现了让老师们震惊的事情,孩子们成绩突飞猛进,比之前好很多。

罗森塔这才出面表示:这些孩子只是随机选择的。

根据这个实验延伸出的“期望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效应”:当整个环境相信孩子是天才,会给予他们更关注的目光、更完备的教育,孩子也会更加自信,提升成绩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04、运气的主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用所谓“严师出高徒”的理念育儿,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不敢夸,怕他骄傲;孩子遭受了一点困难,立刻指责孩子“太笨了”、“不是你做不来,是你不想做”。

在强烈的自我暗示下,“笨孩子”会去做真正的笨孩子该做的事,“太难了!”“我不会!”也就会变成他们的口头禅。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这样的孩子,无疑在今后的人生中,遭遇的困难会越来越多,自我质疑也会越来越深——什么时候他们会遇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利用“期待效应”也需要结合实际。有些妈妈喜欢给孩子设立虚高的目标,比如孩子刚刚学钢琴,就大赞孩子未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钢琴家;孩子在幼儿园考了一百分,就期待孩子未来能考清华北大。

这虽然也是一种夸赞,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本身没有任何的帮助,等到孩子学到中途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平庸的人,不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产生的自我怀疑就会更加深重。

神秘“罗森塔效应”: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样,他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给孩子建立可达成的目标,帮助他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陪伴孩子度过人生中的困难,为孩子建立自信,做个“不负未来,不悔过去”的人。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爱笑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差。

因为他们把运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