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瑜伽初學者容易在體式保持中顫抖?身體正向你發什麼信號?

為什麼瑜伽初學者容易在體式保持中顫抖?身體正向你發什麼信號?

聲明:本文純屬個人見解分享,無任何商業性質,若有不足,歡迎指正。

在瑜伽體式中顫抖這件事,估計是每個瑜伽初學者一定會經歷過的。

你知道為什麼會顫抖嗎?

身體顫抖正向我們發出什麼信號呢?

我們該如何控制那些顫抖的肌肉呢?

如果你對自己的顫抖有清晰的瞭解,那也將能夠幫助你安全穩定地進入到更深的瑜伽習練體驗當中。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肌肉會發生顫抖?

我們的肌肉由許多纖維組成的,當使用肌肉時,並非所有纖維都同時收縮。我們經常用到的肌肉群會更為活躍,而有一些沒有被激活的肌肉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當你真正通過練習去激發它們時,那些沉睡已久、缺乏練習的肌肉就會顯得軟弱無力,便會出現顫抖。

打個比方,或許你可以逛一整天的街,但卻無法在斜板式裡待上2分鐘。因為,每天需要走路這件事已經讓你的雙腿得到一種長期有效的鍛鍊,足以可以支撐你走一天的路;但長期的久坐卻讓你缺乏對核心力量肌肉群的練習與連接,所以當你在斜板式裡需要啟動到核心肌肉群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地方竟然如此虛弱!

很多瑜伽初學者會因為發現了這個秘密而感到沮喪,甚至選擇放棄。但請相信我,這恰恰是一切變好的開始!

剛開始習練瑜伽的初學者,身體顫抖是正常的。當你的肌肉通過常規練習變得更強壯時,纖維會在運動和休息之間進行權衡,練習就如同潤滑劑,讓肌肉纖維協調起來逐漸變得順暢,顫抖會隨著持之以恆的有效練習慢慢消退。

顫抖不一定是壞事,但也不要把顫抖當成是理所當然。

如果你在每一個體式保持過程中都持續出現身體顫抖、呼吸急促甚至屏息的情況,這可能表明你的練習過度了。那麼你應該停下來,退出當前體式,讓自己回到舒適的姿勢裡休息。

在《瑜伽經》中對體式定義最關鍵的兩個詞是“穩定、舒適”。“穩定”指的是身體層面,“舒適”指的是精神層面。不難理解,只有當我們身體層面達到穩定時,才有可能讓我們進入到舒適的精神層面,與真實的自我內在產生連接。

四個減緩肌肉顫抖、避免習練受傷的建議

1、不要超過你當下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超出了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呢?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急促、或者出現無意識的屏息,甚至感到頭暈缺氧,身體依然會不受控制地晃動,這就意味著你超出了極限。

超出極限的另一個跡象是身體的任何部位都變得麻木。劇烈的刺痛感也是一種徵兆!請注意:永遠不要在瑜伽中關節或身體任何部位存在劇烈的刺痛感!

2、瞭解你的個人習慣

瑜伽是一項非常個人化的習練方式,並沒有絕對的統一標準。唯一的標準是順應你當下的身體和心理條件。

有些人的關節和肌肉受到限制,或者在精神和情感上受到限制,讓他在某個階段不能完成一些超出身體和心理承受範圍的練習。

通過身體與情緒的反饋去了解自己需求,並抱著穩定舒適的習練心態去滿足自己,才有可能在習練上真正受益。

3、停止上對你來說太高級的課程

瑜伽的習練重在持之以恆的堅持,而不是關注你練到了哪個級別。真實地面對並接納當下的自己,才能為自己的提升打開更大的空間。

堅持努力,時間到了,你想要的結果自然會來,甚至還會給你帶來更大的驚喜!瑜伽,慢就是快。

4、找一位瑜伽老師

許多老師並沒有真正在教書,他們只是在上課,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真正的瑜伽老師,傳授給學生的遠不止於課堂上的知識與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習練中培養看待自己、看待生命萬物的態度、運用在習練中學習到的智慧去面對生活,他們就像你的引路人,帶領你去向屬於你自己的世界。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瑜伽老師並非容易,那麼在找到他們之前,唯一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保持謙卑、耐心持之以恆地練習。

瑜伽,只是時間問題,當我們準備好了,一切自然會來。

最後,與大家分享兩個非常適合瑜伽初學者能更容易在體式中保持穩定,感受到肌肉力量被啟動的練習。

- 上舉腿變體 -

為什麼瑜伽初學者容易在體式保持中顫抖?身體正向你發什麼信號?

如果你在上舉腿90度保持山式腿感到有壓力的話,那麼請放鬆你的雙腳,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大腿上。

保持7個自然呼吸,儘量把呼吸變得緩慢且穩定。

去感受一下,僅僅放鬆回勾的雙腳,你的上舉腿90度練習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補充說明:為什麼初學者在山式腿中更容易發生肌肉顫抖?

很多初學者真正踏入瑜伽課堂練習山式時(不管是站立、還是坐立、或是仰臥),都無法做到完全的雙腳掌大腳趾和大腳趾球骨同時相觸,腳掌內側向外推,腳掌外側向內收。特別在仰臥練習中,很容易出現以下的情況↓

為什麼瑜伽初學者容易在體式保持中顫抖?身體正向你發什麼信號?

當需要回勾腳趾保持山式腿時,雙腿後側肌肉會有強烈的拉伸感,由於這部分肌肉長期沒有被有意識地鍛鍊而顯得虛弱,一旦被啟動到,肌肉會變得更加緊張,顫抖也隨之強烈,這樣一來反而難以感受到體式中肌肉的力量走向、真正發力的點在哪裡。當一旦放鬆山式腿,反而更容易感受到身體肌肉的松與緊,更容易保持穩定。

- 雙腿背部伸展式變體 -

為什麼瑜伽初學者容易在體式保持中顫抖?身體正向你發什麼信號?

當我們髖關節沒有被打開,無法控制髖關節轉動的時候,其實我們很難做到保持背部挺直,從腹部開始向前向下摺疊的。而這兩點又恰恰是所有前屈練習最重要的發力關鍵點。

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同時做到這兩點確實有點難度,甚至感到有挫敗感。

那麼,請暫時拋棄頭腦中對於“標準”的定義,跟隨我通過體驗雙腿背部伸展式變體來體驗前屈練習的正確發力方式。

進入體式:坐立山式

口令:

1、吸氣,雙手伸直舉過頭頂,腰背部挺直

2、呼氣,從腹部開始低頭拱背向前向下摺疊

3、拇指、食指、中指環扣住大腳趾

4、額頭輕觸膝蓋

5、保持7-10個自然呼吸

特別說明:這個方法的目的在於建立初學者對前屈的信心和體驗正確的力量走向。

儘量把背部往上拱起來,當你有意識把背部拱起來時,髖關節會自然往後往上旋轉,此時,腿部後側肌肉會自動往身體方向回拉,為腹部創造更多空間向前貼靠近大腿。這也正是這個體式正確發力的力量走向。

後記

最近一個多月沒有更新了,有時候會反思自己是否變懶了,激情是否變少了,甚至會有罪惡感。一直在想,為什麼會這樣?

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話,“在不斷輸出的過程中,會覺得自己像沙子一樣流失到各地。其實知道自己現在剩下的東西已經很少了,但又不敢跟別人說這事。”

突然我懂了,放下對自己過多的期待,接納當下自己真實的狀態,只要永不放棄,慢一點就慢一點吧!這不正是瑜伽習練中面對身體顫抖時我們應該要做的事嗎?

感恩瑜伽,同時提醒自己,在墊子上體驗到的智慧,要溶於心,用於生活。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