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墓被挖,發現兩塊30斤重的金磚,專家鑑定後為何連連搖頭?

MiSS文


準確的講應該是先驚喜,後搖頭;因為這兩塊金磚名不副實,是假的。

話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咱們國家大搞生產,在超英趕美的口號下。鍊鋼鍊鐵風靡全國,全國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大型的鍊鐵廠,而在李鴻章的喪葬地點,合肥肥東大興集,當地民眾也想跟隨著中央的發展策略建造一座工廠。

眾所周知,那個時代的人,大部分對歷史沒有敬畏,北京老城牆他們都敢拆,更不要說李鴻章的一個喪墓了。

當地人都認為李大人算是一個很“純粹”的賣國賊,近代歷史上許多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籤的,而如今他的陵墓卻佔了大興集最好的一塊土地,阻礙了工廠建設,那就是阻礙了國家的發展,這樣一個人有什麼資格躺在這兒?

所以眾人就有了將這處陵墓炸開的想法。

在當地生產隊長的帶領之下,民眾們帶著炸藥將李鴻章墓“粗暴”的炸開了,墓葬中雖然沒有特別多的隨葬品,但是其中兩塊發光的金磚卻讓眾人為之一驚。

在相關的喪葬記載之中,幾乎每個大人物的喪葬規模和隨葬品都會有一個記錄,而李鴻章的隨葬薄記載說他的墓中沒有任何的珍品,專家們聽說民眾在他的墓中發現金磚以後,不由得非常吃驚,因為如果推翻了相關記載所敘述,這很可能會成為研究李鴻章的一個新突破口,甚至對於整個晚清歷史的研究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當然,他們也心痛,作為考古人員,自然是知道李鴻章墓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和價值。李鴻章是誰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北洋系軍隊的奠基人,主導晚清政壇走向近半個世紀,可謂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而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人物的墓葬,居然被如此野蠻的破壞,不由得讓人心疼。

所以出於對歷史真相的探索,更是對文物的保護,文物局的一眾專家趕緊來到大興集對墓葬進行專業保護和發掘,並對那兩塊吸引人的金磚做了鑑定。

鑑定的結果表示,這兩塊磚的主要成分為黃銅,之所以外表閃爍著金光,主要是因為這兩塊黃銅磚鍍上了一層金裝,這樣的結果也從側面證明了李鴻章確實採用了“薄葬”的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

前面說過,李鴻章作為晚清最重要的大臣,位高權重,慈禧當年也特別囑咐讓他多給自己弄著隨葬品,然後風光的舉行儀式,可他為什麼如此“刻薄”的對待自己呢?

其實這就體現出李鴻章過人的智慧了,作為清朝的“糊裱匠”,清廷的替罪羊,一首簽訂了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他內心深知後世對自己的評價會褒貶不一,如果自己舉行了特別高調的葬禮,很可能活惹來嫉恨,墳墓很快就會被他人盜撅。

與其這樣,那倒不如將自己的喪葬辦得非常簡單,也不搞什麼風光厚葬。如此一來,即使有人貿然盜撅也無利可圖,這樣一來倒可以保自己安寧。所以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陪葬從儉,雖然其死後慈禧撥款5000兩白銀,要求為其風光大葬,李鴻章後人還是遵循了李鴻章遺願,一切從簡,低調而行。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也是很正確的,在清朝滅亡以後,奢華的東陵以及其他王陵先後被盜,而獨獨沒人打李鴻章陵墓的主意。當然也可能是一般的盜墓賊沒那個實力。

因為當年雖然沒有風光大葬,但畢竟慈禧撥款了,這錢必須得花了。於是李家後人花了十六個月來加固修繕李鴻章的墳墓,非常堅固。不要說一般的什麼鐵鍬大錘了,就是普通的黑火藥,也難將其炸開。

後面之所以能被炸開,那是因為用的威力更大的黃色炸藥。一般的盜墓賊,不要說黃色炸藥了,就是一般的黑火藥都不容易搞上。至於那些比較有實力的盜墓賊們,也沒那閒工夫來搭理李鴻章的墓。因為李鴻章在歷史上並不是以“貪”著稱,而且再怎麼牛也只是一屆臣子。有那些炸藥,炸皇陵多好。

當然,李鴻章雖然沒有多少財產陪葬,但他卻不是什麼清廉官員。其權傾朝野幾十年,也算是積攢下了不少財富。畢竟“宰相合肥天下瘦”,可不是說說而已。

在其老家合肥,李鴻章家產頗豐,光是土地田產便不下千畝,而房產置業更是數不勝數,不是按間算,而是按街算。比如合肥李府所在的那一整條大街,那都是李鴻章家的。有學者對當時李鴻章具有的財產做出了推測,普遍認為他的財產不下於1000萬兩白銀。

這些財富在李鴻章死後,沒有被帶入墳墓,而是惠及了李氏後人。當然,後人們也挺爭氣,李鴻章的三個兒子憑藉手中財產經常出國學習,最後都成為了民國外交官。

就連最後的曾外孫女(張愛玲)也得到了他的恩惠,如果沒有李鴻章打下的基礎,後人又如何有錢留洋海外,當時的時局動盪,普通家庭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李家還有很多人擺弄詩情畫意,最後更是出了一個像張愛玲這樣的傑出文人,不得不說李大人的財富是真真切切的是用到了“正路”上。

從這裡其實你可以發現,李鴻章雖然沒有所謂“賣國賊”那般不堪,但同時也沒有現在某些洗白黨筆下一心為國,天下為公的高潔,譭譽參半,再恰當不過。


白話歷史君


李鴻章墓內有兩口棺材,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是他的繼配夫人趙小蓮。

據當時參與挖掘的人員回憶,棺材被打開時,只見李鴻章身穿黃馬褂,身旁放著一副眼鏡、一個柺杖、一塊懷錶,還有一把寶劍,身下墊著7枚金幣,是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在趙小蓮棺材內,不僅發現了慈禧太后御賜的一些物品,還有兩塊金磚。

兩塊黃金被取出來後,有人特地稱了一下,竟然足足有30斤,為了研究這兩塊黃金的純度,有人將他們送到了銀行的專業檢測部門,但專家檢測後給出的答案,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經檢測,這兩塊表面上看起來金燦燦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黃金,而是銅質,至於為何要放兩塊“銅磚”在棺材內,至今沒有人能給出合理解釋。李鴻章墓被挖開後,他的屍骨也遭到毀滅性破壞,不過他的墳墓後來被修復。




黑仔娛樂


首先要先說明下李鴻章墓裡的倆塊三十斤重的金磚是他的陪葬夫人棺木旁的盒子裡的。


那拿到倆塊金磚為什麼專家鑑定後連續搖頭呢?

因為這兩塊“金磚”是假的金,並不是真的金子製成的磚,而是銅製成的紡織品,所以專家搖頭了。

但我覺得專家搖頭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他們不敢去相信一個晚清中興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居然只有這麼寒酸的陪葬品,一個大臣這麼簡樸、清廉,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除此以外,專家搖頭也是對李鴻章的境遇感到惋惜,一代名臣被人誤解,經他手簽了那麼多喪權辱國條約,被國人謾罵,不理解,受盡國民唾罵,直到很多年以後他才慢慢被人所接受。

更多歷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


夏目歷史君


因為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價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始終不明白伊藤博文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是發自內心讚揚李鴻章嗎?是出於調侃、諷刺李鴻章嗎?

有誰清楚啊?

李鴻章真不容易,為清政府操勞一生,臨死都是悲壯的。

李鴻章死得壯烈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生中最後一個條約:《辛丑條約》。

實在太累了,李鴻章簽完字,回到家中,便開始大口大口地吐血。

吐出來的血是紫黑色的,還有大塊大塊的,而且飲食不進、帶痰的咳嗽令其身體支持不了。

慈禧太后安排醫生進入李府檢查,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幾天後,李鴻章病逝於北京。

慈禧太后知道後,下詔贈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特別下旨賞賜白銀5000兩,用於料理喪事。

為表彰李鴻章對於大清的貢獻,朝廷命令在李鴻章原籍和他立功的省份,總共建造10座祠堂。

位於京師的祠堂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李鴻章唯一的、死後能夠獲得這項獎賞的漢族官員。慈禧太后稱讚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

李鴻章享年79歲,這在當時確屬高壽。高齡李鴻章具有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希望葉落歸根、魂歸故里。

所以,李鴻章臨終要求把自己安葬在家鄉合肥,而且指定了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李鴻章安葬在哪兒呢?

李鴻章墓葬的選址

李鴻章指定的墓葬地址不是其出生地合肥肥東磨店,而是合肥肥東大興集。大興集在磨店南方,距離磨店大約40裡。

李鴻章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李鴻章家鄉肥東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人、很多偉人,其中包拯就是李鴻章心目中的偶像。

從小經受包拯故事薰陶的李鴻章,立志成為包拯那樣清正廉潔的好官。李鴻章一生都把包拯當作自己的榜樣。

由於包拯埋葬在肥東大興集,所以,李鴻章也要求將自己安葬到大興集,向包拯看齊。

為了表明自己真正向包拯學習,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陪葬從儉。

李鴻章墓穴裡到底有多少陪葬品呢?

李鴻章墓葬的發掘

李鴻章位極人臣、財富無數,陪葬品怎麼可能很少呢?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合肥地區流傳,李鴻章陪葬品很少,所以,沒有盜墓賊光顧李鴻章的墓穴。這一點與慈禧太后的墓穴形成鮮明反差。

上世紀50年代末,在一場巨大運動中,李鴻章被界定為“賣國賊”;

在平整土地運動中,當地積極分子認為李鴻章墓穴佔地太大,必須削平。李鴻章的墓穴地面直徑大約16米;

1958年,全民大鍊鋼鐵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大興集需要用地建造鍊鋼廠。

幾重因素結合起來,當地生產隊長決定,掘開李鴻章墳墓,建造鍊鋼廠需要用到那塊地。

當時,沒有人知道李鴻章墓穴裡埋葬什麼財富。

農民用炸藥從四周炸開李鴻章墳墓,墓葬中的“奇珍異寶”得以重見天日,李鴻章墓穴的秘密大白於天下。

李鴻章的墓穴是夫妻二人合葬墓,墓中陪葬品不多,都是日常用品:

李鴻章生前所用的一副老花鏡、李鴻章後半生使用的一根柺杖、李鴻章寫的一本書《李鴻章自傳》。

在兩口棺材的頭部,呈北斗七星形狀、擺放了7枚清朝的金幣。

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棺材腳部那一頭的地面上,平平整整安放了兩塊金磚。

生產隊長興奮無比,心想從此發財啦!巨大的金磚一定價值不菲。

隊長叫來會計,把金磚稱了一下:每一塊重達30斤。這在當時絕對是驚人的財富。

隊長、會計和民兵營長三人一起,把金磚送到中國人民銀行合肥市支行進行鑑定。

專家鑑定後,連連搖頭。鑑定的結果,使他們三人大失所望:兩塊30斤重的金磚只是“鍍金銅磚”,只有外面薄薄的一層是鍍金,主體部分就是普通的黃銅。

人們疑惑不解,李鴻章為什麼不用高純金磚陪葬,而用“鍍金銅轉”來墊腳呢?

為什麼陪葬兩塊鍍金銅磚?

細細琢磨,李鴻章的安排真是用心頗深、大智大慧。

李鴻章安排將兩塊鍍金銅磚放在自己的腳部,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符合肥東的風俗習慣

肥東人老了之後,都會在棺材尾部、也就是腳部那一頭的墳墓裡面,放置兩塊墊腳磚。

這兩塊墊腳磚的含義是,子孫可以墊著祖先打下的基礎,在更高的起點上起步、奮進、成功,更容易實現大富大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仙逝的祖先,為子孫提供堅實的基礎,保佑子子孫孫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平步青雲、步步高昇。

李鴻章出生於肥東,長大於肥東,他當然知道肥東的風俗習慣,而且他也會遵從肥東風俗習慣的。

無論是財富、還是地位,李鴻章都遠遠高於肥東地區的普通人,所以,在他的棺材尾部所安放的墊腳磚,也一定要高於普通的磚塊。

用什麼磚好呢?就用鍍金銅磚非常好,因為正好與李鴻章的名字相呼應。

第二個原因:呼應本名、追根溯源

李鴻章本名叫章銅,這是他爺爺和父親兩人共同為他起的名字。

那時候,金屬銅雖然比不上金銀,但是,也比較珍貴。爺爺和父親期望李鴻章能夠成為比較有用的人才。

大多情形之下,人們知道李鴻章,已經忘記了他的名字章銅,但是,李鴻章不會忘記章銅這個名字,就像他不會忘記爺爺、不會忘記父親一樣。

為了表達自己永遠不會忘記根本,李鴻章用30斤重的、巨大的鍍金銅磚作為墳墓中的墊腳磚。

李鴻章還有一層含義,自己比爺爺、父親期望的還要好一些。他們的期望只是“銅”,而實際上李鴻章已經是鍍金銅磚,是像金子一樣的銅磚。

第三個原因:考慮安全,不希望棺材被盜墓賊破壞

儘管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儘管李家一再聲稱墓穴裡沒有陪葬品,但是,李鴻章崇高的地位、顯赫的權勢明擺著,萬一有的盜墓賊心存僥倖,或許還是會挖開墳墓的。

如果有盜墓賊挖開墳墓,在黑咕隆咚的墓穴裡,摸到巨大的鍍金銅磚、或者藉助微弱的光線看見閃閃放光的鍍金銅磚,一定會急不可耐地爬出墳墓,儘快逃跑。

畢竟兩塊30斤重的“金磚”,對於任何盜墓賊來說,都是難得一遇的巨大財富。

摸到30斤的金磚2塊,盜墓賊不會進一步破壞墳墓裡其他物品了。這樣,兩口棺材就可以不被破壞、就能夠完整保存好。

第四個原因:鍍金銅磚是李鴻章一生寫照、是李鴻章成就的象徵

這一個原因最為深奧。

李鴻章是了不起的中堂大人,是威風淮軍的統帥主宰,是大清王朝國之棟樑。人們看到的就是風光無限的李鴻章。

這就好像光亮耀眼的黃金。

實際上的李鴻章,歷經無數苦難,扛住重重壓力,所取得成就並不是十分理想。李鴻章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只相當於金屬中樸樸實實的黃銅,並沒有達到閃亮耀眼的黃金。

所以,李鴻章特意用鍍金銅磚來作為自己事業的象徵、成就的象徵。

也許有人猜想:李鴻章是不是沒有很多財富、才用鍍金銅磚來冒充金磚?

李鴻章有沒有財富?

肯定地講:李鴻章擁有很多財富。

慈禧太后專門撥付的喪葬費就有5000兩之多。兩塊金磚60斤、也就是960兩,遠遠達不到5000兩。

肥東人的祖先流傳說:單單磨店鄉群治村那一塊,李鴻章家擁有1000畝田地。

合肥的李府所在的一條街,都是李鴻章家的;

全國著名古鎮柘皋,當年所有當鋪、店鋪都是李鴻章家的;

全國聞名的水陸城市蕪湖,那時候有兩條2里長的大街也是李鴻章家的。蕪湖街上一家接一家,全部是李鴻章家的當鋪、或者店鋪。

李鴻章很重視用讀書,來培養下一代。

因為擁有雄厚的資產作為基礎,李家的後代大多數都通過讀書,走上了令人羨慕的陽光大道、康莊大道。


岳飛的飛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一位頗須爭議的人物,他深得慈禧太后的重用,擁有至調我上的權勢,然而,因為代表清廷簽訂了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他又被貫上了賣國賊的稱號。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死後百年,其棺木裡出土一奇特之物,引發軒然大波。

李鴻章是安徽省合肥人,和包拯是老鄉,他24歲中進士入了翰林院,後拜曾國藩為師。太平天國起義發生,曾國藩臨危受命,奉旨設立團練,期間,36的歲李鴻章追隨曾國藩並擔任幕僚。後來,李鴻章選擇了單飛,脫離了曾國藩的湘軍,創造了淮軍,並進入江蘇,收復了不少城市。

等到太平天國的勢力被消滅後,朝廷便開始了卸磨殺驢,曾國藩為了自保,主動裁撤了湘軍,清廷也為了能夠制衡湘軍,大大的提升了淮軍,以及李鴻章的地位,李鴻章得以極大晉升。隨後又發生了捻軍作亂,李鴻章率軍圍剿,立下了赫赫功勞,倍受慈禧太后的賞識。

隨後,李鴻章開啟洋務運動的,希望通過技術革命來引進和學習國外的高科技,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結果自然受到晚清龐大的保守派勢力的強大阻力。推行的力度和效果都不佳。

之後,發生了甲午戰爭,清軍的一敗塗地,讓李鴻章跌落神壇,引來無數唾罵之聲。隨後,李鴻章完全“墜落”,開始扮演“鄶子手”角色,慈禧太后讓他進行了“外交”,在弱國無外交的政治背景下,李鴻章心力交瘁,無可奈何,並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面對鋪天蓋地的“賣國賊”罵聲,李鴻章只能默然承受,他曾私底下自我解嘲地說自己是清朝的“糊裱匠”,是清廷的替罪羊,但卻只是敢怒不敢言。

直到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回來後,79歲的他大口大口地吐血,隨後病逝於北京。

慈禧聽聞李鴻章去世,流淚嘆息地說了15個字:“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人分擔了。”於是追贈李鴻章為太傅,封一等侯爵,諡號文忠,並撥款5000兩白銀來為李鴻章風光大葬。

李鴻章臨終要求把自己安葬在家鄉合肥。他指定的墓葬地址不是其出生地合肥肥東磨店,而是合肥肥東大興集。大興集在磨店南方,距離磨店大約40裡。

李鴻章之所以把墓地在安徽合肥東十五里的大興集,是因為從小受他景仰的宋代的清官包拯的墓就在大興集。李鴻章生前想和包拯看齊,結果還是成了“賣國賊”,深為遺憾,死後依然想向包拯靠攏,於是他的墓址選在了離包拯墓約300米的地方。為了表明自己真正向包拯學習,李鴻章一再強調喪事從簡、陪葬從儉。

因為慈禧太后重視,李鴻章的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之所以要費時這麼久,是因為此前李鴻章替滿清背了不少黑鍋,慈禧太后擔心其死後若干年其陵墓遭人破壞,便花大心思在陵墓的建設上,力求堅固萬無一失。據悉,其陵墓建好後,老佛爺派嫡系之人去“驗收”,結果監督官令人用鐵鍬鐵錘砸不開,炸藥炸不開,這才滿意而歸。

所以直到1903年春,李鴻章的靈柩才運回合肥安葬!

李鴻章的陵墓經過特殊的“加固”處理,再加上李家子孫一直對外宣稱,遵照李鴻章之意進行薄葬,因此,上百年來,很少有盜墓賊光顧。

光陰荏苒,直到1958年,國家掀起了大鍊鋼潮,“賣國賊”李鴻章的墓地很大,為了興辦鋼鐵廠,有人建議對其陵進行開挖。經過批准後,當地就組成了一支32人的挖掘分隊。

隊員們先是用鐵錘砸,不起作用,又使用炸藥想將墓室炸開,還是不行,最後有人想出了個“曲徑通幽”的辦法,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打地道,從底下鑽進墓室。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隊員們用挖掘機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挖了一條通往墓室的地道,然後順利進入墓室。

進入墓室後,只見兩口漆黑鋥亮的棺材並排著,一個是李鴻章,一個是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打開棺材後,兩人的遺體仍保存完好,李鴻章身上有“一個一”:身穿一件黃色大馬褂,身旁有“四個一”: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柺杖、一口寶劍,身下有“兩個七”,七枚按北斗七星形狀擺放的金幣。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這令開挖人員很是失望。於是,開始查看趙夫人棺木裡的財物。但見趙夫人棺木裡只有“兩個一”,她身上蓋著一床慈禧太后賞賜的陀羅經被,她身邊有一個精緻的小木盒。眾人小心翼翼地打開小木盒,頓時驚呆了,隨及爆發雷鳴般的掌聲,因為他們在裡面發現了兩塊金磚,重達30斤,整出個這麼大的寶貝,眾人能不欣喜若狂嗎。

然而,這兩塊重達30斤的金磚經過專家檢測後,連連搖頭,鑑定的結果大失所望,18個字:金磚不是純黃金所鑄造,而是黃銅鍍造。

也就是說這兩塊30斤重的金磚只是“鍍金銅磚”,並不是值錢寶物。

要知道,作為一個權傾朝野的李鴻章生前擁有眾多財富,肥東人的祖先流傳說:單單磨店鄉群治村那一塊,李鴻章家擁有1000畝田地。合肥的李府所在的一條街,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著名古鎮柘皋,當年所有當鋪、店鋪都是李鴻章家的;全國聞名的水陸城市蕪湖,那時候有兩條2里長的大街也是李鴻章家的,享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美稱。同時,慈禧太后專門為其撥付的喪葬費就有5000兩之多。其陪葬品為何卻是兩個很寒酸的鍍銅金磚呢?

有人認為,棺木裡放磚符合肥東的風俗習慣。肥東人老了之後,都會在棺材尾部、也就是腳部那一頭的墳墓裡面,放置兩塊墊腳磚。寓意是子孫可以墊著祖先打下的基礎,在更高的起點上起步、奮進、成功,更容易實現大富大貴。但富可敵國的李鴻章顯然可以以金磚來代替普通的磚,這個說法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人認為金塊可能是被盜墓賊調包了,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盜墓賊去盜墓怎麼可能拿東西去偷樑換柱,以假亂真?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李鴻章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考慮安全,不希望棺材被盜墓賊破壞。所以李鴻章生前一再強調喪事從簡,而其家人也積極遵照執行,並對外一再聲稱墓穴裡沒有陪葬品,因此,其棺木裡才會只放了兩塊“鍍金銅磚”。

當然,真相究竟如何,還是一個待解的謎團,有待相關專家進一步考證。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李鴻章與他的繼配夫人趙小蓮是埋葬在一起的,當考古人員挖開李鴻章的墓穴時,兩口棺材靠得非常近,李鴻章墓中的陪葬品非常簡潔,一副眼鏡、一個柺杖、一塊懷錶,還有一把寶劍以及按照北斗七星擺放的7枚金幣,趙小蓮的陪葬品比較豪華,除了慈禧御賜的一些物品之外,還有兩塊足足有30斤重的金磚!


人們發現金磚時感到特別興奮,可是等到專業的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卻又讓人們大吃一驚,專家在得到結果後也連連搖頭,原來這兩塊所謂的金磚,並不是黃金的,而是銅製品,這只是兩塊銅磚,在令人有些失望的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至於為何趙小蓮的墓中出現兩塊銅磚,誰也無法解釋具體原因,不過顯然這與在世人心中李鴻章的形象息息相關,專家們連連搖頭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提到李鴻章這個人,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代表中國與外國簽訂了眾多不平等條約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將責任都推到他身上顯然對他是不公平的,比如說與1895年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這本是慈禧的意思,李鴻章不過是一個在中間傳達命令的人,把喪權辱國的罪名強加到他身上大錯特錯,人們都看到他代表中國簽訂的一系列恥辱條約,卻不曾注意到他為中國做出的貢獻。積極領導洋務運動,倡導救國救民的那個人也是李鴻章,為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也是李鴻章,對於這些人們卻不認賬,他對中國現代化起的巨大作用遠遠超過人們眼中那些所謂的清朝忠臣,我們欠李鴻章一個正確的評價。

李鴻章的墓被挖開時也是不完整的,墓穴很明顯被人動過,李鴻章的屍骨也被糟蹋得慘不忍睹,好在後來對此進行了修復。李鴻章直到死去還被那些無知的人們無情的傷害,歷史的真相往往被掩飾住,膚淺的人們卻只能看到虛假的表面。

李鴻章作為晚清一代名臣,到頭來卻落得如此糟糕的待遇,實在讓人唏噓,他的一生都是在人們的謾罵中度過的,他做的那些利國利民的善事被人們忽視,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反而被人們看在眼裡,雖然後期他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但是最後被埋葬時的待遇依然是不公平的,他的墓中少得可憐的陪葬品也契合了他的性格:清廉,簡樸。


尚武菌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大臣,是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他建立了中國的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參加過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一序列的抵抗列強侵略的鬥爭,也鎮壓過起義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當時清朝的人力、資源等都跟不上,清軍在列強面前節節敗退,他代表朝廷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序列的不平等條約,被人稱為賣國賊。


李鴻章是一個資深的外交家,很有外交經驗,是大清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爭長短的人,只可惜他生不逢時,在他背後的是一個頹廢的國家,他力不從心,在為大清奉獻了自己最後一滴血後遺憾終老。

慈禧太后在西安得知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後嘆息道“日後再無分憂之人矣”,於是撥款5000兩白銀來為李鴻章操辦後事。


李鴻章出身於安徽合肥肥東,與包拯是老鄉,李鴻章死後就葬在了合肥大興集,這裡既不是他的出生地,也不是其祖墳所在地,之所以葬在這裡,原因這樣一個,那就是包拯也葬在了這裡。

李鴻章一直都敬仰包拯,曾經自掏腰包2800兩白銀修建包拯祠,包拯墓在大興集,李鴻章死後就在其旁邊300米出選擇了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處不僅葬了他們倆,還葬有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張德勝,合肥大興集因此有了“一里三公”的稱號,其中以李鴻章的墓規模最大。


公元1901年11月,李鴻章在簽訂完《辛丑條約》之後突然得了重病,後來不治身亡,朝廷撥專款為他建墓,給他風光大葬,據說墓就建了十六個月,慈禧太后還下令追封李鴻章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因此李鴻章的墓碑刻有“清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這24個字。


因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太多的不平等條約,清朝滅亡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被貼上了“賣國賊”的標籤,遭受世人唾罵,這也註定了他死後難以得到安寧。



1958年,合肥大興集要修建鍊鋼廠大鍊鋼鐵,有人建議將李鴻章的墓挖開,那時候對於墓葬的保護不是那麼嚴格,經過簡單的審批後就批准了,當地就組成了一支32人的挖掘分隊。

由於李鴻章墓的墓道採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因此異常堅固,挖掘人員用鐵錘根本無法打開,又用炸藥,還是不起作用。

萬般無奈之下,挖掘人員從幾十米遠的地方挖了一條通往墓室的地道,然後從墓室下面鑽進去,但見李鴻章和他的繼配夫人趙小蓮的兩口棺材都漆黑鋥亮,棺材打開時,只見李鴻章身穿黃馬褂,旁邊放著一副眼鏡,一個柺杖,一塊懷錶,還有一把寶劍,身下墊著七枚硬幣,是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再無其他遺物。


在趙小蓮的棺材內,發現有一些慈禧太后御賜的一些物品,還發現有兩塊金磚,經稱量足足有30斤,這可是個大寶貝,眾人欣喜不已,但經過專家檢測後給出的結果讓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經檢測這兩塊表面上看似金燦燦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黃金,而是黃銅。

很多人都對這個事情產生了懷疑,作為一個權傾朝野的人,享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美稱的李鴻章竟然給自己夫人的陪葬是黃銅,其實這是李鴻章有意而為之,他生前主張薄葬,不僅他夫人是這樣,他自己同樣如此,他自己的陪葬也是很寒酸。

還有人認為金塊可能是被盜墓賊調包了,這也是不可能的,盜墓賊去盜墓怎麼可能拿東西去偷樑換柱,以假亂真。


李鴻章一生可以說都在為清朝賣命,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為了國家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弱國無外交,落後就只能捱打,他不得不接受一些 不平等的條約,他自知當時的國力根本無法去進行戰爭,所以才要採取和平的方式,作為一個外交官,他一直在中間尋找平衡,只是因為他處在軟弱無能的晚清時代,只能是個背鍋俠,他一生拼盡全力,最後也不能功德圓滿,或許這就是他一生的宿命。




遺產君


李鴻章是清朝大官,太有錢,權,勢了。他前期,鎮壓了太平天國。後期,和外國侵略者八國聯軍談判,鑑定了辛丑條約。他有功於清朝,得到清朝遺老的支持和擁戴,受到慈禧太后的肯定,讚譽。但,得不到清朝民眾的肯定和認可,相反,還被罵為賣國賊,遺臭萬年。他,李鴻章十分敬佩包拯,把包拯當榜樣來學習。李鴻章學習包拯,創新了包拯文化思想和精神。但,安徽人民只祟拜包拯創造精神,不認可李鴻章創新精神。包拯廉潔奉公,斷案如神,不畏權貴,除暴安良,框扶正義,得到人民的尊敬,肯定,讚美。在1958年,大鍊鋼鐵,人們缺衣少穿,就大力發掘李鴻章的墓。李鴻章死後,和他夫人葬在一起,陪葬品有大量的金銀珠寶,青金銀絲線織成被子,更有兩大塊3O公斤重的大金磚。可見,李鴻章太有錢了,他的子孫世代為官,還因此出了好幾個億萬富翁。可見,經鑑定,那兩塊30公斤重的大金磚是真的,應作國家公有財產所擁有。後來,包拯墓也被髮掘,以驗證包拯清正廉潔,鐵公無私,乖公辦案,事實證明也如此。李鴻章罪大惡極,罪該萬死,李鴻章墓不受保護,李鴻章的屍骨弄出去遊街示眾,讓其屍骨無存,這也是李鴻章的歸宿,定論,下場。人民政府力保包拯墓的完好如初,對其文物和包拯屍骨加以嚴格保護。


中國美6220


李鴻章墓,不在自己出生地,也不在自己的家族墓地,而是在自己一生最敬仰的安徽人包拯墓旁邊。

李鴻章崇拜包拯,就像明朝的東西廠的太監崇拜岳飛一樣可笑。不同的是,包拯的確是安徽精神的開創者,李鴻章也確實是安徽精神近代象徵。這二人的關係,和曾國藩與王夫之十分相似。

李鴻章墓,在安徽合肥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大興集,實際上最一開始是太平天國在合肥城外設置的買賣街。李鴻章看上這裡,並且決定把自己葬在這裡,是因為這裡距離包拯墓園只有300公里。這裡除了李鴻章墓和包拯墓,還有明朝開國功臣張德勝墓,因此有“一里三公”的說法。

李鴻章生前在清朝那是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權,李鴻章一生鎮壓太平軍、剿滅捻軍、創建淮軍、辦海軍、興洋務,掌握中國外交權力長達30年。李鴻章人生最後一年,則是與八國聯軍媾和,簽訂了《辛丑條約》,勉強維持了清朝的統治。因此,慈禧稱他為“再造玄黃之人”。

不過,正如梁啟超所說,譽滿天下常常伴隨著謗滿天下。李鴻章的身後名,一面是清朝遺老遺少們不斷歌頌豐功偉績,一面是愛國青年高舉口號罵他賣國賊。

不管怎麼樣,李鴻章對自己評價還算不錯。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去世後,給兒孫留下的金銀細軟2000萬兩,再加上田地、房產等,保守估計有5000萬兩白銀。幾乎同時,洛克菲勒提供了8000萬美元給芝加哥大學,讓當時浸信會學校成為世界級的頂尖大學。當時一兩白銀基本相當於一美元,可以想見李鴻章多有錢。

不僅如此,裡或者能夠的兒子李經邁,在清末擔任部級高官;孫子李國傑在北洋政府中長期掌握輪船招商局。一百年中,李鴻章家族走出了3位億萬富翁,分別是李家老六房“家”字輩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

正是因為李鴻章太有錢,也太遭人恨了!

李鴻章本來就是風光大葬,不存在什麼考古發現的問題。人人都知道那裡就是李鴻章墓,只不過很少有人敢動。

1958年,大鍊鋼鐵時期,針對李鴻章墓的“愛國運動”終於開始了。當時組織了32個生產隊的隊長對李鴻章墓進行發掘。可是,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根本沒有盜墓的技術和能力,鐵錘砸、炸藥哄,都打不開墓室。還是後來有盜墓經驗的老江湖給出了辦法,從幾十米外挖地道,從墓室下面打洞上去,才進入墓室,拖出來李鴻章的棺槨。

李鴻章的棺槨中,除了有李鴻章還有他的夫人趙小蓮。趙小蓮下葬時,還蓋著慈禧太后御賜的陀羅經被。這個陀羅經被,用金線銀線編制而成,百年不腐,據說被人拿回家洗洗當被子蓋了。陀羅經被上面繡滿了讓人往生極樂世界的陀羅經,不知道會不會讓蓋著他的活人做惡夢?

李鴻章的屍骨當時還穿著黃馬褂,腐爛程度不高,狂熱的人用繩子拴著,用拖拉機拖著遊街,李鴻章就這樣被搞得屍骨無存。

在李鴻章的墓中,人們最想發現的是金銀財寶。事實上,也確實也有不少金元寶之類的陪葬品被發現。令人費解的是,趙小蓮的棺槨旁邊,放著一個小箱子,打開裡面,有個精緻的木盒子,木盒子裡面,則是兩塊金燦燦的30斤的“金磚”,當時生產隊的人大呼發財了。

可是,當人們去銀行兌換人民幣時,卻被告知是黃銅做的,根本不值錢。

李鴻章墓中,為什麼會有兩塊黃銅做的“大金磚”?歷史知事分析,有這樣幾種可能:

1,李鴻章故弄玄虛,戲弄了盜墓者。

2,盜墓者中途掉包,金磚私藏起來,用黃銅做了假的。

3,銀行工作人員欺負農民,騙他們是黃銅,想要低價收購。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當年的那兩塊大金磚早已找不到了,要不然還能從中分析出一些新的歷史線索呢。

到現在,李鴻章墓範圍內只有享堂的幾間房子,十分破敗。而距離李鴻章墓很近的包拯墓,卻在李鴻章墓被毀前兩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包公墓因為合肥鋼鐵廠擴建,開始發掘,文物和屍骨都妥善保存在了博物館。1987年包公墓重建,形成了今天包公墓的全貌。

李鴻章和包拯在那個歷史時期的不同待遇,正好說明了不同歷史人物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歷史知事


1901年11月7日,大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屈辱與病痛中含淚閉眼辭世,大清國頓失棟樑,大廈將傾,危在旦夕。1903年,距離庚子年已經事過境遷三年,大清國的人終於騰出手來料理李鴻章的後事。初春的一個早晨,遵李鴻章落葉歸根的遺囑,李鴻章的靈柩自北京出發扶到其合肥老家城東十五里的大興集,那裡有大清朝替李鴻章修建了十六個月陵墓讓他入土為安。

李鴻章的墳墓遵照其遺囑一切從簡。儘管慈禧一再提議厚葬,但李鴻章家屬一再強調李生前遺囑乃一切從簡方才作罷。李鴻章認為,自己生前盡是屈辱,並未對大清朝做過多少利在社稷的事,死後更無顏面厚葬徒增人民負擔。

因為此前李鴻章替滿清背了不少黑鍋,老佛爺擔心其死後若干年其陵墓遭人破壞,便花大心思在陵墓的建設上,力求堅固萬無一失。建好後,老佛爺令人當面監督讓人用鐵鍬鐵錘砸不開,炸藥炸不開這才作罷。

時過境遷到1958年,已是李鴻章入土為安的第57年,老佛爺也去了半個世紀,就連大清也亡了的第46年,李鴻章的墓前熙熙攘攘幾十個青年躁動不已,正商量著怎麼把李鴻章墓給掀了。原來當地正要在大興集興建一個鋼鐵廠,李鴻章墓正是在廠址的風口浪尖上,一接到上級清空地皮的指示,本就視李鴻章為賣國賊的一群熱血青年更是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掀了那墳墓。可是,我們知道,老佛爺是在李鴻章墳墓上下了功夫的。這幫熱血青年愣是用鐵錘砸、鐵鍬掀、炸藥炸那墳墓都紋絲不動,這樣幾十個人來回折騰了十來天卻是白忙活。於是日子久了便有人抖了個激靈,建議在墳墓幾十米開外深挖地道直鑽墳墓底下再魚貫而上這才把李鴻章墳墓鑿穿。



(李鴻章墓被狂熱生產隊破壞)

墓內設有兩具棺材,一是李鴻章,另一是其妻趙小蓮。有人居然將趙小蓮所蓋老佛爺御賜錦被拿回去洗洗自己蓋了。而至於整體陪葬可謂是空空如也,除卻李鴻章所枕一老佛爺所特意打造小巧金枕頭,便只有懷錶、眼鏡、柺杖與自傳一本。

當然,棺旁卻是放著一個精緻木箱子,裡面搬出兩個各30來斤重的金疙瘩,豈料拿去銀行卻是讓人給退了貨,人家說那隻不過是度了一層金的銅疙瘩而已。為什麼以銅充金,至今不得而解。

李鴻章與其夫人的遺骸首先被人順著地道給拖出來,其後他們用炸藥從裡面把整個墳墓給掀上了天,夷為平地。李鴻章遺骸就這樣被人當做遺臭萬年的賣國賊被狂熱份子用繩子綁住拖拉機散盡在合肥的大街小巷與鄉間脊土間。

(生產隊人找來拖拉機破壞李鴻章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