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常敗將軍?他們是怎樣演義“逢戰必敗”的?

李加洪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蔣介石為拉攏桂系繼續在一條船上,把“國防部長”一職交給了白崇禧(李宗仁為北平行轅主任)。但是又不放心讓白崇禧指揮自己的嫡系部隊,於是1946年6月,特別委任自己的第一心腹陳誠為“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負責部隊的作戰指揮、編制訓練和後勤補給等等,實際上等於把白崇禧給架空了。

(熊式輝)

這個月其實也是解放戰爭正式打響的時間點,陳誠自信滿滿,10月17日,參謀總長陳誠在北平向中外記者宣稱:“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軍事問題”。於是他指揮五大軍事集團:東北、華北、西北、中原和華東的蔣軍,向我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結果一年下來,到1947年6月,在陳誠的指揮和“巡視下”,蔣軍正規軍損失293個團78萬人,非正規軍損失128個團34萬人,合計112萬人,可謂損兵折將巨大。

如此嚴重的兵力損失意味著“全面進攻”的破產,於是在陳誠的部署下,蔣軍又選擇陝北和山東兩個地區進行“重點進攻”,其中顯然山東戰區尤為關鍵,於是陳誠親自坐鎮徐州“督導戰事”。本來這裡的最高指揮官是“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但是陳誠的到來,自然使薛嶽靠邊站了,這畢竟是他惹不起的老上級。

(杜聿明)

萊蕪戰役,本來王耀武對華東野戰軍“南邊佯敗,北邊尋殲”的行動有所察覺,電令李仙洲兵團向回收縮。然而陳誠輕信蔣軍南路歐震兵團的“捷報”,嚴令李仙洲兵團必須南下完成夾攻,為了壓服同樣是鐵桿嫡系的王耀武,陳誠還敦請蔣介石親自下達命令,終於把李仙洲兵團送到華野嘴邊,一戰斃傷俘敵50000餘人。

這樣的大敗當然得有人承擔責任,於是薛嶽成為了替罪羊遭到撤職。陳誠亦覺得臉上無光,決定換個地方找找感覺,於是請命前往東北戰場打出局面,蔣介石照準。1947年9月1日,陳誠帶著羅卓英等心腹飛赴瀋陽就任“東北行轅主任”,趕走了原來的軍政主要首腦熊式輝和杜聿明,準備大展一番身手。

(陳誠)

陳誠到任後即狂妄宣稱:“六個月恢復東北優勢,收復一切失地”,可是打不過粟裕就能打得過林彪了?陳誠上任僅僅六天,東北野戰軍就發起了秋季攻勢,蔣軍手忙腳亂窮於應付,在運動中累計被殲19個團69000餘人,又失去所控制的地域共計40000平方公里,陳誠先捱了林彪一記“殺威棒”。

陳誠不甘失敗,戰火停息後便開始整肅部隊,先辦了陳明仁,又撤了劉玉章,還槍斃了本溪的一個保安司令。同時開始大力擴軍,將杜聿明收編的十來個“保安總隊”全部擴建為暫編師,又成立了新三軍、新五軍、新七軍和新八軍四個軍的番號,組建了野戰部隊五個兵團14個軍共50萬人馬(不含地方武裝)。

(衛立煌)

兩個月後東北野戰軍又發起冬季攻勢,1948年元旦的前二天,東野勝利結束彰武戰役,全殲蔣軍第49軍的第79師,陳誠認為解放軍傷亡慘重無力繼續作戰,遂集中五個軍展開追擊,試圖與東野決戰。林總髮現敵人三路追兵中的新五軍位置突出,乃就勢完成合圍殺個回馬槍,經五晝夜激戰全殲新編第五軍20000餘人,生俘中將軍長陳林達。

這一戰直接打得陳誠胃病復發,1948年1月10日蔣介石親飛瀋陽追究責任,軍事會議上國軍將領吵成一團,陳誠只好站出來承擔責任:“是我指揮無方,請總統按軍法懲辦我,以肅軍紀”,蔣介石也不好真的修理陳誠,只好改口:“仗正打著,等戰爭結束才評功過吧”,陳誠隨即表示:“我決心保衛瀋陽,如果瀋陽失守,我最後以手槍自殺”。

(蔣介石、陳誠和王耀武)

不過這都是場面話,不到一個月後的2月5日,陳誠就飛往上海治病了,為了催促接班的衛立煌從速上任,陳誠不惜出動夫人譚祥相勸,就這樣並不光彩地離開了東北,期間做到了“逢戰必敗”。至3月25日,東北野戰軍東季攻勢結束,再殲東北蔣軍58000餘人,衛立煌接到手的,已經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1948年3月29日,在南京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身為代表的陳誠未能出席,但會上代表們的責難聲不絕於耳:“殺陳誠以謝國人”、“到上海把陳誠扣留起來解京法辦”!蔣介石為平息群情激憤,暗示陳誠辭去本兼各職以避風頭。如此5月13日,陳誠辭參謀總長、東北行轅主任和海軍總司令職,分別由顧祝同、衛立煌、桂永清接任,狼狽地退出瞭解放戰爭的舞臺。

(陳誠、何應欽和白崇禧)


度度狼gg


有一位傑出的常敗將軍,巧了,他就姓常,名凱申,人稱凱申公!

凱申公自幼深通兵法,年輕時在著名的保定軍校深造,又到日本學習兵法,洗馬三年。回國後,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手下高徒無數。

從黃埔軍校校長開始,凱申公先後東征北伐。友軍大勝,自己大敗,要不是陳賡之流拼命相救,老命嗚呼。

後來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拼命圍剿紅軍,次次鎩羽而歸。幸得紅軍換帥,方得一逞。等紅軍幡然醒悟,再擁名帥,凱申公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待到西安事變,凱申公被逼抗日。結果是,從盧溝橋、上海,退到武漢,又退到重慶。要不是日本鬼子倒行逆施,激起世界反對,凱申公或許會退到拉薩。

好不容易日本鬼子投降,凱申公還在夢囈三個月解決共軍。沒想到三年後,凱申公憤而轉進臺灣,雄踞東南。

在那裡,凱申公終於能稱千古完人了。

至今,凱申公的粉絲,還在找種種原因,掩蓋一個事實:

常凱申才是常敗將軍!


比兔子跑得還快


常勝將軍不難尋,常敗將軍也是不常有。

要做到逢戰必敗,那也是一種境界,縱觀歷史,那可比是百戰百勝的將軍更加稀少,百戰百勝的將軍我們知道吳起、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徐達、戚繼光等。而逢戰必敗的將軍你能數出來嗎?

但翻開歷史,非常奇葩的事,你會發現,國民黨軍隊竟然隱藏有那麼多常敗將軍,國民黨最後失去民心、敗退臺灣也就是情理之中了。下面就是國民黨常敗將軍TOP4。

TOP4:十三太保之首胡宗南

  • 32年積極圍剿川陝境內的徐、許紅四方面,被殺透重圍;

  • 34年積極圍剿中央紅軍,在松潘差點被活捉,損失慘重;

  • 36年進攻陝北,被彭德懷迎頭痛擊,大敗而歸;

  • 37年參加淞滬會戰,準備不足,倉促上陣,所部損失慘重;

  • 38年攻打蘭封,讓土肥圓突圍而去,煮熟的鴨子飛了;

  • 46年夾擊陳賡太嶽兵團,2個整編旅被殲滅,慌忙收兵;

  • 47年所部接連在羊馬河、蟠龍、沙家店、清澗失利,可稱為西北的運輸大隊長;

  • 48年所部整編第29軍在瓦子街被殲、之後一路失敗,四處逃竄、直到逃亡漢中。

TOP3:顧祝同

  • 34年第五次反圍剿,在佔絕對優勢之下,被彭德懷伏擊、夜襲等游擊戰術重創;

  • 抗日戰爭期間,所部第三戰局處於日軍與偽軍的包圍之中,五大的戰役、最有名的要算皖南事變以及黃橋之戰了;

  • 45年在天目山成就了粟裕將軍三戰三捷的美名;

  • 46年經營中原,讓中原突圍成功、又接連在隴海、定陶、鉅野和鄄(城)南等戰役中受到重大打擊;

  • 47年坐鎮徐州,指揮華東國軍、但宿北、萊蕪、孟良崮接連擊破其戰役部署;

  • 48年督戰瀋陽,結局大家都知道

TOP2:陳誠

  • 32年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土木系嚴重受損;

  • 34年率33個團與林彪所部27個團激戰,奪取贛南重鎮廣昌。接著,又攻佔建寧、石城等地;

  • 38年武漢會戰失敗,引咎向蔣請責,軍事由薛嶽暫代;

  • 39年九次電令薛嶽退出長沙,薛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取得第一次長沙會戰勝利;

  • 46年,豪言3~5個月解決共產黨和解放區的問題;

  • 47年,飛往東北接替杜聿明,導致國民黨大好局面損失殆盡,林彪終於站穩腳跟;

TOP1:飛將軍孫元良

  • 26年,北伐孫傳芳,第1團團長孫元良,驚慌失措之中率先逃跑致使戰略要地失守,南昌門戶洞開;

  • 37年,淞滬會戰,私吞26萬元國防工事費,使用劣質材料構築工事,導致形同虛設,守軍士兵連日寇的面都沒見著,就活活被燒死在工事裡面;

  • 37年,無恥至極,強姦慰問愛國女學生。

  • 南京保衛戰,孫元良不修戰備,只顧嫖娼,致使88師不得修整,2天就被日軍擊敗。當88師262旅官兵不顧日軍炮火,堅守城垣的時候,作為長官的孫連良,卻率師直屬隊和262旅一部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逃命。後被督戰隊,機槍權會,無奈再戰中華門,中華門失手,再展飛將軍本色,拋棄手下躲入青樓,後藏於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頂層密室。導致72軍包括88師群龍無首,無法度過長江,精銳的德式虎賁成為日軍倒下冤魂。

  • 48年,淮海戰役,截斷電話線、拒接上級電報,隻身逃竄;

  • 2007年,一代飛將軍飛離地球,享年103歲;


身居高位者,如顧祝同,陳誠,胡宗南等都是軍事上的平庸之輩,而與之對站者粟裕、林彪、彭德懷等皆是百戰名將,故能常敗不勝、國民黨失敗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而像孫元良等如此低劣品行,還能夠官運亨通,被樹立為抗日名將,蔣的國民政府,失去民心,也是再正常不過。


喜歡你就給贊,歡迎評論,我是彈史遇見你。


彈史遇見你


“黃興是個標準的‘湖南騾子’,更隱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氣。”

這是革命家胡漢民在評價常敗將軍、與孫中山齊名的中華民國元勳黃興時說的一段話。

“湖南騾子”用來形容人,意在說明黃興非常倔,多少有幾分貶義;可緊跟其後來一句“老子不信邪”,意思則明顯反轉,黃興“越挫越勇”的形象也油然而生。

這個不信邪,所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黃興從來越挫越勇,這也正是鑄就黃興“常敗將軍”雅號的始作俑者,也是他常敗卻一直備受世人敬重的原因所在。
最能體現黃興“越挫越勇”的戰鬥,當屬黃花崗起義。

在黃花崗起義之前,黃興在指揮或參與了萍瀏醴起義、雲南河口起義、鎮南關起義等近十場起義,均以失敗告終。

一系列失敗,使得眾同盟會領袖的壓力陡增,尤其是黃興。

黃興作為同盟會的庶務(相當於秘書),地位僅次於孫中山。中國的官場,從來都是贏了是領導的功、敗了是副手的鍋;而起義失敗可不僅僅是失敗那麼簡單,它的背後是無數革命先烈在流血。

要想革命者的血不白流,唯一的方法是:站起來,接著鬥,直到將失敗踩在腳下。

只是,很多革命同行者都發出質疑:能成功嗎?敵人那麼強大!

黃興始終不信那個邪: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自己死了有兒子,一個兒子死了就多生幾個兒子!(黃興有五子)

1909年秋,黃興受孫中山委派,開始策劃一場新的起義。這場起義與以往任何起義都不一樣,因為這次,革命黨人欲策反廣州新軍。

新軍是清廷在甲午戰爭之後,重新組織編練的正規軍,全部配備西式武器,接受西式兵制,是晚清最具戰鬥力的武裝力量。

如果說此前的起義,策反的都是與清廷有敵意的人;那麼此次策反的新軍,則與清廷站在一條船上。稍有不慎,將會把同盟會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因此,黃興對待這場起義,格外謹慎。

從接受孫中山委派的那一天起,黃興朝思暮想唯有一件事:過去的起義為何會失敗?又該如何成功?

想得越多,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需要做的準備也就越久。

起義不是請客吃飯,隨時都有可能掉腦袋的!否則,同盟會也不會將總部設在日本、越南等清廷夠不著的地方。可是,起義終歸是要在國內進行,時間拖得越久,難度係數就會變得更高。

儘管如此,黃興等人還是準備了一年半之久,可見革命之艱!

1911年4月8日,一份完整的起義計劃終於出爐。

按照計劃書,起義將在4月13日開始,革命軍會兵分十路進攻兩廣總督衙門,然後湖北起義軍應聲而起。據時,黃興將擔任起義軍總司令,並親自帶領一支隊伍參與起義,而黃興所帶領的這支隊伍叫先鋒隊,因為死亡率高,又稱敢死隊。

值得注意的是,黃興的長子黃一歐也在敢死隊編列,而且人他還身兼數職,負責最危險的武器採購和運輸工作。

黃興率領的敢死隊有多少人呢?一共有120人,革命軍“十路大軍”總共也就千餘人;而他們的對手,兩廣總督衙門,則有十隊巡防營計2400人及其他武裝力量!

將近三倍的兵力差距,這注定是一場不對等的戰鬥。這對參與起義的革命者來說,是個不小的心理挑戰。
4月13日,果然節外生枝,原計劃的十路大軍因“意外”有六路未能參加;黃一歐負責採購的武器,也因海關警覺,要推遲幾天才能抵達香港。

不得已,起義只得推遲到4月27日。

這一“差池”,果然使得起義軍的目標暴露,清軍雖不知何時會發動起義,但已開始加強戒備。如此一來,起義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更讓黃興感到擔憂的事情是,起義軍內部發生動搖。

比如,陳炯明就認為:清軍已有防範,提議改期進行。這樣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成功的幾率也會更大。

黃興卻不這麼認為。

為了策劃這次起義,黃興各國奔走籌措資金、四處躲避清廷追查,終於才有機會發動新的起義。廣州這邊推遲起義,勢必影響革命進程,任何一處暴露,都有可能造成滿盤皆輸的局面。

這個責任,黃興擔不起。

因此,黃興執意要在規定的時間起義,哪怕起義軍只剩下他一個人。

4月27日,即二次計劃起義時間,計劃再一次跟不上變化——二次修改的計劃書,計劃四路大軍同時從不同的方向進攻總督衙門,卻只來了一支,即黃興的敢死隊,人數也只有區區120人。

120人對陣2400人,光是想這個兵力對比,就會讓人覺得:如果沒有奇蹟,起義軍必敗無疑;而奇蹟之所以是奇蹟,就因為它出現的概率無限接近0。

既然不存在奇蹟,黃興率領的敢死隊,或許被稱為“送死隊”更合適。黃興非常清楚這次起義有多危險,在起義之前,他還給孫中山寫了一首絕命書:

“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

言外之意,他根本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這天下午,黃興率領黃一歐、林覺民、方聲洞等100餘人,身先士卒攻打總督衙門。攻入總督衙門之後,卻發現總督已經逃跑,只好將總督衙門一把火燒了。撤退的過程中,正好遇到巡防營的堵截。

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激戰中,黃興右手食指和中指被流彈擊中,斷為兩截,一股劇痛襲入他的腦髓,疼得他幾乎當場休克。

通常,人在劇痛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頗讓人意外的是,黃興不僅用忍著劇痛繼續扣動扳機射擊,還能清醒地指揮戰鬥。

最終,這次起義還是寡不敵眾而失敗,黃興率領的百餘人的敢死隊,有86人戰死,戰鬥結束之後,同盟會成員收斂了72名烈士遺骨,將其葬在廣州郊外的黃花崗,他們被合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起義失敗之後,黃興經過短暫的休整和養傷,立馬又開始著手策劃新的起義——湖北新軍起義。

在輾轉湖北參加起義的路上,黃興給譚人鳳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

“愧我年年頻敗北,馬前趨拜敢稱雄。”

翻譯過來就是:我鬧了一輩子的革命,沒有一次成功。對於失敗,我心有愧疚,可是革命需要我,我定當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全部投入革命。

幸甚至哉!中國能有這樣黃興的革命先烈。


記者李滿


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打仗最差勁的就是劉峙、胡宗南和湯恩伯了。

劉峙在1948年淮海戰役時期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司令,國民黨內部議論紛紛,說徐州是南京的門戶,如此重要的地方應該派遣一員虎將鎮守,既使派不了一隻虎,最起碼應該派一隻狗鎮守,結果卻派遣了一隻豬,焉有不敗之理?劉峙被戲稱為豬將。

劉峙可是丟了臉,不過劉峙的孫女很爭氣,在200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美國總統小布什親自頒發證書。

胡宗南是蔣介石的愛將,對蔣介石確實忠心耿耿,可是為人優柔寡斷能力太差,國民黨將領評價胡宗南的能力最好是當一個團長,最多能當個師長,蔣介石卻讓胡宗南當掌管30萬大軍的西北王,結果被彭德懷耍的團團轉,丟失了西北。

湯恩伯是出名的無能之輩,也是因為浙江老鄉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在抗日戰爭中湯恩伯就落下個“長腿將軍”的惡名,1949年湯恩伯被任命為京滬杭警備司令,希望憑藉長江天險阻擋住解放軍的進攻,保住江南半壁河山,結果解放軍很快突破長江天險,湯恩伯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





西賊聞之心膽搖


歷史上的常敗將軍有很多,最被大家知曉的就是胡宗南,要知道胡宗南可是蔣介石最為倚重的人。他不但出自於黃埔軍校,而且還是蔣介石的老鄉。

正是因為他符合蔣介石用人的標準,所以,他被蔣介石委以重任。

可是,在蔣介石派他去前線打仗的時候,他卻連連失利。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讓他上了兩次戰場,結果都是敗退而歸。

蔣介石一氣之下,把他調到了沒有任何戰事的西部地區。

當然了胡宗南來西北,也有很深的用意。

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也是在西北。蔣介石的用意,當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果不其然,抗日戰爭剛剛勝利,蔣介石就迫不及待的挑起了內戰,並且他想趁著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防守空虛的時候,讓胡宗南帶領二十多萬大軍趁虛而入,給中共中央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當時,胡宗南是秘密的接受蔣介石的旨意的。他的大軍距離延安又不遠,可以說這個時候,對於中共中央來說是十分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中共中央的高級領導人,基本上都在延安呢。

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要迫不及待的進攻延安的原因。

不過,有一句話叫做吉人自有天相,蔣介石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的事情,其實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因為胡宗南在開始佈局進攻延安這個事情的時候,毛澤東就已經知道了,而且對於胡宗南的所有行蹤,毛澤東知道的都是一清二楚。

正是因為毛澤東洞察了敵人的態勢,所以,他打算送給黃百韜一份大禮。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大擺空城計,就是在這個時候。

胡宗南秘密行軍的路上,黨中央等領導人,就開始把平時用的東西,全部都給秘密的運到了安全之地。

等待所有的物資運完之後,胡宗南的部隊差不多也快趕到了。毛澤東又等了一會,差不多就在胡宗南進入延安城之內的時候,毛澤東才最後一批撤離的。

胡宗南進入延安城,他首先到了毛澤東居住的地方,然後竟然看到了毛澤東平日裡用的水杯還在桌子上。

他們拿起毛澤東用的水杯,發現竟然還有餘溫。

這個事件就已經說明,胡宗南的行蹤,一直都是爆漏在毛澤東的眼皮底下的。當他在看到自己佔領的這個空洞洞,除了西風什麼都沒有的延安之外,他知道自己上當了。但是,恰恰這件事對於胡宗南來說,是幹了一件有苦說不出的事情。

不過,他還是向蔣介石邀功,把自己大大的誇讚了一番,說自己佔領延安多麼的不容易,蔣介石對胡宗南進行了一番嘉獎。還把這件事通過報紙大肆宣揚了出去。

正是這件事,害的胡宗南苦不堪言,因為就在蔣介石把胡宗南佔領延安的事情宣揚出去之後,美國記者說要來參觀延安,看看胡宗南所謂的“勝利的果實”。

事實上胡宗南根本就沒有經過什麼大的戰事,僅僅是佔領了一個空城,若是美國記者一來,他所有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

那胡宗南要如何應對呢?

不得不說,胡宗南還是想了一個辦法的。只不過這個辦法實在是太幼稚了,因為他是讓自己的士兵,充當的俘虜。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俘虜,也沒有多少個。

因為服裝了,槍支了,胡宗南根本就造不出那麼多來,畢竟解放軍的武器和服裝是和國民黨的不一樣的。

最終,胡宗南還是硬著頭皮,接受了美國記者的採訪。

美國記者之所以要採訪胡宗南,就是因為不相信他們,畢竟,中共中央的戰鬥力,美國記者還是瞭解的。

胡宗南即使佔領了延安,很大程度上也是人家主動放棄的。

當胡宗南被採訪的時候,漏洞大出,弄得蔣介石是很沒有面子,蔣介石在美國心目中的威信,也大大的減了折扣。

本來胡宗南和蔣介石佔領了空城延安,他們以為自己是做了一件佔了便宜的事情。但是,到了後來,他們戰敗之後總結經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佔領延安犯了多麼大的一個錯誤。

因為幾十萬國民黨的軍隊,都是空空的消耗在延安城無所事事。無論是遼瀋戰役,還是淮海戰役,他們都幫不上一點忙。還被彭德懷帶領的西北野戰軍牽著鼻子走。

蔣介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人馬一點點的被人民解放軍消滅。

但是,回過頭來想想,若是佔領延安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也投入到了三大戰役當中,可能蔣介石輸的也不至於這麼慘吧。

後來蔣介石又派胡宗南到了西南去鎮守,可是在這裡胡宗南也扭轉不了敗局的結果,最終在守無可守的情況下,他去了海南。從海南又退到了臺灣。

這就是常敗將軍胡宗南。


史學達人


歷史上常敗將軍,往往都是很得意的,至少是得到了上司的賞識。正是因為他們目空一切,驕傲自大。

所以,他們才會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連連的吃敗仗的。

我們說幾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連連吃敗仗的將軍吧。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陳誠,陳誠是在北伐的時候成名的。他也是被蔣介石最為倚重的一個將領。

我們都知道,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率先挑起了內戰。其中幫助蔣介石“剿共”並且被蔣介石任命為總司令的就是陳誠。

因為在蔣介石在發動內戰之前,陳誠叫囂著說要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把共產黨給剿滅掉。正是因為如此,他得到蔣介石的再次信任,然後被蔣介石任命為全國“剿共”的總指揮的。

你說陳誠是不是十分的狂妄,這樣的人當然是十分狂妄的將軍了。

但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整個解放戰爭時期,陳誠基本上沒有打過一個像樣的仗。蔣介石讓他先後在華中和東北和共產黨進行過戰爭。

在華東站場上,陳誠應對的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就在陳誠的眼皮底下,陳誠吃掉了魯東北的廣大地區,並且取得了萊蕪戰役的勝利,殲滅國民黨幾萬人馬。

另外,粟裕還在蘇中取得了七戰七捷的佳績。不要說讓陳誠三個月剿滅共產黨了,就是一個粟裕的華野軍,他都沒有打過。

不得不說陳誠這就是實打實的被打臉,蔣介石竟然用了這種狂妄的人,他怎麼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呢。

在爭奪臨沂的時候,陳誠帶領四路大軍進攻臨沂,粟裕主動放棄臨沂,轉戰魯東北,結果陳誠又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蔣介石又失去了魯東北的廣大領地,陳誠的大軍被粟裕的華野軍調著南北戰場上週旋。

還有東北戰場上,蔣介石也是派了陳誠去當的總指揮,當時陳誠對陣的是林彪帶領的東北野戰軍。

在東北戰場上,陳誠也是連連失力,面對強悍的東北野戰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蔣介石一氣之下,只好把陳誠給擼到了底,索性讓他回家去養老了。

陳誠鬥志昂昂的來,昏頭喪氣的撤離了。他也不說自己能打勝仗,殲滅共產黨的事情了。

在東北戰場上陳誠退下來之後,他就直接在解放戰爭的舞臺上退出了,蔣介石在再也沒有啟用他,而是讓他去了沒有任何戰事的大後方,也就是臺灣。

這說明蔣介石已經看透陳誠了,這只是一個會說大話,並沒有什麼真本事的人。

可是,因為陳誠的連連失敗,東北戰場上的主動權,已經被林彪帶領的東北野戰軍給掌握了,所以,新上任的衛立煌,也是對東北戰場失望透頂。

最終國民黨他們先是失去了錦州,吉林和瀋陽,然後在遼瀋戰場上徹底的失敗。最終丟失了東北廣大領域。

所以說被蔣介石比較倚重的陳誠,他就是歷史上最為典型的一個常敗將軍。


不才講史


南雲忠一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一名海軍大將,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的憋屈,他曾擔任日本海軍第一航空戰隊司令,下轄兩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和加賀號,剛上任後,他就遇到了生命中第一次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大事件,那就是偷襲珍珠港,偷襲珍珠港時。他率領的第一航空戰隊是主力中的主力,然而他在攻擊完珍珠港內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後,卻放棄發動第三波攻擊,第三波攻擊能夠摧毀美軍的油料庫,使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遲滯很長時間,這是他的第一個失誤,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則還沉浸在偷襲成功的狂喜中,並未注意到這點。

而真正讓南雲忠一“一戰成名”的就是中途島海戰了,中途島海戰時太平洋戰爭中的轉折點,當時日軍的兵力是要比美軍多的,擁有四艘主力航母在內的龐大艦隊,而美軍這裡卻僅有三艘可用的航母,然而在優勢兵力下,日本卻嚐了敗仗,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此戰中,南雲忠一的戰術飽受詬病。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日軍準備攻擊中途島機場上的美軍飛機,將艦載機的掛載從魚雷換成航空炸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然而隨後日軍就發現,島上的美軍飛機已經起飛了,於是南雲忠一命令,回收艦載機後再將炸彈換成魚雷,當時日本海軍的赤城號、加賀號和蒼龍號的甲板上堆滿了油料和彈藥,美軍的俯衝轟炸機出現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的航母紛紛中彈殉爆起火,頃刻間就沉沒了三艘。最終,僅剩的飛龍號也在艦長山口多聞的魯莽指揮下沉沒,日本海軍的第一航空戰隊和第二航空戰隊全軍覆沒。

此戰對於日本海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正是因為在此戰中的表現,南雲忠一被網友們戲稱為“抗日奇俠”。戰後,南雲忠一先是在海軍學校待了一段時間,隨後又被指派往第三艦隊擔任指揮,旗下有兩艘正規航母翔鶴號,瑞鶴號和一艘輕型航母龍驤號。參與了聖克魯斯海戰,重創了美國海軍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而南雲自己的瑞鶴號和翔鶴號也遭受重創,其中的翔鶴號險些沉沒,此戰後,南雲忠一承擔了全部後果,被遣送回國,擔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之後又擔任了第一艦隊司令,1944年,已經是窮途末路的日本海軍再次派遣他去太平洋鎮守塞班島,面對美國特混艦隊的強大攻勢,塞班島失守,南雲忠一最終羞愧自殺。

縱觀南雲忠一的一生,除了偷襲珍珠港是勝仗之外,再無一場勝仗了,而偷襲珍珠港的真正指揮著則是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所以南雲忠一的指揮才能也飽受詬病,尤其是在中途島戰役中的“魚類換炸彈,炸彈再換魚類”這一系列操作,更是被人們所嘲笑,可事實上,筆者認為,南雲忠一併非一無是處,他只是過於小心謹慎,縱觀他的一系列決策,做的只是分內之事而已。

偷襲珍珠港時,雖然第三次攻擊能夠摧毀美軍的油料庫,但是當時美軍的航母已經回防,日本艦載機也彈盡糧絕,在戀戰下去很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而中途島海戰並非南雲一個人的過錯,日本的密碼全部被破譯,而且偵查上也有一系列的失誤,這才是他們在中途島慘敗的真正原因,至於後面的幾次敗仗,當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就算在給他們十個山本五十六或者小澤治三郎,也無法挽回裝備上的巨大劣勢,總的來說,南雲忠一還算是個有擔當的艦隊司令。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常敗將軍在歷史上從來都是不會缺席的,古代有近現代史上也有。我們說一箇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典型代表吧。

我們都知道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他絕對是被蔣介石或者有些人高估的一個將領,當得起常敗將軍的稱號。

大家都知道胡宗南有很多響亮的名號,比如“天字第一門生”,“西北王”之類的。

但是,縱觀胡宗南的的戰績,能說的出口的真的是太少了。他是真真正正的徒有虛名,真的是枉費蔣介石對他的信任了。

不過正是因為蔣介石高估了胡宗南,導致了他在軍事上的很多失誤。

胡宗南在抗日戰爭時期,本來所有的人,都是想看看他這個有潛力的將領如何打鬼子的。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只是在抗日戰爭打響的前期,打了一個醬油,然後就沒有蹤影了。

原來他被蔣介石給雪藏了起來。蔣介石把胡宗南給調到了沒有戰事的西北,過起了休養生息的日子。

表面上蔣介石是把胡宗南調去鎮守西北。實際上他是被蔣介石調去牽制共產黨的力量去了。

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正是在延安。

蔣介石派胡宗南去西北的目的,就是想在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之後,先發制人,給中共中央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那麼,胡宗南真的讓蔣介石得逞了嗎?

抗日戰爭剛剛勝利不久,蔣介石就派了胡宗南帶領三十萬大軍,秘密的向延安進發,好發動突然襲擊,打中共中央的領導人一個措手不及。

按理說這件事是一個比較機密事件,但是,就在胡宗南召集大軍,還沒有出發的時候,這個秘密已經被毛澤東知道了。

毛澤東就想擺一個空城計,來羞辱胡宗南一番。

在這期間胡宗南還是秘密的進軍,他根本都不知道毛澤東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瞭如指掌的。

當胡宗南來到延安之後,他佔領的當然就是一個空城了。因為這個空城,就是毛澤東送給胡宗南的禮物。

毛澤東臨走之前,還特意給胡宗南留了一封信。大致就是說胡宗南佔領了延安,不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倒被牽制住了幾十萬的兵力。

此刻,佔領空城延安的胡宗南,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毛澤東等黨中央到哪裡去了。但是,對於黨中央的一切,胡宗南是一無所知。

後來,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把黨中央給搬遷到了河北的西柏坡,正是在這裡毛澤東策劃了三大戰役。

也正是三大戰役的勝利,徹底的打敗了蔣介石。可惜的是,在三大戰役中,被蔣介石重用的胡宗南,根本就沒有機會參與。

在這期間,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一直都是被彭德懷帶領的幾萬人馬,牽著鼻子在西北轉悠。

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他也沒有讓胡宗南撤退,而是讓胡宗南去了西南,這說明蔣介石已經看到了胡宗南的真實面目,他對胡宗南真的是失望透頂了。

可以說蔣介石三大戰役的失敗,胡宗南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他絕對是被蔣介石看重,但是沒有什麼真實本事的一個將領。

所以,縱觀他的一生,絕對稱得上常敗將軍的稱號。


漢史趣聞


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常敗將軍,應該是國民黨的西北王胡宗南。

在經盛鴻寫的《西北王胡宗南》中,提到了周總理對胡宗南的評價“蔣介石手下最能幹的指揮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周總理最會讚美人,不是還誇某人是民族英雄呢。

胡宗南的確很能幹,一手毀掉了國軍50萬以上的大軍,以至於國民黨高層紛紛懷疑,這傢伙是臥底吧?

以胡宗南“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履歷來看,他可以自豪地向所有人誇口“打仗我不行,升官你不行!”

胡宗南升官有多牛?黃埔軍校學員都是天子門生,可是胡宗南在黃埔系中創了五個第一和一個唯一,分別是:

第一個軍長,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被任命為第一軍軍長。

第一個軍團長,1937年9月13日,胡宗南被任命為第十七軍團軍團長。

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8月4日,胡宗南被升任為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任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這個戰區坐擁50萬兵力,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第一個將軍,早在1927年5月,胡宗南就擔任了第一軍第一師少將副師長,是黃埔學生中的第一個將軍。

唯一一個上將,撤離大陸前,胡宗南是唯一一個成為上將的黃埔學生。

做官方面,還真是很少人能比得上胡宗南。

1945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之前胡宗南是常勝將軍,偶爾有敗仗,之後,胡宗南總是打敗仗,從來沒有勝利過。仔細一算,胡宗南手上敗光的軍隊,超過了50萬,這個數量,恐怕少有人能比得上。

1946年,胡宗南派整編第1軍越過黃河,企圖與閻錫山部南北夾擊太嶽部隊,結果天下第一旅整編第一旅在臨浮戰役中被全殲,旅長黃正成被俘虜。緊接著,整編第48旅被幾乎全殲,旅長何奇被擊斃。

1947年,胡宗南率20萬大軍攻擊延安,結果遭遇了三戰三敗。第一戰青化砭,31旅大部被殲滅,旅長李紀雲被俘;第二戰羊馬河,第135旅被全殲,代理旅長麥宗禹被俘;第三戰蟠龍,第167旅在蟠龍被全殲,旅長李昆崗被俘。

1947年下半年,解放軍的胃口變大了,開始全殲胡宗南整編師了。8月22日整編第36師在沙家店被全殲,師長鍾松化裝逃脫;10月守備清澗的整編第76師被全殲,師長廖昂被俘

進入1948年,解放軍開始全殲胡宗南的整編軍了。3月,宜川戰役中,整編29軍和整編90師被全殲,中將軍長劉戡自炸斃命。

就這樣,胡宗南在西北戰場上,以20多萬軍隊對戰2萬解放軍,十倍兵力反而不斷被吃掉,最後胡宗南的行軍隊伍越來越大,解放軍的胃口也越來越好。最終,胡宗南損兵折將十多萬後,撤出了陝西境內。

胡宗南在西北戰場的指揮,實在是有“運輸大隊長”的風範。青化砭戰役中,31旅電報彙報說四周有解放軍主力設伏,胡宗南迴電說“貪生怕死,畏縮不前,非軍人氣概,務必按原計劃北進,迅速佔領青化砭,否則以畏縮不前論罪。”就這樣,胡宗南把31旅送進了包圍圈。蟠龍戰役中,胡宗南也有類似操作。

胡宗南到四川后,依然被委以重任,手裡的部隊有第5兵團(李文)、第7兵團(裴昌會)、第18兵團(李振)等13個軍40萬人,這40萬大軍,面對第一野戰軍一部和第三野戰軍的凌厲攻勢,也是一退再退,一敗再敗,最後三個兵團大都戰場起義。

即便如此,蔣介石還是一如既往信任胡宗南,讓他在西昌固守三個月,建立遊擊根據地。最後關頭,胡宗南又跑了。

敗退到臺灣後,臺灣“監察院”李夢彪等四十六位“監察委員”提出彈劾胡宗南的議案,認為他“通共”,是隱藏在國軍內部的高級間諜。結果,蔣介石一心維護,最終沒有被治罪。

總理讚美胡宗南“最能幹”的話,出自於1936年當時西安事變還沒有發生,胡宗南還沒有在西北站穩腳跟,這樣說他,其實是為了穩住他。

解放戰爭中,人民日報對胡宗南的評價最為到位 “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的常敗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