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宣戰",荷蘭宣佈將運回黃金,12國已宣佈運黃金

在世界經濟歷史上,黃金是唯一跨海洋、疆域、語言與文化限制的恆定貨幣。馬克思曾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替全球多個央行和國際組織至少保管了約四分之一的黃金儲備。

緊接著,1971年美國單方面廢除佈雷頓森林體系金本位制以後,黃金的光芒一直被美元所掩蓋。不過,美元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在美聯儲多年來不斷製造膨脹美元的情況下,美元購買力呈現下降趨勢,如下圖: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數據由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提供

與此同時,幾十年間,美元兌黃金下跌了約95%。換言之,美元承載的“美金”功能實際大幅下降了。因此,全球多個貨幣當局和央行對黃金的重視程度近年更是呈現出只增不減的現象。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這一點,從至少11個國家相繼宣佈運回或計劃運回此前存於,美國紐約美聯儲等金庫中黃金的跡象上就可以說明問題。截至目前,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土耳其、委內瑞拉已紛紛宣佈運回部分或計劃運回海外的黃金,自己保管了。

以法國和德國為例,法國是全球最早宣佈從美聯儲運回黃金的國家,早在1966年法國就宣佈了這一計劃並展開了運回本國黃金的進程。這表明,歐洲老牌國家對美元一直存有些許擔憂。而到了2012年,德國也宣佈展開了運回黃金的計劃,到2017年時,德國央行已經將此前存放在美聯儲等金庫中的約743噸(也有報道是674噸)黃金運回了本國。德國還計劃到2020年之前,從美聯儲地下金庫運回全部黃金。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以前,數據顯示,在德國的黃金儲備中,有45%存在美國。對此,德國央行曾表示,把金條存放在外國比存在本國要合算。比如,如果把金條運回德國,修建固若金湯的金庫、派專人看守,其費用更高。

顯然,德國於7年前改變了對本國黃金儲備存放地的看法,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德國或預感到或將有經濟大事發生,而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對美元信用的某種焦慮。其實,德國運回黃金的計劃不無道理,這從近期美聯儲拒絕了德國央行在運回部分黃金後,複查存於美聯儲的黃金的做法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法國、意大利的央行還在去年相繼宣佈將人民幣列為外匯儲備,而德國央行的一位負責人稱,這是由世界經濟的客觀情況決定的。與運回黃金儲備一樣,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歐洲多國對美元的青睞程度正發生深刻變化。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宣佈從美聯儲等地運回黃金的國家或正在上升為12國。據外媒報道,De Nederlandsche銀行(DNB)或荷蘭央行(Dutch Central Bank)近日發文稱,如果(美元貨幣)系統崩潰,黃金可作為再次建立黃金儲備的基礎。黃金增強了人們的信心,並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一種安全感。一旦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等金融系統出現風險……黃金提供了重新開始的抵押品。荷蘭央行不僅承認黃金沒有破壞貨幣體系的穩定,而且在美元貨幣和金融風險加劇時,它將是其唯一的救星。

換言之,儘管美元目前充當著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角色,但荷蘭央行依然認為,黃金作為千百年來,世界經濟恆定貨幣,仍保持著全球貨幣和金融的“信任錨”的意義,而美元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數據,荷蘭央行主要在阿姆斯特丹儲存了615噸黃金儲備,在英國和美國的海外金庫也儲存部分該國黃金。而荷蘭央行近期則宣佈將很快將其黃金儲備的大部分轉移至DNB(該行)現金中心 。這就意味著,荷蘭正式宣佈將從美聯儲等海外金庫中運回此前寄存的黃金儲備,自己保管。也進一步佐證了黃金的價值所在。

事實上,在用黃金、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對沖美元風險,而去美元化的進程中,俄羅斯經濟無疑走在全球最前端。例如,俄羅斯央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俄羅斯目前的黃金總持有量為2242.56噸,自本世紀初以來,俄羅斯黃金儲備增加了5倍。

而去美元化的最新進展是,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俄央行數據,俄央行總儲備持有量中近三分之一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我們也曾注意到,俄羅斯央行的美元儲備已降至歷史新低。這進一步說明,俄羅斯或正式用人民幣和黃金等非美元貨幣來替代美元的既有地位了。

俄警告查沒黃金等於

無獨有偶,儘管俄羅斯目前還沒有明確宣佈將運回黃金,但俄財長安東·西盧奧洛夫曾表示,俄羅斯的黃金和外匯儲備若被查沒,哪怕是有這樣的想法存在,都會被視作金融恐怖主義和“金融宣戰”。這也意味著,俄已公開表示,美聯儲到任何時候都無權拒絕俄查看或運回黃金。(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