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古往今來,史上許多功臣良將,得善終者甚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帝王之心難以揣摩,未稱帝前君臣一片祥和,成就霸業之後心性卻又變得大不相同。而為臣者,初心未改,依舊是一心為國為朝廷,但是往往迎來的卻是慘烈的下場。

就如漢朝的周亞夫將軍,為人正直剛硬,屢建戰功,曾深受漢景帝劉啟的信賴與重用。人生到達了巔峰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跌落谷底了,周亞夫將軍也是如此。早在巔峰之時就埋下了隱患,最終被逼而死。他的死與自身性格脫不了關係,但是與漢景帝劉啟卻有著莫大的關聯。若不是漢景帝步步緊逼,他又怎會心生悲涼,決心赴死?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周亞夫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有過輝煌,也有暗淡。周亞夫的事業有所起色得益於“細柳營治軍”,從此得到了漢文帝劉恆的重視。之後漢景帝劉啟在位時,他的事業更是如日中天。

“七國之亂”時,朝廷動盪,百姓難以安生。漢景帝劉啟為了安撫各諸侯王,已經將建議削藩的晁錯處死了。但是各諸侯王卻並不打算停手,他們都想借這此機會多撈一些好處。局勢越亂,於他們而言越有利。

於是,為了徹底平息戰亂,漢景帝任用周亞夫為將,讓他率領大軍前去平叛。周亞夫確實是個將才,憑藉武勇以及智謀,僅僅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化解了這場危機。

平叛有功,自然要封賞,周亞夫也被拜為丞相等職,位高權重,深得皇帝信任和賞識。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但是這場平叛也讓他得罪了一個人,而這個人足以讓他日後落馬,不得翻身。這個人就是梁王劉武。在平叛期間,周亞夫因為支援不及時,兩人起了衝突。為了報復周亞夫,梁王劉武每次入京時,總會到竇太后處去說周亞夫的壞話。史料有言:常與太后言調侯之短。

得罪了梁王,意味著把竇太后也給得罪了。因為在竇太后心裡,她更呵護的不是漢景帝,而是梁王。所以就算周亞夫功勳滿天,也抵不過樑王的幾句壞話。

在竇太后心中,周亞夫的形象並不怎麼好。接著,周亞夫又因耿直的性格得罪一大批人,漢景帝也在其列。要想在朝為官安穩,那必須要處事圓滑,這樣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顯然周亞夫並不擅長這一點,可想而知他的官位再大,也是做不長久的。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劉榮本是太子,但後來漢景帝有心要另立太子。廢立之事非同小可,更何況是廢舊立新太子。於是,漢景帝為了獲得更多支持,找來了周亞夫,想聽聽他的意見。其實就是想讓他站在自己這一邊。

奈何周亞夫並不解其意,而是直抒己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自古廢長立幼,乃是背離祖宗之法,不可。周亞夫的直言讓漢景帝感到反感,他並不是要聽周亞夫的勸諫之言。

所以漢景帝說了一句:自家之事外人不可插手。就此,他把漢景帝也給得罪了,雖然事情不算嚴重,但是已經讓漢景帝對他生出了隔閡。之後,周亞夫更是得罪了包括竇太后在內的一系列皇室成員,那得罪漢景帝是因太子之事,得罪竇太后又是因何而起呢?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圖片:周亞夫向漢景帝劉啟發表看法劇照

此事起因是竇太后想讓王信封侯,不過漢景帝卻沒這個意願。竇太后自然心有不甘,步步緊逼之下,漢景帝便找來了周亞夫,一起商量應對之策。其實,漢景帝找周亞夫是另有深意的。

以周亞夫的性格,自然不會同意此事。確實如漢景帝所料,周亞夫敢於直言,反對的理由為“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是先帝與各諸侯王的盟約。

也正是這句話,徹底把竇太后給惹怒了。同時也得罪了王信以及王皇后等人。周亞夫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漢景帝只是把他作為擋箭牌,讓他去觸這個黴頭。

最後封侯之事如漢景帝所願,而得罪竇太后的也並非自己,而是“不識趣”的周亞夫。如此一來,周亞夫在宮中更是處於夾縫之中,各方都討不到好。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之後,周亞夫再一次得罪了漢景帝,使君臣關係更是緊張,進而到了疏離的地步。此時,周亞夫也意識到了自己處境的危險,再這樣下去,恐怕就要落得滿門誅殺了。於是,周亞夫只好以病重為由辭官了。

雖然卸任了,但是實力並沒有推掉。漢景帝也知道這一點,看重的是他的能力。縱使先前矛盾諸多,漢景帝還是想讓他輔佐太子。

不過漢景帝也還是有些猶豫的,並沒有下定決心。此間,漢景帝舉辦了一場宴席,周亞夫自然在邀請之列。其實漢景帝就是為了試探周亞夫,看他是否可起用。

席間,周亞夫的桌上有一塊肉,但是卻並沒有筷子。這是漢景帝特意吩咐的,就是想看周亞夫什麼反應。若是大怒,則不可用。但是以周亞夫的性格,又怎會不怒呢?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這一怒,漢景帝就已有想法了。雖然周亞夫也下跪賠罪,但是起身後卻徑直離開了。周亞夫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侮辱,憤然離席。見此情形,漢景帝更是大怒不已。

最終,漢景帝決心要懲治周亞夫,便以其子私下打造盔甲一事為由,將他關進了監獄裡。對於這事,周亞夫一直被矇在鼓裡,絲毫不知兒子鍛造盔甲,他認為自身靈魂受到了侮辱。 “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這樣一位正直的將軍,就這樣離世了。他以死明志,雖得後人之名,但是卻以性命為代價。

周亞夫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為何一代明君漢景帝還要將他逼死?

周亞夫有才,但是卻因性格之故得罪了許多人。就連皇帝都得罪了,更是別想得到善終了。漢景帝能讓他高官厚位,自然也能讓他一無所有。

自古以來,正直之臣,多不得志也。若非遇到明君,便只有冤路可走。對於周亞夫的遭遇,我們只能表示痛惜。當然,他的死很大部分是源於他的性格,同時漢景帝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