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陵墓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人基於人死而靈魂不滅的觀念,普遍重視喪葬,因此,無論任何階層對陵墓皆精心構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陵墓建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舉世罕見的、龐大的古代帝、後墓群。中國現存著名古代皇帝陵寢共有九處,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北京、河北等地。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1、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秦始皇陵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發現兵馬俑坑,先後發掘了三處。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兵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2、漢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興平市,是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陵墓,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始建於武帝即位後的第二年,歷史53年修成,是“漢興厚葬”的典型。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鬥,顯得莊嚴穩重。茂陵周圍還有霍去病、衛青等20餘個陪葬墓。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3、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

乾陵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最著名的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其中東側的“無字碑”很著名,據說武則天“功高業大”,難以用文字表達;另一說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功過是非應讓後人評價,所以無字。乾陵神道兩側列有當時曾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和外國使臣的石刻碑像61尊,背上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年久風化,大部分已經剝蝕不清。乾陵的周圍有主要家族、臣僚的陪葬墓17座。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4、北宋皇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囚死於漠北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於此,共“七帝八陵”。附葬皇后20餘座;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寇準、包拯、楊六郎等墓300多座。宋陵面朝嵩山,揹負洛水,各陵建制、佈局基本相同,四周築以夯土牆,四面正中闢一神門,四隅建角闕。園內正中是陵臺,夯土築成,呈覆鬥形,臺南置石雕宮人一對。南神門外的神道兩側排列有文臣武將、馭手以及石獸等石像生。

北宋陵從公元963年開始營建,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北宋皇陵的石雕技術水平之高是其它陵寢無法比擬的,這裡的石刻造像群稱的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露天石刻博物館。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5、明孝陵: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於此。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

依歷史進程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佈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6、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陵區方圓40平方公里,環葬著明代的十三位皇帝。長陵為朱棣之陵墓,位居陵區正中,各陵共設一個神道牌坊、石像生等,整體佈局由神道和陵園兩部分組成。在名十三陵中,長陵是永樂帝朱棣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以其宏偉的地面建築聞名於世。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鈞及其二後的陵墓,1956年經過考古發掘,揭開了其地宮之謎。

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7、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歷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和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

明顯陵規劃佈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所絕無僅有。

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佔地面積大,達183.13公頃,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8、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清東陵的15座陵寢從1661年(順治十八年)首建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到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最後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為止,營建活動延續了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東陵的經營跨越了兩個半世紀的時空,幾乎與清王朝相始終,葬有許多對清代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聲名顯赫的人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不僅是研究清代陵寢規制、喪葬制度、祭祀禮儀、建築技術與工藝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的典型例證。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九處皇家陵寢 分佈在陝西、河南、南京、河北

9、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98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