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公元3世紀-5世紀,無論是中華帝國還是羅馬帝國,都遭到了北方蠻族的入侵,曾經不可一世的強大帝國在蠻族的鐵蹄上化為粉塵。蠻族據有了帝國的中心地帶,開始在古老王朝的廢墟上建立新的國家。這種乾坤顛倒的情況對於兩個帝國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

中國方面,雖然自戰國時期起,北方的匈奴人就一直騷擾帝國邊境,但他們從沒能深入帝國內地,更不用談攻下漢人王朝的首都。漢武帝之後,漢朝更是主動出擊,將匈奴驅逐到不毛之地。即使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北方的各個軍閥,比如曹操依然可以輕易擊敗烏桓等少數民族。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羅馬方面,公元前2世紀末,日耳曼人也曾深入到意大利,但很快就被馬略擊敗,之後凱撒更是征服了高盧,奧古斯都更是一度佔據易北河。公元3世紀以前,邊境的蠻族對於羅馬幾乎構不成任何威脅,他們的進攻都會被羅馬軍團輕易粉碎。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但是自公元3世紀以來,一切都變了,兩大帝國都遭受了激烈的內戰,帝國的精銳在內戰中損失殆盡,帝國的經濟因內戰而凋敝,這時,北方的蠻族便藉著兩大帝國的混亂趁虛而入。最後反客為主,成了原帝國人民的主人,西晉與羅馬帝國唯一的不同,只是西晉撐了幾十年就被蠻族消滅了,而西羅馬帝國一直堅持到了公園476年。兩大帝國的終結,標誌著世界歷史古典時代的結束。

一、皇權旁落:西晉與羅馬帝國因內戰而虛弱

公元3世紀,兩大帝國同時爆發了頻繁的內戰,西晉是八王之亂,羅馬則是3世紀危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就是皇權旁落,皇帝喪失權力,各路軍閥為了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白痴皇帝司馬衷繼位,攝政楊駿、司馬亮以及皇后賈南風為了控制皇帝,奪取權力大打出手。在賈南風殺掉非自己親生的太子司馬遹後,維持天下和平的共識徹底崩潰。掌握兵權的司馬氏王爺們遂紛紛出兵,為了皇權而自相殘殺。一番殘殺後,司馬越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但因為常年內戰,晉朝的中央軍只剩10多萬人,邊境上劉淵成立漢趙,自立為王,蠻族與流寇更是橫行,晉朝中央的虛弱直接導致在司馬越病死後,中央軍迅速被石勒消滅。洛陽無險可守。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八王之亂拉開了西晉衰弱的序幕

在羅馬帝國,康茂德死後,禁衛軍公開拍賣皇帝職位,由於皇帝可以花錢買到,因此徹底喪失了神聖性,從而拉開了3世紀危機。整個3世紀,軍隊決定皇帝,羅馬帝國的皇帝像走馬燈一樣被更換,前後共計34位皇帝,平均執政不過兩年,帝國沒有絲毫穩定。到奧勒良時期,帝國更是被分裂為四部分,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被極大損耗,城市間的貿易也因為戰亂被阻隔,軍隊甚至直接劫掠城市,破壞實行數百年的城市自治制度。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3世紀危機大幅削弱了羅馬帝國的實力

無論是西晉還是羅馬,大亂的序幕都是內戰,兩個帝國如此龐大,以至於如果不自相損耗,弱小的蠻族根本無隙可乘。

二、兩個帝國都開始任用蠻族來幫助自己贏得內戰

當內戰激烈到一定程度,尋求另一方力量以讓天平傾斜就成了政客的當務之急。無論是西晉的八王還是羅馬的軍閥,都開始任用蠻族來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雖然蠻族幫助他們贏得了權勢,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蠻族接近了權力的中央,絕非好事,而長遠來看,這些擁有了實力,接受了文明帝國軍事裝備的蠻族最終親手埋葬了曾經讓他們臣服的帝國。

八王之亂中,八王為了贏得戰爭紛紛開始任用蠻族,比如成都王司馬穎就任用劉淵為其部將,還允許劉淵回到其部族,召集匈奴騎兵為其助戰。再比如安北將軍王浚,更是招募鮮卑人作為盟軍,以贏得對司馬穎的優勢。在此之前,各個少數民族一直是被解除武裝的狀態,其高官更是要作為人質,與其軍隊分離,而今,為了贏得內戰,司馬穎竟然主動將劉淵放虎歸山,結果劉淵一到部落,便自立為王。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在羅馬帝國,任用蠻族更是普遍,從君士坦丁開始,由於禁衛軍的惡劣表現,君士坦丁大帝開始任用蠻族組建貼身衛隊。到了狄奧多西時代,更是大量招募帝國境內的哥特人,與之前不同,君士坦丁任用蠻族只是分散的使用,蠻族被打散混在羅馬人的部隊中,而狄奧多西則是成建制的招募整個哥特部落,哥特人擁有自治權,聽從自己首領的指揮,完全是獨立的政治組織,他們是皇帝的合夥人而絕非皇帝的奴才。狄奧多西靠著這支哥特軍隊在冷河戰役中徹底擊敗西部政敵,從此,羅馬人自己的部隊開始退出,蠻族軍隊和蠻族將軍掌握了羅馬的軍權,以至於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斯提里科和埃提烏斯,都有一半的蠻族血統。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羅馬軍隊的蠻族化

在大規模的內戰以前,蠻族一直被兩大帝國壓制,但是隨著內戰的加劇,軍閥們都開始通過招安蠻族來充實自己的實力,從而使得蠻族問題徹底失控。

三、洛陽與羅馬被攻陷:帝國權威徹底崩塌,蠻族萌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無論是中原王朝還是羅馬帝國,由於曾經非常強大,在加上璀璨的文明,因此在周邊民族心裡,一直是神聖的存在,無論是西晉時期的五胡還是羅馬旁邊的日耳曼部族,都絕沒有人認為自己可以將龐大的帝國取而代之。而洛陽和羅馬的陷落直接打破了這種神話,他意味著原來所謂的帝國不過如此,並非無敵,也並非有神護佑,我等也可取而代之。由此帶來的外交後果是災難性的。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西晉,石勒在殲滅司馬越的中央軍後,迅速攻克了洛陽,俘虜晉懷帝,天下震動,天下的胡人發現,原來中原王朝不堪一擊,自漢朝以來中原王朝的威嚴自此蕩然無存,因此,洛陽陷落後,原本臣服於安北將軍王浚的鮮卑人立即造反,將王浚殺掉。其他的胡人也紛紛自立為王,晉朝的權威蕩然無存。

而在羅馬,當阿拉里克攻克羅馬後,永恆之城的神話徹底破滅,此前,羅馬城一直在其他民族心中是神聖的象徵,蠻族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羅馬城會被攻陷,因此,在攻擊羅馬城前,阿拉里克的部下一直畏縮不前,阿拉里克費了好大勁才得以驅使他們,足見羅馬城的地位。

但羅馬城陷落後,羅馬主導的秩序徹底崩潰,隨後,阿提拉兵臨羅馬城下,蓋薩里克也洗劫羅馬,高盧的蠻族更是自立政權,西羅馬徹底滅亡。

歷史的教訓:為何西晉和羅馬帝國先後毀於蠻族之手

羅馬城陷落

縱觀這一時期,西晉和羅馬帝國同時經歷了內戰爆發——任用蠻族——權威崩潰三個階段,這些災禍之所以發生全在於帝國自身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帝國政客們的勾心鬥角和由野心而起的內戰,蠻族絕不可能翻身成為帝國的主人。

兩個帝國同時在政治的穩定性上出了問題,可見確立一個具有合法性,眾人認可的制度有多麼重要,實力政治大行其道之時,往往就是帝國隕落的時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