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田峒,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飲,能灌田,故名,湖南永州寶鏡村

寶鏡村,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該村以寶鏡古民居聞名於海內外,寶鏡村是一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的古村落,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食飲,又能灌田,故名寶鏡。2016年11月, 寶鏡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村前田峒,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飲,能灌田,故名,湖南永州寶鏡村


。據《何氏族譜》記載,有清一代村裡就出了進士、翰林侍召、衛千總、巡檢、知縣、典史等34名,至今,從村前秧田中挺立的寶塔,村前大路旁"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下馬石碑,堂屋裡懸掛的"積德延齡"、"厚德載福"、"望重古稀"等古牌匾,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榮耀與顯赫。古村莊園式建築群是湘桂邊界遠近聞名的"寶鏡老屋"。當地民謠雲:"三堂九井十八廳,走馬吊樓日曬西","寶鏡村的屋,四藍山的谷;上莫村的水,馬鞍村的嘴。"說的就是嶺東幾個最有名的村寨的特點。整個寶鏡古民居群佈局坐東朝西,建築風格類似於江南民居,佔地80餘畝,房屋108間。由北往南依次分佈為圍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個部分組成。所有建築耗時近20年,其中新屋的建設就耗時9年。

村前田峒,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飲,能灌田,故名,湖南永州寶鏡村


走進寶鏡老屋,房屋座座相通,房房相連,108棟房屋渾然一體,晴不頂日,雨不具傘,空氣通暢,冬暖夏涼。大院重樓疊室,青石鋪地,整齊莊重;木雕門窗,彩繪壁畫,隨處可見,為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築格局。走在迷宮般的"寶鏡老屋"裡,那庭院深深、九井十八廳的"三進大堂屋";天井內寓意升官發財、連升三級九個銀錠狀石階墩;隨處可見形象惟妙惟肖、內容富貴吉祥,具備圓雕、浮雕及鏤空多種手法的木雕和石雕;村後臨山處四層高的炮樓和了望臺--"明遠樓"……處處可見江華瑤山民間建築藝術的精緻與機巧。老屋建在瑤山,因勢而為,充分汲取了瑤族人民的智慧。老屋內吊腳樓風格的民居;村口近百米長的兩層樓房,下面九間馬廄、上面十八間長工房的建築結構,都體現出明顯的瑤族建築特色。瑤漢建築藝術取長補短,在這裡得到完美結合。

村前田峒,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飲,能灌田,故名,湖南永州寶鏡村


寶鏡的光彩還不止於此。村後,螺岫浮崗、響泉逸韻;村口,珠塘漾碧、曲水回瀾;村旁,松林淡月、槐社夕陽;村前,寶塔涵青,虹橋鎖翠……小小一個村子,也有"寶鏡八景",把古村渲染得如人間仙境一般,實在難得。尤其是秋冬來訪,古松參天,紅楓似火,村莊如詩,田野如畫,讓人久久徘徊不忍離去。古村落地處瀟賀古道的必經地,瑤漢文化的交匯點,其歷史悠遠、絢麗多姿的地域民俗特色,更讓遠方的客人大開眼界,樂不思歸。1964年,海燕電影製片廠在此拍攝過電影《多喜之家》;1997年,瀟湘電影製片廠《漫長的邊界》在此拍攝外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