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3D動畫容易還是2D動畫容易?為什麼有人說國產動畫熱衷於3D的?

金剛石直男


3D動畫、2D動畫,在討論究竟哪個更簡單的前提是,製作方同時擁有兩方面的製作能力?否則別說簡易程度,能不能做出都是一個問題。

動畫製作能力的取決於製作團隊、監督、導演、資金等等多個方面,簡單的程度不僅取決於製作難度,對於動畫製作公司來說是擅長哪個方面,毫無疑問這個方面的會相對更容易、成本也更低。

3D、2D成本

3D、2D動畫哪個成本更低?稍微對動畫業瞭解的人都能脫口而出,當然是3D動畫相對成本更低。之前一部熱播動漫《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主要角色之一的藤原書記,一段舞蹈莫名其妙火了起來,雖說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是2D動畫,但還是有很多人疑問,畢竟這段舞蹈2D作畫成本相對於3D確實要高很多。

成本畢竟是一個相對概念。日本很多企業都是明碼標價,3D成本相對2D更低,但是和好萊塢比起來日本的2D動畫製作成本又遠遠沒有其高。好萊塢大片幾千萬乃至上億的3D動畫製作成本確實是非常高昂,即使在國內請一堆一線明星應該也比不上它的特效費。

3D、2D動畫誰更好看?

許多日漫觀眾看3D動畫時非常難受,畢竟改編動畫風格,相當於改變自身之前養成的習慣。觀看3D動漫難免會產生一些隔閡,但這並不是說排斥3D動漫,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寶石之國》從開播時就佔據著相當優秀的口碑,一反常態的3D動畫並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成功逆襲為當季度的黑馬。

國漫觀眾則對3D、2D沒有特殊的偏好,畢竟你偏好一個可能就會錯失另一方面的動畫。日漫絕大部分都是2D動畫,民工漫也從來沒出現過3D動畫,所以觀眾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主動或被動接受2D動畫。

《秦時明月》是國產最出名的3D動畫,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狐妖小紅娘》引領的2D動畫則絲毫不比其遜色半分。總而言之,即使國漫還處於發展初期,但也因此更加多樣化、多元化,觀眾可以選擇自己的偏好、口味。


東隅動漫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是2D動漫難些還是3D動漫更難一些,我覺得還是看實況說話。


大腦優化機能的選擇——

之前我看過一個關於青蛙視網膜信號與大腦神經細胞相對應的研究報告。大概是講了,青蛙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大腦做出反饋,會更加傾向於選擇邊緣化的東西記憶。

人在記憶東西的時候,也會選擇性記住更簡練有明顯特徵的事物。打個比方說:2D動漫會通過放大眼睛來表達某種起伏的情緒。而3D動漫是走現實化,趨向於真實生活,它並不能完全自由無底線地去放大人物的眼睛。

網上有人吐槽京都動畫都是京都臉,除了眼睛的瞳色和髮型,臉型基本毫無差別。動畫十二黃金原則有一條談到了吸引力,裡面講到很多2D動漫會運用最簡原則——具體代表可參考新海誠。在有限的空間時間去簡化人物,把觀眾的注意點聚集在劇情和情緒上,這樣更容易引起共鳴。

我覺得這樣是更成功的,因為齊普夫定理提到:當同時優化傳送的信息與傳送的成本時,會導致核心放在更精緻的部分。

結論:2D動畫更具有維度更符合大腦的經濟效益。在人的腦容量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從2D動畫獲得有效信息。而3D動畫要正確處理好信息傳遞和優化精緻細節很明顯是更難的事情,更何況如果3D動畫最後崩得誇張了,會引發恐怖谷效應。


兩者前期的準備時間——

從根本上來說,這個問題就是討倫原畫師的培養。

2D動畫設計是一個綜合性學習,培養出一個優質的原畫師,要考慮劇本設計,動畫理念,監督,腳本,企劃等一條線學習,至少得花個3-5年。而3D動畫設計是一個分工化學習,短時間內的執行效率很高。3D基本上是建模OK了,畫風就穩了。

如果是遊戲改編動畫,事實上2D動畫的難度更高一些,首先因為遊戲基本是隻擁有了臺本和人物設定,所以在改編的過程中會更多考慮背景設定,如果讓出現的小樣東西更貼近人物氣息,儘可能不偏離原作世界觀,很明顯這是一個更需要時間的操作。

但如果遊改放在3D動畫上,由於3D的線條不得隨意變形,要考慮到背景,焦距低於25畫面就基本不能看了。加上畫面色彩的精緻輸入,會弱化背景設定,達到避重就輕的效果。

結論:從事動畫工作者如果選擇2D動畫,沒有美術基礎,是完全行不通的。3渲2最大的優勢不在於氣氛,技巧,而是讓更多手法基礎不好的人也可以選擇這行業。


補貼政策——

據我瞭解的信息,國內有良心的2D flash每一分鐘1w,而3D每一分鐘9k。國家對動畫行業是有補貼政策的,一般情況下3D動畫的補貼會更高。3D是一分鐘補貼1500,2D是800。

且不說兩者在製作的時候投入的資金流對比,在補貼程度上,3D動畫更具優勢。接下來,動畫也是成為一種比重不低的娛樂輸出,這也意味著動畫工作者應該擇優選擇,才能從有限的空間裡施展開來。

以現在的動畫發展情況,肯定會傾向於3D動畫,國內是很難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驕傲的將軍》的戲劇臉譜,《東郭先生》的木偶戲,《九色鹿》的敦煌壁畫……這些2D動畫更多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巧妙運用了美術表現手法,從這一點上看到,發展優質2D動畫更難一些。

綜上所述,一部好的2D動畫準備時間是要高於3D動畫,主要原因是發展空間和有限資源。3D動畫的執行力雖然偏高,但一部好的3D動畫是很考驗技巧和成熟度的。要知道紅遍大江南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可是花了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

2d3d更準確來說,是一種視覺表現形式,而非技術手段。畫面精不精緻,值不值錢,更多要看的不是工具,是品質。


上面基本也回答了為什麼國產動畫更熱衷於3D——

①3D動畫給了美術基礎不好的人但又想從事動畫工作者發展的機會,參考餃子導演棄醫從文;


②2D的畫面重複率明顯低於3D,對於後者而言,畫面可以重合利用,節省資金,參考《全職高手》的打戲;


③國家對3d動畫的扶持,所有行業要發展一定都離不開物質基礎的根基;


④商業鏈的選擇,在這個高效率的時代裡,高輸出更符合時代要求,更能在市場競爭站穩根基。

但其實我個人認為,2d3d都有各自的優勢,沒有人會因為寫實技術的進步而否定抽象。一向堅持2d手繪的宮崎老師,在時間的壓迫下,也不得不考慮這個cg技術。或許就目前情況cg的表達情況不夠細膩,不夠優質,但3d的運用技術一定加快腳步融入2d動畫,這無疑是3d動畫的另一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