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語作為副科,物理化學作為主科,對國家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愛音樂愛生活


個人認為國家的教育就只需要設置兩門主科,語文和數學,這是基礎學科中的最重要的兩門,其他學科都應該根據孩子未來發展規劃來進行分級設置。




語文和數學是公認的主科

中文天天在用,語文不好,接近文盲。

數學是各種學科的基礎學科,主要鍛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也是未來其他專業的基礎。

根據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設置應達標的科目

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編程等學科,應該設置不同的級別,比如說,A級為最難,B級中等,C級最簡單。

比如英語,如果出國的孩子,或者想去外企的,希望從事英語方面工作的。就把外語作為一個重要的選科方向。平時學習、考試都是以A級的標準來要求。

那些選擇未來不太使用英語的孩子,或者只有可能出國玩玩的孩子,可以選擇B級或者C級的標準要求自己。

比如物理,也是如此,像我,本身就不喜歡物理,工作以後,也完全沒有用,我就可以選擇C級的標準來學習和考試。

對於有些學生,對物理特別感興趣,可以選擇A級的標準。

至於大學的專業,錄取的標準也不完全是分數線,而是根據該專業到底需要什麼級別的學科基礎。

比如:外貿專業,要求的學科應該是,英語A級,地理A級,歷史A級,物理B/C級,化學B/C級…

這樣的方法,孩子如果偏科,對他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他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自己喜歡鑽研的學科上面,適合國家培養專才。

而且,還讓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就有了職業的意識,未來,他遇到職業迷茫和焦慮的情況就會好很多,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阿磚成長筆記


將英語作為主科,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恢復高考後,政治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急需向國外學習,所以高考考英語,把英語作為主科,以引起大家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對我國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凡事都要歷史的、辯證的看待,英語在那個特殊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不代表今天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科技和中國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英語的重要性在降低,全民英語更沒有必要,它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1、學了十幾年的英語,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

從小學三年級甚至更早就開始學習英語,到高中,再到大學考四級、考六級,前後用了10幾年,花費無數,但是有多少人在工作之後,真正用過英語,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從小學開始,英語就成了三門主科之一,因為它的分值大,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在英語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英語確實佔用了很多不應該佔有的資源,關鍵是到最後都用不到,你說這種學習到底值不值得?

2、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依然無法和外國人交流:

學習英語的第二個弊端就是隻會做題,不會交流,因為我們沒有那種語言環境。前兩天朋友家的店裡去了兩個說英語的外國人,大學畢業的朋友在手機軟件的幫助下,勉強和兩個老外完成了交流,這是迄今為止,她第一次這麼直接的使用英語,但是還要藉助手機軟件。

說到手機軟件,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英語的翻譯,完全都可以用手機完成,作為交流的語言,就更沒有必要強迫人人都說英語了。

3、英語作為主科,實際上增加了高考的不公平性: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對此深有感受,城鄉的學生,在英語上的差距確實非常明顯,城裡的孩子,即便成績一般的學生,高考考120分以上也不是難事,而且普遍能考到這個分數,而農村多孩子,考120分卻非常困難,寥寥無幾。這是和資源不平衡有很大關係的,英語這一學科,不需要多少思維,只要你的聽力好了,單詞量大了,英語就學好了,城裡的孩子,從小在這方面就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更可悲的是,有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數理化超強,但是因為英語瘸腿,最終只能上一個一般的大學,令人惋惜。

我曾經帶過一些美術生,專業課成績非常高,但是因為學習要求英語必須過90分,最後被拒之門外,我真的不理解一個美術生,為何要求那麼高的英語成績?

4、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可以突擊出來的:

當然,這並非說英語不重要,尤其是對於一些高層次的人才,在我國相對薄弱的領域,比如計算機、醫學、生物學等領域,因為要向外國學習,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並不是全面從小學英語的理由。

計算機重要,國防重要,科技重要,不也一樣沒有要求全民學物理嗎?物理不也還是副科嗎?

再說,英語是完全可以突擊出來的,那些出國的老太太、北京的小商小販,他們的英語口語比很多大學生都好吧?在就是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國內考不上大學,打算出國,集中培訓一段時間後,託福雅思考試,不也一樣能過嗎?

英語作為副科,不是不學英語,而是要個英語降降溫,那些真正需要英語的人,你不讓他學,他也會拼命學好的,有個朋友,孩子去國外讀書了,為了陪孩子讀書,也為了在國外能夠找一份工作,她拼命學習託福,最後她考得成績在培訓班裡是最好的。

那麼,如果英語作為主科被拿下,哪一門學科可以作為主科呢?我覺著下面這兩科最有資格:

1、物理:物理作為理工科的基礎,無論對國家還是個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國家來說,工業的發展,國防的強大,離不開強大的物理科學;對於個人來說,學習物理,能夠讓你成為一個客觀的人、理性的人、有智慧的人,影響你人生或者事業的高度。

2、歷史:很多人覺著歷史沒有用,最近幾天大家看到的事情,就知道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了吧?再就是很多人將歷史等同於歷史故事,甚至是野史,以為看看《明朝那些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甚至看一些宮廷劇就覺著自己懂歷史了,歷史非常簡單,其實,歷史不僅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還是你對待歷史的態度,更是一種智慧和情懷,讓你在錯綜複雜的歷史史料中,尋找事情的真相,培養你愛國愛家的情懷,學習歷史,可以”修身齊家這個平臺下“,這些作用,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物理是拉車的馬,它能帶動歷史的車輪的前進,而歷史就是手中的韁繩,它讓馬兒不會走偏。所以,這兩門學科成為主科,是非常有必要的,新高考”3+1+2“模式,已經提升了物理和歷史的地位,只是給英語降溫,還需要時間。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嚴格來說,英語不是像數理化一樣的科學知識。它是一種工具,是一種與其他國家溝通的語言工具。而且對於英語的學習,我個人認為學習方法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是完全可以自學的。掌握了英語就和學會了開車一樣,多一門生存技術。因此,不管英語是副科還是主科,只要你需要用它,就得去學,而且學英語完全可以利用你的零散時間,不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益。比如,查閱外國學科資料等。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些許幫助,謝謝!


讀萬卷書and行萬里路


把英語作為副科,強理化生史,很有道理。英語難到一半學生,把一半學生拒之於學習之門外,失去了學習興趣,失去了很多。然而八層以上的人,生活工作與英語無關。這一半的人,這八層的人,如果僅有幾個象我們敬重的偉人,也會貢獻社會,造福人類。那麼有人會說,他們要與國際交流呢?那些英語好的,不當翻譯還能做什麼?所以,我支持英語為副科,不能再讓它傷害一半的學生了。


ZSK32128952


英語可能對普通人來說一生也用不到幾次,但是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語文、數學才是一輩子要用的東西。對於科研來說,英語才是不可或缺的一把鑰匙,一個工具,因為我們不能要了解外界發展,不能閉門造車,所以英語也是很重要的,會英語的人越多,可能以後的科研人員越多,科研這是國家強大發展的根本,沒有武器,只能捱打。

所以我認為英語做為主科或者副科均可,但是,即使英語作為主科,它的分數也不能比語文,比數學高。


證在路上教育


物理、化學作為主課,能為中國選拔世界頂尖的的科學家,還能培養無數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實現科技強國的理念。英語讓翻譯們去學吧,讓需要的人去學,在國外呆兩年,有了語言環境,文盲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但物理和化學是知識,需要堅實的基礎,然後是研究和創新,需要天賦、勤奮、及窮極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咆哮的愛國者


確實國家的英語教育該到了改革時候了。80年代,全民學英語,是為了適應當時的國家改革開放,也是國家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一個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已經改革30多年了,學習外語早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一個自覺行為。而且,語言就是一個交流工具,要實用,會說,不同的專業對外語的要求也不同。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行政命令,一刀切。現在,將英語退居二線或次要輔助地位,已經刻不容緩了。


東北1960


學好學精英語是有用的,但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很難學精,說實話對每個孩子享用一生的中文部分孩子都學不透何況外語!學外語提升不了智力,學個一知半解沒什麼用!為了高考學英語社會付出巨大資源、孩子付出很大精力!如此對大部分孩子而言沒必要!初中以下很難看出外語對孩以後的作用,但初中畢業時基本可以辯別。見意初中以前外語可作為主課教學,以後可作為選修課程。外語實行社會化等級考試,作為大學招生及入職參考!


婁一LGS


建議英語主要放在託兒所、幼兒園學,上學後僅作副課,語言類的越早學效果越好,幼兒園內交流半天普通話,半天英語文流(比如下午只許說英語),小學初中英語只作副課,高中大學英語只作選修,這樣可以事半功倍,現在中學生太多時間花在外語上了,而且高考也因為英語這門課卡住了太多的數理化強項的聰明的學生進入好的大學,太可惜了,現在的教育體制必須修改


幸運777


看看身邊有多少八級英語水平的人,她們在幹什麼呢?教教孩子,還是有點用,我不會英語能和一個八級英語水平的老師聊天,後來她問我幾級,我說了她不信哈哈哈哈,英語水平再高,只能用來教孩子吧,因為英語是主科,孩子學不好總分上不去的,物理化學是負科,關係不大,所以現在的老公不會電工,水工的太多了,出軌的也更多了。哈哈哈哈哈,我不喜歡英語,可是我理科學的好,老公,電工,水工,都是我,家庭幸福,安居樂業!哈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