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章率部死守南天門38天,說好的2天,虞嘯卿為何變卦了?

__滿臉陰霾


我是一個團劇迷,我來回答這個提問。

攻打南天門並不是虞嘯卿變卦了,虞嘯卿是一個敢拿腦袋撞南天門的人,他為了拿下南天門臥薪嚐膽,準備了整整一年,最後是上峰的上峰變卦了。

兩百人的突擊隊本來堅守兩天,為什麼在南天門堅守38天,我認為有一下幾點。

1.攻擊立止部分來自沙盤演練

沙盤演練有個很壞的影響,在英美觀察團等外人面前,證明師座計劃的不可行,從而造成又開始談判桌上的角力。

虞師座能夠促成南天門攻擊,是很不容易的:

由遠征軍歷史可知,英軍一直想讓美國援助物資送到他們的非洲戰場;或者著重進攻緬北戰區,保護他們的印度殖民地,對於滇西的進攻一直是在想法破壞的。另外,1944年左右,在滇西的部隊來源複雜,指揮困難。

虞師座將自己立成一杆旗,靠個人魅力征服英美觀察團成員,將虞師擰成一股繩。兩年生聚,積極爭取英美支持,爭取裝備,精研戰術,訓練軍隊,鼓起士氣。到了沙盤演練前才終於讓各方都支持打南天門。

沙盤演練使得虞師的努力很大程度上被破滅了:

2.重啟談判桌的爭議:

但是煩死啦組合公開在沙盤演練時擊敗了精心準備的虞師座。讓虞的戰神光環破滅。可以預見到英美觀察團成員會從過去的狂熱中冷靜下來,即使仍然認可師座是優秀軍人,但也只是一個優秀的中國軍人。會讓英國人又開始動他們的小心思,美國人又開始猶豫,所以很大概率談判桌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扯皮。

3.上峰失去對勝利的絕對信心:

死啦和師座一起定的計劃,為了保密,很大概率是隻上報了要進攻,大的進攻策略,詳細的鑽油桶計劃應該是沒上報的。那麼對於已打破光環的師座,鬥志不強的上峰們,各懷心思的英美,會不會認為師座打南天門失敗可能很高,從而下達攻擊立止命令呢?

4.唐基的轉變:

唐基,作為虞師和上峰溝通的橋樑,經過沙盤演練,也會有個轉變。唐基的軍事能力應該不強,主要是政治手腕強。他應該是虞師座到雲南後才加入虞師的(虞師座在祭旗坡授旗的時候,說過有唐基過來,他可以不用管瑣事了,說明唐基過來不久)。所以唐基應該沒有和虞師座一起經過他前面打過的苦戰,在雲南這一直是備戰,加上英美觀察團和精銳們對虞師座的崇拜,很可能他低估了打南天門的難度及虞師可能付出的代價。而沙盤演練中,煩死啦組合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意識到他的虞侄不一定會勝利,即使勝利也可能是虞師覆沒的代價換來的。所以對於收到的攻擊立止命令不會積極運作,去阻止上峰攻擊,反而會主動配合,保證上峰的這個命令得到執行。

講真,死啦的天才是在戰術,臨危應變上。對於國際形式的瞭解,大的軍略,劇裡是沒表現他有這個能力的,從他表現出來的經歷,也很可能是沒有這個視野。而且死啦的玩政治是弱項。估計他就沒有意識到,公然擊敗師座,表明南天門不能打下,打破師座東方巴頓的形象,會有多麼大的影響。

而且開始死啦的計劃應該是擊敗師座後,獻上油桶計劃,這樣可能還稍微能讓觀戰的那幫人有信心打南天門。但是中午吃飯和煩啦聊過之後,沒有講出這個計劃。最終導致了南天門38天。

死啦是個短兵相接的天才,但是他的出身,經歷,性格,決定了他身處軍隊的體制內,卻從不按體制的方式辦事。這樣難得的他能保持他的初心和悲憫,可惜的是,體制也會反噬他。

不一樣的角度看團劇,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團迷給予指正。





川軍團崔勇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是眾多抗日劇裡面一個獨特的存在,裡面各個角色的方言口音,永遠破爛的軍裝,需要換彈夾的槍,這些用心的細節經常被廣大網友拿出來討論。



這部劇的最後,龍文章率領自己的炮灰團佔領了對岸日軍的樹堡,虞嘯卿的命令讓他們最多隻需要堅守兩天,可是最終虞嘯卿失約了。

關於虞嘯卿的失約,有太多的理由,比如:為了大局的談判,國民黨的腐敗,唐基的阻攔。其實這些理由不應該能攔下一個整天把屈原和岳飛掛在嘴邊的人,但是最終虞嘯卿還是放棄了龍文章他們。

我覺得應該從更深處,從虞嘯卿本人身上去尋找原因。這個口稱一天只睡四個小時,這個口稱決不能坐視亡國的人,最後卻沒有整天怕死的炮灰團英勇。

劇裡面龍文章說過一句話:讓事情回到他本來該有的樣子。事情本來該是什麼樣子呢,炮灰團的士兵首先是人,他們肯定都會討厭戰爭,他們也肯定都怕死,這就是事情該有的樣子。最後他們奮勇殺敵,英勇抵抗,是因為他們是士兵,他們有責任,他們想結束這場戰爭,這也是事情該有的樣子。

可是虞嘯卿這個人就不是事情該有的樣子。他雖然不腐敗,他也有一腔熱血,可是他的內心本質並不是想結束這場戰爭,他的理想是建功立業。甚至可以說他喜歡戰爭,他需要戰爭為他帶來功名。這也是唐基為什麼最終能勸得下他,唐基抓住了他建功立業的內心。

當他聽到可以統帥更多的部隊,可以打更大的仗,可以升更高的官。他於是就把自己掛在嘴邊上的袍澤弟兄們給拋棄了。真實的歷史中這樣的事發生的太多太多了。當然他們不會把這些事情叫做拋棄,他們有很多冠冕堂皇的詞語:大局、戰略、犧牲。


獨立電影


看了小說,大概就會明白,最重要的原因是唐基,立場不一樣看的也不一樣,如果真的攻上了南天門,虞師戰損太高,是可以拿下南天門,虞校卿功勞可以獲得嘉獎,但虞師已經無兵馬以及各種資源,相反沒有攻擊,上峰知道虞師可以拿下南天門,資源會源源不斷的來,最重要的可以統帥三軍,唐基當時給拒掉了一個將銜,將銜算什麼呢,統帥三軍拿下南天門,兵強馬壯,前途無量,這是唐基的算盤,也是虞校卿父親的算盤,棄車保帥。唐基不是壞人,他的職責就是……不說了,累了



O林小o


嘖嘖,原因很簡單,事情已經發展到他也掌控不了的地步。

當初虞嘯卿和龍文章演練時候,虞嘯卿承諾4小時供上南天門,剛開始虞嘯卿也是打算按照計劃走的。

但是,在總共將要開始時候,唐基那個糟老頭子帶來一紙手令-攻擊立止。說白了,就是虞嘯卿的上司不讓打了。

虞嘯卿一開始特別氣憤,還跟唐基爭執了半天。他本來已經打算抗命也要進攻時候,發現唐基把他的準備拆了個精光。首先所有的營級以上幹部被全部叫走,走之前還將這條軍令告訴了全軍,同時將所有補給,裝備全部拉走,讓虞嘯卿無計可施。

虞嘯卿瞬間沒明白了始末,於是打算利用剩餘時間把自己送過江岸跟死啦死啦一起死。關鍵時候唐基又來了,說是南天門進攻不過是場軍事偵查,意義很大,上邊已經決定打,而且要大打。同時,提醒他,現在他打就是違抗軍令,是譁變,會遺臭萬年。如果不打,就可以好好佈置,然後一舉拿下南天門,攜此大功往上爬。

唐基有一席話徹底動搖了虞嘯卿的決心,唐基說:“你不願意說,可見你也心焦得很。三十五啊,聽說人三十五以前是活上輩子積的德,三十五往下就要靠這生這世了。三十五啊,嶽爺爺二十六就已經是軍長了。風波亭就在對岸山頂上。去吧。辜負你的一生才學和本來可做的事情。你比不上岳飛,不會有人記得你,因為你什麼也沒做過,只是個把岳飛掛在嘴上的短視之徒。去了。你一敗塗地,你虞家從此失勢,不但於事無補,連給他們的支援也要斷了。沒去,整個軍的攻勢實則是由你調整部署,只要行動得快,山上的還有得救,而且這戰打完,你是副軍長甚至軍長。你三十五啦。說好聽你雷厲風行,說難聽你是熱鍋上螞蟻。說好聽你是空負報國之志,說難聽你是一事無成。你父親送我出門時就讓我跟你說,可我特地放到現在才跟你說。你父親說中國這些年要靠槍桿子,也許我兒子是天才,可只帶一個師的天才在我眼裡就是個孫子。”也正是這席話,讓虞嘯卿放棄了自己的堅持。死啦死啦說,虞嘯卿這娃活得越來越像唐基了。

所以,虞嘯卿變卦剛開始是被軍令和唐基逼得,後來則是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但求無Bug


說好的四個小時呢,為什麼龍文章等了三十八天。

我看到過,很多回答,很解氣的憤怒的答案。矛頭指向唐基,罵他是個草菅人命的屠夫,接下來指向黑暗昏庸的國民黨廣場。。。。。。

這,很解氣,一部小說,一部連續劇嘛,你想看出什麼來,連作者也控制不了。蘭曉龍也不會出來申辯什麼,他果然沒有出來。

其實,老李我看到的有稍微的不同。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都是圍繞著“衝突和矛盾”展開的,所有的。

那麼《團長》裡面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窮,匱乏,沒有物資,沒有武器。其實這是很可怕的,中國人並不怕拼命,可是沒有物資和武器呢,連孟煩了這樣一個熱血的戰士也只能變成誰也不喜歡的潰兵,就為了一口吃的,他在市集上可以脫下自己的褲子。

這,一直是整個小說和電視劇的基調,窮,匱乏。

當年的政府就是這麼窮,財政就是這麼匱乏,不能單單歸結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當時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財政收入絕大多數來自於農業稅,特別是日寇佔領了中國沿海地區之後。可是這稅收能收上來多少呢,大半的土地上在打仗,人民流離失所,種地的人都不多,怎麼去收農業稅。看到一個農夫,你是把他抓了壯丁呢,還是問他徵繳農業稅?

實際上,當時國民黨有點打不下去了,沒有東西打了,甚至於有小小的接觸,和日軍準備聊聊停戰了(並不是投降),這個時候,共產黨的游擊隊為了撐一下國軍,才發動了“百團大戰”,把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回日佔區,此後,重慶才能苟延殘喘一下子,當然,日佔區的游擊隊從此壓力就大增了。這並不是我杜撰的,有真實史料的。

窮,匱乏。大洋彼岸的美國在還沒有參戰的時候,羅斯福就強行壓著議會通過了一個“租借法案”,就是把大量的物資“租借”給蘇聯,英國,中國,說法是租用,如果有損壞就當是購買,用這個口號開始把大量的物資,武器,送到反法西斯聯盟國家的手裡。

《租借法案》團友可以自己去網上搜索一下,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當是向美國伸手要租借物資的大頭有蘇聯,英國和中國,爭搶的頭破血流的,山姆大叔雖然生產力強大,可是也抵不住這麼大的需要啊,只能看情況給了。

那麼就有人說了,中國人沒有戰鬥力,從清朝開始就沒有戰鬥力,這是個懶散的民族,把物資給他們,等於是浪費了。

為了向國際社會證明中國戰士是很行的,蔣志清無奈,組織了十萬最最精銳的戰士,這是在抗日很艱難的時候啊,組織了十萬遠征軍。遠征軍可歌可泣,壯懷激烈,估計是蔣志清在出徵之前就向那些帶兵的將領說過了:“為了向美國證明中國戰士的實力,為了租借物資,寧死不能丟醜。”果然,沒有丟醜,一戰成名,從此租借物資源源不斷,中國軍人,僅僅是缺少物資,如果給他們武器和物資,他們甚至比英國軍人還要能戰鬥,這是遠征軍血戰得來的評價。

回到我們的《團長》,這裡面對於匱乏從來不缺少描寫,比如那個大菜《豬肉白菜燉粉條子》,阿譯把父親的遺物當了,買回來豬肉,孟煩了脫下褲子也沒有換來同情的粉條,他昧著良心偷了一個喜歡他的女孩子的錢,買來粉條。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在讀者或者是觀眾心上勒出一道道血線。

或者再前面一點,中國軍人用槍托和木棒攻擊日軍的坦克,血肉橫飛,他們沒有武器,只有肢體,於是便肢體橫飛,我相信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最後用牙齒去啃,可是,可是沒有武器,牙齒啃不了坦克。

虞嘯卿到徵兵站誘惑他們,一大半就是用的武器。湯姆遜,捷克式,迫擊炮......如果這些軍人真的是一些兵渣子,那麼武器能誘惑他們嗎?不能。

他們不是喜歡武器,他們只想得到一個機會,一個向日軍攻擊的機會,除了木棒,還有別的機會吧?長官。

最要緊的-有鬼子可以殺。

我是湖南人,我很喜歡不辣,這個老鄉居然在出徵前拿回了自己的步槍。不過,上飛機之前被收回去了,不用帶去,那邊美國人管槍,這把槍當然要留下給國內那些拿著鋤頭的國軍兄弟。

軍官挺起胸膛,掃視著我們這群瑟瑟縮縮的人,“我不冷嗎?這是上峰命令!國難當頭!委員長的早餐都已經是一杯清水一塊餅乾了!你們是裝備最精良的部隊,要想著為國內抗戰的弟兄節省!”

這是非常赤裸裸的描寫匱乏,而並非諷刺官僚主義。

真讓人淚目,這樣的一群戰士,活得就像是一群叫花子,小偷。他們沒有任何戰士的尊嚴,沒有得到自己該有的。

所以,所以我們大家在看到禪達人敲鑼打鼓的接待這群人的時候,看見大家送上食物的時候,看到他們搶劫包子的時候,那一段,我眼睛都紅了,這其實是他們早已經該享受到的物資。

還能在窮一點嗎?

小醉把她的木牌掛回了門上。因為昨晚有個不要臉的傢伙一字沒提,可幾乎是明火執仗地告訴她,自謀生路,我養不活你。

有點心酸不,一個戰場上的現役軍官,養不活自己的老婆,他老婆被迫當一個土娼。

就連打下南天門(松山),也就是為了解決滇緬公路,能送更多的租借物資,一切都圍繞著物資,匱乏轉啊轉。

拿下南天門,虞嘯卿和龍文章做夢都在想著,於是他們去了。

這個事情很好,要我說真實挺好的,可惜真是巧合,和匱乏這個主基調正面槓上了。

這個時候,突擊隊已經上去的時候,上峰的上峰來了一個電報“攻擊立止”。為什麼要攻擊立止,為什麼?

唐基:“虞侄,虞侄,你要的又何嘗是個解釋呢?解釋你自己心裡早有,日軍已經是必敗無疑,這仗又何嘗要你我來決出勝負?想想上回的滇緬之戰,是什麼成就了你?”

虞嘯卿:“是利益成就了我。是的,解釋我心裡早有,我的攻擊計劃,異想天開膽大妄為,竟得恩允,因為為利益,那時候我們做出積極態勢只為成為主戰場,成了,便有源源而來的物資,方便我們做任何事情。現在,這利益是不是已求之而不得?黃了?”

看看,原文很隱晦的提出來了,其實把利益兩個字換成物資,那更恰當。

這,爭的,又是一個大運輸船隊,一大批物資,幾十萬噸甚至三百萬噸的物資,能夠武裝十萬人的物資,這是數萬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實力保證才能夠要求的物資,這是讓中國軍人不再需要用木棒和牙齒去對付坦克的物資,這,必須要用對面山上龍文章和突擊隊去換。

虞嘯卿意氣風發,還是要打。

唐基:“虞侄,你一師之力撼不動怒江。” 是的,你要是敢攻擊,那麼,上峰立刻變成你的敵人,重炮立刻會炮擊虞師。

李冰:“軍部把所有輜重車都調扣了,說鄰防區急用…”

看看,馬上上峰開始下手了。

虞嘯卿知道,整個師攻擊是不可能了,所以,他只有自己去赴死了。

唐基:“站住——就去尋死啦?愧對一個人就要死,愧對了幾萬萬人也不外乎是個死,所以你不用急。你拿的主意是不是就是上了南天門,被那個天靈骨都長反了的傢伙一問,然後抹脖子就死?哈,我都死啦,你們白死就白死吧,我管不到啦。”

你常說的,仗打成這樣,中國軍人再無無辜之人,你怎麼還是苟延殘喘到今天,你對不起幾萬萬人,早沒有見你去死,現在對不起一個人,你就去死?告訴你,你如果去死了,那麼對面山上才是必死無疑,炮火支援沒有了,大口徑機槍支援沒有了,飛機轟炸掩護沒有了,更別說什麼空投補給了,你就圖心裡快活,去赴死?

唐基:“以我幾百萬袍澤,幾萬萬同胞,它就是偵察。”

就是,是的,利益,巨大的利益面前,軍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麼。張立憲也說過:“知道,可是不這樣,血肉換來的陣地,又要丟了。為國捐軀,得其所哉。”

虞嘯卿:“你想讓這幾十個活著過我們的防線,進後方?為禍民間?”

死啦死啦:“您清楚得很,一群喪家犬,光日軍今天的炮擊造成的傷害也幾十倍於這群喪家犬。而東岸有日軍。禪達再不敢睡覺了,我們也不敢睡覺。”

虞嘯卿:“你草菅人命。”

死啦死啦:“日本人要打過江,對著暈暈欲睡的我們,那不叫草菅人命,叫屠殺。。”

看吧,這道理,其實大家都懂,龍文章懂,張立憲也懂,奇怪的是,虞嘯卿是藉著最大的悲劇,才懂的。

他懂了,龍文章在南天門掙扎,他在怒江邊煎熬。懂這道理,可是還是煎熬,想要一起赴死,以全義氣,可是留下來,會更有用。這也是最後,幾十年後花圈上寫的兩句話:我一生愧對的摯友,我必須面對的摯友。

我必須先當好我的軍人,對不起了,我的朋友。軍人必須能失去一切東西,包括朋友。

那麼,龍文章,虞嘯卿他們煎熬來的東西,又沒有提到呢,在小說裡面模糊的提及了一下,我們來看看:

你們想不想坐在長炮管的沙曼坦克上,在幾里地外就把敵軍的坦克打作廢鐵?你們身後上百輛同樣的坦克都歸你指揮,一百五十五毫米的長程湯姆和野馬式戰鬥機給你們提供支援。你們的士兵永遠不會再挨餓受凍,在你們曾經被趕成兔子他爹的國土上用噴火器和自動步槍殲滅敵軍,我們用火箭筒、重機槍和八十一毫米迫擊炮對付敵人的工事,我們讓每一寸的故土灑上敵人的血,再去親著土地,告訴故土,我們終於回來。


李勉9


唐基的阻攔起了決定性作用,本來一切可以按計劃進行。

虞嘯卿最後被架空了,心態發生很多變化,氣憤到無奈到妥協。

那麼就分析下影響他的幾點:

政治局勢

當時國民黨的黨派鬥爭,腐敗之風已經愈演愈烈。

各方都在保證實力,抗日已經成為黨內大忌,保存實力成了重中之重。

黨派內的鬥爭已經白惡化,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已經暴風雨即將來臨。

各方都在保留實力,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唐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很瞭解現在的狀況,明哲保身的上策,抗敵違背上峰指令實則走上死路。

被架空

唐基知道虞嘯卿為人,肯定會抗敵,所以早就做了充足準備。

虞嘯卿的精兵良將幾乎全被調走,剩下的炮兵也是無從下手。

無兵可用,根本無法做出有效衝鋒,只能作壁上觀。

虞嘯卿氣的想槍斃唐基,但是已無力改變戰局,內心也發生很大變化。

成全炮灰團

不是自己親兒子,並怎麼愛護。

看到現在的局勢,虞嘯卿感覺龍文章這樣死了也是十分有意義。

這樣的死很有價值,總比回來鬱鬱而終好。

他知道龍文章戰鬥才是他想要的,但現在黨內避戰,肯定讓他生不如死。

或許南天門的一千座墳,本來就有他一座,他可以在那永垂不朽。

綜述

虞嘯卿無法改變,十分無奈。

他肯定想了很多,最後逐漸冷靜下來,也就認同了眼前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