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鮮卑族在漢化之後會出現部分漢人鮮卑化現象,比如高歡?

於無聲處34


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死後的幾位北魏君主逐步進行漢化改革,很多鮮卑人(半遊牧、半農耕)由遊牧轉化為農耕,到北魏孝文帝時期進行全面的漢化改革,漢人和鮮卑人之間的族群逐步融合,反對鮮卑漢化的一些貴族被消滅,但鮮卑和漢人族群之間的矛盾還是存在,民族融合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互相滲透、磨合,形成新的漢人群體,或者稱漢化的鮮卑人,或者鮮卑化的漢人等。

北周的宇文泰實施民族融合的政治手段比較強,漢人的門閥士族豪強和鮮卑貴族之間的相互聯姻使得漢人和鮮卑人上層融合的非常好,很多漢人門閥士族都娶了鮮卑貴族的女性,譬如,隋文帝楊堅娶得獨孤氏就是鮮卑貴族的女兒;李淵的妻子竇皇后是北周武帝宇文扈的外甥女,有一半的鮮卑血統;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則是鮮卑貴族和漢人的後代。北周將漢人門閥和鮮卑貴族整合成為赫赫有名的關隴政治集團,為將來的隋朝、唐朝奠定了基礎。(北周武帝宇文扈像)

高歡為何鮮卑化?

想當年高歡是一個破落戶子弟,窮的叮噹響,多虧了鮮卑女子婁昭君慧眼識英雄,嫁給了這個窮當兵的,並有一匹戰馬陪嫁,高歡才由普通士兵成為100人的小隊長(必須有戰馬才能擔任小隊長)。高歡由此風生水起,開啟了開掛的人生。(高歡劇照,渤海高氏,鮮卑化漢人)

北魏末年,北方六鎮起義,這裡面有戍邊的士兵,也有各族的普通人民。六鎮起義被鎮壓後,有很多投降的士兵,有鮮卑人、漢人、匈奴人、羌人、高車人等,由於受到爾朱榮手下契胡士兵的殘害,不斷起義,達到26次之多,一半的投降人員被殺。高歡利用計謀取得了統領六鎮起義投降士卒的統帥權,善待投降士兵並將他們轉移到山東(太行山以東)地區,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將來立國的基礎。

高歡也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問題,他曾經試圖改善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問題,他的做法是鮮卑人等負責軍事,守衛邊疆,也希望更多的漢人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從事農耕,為國家帶來可觀的利益,但是這個整合不是很成功。

高歡更偏向鮮卑人,因為他的妻子婁昭君就是鮮卑人,婁昭君幫助高歡起家。此外,高歡還給六鎮流民的鮮卑人以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特權,他們是高歡起家的主要軍事力量,一旦取得政權,他們必然在其中獲得權益。很多鮮卑人只負責打仗,不從事農業生產,六鎮鮮卑人成為了職業軍人組織,拱衛晉陽。(婁昭君劇照,鮮卑人)

高歡既然偏向鮮卑人,那麼很多鮮卑的文化就滲透到社會的生活中,有些是以政治強加手段實現的,譬如漢人要按照鮮卑人的風俗習慣生活,服飾、節日活動等,也在局部地區出現了很多鮮卑化的漢人。(六鎮起義中的六鎮,大多是鮮卑人,是高歡起家的主力部隊)

北齊政權偏向鮮卑人,這就導致漢人士族和鮮卑人在統治上產生脫節,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未能彌合,綜合國力弱於北周整合後的政權。這是北齊被北周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齊被北周超越的另外一個主因是崇尚佛教,很多人出家為和尚,大批的土地被寺廟所兼併,這樣導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國家的稅收也出現大規模滑坡。而北周武帝面對寺院大量佔有土地和勞動力的情況,在北周境內開始了大規模的毀佛行動,釋放了大量的勞動力,國家的賦稅也有了保障。

綜上,北周國力雄厚,民族融合,綜合國力很快超越了北齊,而北齊國力日漸衰弱,很快被北周滅亡,存國僅僅27年。


穿越再現彼岸


  • 胡服騎射

漢人胡化,最成功的案例大概是戰國時期的趙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讓趙國成為戰國後期數一數二的強國,直到長平之戰以前,趙國仍然是其他各國的夢魘。胡服騎射,拋棄寬袍長袖,學習匈奴,發展騎兵部隊。後來,強漢北逐匈奴,騎兵依舊是中流砥柱,關於打仗,顯然,胡化更有利。

在正統的漢人觀念裡,胡人和飛禽走獸並沒有區別,所以胡人漢化是文明開化的象徵,漢人胡化是落後愚昧的標誌。


  • 五胡亂華

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魏晉是得國不正最典型的代表,特別是在兩漢帶給華夏民族空前的繁榮和文化自信面前,這種對比尤其強烈,就好似地獄裡的怨念重現人間,曹魏短命,詛咒落到了西晉的頭上,可是,所有詛咒又原封不動的還給了漢人。

西晉之前,北方一直是漢人的經濟文化中心,八王之亂徹底掏空了漢人的家底,被漢人長期壓制的其他民族找到了機會,他們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不得已,漢人只能衣冠南渡,留在北方的漢人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這在漢民族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在這種情況下,胡化是漢人保命最好的手段,高歡和他的父輩以及祖父輩們就是那個時代,漢人胡化的作品。

當然,我們能夠了解的歷史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是,漢人失去了統治地位,淪為了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的情況確定無疑,歷史是漢人寫的,漢人有多慘,西晉就有多糟糕,漢人的這筆血淚債完全記在司馬氏的頭上。


  • 北朝的改革

拓跋鮮卑入住中原以後,百年之中,起起伏伏,因為拓跋鮮卑屬於遊牧民族,具有部落文明的顯著特徵,其構成相對鬆散,部民的權利相對較大,首領的權利被削弱,後來,以社會矛盾加劇為契機,孝文帝推行胡人漢化政策,保障漢人種田的權利,遷都,改姓,換服,通過一系列手段,拔高漢人的地位,打擊了胡人,最終將權利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打天下要放權,坐天下自然要中央集權!

客觀的說,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並不是因想要改變漢人的地位,而是出於政治和經濟的考慮,這些舉動為漢人挽回了些許顏面,南北朝,如果中國的廣大北方土地,良田變草原,而中原大地又是漢人的發源之地,就像猶太人一定要回到耶路撒冷,那是信仰之地,所以對於孝文帝這位皇帝,歷史的評價極高。現今,有人搬出冉閔殺胡一說,也算對漢人有功。


  • 分裂和角逐

中央集權也帶來了一個壞處,那就是,一不小心,大權旁落就很麻煩,孝莊帝時,權臣爾朱榮隻手遮天,孝莊帝用計剷除了爾朱榮,沒想到,激起了爾朱榮手下的報復,他們殺害了孝莊帝,又按照自己的意願廢立了一批皇帝,然後,新的權臣又明爭暗鬥,高歡粉墨登場,併成為最後的贏家。高歡雖是漢人,可是他生活的環境高度胡化,鮮卑人表面漢化,但骨子裡依舊認為自己是胡人,胡人和漢人終究是有隔閡的,既然政權依舊屬於鮮卑人,那麼要鞏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首當其衝就是和胡人,特別是鮮卑人站在一起,所以,高歡的鮮卑化也許含有骨子裡對鮮卑文明的認同,但最重要的一定是政治考慮,爭取得到鮮卑人的支持!

高歡沒有想到,自己立的皇帝逃走了,不得已,他只好又立了一個皇帝,於是,北方分裂,東魏和西魏誕生,高歡們的勢力在東邊,他們的國家就叫東魏,逃走的皇帝找到了關中的地方勢力宇文泰(鮮卑人),在關中繼續當他的傀儡皇帝,這個宇文泰也不是省油的燈,真可謂,才出虎穴,又進狼窩!

高歡已經得到鮮卑人的支持,那麼宇文泰必須另謀出路了,他只能依靠漢人,歷史有時候的確詭異,擁有強大實力的高歡竟然沒能滅掉宇文泰,而且還讓宇文泰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統一北方只好不了了之。


  • 發展

高歡死後,他的兒子高洋建立了北齊,而宇文泰的子孫也不甘落後,建立了北周,同樣,高洋雖是漢人,但是他親胡人,所以他建立的政權依舊得不到祝福,雖然宇文泰的子孫是胡人,但是,他們建立的政權給了很多漢人施展抱負的機會,歷史上有很多諷刺高歡的故事,而對宇文泰總是一片讚歌,拋開政治原因,他們都可以算得上是英雄。


  • 重生

後來,北周滅掉北齊,三百年的詛咒終於畫上了休止符,楊堅勵精圖治,率領漢人翻身農奴把歌唱,天下也復歸大統,歷史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開始。歷史證明,只要給漢人數十年的和平,漢人就會還世界一個太平盛世!


時光歌者王阿癲


這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之後的國情有很大關係。原本鮮卑族子弟的社會地位是有保障的,哪怕他拒絕漢化,憑藉祖上的軍功,憑藉自己得軍功,都可以保持乃至提升自己的地位。一旦漢化成為風氣和制度,區別就來了。在漢化政策的中心,比如洛陽和周邊地區,大量的鮮卑貴族,軍人和他們的子弟唄徹底漢化,語言習慣文化思想與本地的漢人沒什麼區別,社會地位有升無降,逐漸與保持鮮卑習慣的族人脫離。漢化的胡人包括鮮卑人我們應該認同為漢人。而在偏遠地區從軍的鮮卑軍人及其家屬,比如六大軍鎮的軍人,仍然還保留著鮮卑習俗,洛陽的漢風吹不到他們身上,等於是被社會拋棄了,原有的身份保障,進階通道都被堵死了。破六韓拔陵帶頭的六鎮兵變,就是六鎮士兵對此積怨已深引起的。六鎮與洛陽是兩個世界,與他們一起生活在六鎮的漢人自然會被胡化,鮮卑化。胡化的漢人我們只能認為是胡人,鮮卑人。種族不能從血統分,要從文化上分。


陸小布同學


民族交流和融合是一個長期的互動的過程。有人漢化就會有人胡化或者說鮮卑化,每個文化都有吸引特定人群的屬性,就像現在有人歐美化,日韓化,同時也有歐美人日韓人漢化。愚以為這是很正常的


吾丘壽王學文化


禮尚往來,有來有往才是正常交流。不親身經歷,怎麼評價損害優劣?


長風浩蕩


禮尚往來,有來有往才是正常交流,不親身經歷,怎麼評價損害優劣?。


吾是四五六


《北齊書》和《北史》上說,高歡的六世祖高隱是勃海郡蓚縣的漢人,是晉朝玄菟郡的太守。直到祖父高謐時期,還是漢人,後來被流放到懷朔鎮,世居於此,家族被鮮卑化,以此與高門渤海高氏攀附關係。高歡雖自稱為漢人,但據史載“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遵同鮮卑”,也有學者認為就是鮮卑人。

所謂的鮮卑化漢人,也就是說他的父輩祖輩原來是漢族人,後來跟鮮卑婦女通婚,有一些鮮卑族的血統和風俗習慣。

而漢化鮮卑人也就是鮮卑族的男性和漢族婦女通婚的後代。

因為封建時代,講究門第家世,又是男權社會,所以才有鮮卑化漢人和漢化鮮卑人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