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一、李煜的千古名篇

李煜被譽"千古詞帝",確是實至名歸。在中國浩瀚的詞史上,他的詞帝地位無可撼動。他的詞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的詞,多描寫帝王宮廷生活,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柔靡;後期的詞,多傾瀉失國之痛,抒發去國之愁,語言傷感、沉鬱哀婉、感人至深。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前期詞作如《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首詞把一個女子在一個花好月圓的夜晩,偷偷跑去見心愛之人的自然與率真,表現得淋漓盡致,詞的風格旖旎、唯美柔靡,卻又不失生動形象,與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一詞能相媲美。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後期詞作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把一個囚禁帝王的亡國之苦、去國之愁,表現得非常悽美悲壯,詞的風格傷感沉鬱、唯美動人,實屬千古絕唱。其詞前後風格囧異,各具特色,但均不失為千古佳篇。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二、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有一首最口語化、最淺白易懂、最琅琅上口,也是最為流傳千古的佳篇《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以白描見長,通篇最富口語化,最淺顯易懂,卻也是千古絕唱、驚豔千年,至今仍令男女老少,隨口吟誦、琅琅上口。李煜作這首詞時,南唐已亡國,南唐將領已歸宋,他成了階下囚,終日被禁錮,備受屈辱,遍歷愁苦。他愁雲慘霧、以淚洗面,每天醒了愁,愁了哭,哭了寫,把自己的滿腹愁緒,融進詩詞裡。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0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詞牌名相見歡存疑,因為詠的是離愁別緒,但不影響我們欣賞詞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最淺白易懂的詞藻,卻生動的寫出了李煜默默無言的寂寞孤單冷,一個""字在這裡非常形象,體現了李煜的孤單和淒涼,同李清照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中的""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啊,想想以前宮廷繁華旖旎的日子,再看看如今形單影隻的我,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多麼大的落差,多麼的悲涼孤單啊,可憐薄命為君王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西樓"在古詩詞中常指美好事物,與愛情等有美麗的緣分,如李清照《一剪梅·紅藕相殘玉簟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中的“西樓”寫盡了悽美相思之愁。而李煜在這裡卻只能"獨上",寫盡了孤單及思念故國之愁。"月如鉤",李煜在這裡是借月抒發思念故土之愁。古詩詞人多以月抒發情感,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白,低頭思故鄉“,抒發的是思鄉之情;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抒發的是思親之情,等等。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0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在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中。此句寫得非常的悽美悲涼。"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常逢秋而悲,悲而傷懷。”秋風秋雨愁煞人“,秋意濃、天漸寒、衣衫薄、人孤寥,怎能不令人愁悵萬分、愁思萬千呢?那寂寞孤立的梧桐樹不正和自己一樣嗎?都被""在了浸滿秋色的院落中了。一個""字雖淺白,但卻異常生動形象,其實作者在這裡表達的是,鎖的不是秋色,而是孤單的自已,秋色哪能是一把鎖就能""得住的呢?這裡形象的寫出了李煜不願被囚禁,想衝破牢籠、迴歸故里的真情實感,也寫出了他對囚禁生活的極端憤慨和滿腔愁怨。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0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最後這幾句是千古名句,現代人多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愁思。這幾句也是白描,用語簡單淺顯,但卻意猶未盡的表出了李煜莫名的愁緒和痛苦。但就是這麼淺顯的詞,我們一般人卻是萬萬寫不出來的。在這裡,李煜的愁是用""的,剪字用得太棒了,李煜把愁緒比作絲狀物或其他物品,是可以用剪刀來剪的,但這種愁緒又是"剪不斷、理還亂",太難以名狀了,說不清,道不明,怎麼弄都不行,這種滋味真的是很難受、很痛苦啊。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用白描手法寫出了"愁的亂",他在《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僅寫出了"愁的長",還寫出了"愁的動"態。古代詩人寫愁寫得好的還有,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豪邁誇張的手法寫出了"愁的長",愁緒和三千丈的白髮那樣長,李白還有寫愁長度的《橫江詞》:"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趙暇:"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閒愁一倍多",寫出了"愁的大",蜿蜒起伏、層巒疊嶂的群山高峻突兀,卻抵不上愁的一半體積大。李清照《武陵春·晚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出了"愁的重",凝聚滯重,連舟也載不動了;古代關於寫愁的,還有很多佳句,如朱敦儒的:"莫將愁緒比飛花,花有數,愁無數",寫出了"愁的多";還有描寫愁的聲音和色彩的,都是名篇佳句、令人讚歎。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三、李煜的詞作,中華之瑰寶。

李煜是中國詞史上罕見的千古詞帝,他為中國的詞史增添了太多的驚豔與色彩,他的詞廣為世人傳誦、喜愛和研究,實為中華文化之瑰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