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的樂趣


做飯的樂趣

2019年10月22日,北京,晴,8—20℃,北風微風,空氣質量指數:142

這幾天在看講飲食的書《川菜雜談》,週末白天看,平日晚上看。這本書講了許多川菜裡的經典菜以及各式各樣的街邊小食,作者車輻的文字很有感染力,把每道食物都描述得色香味俱全,每回看,我都饞得不行,口水差點就這樣直接落在桌面上。比如昨晚看的一篇裡講了一個街邊小食烤粽子,我雖然沒吃過,但看作者的描述,簡直聞到了臘肉粽烤得油滋滋後散發出來的香味。結果自然是看餓了,索性不看了,免得平白給自己找罪受。

週末在家看的時候,也是看得各種心癢癢。平日上班時間長,基本沒時間做飯,幾乎全靠外賣;即使到週末有時間了,也是各種犯懶,隨便做個快手菜,或是依然叫外賣。說實在的,外賣我已經吃到快吐了,不僅我有這種感受,我的同事、室友都有這種感覺,我甚至已經到了覺得飯菜沒有好吃的地步,對食物大大地失去了興趣。沒想到,這本《川菜雜談》再次勾起了我的食慾,於是週六傍晚和室友商量晚上好好做頓飯吃,室友一聽,也是忍不住點頭贊同,說吃夠了外賣。於是,晚餐決定在家吃。家裡還有些剩餘食材,我又去超市採購了一番。(感慨是:豬肉真貴!)回來之後,開始配菜,然後洗菜切菜。

做飯的樂趣

作為一個做飯實在不咋地的人,《川菜雜談》裡講到的菜我自然是做不出來的,便決定挑戰一道炒合菜。這道菜我之前沒做過,就在網上找一個廚師教做這道菜的視頻照著做,做出來的倒還有模有樣。不過我的口味偏淡,即使刻意多加了鹽,依然不符合口味偏重的室友的口味,於是剩下的菜都交由室友去做了。

室友一直比我對食物有愛。在此之前,她心心念念想要吃紅豆芋頭湯,已經想了一週。週六那天,她終於把料都備齊,下午就把紅豆熬上了。紅豆一熬就是四個半小時,用電砂鍋慢慢熬,直到熬化,才又加入芋頭繼續熬煮半小時。芋頭是荔浦芋頭,口感綿軟,沒煮多久,個頭小的一攪就化了,與沙化的紅豆糾纏在一起,粘稠稠的。

等菜做好之後,紅豆芋頭湯也剛剛熬好。紅豆芋頭湯本打算做甜品,卻成了當晚的主食。整鍋湯只加了一點點糖,吃著帶點絲絲的甜味,與外頭賣的甜品口感相差很大。外頭賣的甜品,總是甜到讓人絕望,還是自己做的好吃,也健康。

做飯的樂趣

吃幾道親手做的菜,喝一碗綿軟的紅豆芋頭湯,幸福感瞬間爆棚。於是第二天我又做了一頓飯,並進行分裝,留著工作日晚上吃。

食物具有療愈人心的作用,不論是做,還是吃,都有這個功效,只不過味道千篇一律的外賣把食物的這種力量抹殺掉了,讓人漸漸失去對食物的興趣。之後,我要儘量重拾對食物的熱愛,多做飯,好好吃飯。

最後說一下天氣。

今天原本是個好天氣,可眼看著霧霾越來越重,到下午,遠山已經一點兒也看不清楚了。無風,這場霾大約會越來越嚴重吧。據說後天有雨,期盼它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