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對老忻州人來說,忻州古城就是舌尖上的那份美味,是時光釀就的一罈老酒,濃香醇厚。 記憶中,古城裡店鋪林立,麻糖、炒餅、烤紅薯、小籠包、紅面魚兒豬雜碎……五花八門的美食讓你欲罷不能。 歲月洗禮,老而彌新。忻州古城創造了一個個晉北美食的傳奇,成為忻州風味的代表。當下,古城借力陝西袁家村運營公司振興老品牌,忻州古城的生活,越來越有從前的味道。 今天讓我們和你相約,就著古城美味,一杯濁酒喜相逢。 沿新建路一直往南,巍峨的北城門樓就映入眼簾。大城牆後,石狼巷、打磨巷、關帝廟、秀容書院……昨日喧鬧的痕跡都在,但繁華和煙火氣更甚。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這裡有一刻也停不下來的來來往往,有更多的古樓老院,市井熱鬧,還有一次性體驗不盡的舌尖味道。

走在東大街遊目四顧,“來古城喝羊湯”的招牌比比皆是。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每天清晨,古城中央倉統一調配現殺羊,位於東大街北中部的“古城羊湯館”早早就開始備料,用20斤羊棒骨熬製三小時以上的高湯是羊湯的精髓。

將忻州特產的紅薯粉和燉好的羊肉放入碗中,擱漏勺裡進羊骨湯鍋裡煮二三分鐘,再倒入碗,舀高湯,隨口感喜好加上香菜、蔥花,美美的羊湯就上桌了。傳統標配是店裡現做的發麵烤餅,遇上講究的人,再要盤小白菜、黃瓜段、芹菜涼拌小拼,五顏六色,有滋有味,過癮。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店家是代縣人,得塞外文化的浸潤,羊肉原味,所制羊湯也有別於一般店裡的過鹹口味,細細品咂,肉嫩湯鮮,淡淡的清香中回味綿長。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古城羊湯館”生意興隆,定襄人會騎著賽車來喝,還經常有山東、河北、東北等外省人慕名而來,晚上7至9點的高峰期,來遲沒座兒是常有的事。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羊湯館斜對面,是“王府驢肉”,考究的門臉兒,獨具匠心的後廚先於食廳亮相,從庭院到包廂,隨處可見的原木裝飾風格,觸動內心深處的復古情懷,置身其中享美味,食材了得,文化氛圍了得,能讓你過足文藝範兒的癮。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一方水土,一方食味。 在關帝廟北巷小吃一條街上,播明鎮大檀村李亮年的“吊煎鍋”店裡總是人氣很旺,南來北往的人們或站或坐,或看或吃,都被這個獨特的店名吸引著。 煎鍋其實是一種餅,正兒八經的忻州傳統土小吃,現在市面上很難見到,老李用記憶中母親教給的技法讓它在古城裡重新面世。用的食材極普通,是忻州高粱面、土豆粉面、還有老一輩人記憶深處的榆皮面。 將三種面用溫開水攪成糊,胡蘿蔔蘸油在平底鍋裡轉一圈,舀麵糊入鍋攤平,不到一分鐘輕輕薄薄的餅兒就鼓泡泡成熟。看似極簡單,難在成熟後的出鍋。三種面粘合度都不高,掌握不好,極易破肚,神奇的老物件笤帚就上場了。老李的笤帚疙瘩上下翻飛,夾託自如,也是得了母親的真傳,轉出了眾人眼中的新奇。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出鍋後的餅兒,還需要擱在高粱杆蓋簾上在高處晾涼,否則易粘成坨,吊煎鍋因此得名。吃法上也很有特點,將放涼後的煎鍋切條,用切成絲的黃瓜、葫蘿蔔、尖椒、土豆(隨個人口味加減香菜等別的菜)拌勻,就上自己調製的蘸料,咬一下,鬆軟可口,還有隱隱的焦糊味,家的味道立馬就吃出來了,童年的記憶瞬間浮現。 來到古城,一定要到蘭牆底巷嚐嚐白嫩滑軟,入口即化,沒有韭花、蝦皮等佐料的原味豆腐腦。蘭牆底巷,一個美麗的名字。忻府區人張翠芳去陝西袁家村學習後將陝西豆腐腦引進忻州古城,在蘭牆底巷西每天現磨黃豆點滷,每天不厭其煩地告訴食客“這是陝西豆腐腦”,以應對客人對佐料的詢問。敞開式的廚房,看著大廚忙碌的身影,聞著淡淡的豆花香味,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特別親切。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 吃完再等著打包豆腐腦帶走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總有一些味道,跨越地域,為四方的人們喜愛。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 南大街上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 關帝廟北巷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 東大街上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泰山廟背後的草市巷裡,茶吧、酒吧、石鍋菜、乾果鋪,品種繁多,中外通吃。更有“長薯記”的網紅超長薯條讓年輕人笑逐顏開。 “荷葉飯”,不經意間就跳進了眼球。 “廣東小吃荷葉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蒸制而成,荷香誘人,口感清爽……”,曾在學校食堂工作的忻府區南關村人李紅梅立志創業的時候就盯上了這個小吃,小吃的這段介紹不知在心中默唸了多少次,兩年來努力研習,幾經周折,最後和丈夫趙帥將“荷葉飯”小店在忻州古城草市巷西北開張。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咖喱雞丁、海鮮蝦味、珍菌……,添上洋蔥、玉米、青豆、胡蘿蔔丁,厚積薄發的結果是無論肉的素的荷葉飯,都大受歡迎。而店裡主推的醬香排骨荷葉飯因土法燉骨,不加鹽、用核心秘製醬料調味,口感醇香更受大眾青睞,高峰期供不應求。再就上店家巧心思配送的爽口泡菜、綠豆湯,解膩降火又舒心,一籠大米飯讓你吃出了悠遠的回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走走停停,一不留神兒,上燈了。漸次亮起的燈光將街道點成了金色,流角飛簷也被勾勒得更加精緻。 人越來越多,悠然獨行、三個一群遛彎、五個一夥喝茶……夜晚的忻州古城味道更加香濃。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眾多古城小吃,總有一款能擊中你的味蕾。涼皮、桂花糕、烤雞爪、羊肉泡饃、手工搓搓、煎餅卷菜、驢蹄子面…… 而“眷村阿嬤粢飯糰”生意比白天更要火爆。喜歡獵奇的吃貨們,是不會放過到關帝廟北巷小吃一條街上嚐鮮國民網紅飯糰的。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在古城,上午10點後,隨處都有一個你會停下來吃一口的地方,每天在“飯點”上映的“美食大戲”更是熱鬧紛呈。深藏於古城的小吃店裡,散落著屬於北方民族的酒肉豪情與南方人的從容雅緻。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你可以嚼著不同風味串串走街串巷;可以在抬頭就是天空的店外桌吃個暢快淋漓;還可以在古韻悠悠的環境裡,一邊涮火鍋,一邊追尋契丹人發明火鍋涮肉的有趣故事;更可以在一眼望街的客廳裡喝茶話往,把盞遊目,像周圍的“鄰里鄰居”一樣,樂享“五臺山下的自在生活”。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逛累了,吃飽了,踱進秀容書院大門斜對面的“馬侖茶業”店。店裡的忻州特色茶飲馬侖毛健茶正咕咚咕咚冒著熱氣。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產自寧武蘆芽山高寒地區的毛健茶學名巖青蘭,古醫書上稱“蘆芽仙草”,極重要的功效是消食去膩,固肝養胃。

馬侖毛健茶是通過高科技將原有的市場散裝毛健茶進行葉杆分離後又採用食品級漏網小袋製成的袋泡茶,不單飲用方便,湯色更是金黃透亮誘人,啟杯微抿,入口順滑,一種淡淡的、特別的清香讓你回味無窮。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因為屬於代用茶,不含茶多酚,所以睡前飲用不影響睡眠,真正消食好寶貝。

年輕時尚一族總是更青睞甜飲。在草市巷西南,“一隻酸奶牛”店裡,顧客仍在來來往往。店主於浩夫妻倆是晉中人,專門跑到忻州古城來創業,與東街小夥兒小鄭一起將小店經營的紅紅火火。招牌飲品原味酸奶紫米露湯液酸甜、清涼爽口,紫米Q彈、軟糯、有嚼勁,極大地豐富了你的味蕾。

「忻州古城 自在生活」——逛忻州古城,品舌尖上的美味

悠然的步子,踏在青石鋪就的老街上,逛不同的巷子,有吃不膩的老味道,也有開眼界的新味道。來古城吃喝,一個字,爽!兩個字,愜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