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汝窯的名氣很大,早就有“家有黃金萬貫 不抵汝瓷一片”的說法。宋代的五大名窯,玩收藏的都清楚,是汝、官、哥、鈞、定。而汝窯,作為宋代五大名窯的魁首,一向是最為被人們喜聞樂道的。歷史上關於汝窯的記載很多,然而以訛傳訛的民間說法也很多。

事實上汝窯燒造時間短,數量也有限,燒造的只有20來年。南宋有一個人叫周輝,他在《清波雜誌》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傳世汝窯器物其中兩件現位於日本。一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青瓷盤,一為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所藏的青瓷水仙盆。前者原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1899-1972)舊藏,於2015年捐贈予東京國立博物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天下宋瓷,汝窯為魁:汝窯瓷器作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一直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李苦禪先生就曾寫過:天下博物館, 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也充分印證了汝窯在輝煌絢爛的制瓷史中獨領風騷的地位。

汝窯到底珍貴在哪裡,僅就拍賣市場上的表現,就不言自明瞭。隨著文物界對汝窯的研究不斷深入,同時他們對汝窯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過,甚至愈演愈烈。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汝窯瓷器憑啥這麼貴?首先因為少。汝窯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稀缺程度在各類瓷器中數一數二。汝窯因稀而貴,仿者甚多,更因科技的進步,仿者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其價格,一件汝窯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億元不等。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汝窯青瓷盤 東京國立博物館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汝窯盤,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外撇。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冰裂紋。外底留有個芝麻粒大小、芝麻粒形狀支釘痕。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汝瓷產品以天青色為基調,有天青、天藍、月白等釉色。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為主。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因為加入了瑪瑙粉末,故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

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

天藍釉色似"雨過天晴雲破處",形體端莊大方,有一種青藍相應的光澤,釉汁瑩潤,美不勝收。月白釉汁溫潤如玉,拂之如脂,獨具風格。五大窯口的瓷器無論在那個時代都受到世人的追捧,汝窯自然不例外。

日本人拍的汝窯紀錄片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所收藏的青瓷水仙盆原為安宅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舊藏,是安宅藏品的主要作品之一,由於是汝窯獨有的器形,且極為稀少,因此可說是日本所藏傳世汝窯青瓷的代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傳世品汝窯水仙盆暫只見6件,其中4件均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件藏於吉林省博物院,此件由於口部打磨包口,高度較於臺北故宮所藏完整器尺寸稍低。整體造型典雅,釉色溫潤,體現了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該水仙盆尺寸是在傳世汝窯青瓷水仙盆中最為常見的大小,和臺北故宮所藏、磨平了四足的最大尺寸水仙盆相比,足足小了一圈。其特徵在於鑲有扣邊。傳世水仙盆中鑲有扣邊的作品共有三件,該水仙盆除外,臺北故宮與吉林省博物院各有一件。推測皆是因口沿部缺損而磨平整個口沿,並以扣邊遮住露出的胎土及缺口。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該水仙盆的扣邊上方表面為平面,與吉林藏品類似,臺北故宮藏品汝窯青瓷水仙盆則是呈圓弧狀。原本似乎是以明膠等黏著劑固定扣邊,但是現在已經脫離,可將扣邊取下,取下後可看到經過打磨的狀態以及微小的缺損。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原本屬器壁外側中央處、現為口沿下方的部分,可看見有一鐵斑,並有狀如隕石坑的凹洞,應是燒造時胎土中的鐵成分噴發所致。這些對青瓷來說照理都是缺陷,或許因其釉色以及燒成結果甚佳才得以傳世。又或者如周輝《清波雜誌》中所記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卷五),是在被宮廷退回之後,開放對外販賣的作品。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底部以等間距分佈著芝麻狀及圓形的支釘痕,中央則是英國東方陶瓷學會(Oriental Ceramic Society)於1960年舉辦的展覽的展出標籤(No. 68)。該水仙盆二度於蘇富比倫敦的拍賣會上展出,時間分別是1959年3月27日以及1970年2月24日。在1970年的拍賣會上,英國古董商John Sparks Ltd.以4萬6000英鎊(當時古陶瓷的世界紀錄)得標,之後又由安宅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將本作買下,納入安宅藏品。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說到日本的汝窯,還不得不提的就是馬未都曾在日本也淘到過汝窯。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馬未都的這件汝窯盤從日本而來,關於這個問題,馬爺這麼多年都沒鬆口,但現在可以說了↓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在哪兒買的呢?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那為什麼馬爺這麼多年的保密工作要做得那麼好呢?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可為什麼現在能說了呢?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日本人很重視茶道文化,故此在日本相關的“茶道文化”中國古董有著很大的價值,如天目建盞、龍泉茶碗等,在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拍時,還出現了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 !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盞敞口,弧壁,矮圈足。通體施素雅天青釉,呈清逸灰藍色,釉面凝脂泛油光,開淺片紋。圈足留有三個芝麻狀小支釘痕,露胎處呈香灰色。

來源:日本久留米古美術草場(創立於 1905 年),入藏於 1941 年以前九州大學及広島大學法國文學學者佐藤弓葛(1917-1996)舊藏,1950 年代初購於久留米古美術草場日本私人珍藏

展覽:大坂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集展「宋磁の美」》,2016 年 12 月10 日 - 2017 年 3 月 26 日;大坂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集展「宋磁の美」》,2017 年 8 月12 日 - 9 月 10 日

著錄

《宋磁の美》,大坂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2016 年,頁 18-23,圖版1 號(圖一);《朝日新聞夕刊》,日本,2016 年 12 月 5 日,封面專文;《典藏》,2017 年 9 月,臺北,頁 162-165;《陶說》,第 779 期,2018 年 2 月號,日本陶磁協會,頁 15-22。


流散日本的汝窯重器


北宋 汝窯天青釉茶盞


不難看出,最早的來源 是 日本久留米古美術草場(創立於1905年),入藏於1941年以前 ,也就是到2018年至少整整77年,正是體現了日本人長期古董收藏的概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