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山豆根又被稱為或者廣豆根等,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以及根莖,在我國貴州以及廣西地區分佈範圍較廣。作為一種珍稀的中草藥,山豆根不僅具備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同時可以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其主要藥用成分苦參鹼以及氧化苦參鹼對腫瘤細胞也具備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山豆根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親睞。筆者就當前山豆根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希望能夠為其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山豆根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1 山豆根的研究進展

1.1 種植資源及其分佈

山豆根植物的來源較為複雜,以其命名的藥物多於20種。在實際的臨床使用過程中,也常常將山豆根與苦豆子根、北豆根以及木蘭山豆根等混淆。在我國,山豆根主要產自於雲南、貴州以及廣西等地區,對不同地區山豆根進行含量分析,發現來源於廣西南寧的山豆根,其生物鹼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山豆根主要生於巖縫中、是山腳下或者灌叢林緣,在較為疏鬆肥沃並且溫暖的土壤環境當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生長。

1.2 化學成分及藥效分析

1.2.1 生物鹼

生物鹼不僅是山豆根的一個主要活性成分,同時也是其基礎藥效物質。山豆根中所含有的生物鹼類化合物主要包括苦參鹼、臭豆鹼、金雀花鹼、槐安、槐果鹼等。而山豆根中苦參鹼以及氧化苦參鹼含量的高低已經成稱為山豆根質量好壞的評價標準。山豆根中所含有的生物鹼不僅具備抗菌消炎以及抗癌保肝的活性,同時對心血管系統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抑制某些病毒活性,同時具備鎮靜鎮痛、降血脂以及降體溫的作用。

1.2.2 黃酮

山豆根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具體包括黃酮、異黃酮、二氫黃酮以及查耳酮等,其中二氫黃酮類含量最高。山豆根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抗癌功效,可以調節免疫、降低血糖、抑菌抗病毒,此外還具備治療骨質疏鬆、抗衰老以及抗輻射等作用。

1.2.3 多糖

當前已經發現的山豆根中的多糖主要包括澱粉類多糖、阿拉伯半乳葡聚糖、果膠酸類多糖、異木聚糖以及木葡聚糖等。相關研究表明[1],山豆根多糖不僅具備抗氧化的作用,同時可以有效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1.3 毒性研究

山豆根雖然被譽為咽喉腫痛治療的第一要藥,同時具備廣闊的臨床應用範圍,但是與此同時山豆根也是一種毒效並存的植物,如果臨床應用不合理,極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問題[2]。其中,山豆根中的菸鹼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進而導致呼吸停止、步態不穩以及驚厥、頭疼嘔吐等現象的出現;金雀花鹼等夠加快呼吸以及心跳,導致人體血壓升高。如果人體服用山豆根超過了12g,就會產生嘔吐以及噁心等各種反應,口服60g即會出現中毒死亡。因而,在實際的臨床應用過程中,必須準確控制山豆根使用的劑量,並對其進行合理配伍,不得對其進行長時間的煎煮,以防加重毒性反應。

山豆根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1.4 繁育方法

1.4.1 種子繁殖

通常在每年的10月-11月,當山豆根莢果的顏色變為黃色時,需要及時才會莢果,將種子脫出晾乾以後,可對其隨採隨播或者保存於通風乾燥處直至第二年進行春播。在自然條件下,如果採用種子繁殖方式,由於種子在成熟過程中存在著自然脫落的特性,同時在其開花結莢期存在著嚴重的病蟲害,導致其種子的產量較低,進而加大了種子繁殖栽培的難度,無法實現山豆根的大面積栽培。

1.4.2 扦插繁殖

山豆根的扦插繁殖通常選擇的是不存在病蟲害的一年生健壯莖稈,從基部向梢部將枝條分為下段、中段以及上段3個部分,接著將其減為長度25cm同時包含有2-3個節的插條,採用濃度為150mg/L的吲哚乙酸對插條浸泡5h。在寬度為1.2m,深度為30cm同時基質為潔淨河沙的沙床上設置覆蓋有遮陽網的大棚。在沙床內用小鏟開出深度為15cm的淺溝,接著按照5cm的間距將插條斜擺於溝內,通常在60天以後插條即會生根發芽,接著即可對其進行移栽。對於扦插繁殖,其重點工作便是在插後要及時淋透水,每天需要澆1-2次水,使基質始終保持50%-60%的含水量,同時將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5-32℃。

1.4.3 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近年來,山豆根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具體操作方式為,在無菌條件下,從山豆根上切取外植體,接著將其放入到加入植物激素的MS培養基中進行誘導培養。

山豆根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2 發展趨勢

近年來,植物藥因其天然低毒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使得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植物藥的開發熱潮,由於山豆根具備廣泛的藥理作用因而深受人們的重視,做好山豆根的開發以及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山豆根的有效成分較為複雜,其針對性較差,在世界醫學範圍內無法得到廣泛認同。因而,可以研究提取山豆根的有效成分並將其加工為製劑,使山豆根得到更高好地應用。

山豆根具有豐富的化學成分以及廣泛的藥理活性,具備良好的潛在利用價值。但是,當前針對山豆根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生物鹼以及多糖,在黃酮類以及其他成分方面相關報道並不多,因而需要在此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此外,山豆根地域分佈較為有限,隨著其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野生山豆根資源逐漸枯竭。當前針對其所開展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仍然處於一個起步階段,人們並沒有準確把握其代謝途徑、基因以及關鍵酶等。從分子水平上對山豆根生物鹼類物質其形成以及累積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探尋並對其代謝途徑的關鍵酶進行有效調控,鑑定生物鹼含量調控基因,進而建立一個山豆根有效成分的表達體系,從而有效解決山豆根資源匱乏的問題。

原文選自龍源期刊網:農家致富顧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