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花生,只長秧子卻不結果?抓好4項工作,花生結滿地

花生作為一種平民化的堅果,在我國種植面積極大,很多農民都是靠種植花生賴以為生。但有些農民對花生管理太過粗放,只能看天吃飯,導致產量大小年現象嚴重。今天,農學博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只要抓好4項工作,保你花生結滿地。

農民種植花生,只長秧子卻不結果?抓好4項工作,花生結滿地

(1)及時清顆

花生植株結果,主要是靠第一、第二對側枝,我們需要對其他側枝進行適當處理,以促進第一、第二對側枝的發育和根基花芽的加速分化,進而提高花生花針的座果率。花生清顆的時間也有講究,一般應該在超過半數花生出苗之後進行,將花生植株周圍的土壤清理,讓花生葉子完全露出地面,這個階段是進行清顆的最好時機。有數據顯示,清顆花生比不清顆花生的產量高出15%-25%。

農民種植花生,只長秧子卻不結果?抓好4項工作,花生結滿地

(2)中耕除草

在花生出芽之後,如果遇到降雨天氣,需要注意膜間露地的中耕,以有效提升地表溫度。於此同時,中耕有助於除草,避免雜草長成後影響花生生長,與花生爭奪養分而影響植株長勢。對於覆膜下的雜草,應及時土蓋,以避免再次生長。

農民種植花生,只長秧子卻不結果?抓好4項工作,花生結滿地

(3)中耕培土

對花生中耕能疏鬆土壤,改良土層通透性,有效促進根系發育。中耕的同時可以進行培土,以促進果針入土,確保進入果莢合適的發育土層。在中耕的同時,我們要注意人工除草,減少田間養分流失。一般情況下,中耕培土重在苗期和花生花針前期進行,中耕需要進行3次,應該掌握“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的總原則。

花生地中耕,應該在澆水後兩天進行,中耕的同時要拔除壟間的雜草,鋤刃最好要與花生根系保持適當的距離,千萬不能傷及根系。第三次中耕一般在花生封壟前進行,此時花針下扎,這次中耕一定要結合培土,將土培在花生根系周圍。

農民種植花生,只長秧子卻不結果?抓好4項工作,花生結滿地

(4)合理灌溉

花生是一種比較耐乾旱的作物,正常條件下不用澆水。但遇到乾旱天氣時,尤其在花針期缺水,需要及時灌溉。在開花下針期,土壤30釐米處含水低於正常含水一半時,就應該及時安排澆水。在進入花生成熟期後,注意控制土壤含水量,在高於土壤含水五分之二時,及時組織排水,避免出現爛果減產的情況。

無論是覆膜栽培還是露天栽培,我們都需要做好以上4個方面的工作,為花生的優質高產打下基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