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古代一遷都洛陽就會天下大亂和華夏分裂?比如東周、東漢、西晉、隋末、唐末?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CCTV


《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很多人說洛陽是九朝古都,實際上應該算是十三朝,先定都於洛陽,隨後又遷走的就不算進去了,比如:西漢、後晉、安祿山的大燕國、王世充及武則天都曾定都於洛陽。

一、從東周到宋,中原大地幾大亂世。

1、春秋戰國及秦末

烽火戲諸侯後,周幽王身死,太子宜臼即位,這就是周平王。鑑於當時都城鎬京殘破,又處於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在鄭國、秦國、晉國等諸侯的衛護下東遷,定都洛邑(洛陽)建立了東周。

東周是一個諸侯稱霸的時期,中央薄弱,藩鎮割據勢力強大,所以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土被秦國所佔有。它吞併了周圍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國家,成了西方強國。在今山西的晉國,山東的齊、魯,湖北的楚國,北京與河北北部的燕國,以及稍後於長江下游崛起的吳、越等國,都在吞併了周圍一些小國之後,強大起來,成了大國。於是,展開了大國爭霸的激烈場面,也就有了後世所稱的”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

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25王,歷時515年,其中東周時期的春秋是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先不管周幽王到底是不是真的戲弄了諸侯,首先從西周武王滅商之後,實行的是分封制度,但是周武王實力最為強大,周邊諸侯王都要聽從周武王號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周幽王時期,中央已經日暮西山,而周圍的諸侯王卻越發強大,已經不太聽從中央周王的調遣了,這也就導致了周幽王被犬戎所滅,但是名義上還是得聽周王的,所以直到周被秦所滅之前一直周王都是天下共主,但是這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實際是就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吞併勢力較小的了,從而也導致了天下紛爭不斷,直到秦始皇以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的姿態一統天下,才結束春秋戰國的紛亂,進入秦王朝時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其子胡亥矯旨處死公子扶蘇,即帝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不仁,導致天下揭竿而起,天下再次進入亂世紛爭,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劉邦稱帝,定國號為漢,暫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西漢歷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擊敗匈奴,西漢進入鼎盛時期,西漢王朝時間長達二百一十八年,由於西漢末年,外戚權利越來越大,最終導致王莽和平篡漢,建立新朝。

2、東漢末年到楊堅建隋之間亂世

王莽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是為漢光武帝,東漢開始進入平緩發展時期,到漢明帝和漢章帝進入了中興時期”明章之治“,隨後進入外戚專權時期,直到漢和帝掃滅外戚,東漢進入最鼎盛時期,這個時間段叫”永元之隆“,後面的帝王就開始落寞,外戚又死灰復燃,帝王藉助宦官爭權,進入了”戚宦之爭“,朝廷日益腐敗,地主豪強土地兼併越演越烈,最終導致黃巾起義(184年),雖然被鎮壓了 ,但是也讓地方豪強看清了中央的軟弱,自董卓開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直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東漢覆滅,真正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266年,司馬炎代魏,隨後消滅蜀漢和東吳,完成一統,建立晉朝(西晉),定都洛陽,再一次進入大一統和平發展時代,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公元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

公元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延續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中原漢地。到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東晉時期的北方南遷漢人將先進技術帶入江南,進一步開發了江南地區,直到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這一時間段,中原大地又似乎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互相攻伐,天下紛亂不堪,但是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漢化的步伐。

3、隋末亂世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 ,建立隋朝,楊堅也就是隋文帝,隋文帝於開皇九年下詔滅陳,自西晉末南北分裂300餘年的中國再度統一,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中原大地在楊堅手上再一次形成大一統,並由隋文帝建立”開皇之治“,隋朝進入鼎盛時期。

公元604年,楊廣即帝位,是為隋明(殤)帝,楊廣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繼續推行科舉制,都是功績,但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一切操之過急的手段,又把大好局面葬送,在三十二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之下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再度掀起亂世。

4、唐末亂世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逐步掃平天下隋末反王,歷經隋末短暫亂世,在一次一統,《玄武門之變》事件之後,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帝王的舞臺,繼位後的李世民開創著名的”貞觀之治“,為隨後的盛唐奠定基礎。

唐高宗李治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一代女皇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唐朝進入最鼎盛時期。

公元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反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平滅安史之亂後,唐朝也就進入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的局面,從而導致國力漸衰,後經過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唐朝國勢復振,隨後也就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公元878年爆發黃巢起義,最終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定都洛陽,唐朝覆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和春秋戰國及南北朝時期性質一樣,中原大地國家林立,相互攻伐,北方遼國趁機壯大,特別是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就是出於此時期,為了建國,不惜送出燕雲之地,導致後來由趙匡胤一統中原之後建立的大宋朝,因喪失燕雲之地,終宋300餘年始終處於被動挨打局面。

二、定都洛陽導致的亂世?

從上述可以看出,亂世的出現不能歸於遷都洛陽導致,大亂世都是由於中央弱小,地方強大導致的,這也是封建王朝合久必分的歷史現象,小亂世都是由於中央政策錯誤原因導致,西周國詐275年後進入春秋戰國大亂世,漢朝國詐407後就有三國大亂世、晉朝國詐155年後進入南北朝長期對峙亂世之中,唐朝國詐289年後進入五代十國大亂鬥之中。

西漢到新朝之間,王莽代漢建立新朝只是經過幾年時間就完成了,而且手段溫和,天下並未大亂,劉秀建立東漢,也並沒有經過多久就在一次一統,隨即進行修養生息政策,中原大地並未飽受滄桑,唐代隋,雖然烽煙四起,但是攻伐時間較短,隨後就又進入了和平大發展時期。

縱觀大亂世,都是由前一個王朝歷經百餘年之後,中央實力漸漸弱小,四方諸侯則日益強大,在某一個節點最終爆發,從而形成長期的大亂世之中,因為四方諸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家底豐厚,一時間難以一統,只能互相征伐,等到征伐時間過於長久,天下不堪重負,實力漸漸削弱之後,此時才會在次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東漢定都洛陽,享國195年之後才進入三國亂世之中,所以說,定都洛陽並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之所以會讓人有這樣的感覺,只是洛陽作為都城的朝代太多,朝代一多,歷史就會有記載,洛陽作為都城肯定會進入世人眼中,從而導致一種定都洛陽之後,天下就會大亂的錯誤感覺。


小南史


定都洛陽就天下大亂?洛陽風水不好?我們來看看定都洛陽的歷朝歷代:

1、最早由記錄在洛陽建都的是周武王——周武王所建的洛陽城,更多的是軍事功能,目的是重兵駐守,隨時監控和平定可能的東方反叛事件。

在周武王之後的周成王等早期,洛陽也承擔收容俘虜、召集天下諸侯大會的功能。

雖然如此,但洛陽並沒有能夠成為周人的首都。否則周幽王戰死後,周攜王和周天王就不會為了奪取豐鎬而把豐鎬搞成廢墟,完全可以一個佔據豐鎬,一個佔據洛陽。

2、東周的周平王是歷史上第一個定都洛陽的——他是沒有辦法,豐鎬成為廢墟了,不能居住了,擁戴自己的申國繒國等又開始衰落了。

東周定都洛陽後,為什麼不能恢復西周的榮耀,根本原因是東周之所以能夠生存,完全是諸侯的扶持的原因。定都洛陽,是晉、鄭兩大姬姓諸侯的扶持;定都洛陽後,鄭國以距離近、血緣近的優勢控制了東周。之後,又是春秋五霸的興替,讓東周根本就沒有擴大自己實力的空間。

3、劉邦也想建都洛陽,但在婁敬的勸說下還是放棄了。放棄的原因表面是德薄,實際原因是東方異姓王實力雄厚,齊楚民間獨立基礎強;洛陽是方便控制,但沒有控制的實力空間。相比之下,關中有據守的資本。

4、劉秀是大一統後第一個定都洛陽的人。劉秀之所以定都洛陽,原因有:

A、和西漢有所區別。長安是漢文帝嫡系後裔都城所在,劉秀是庶出,如果定都長安,日後會引發嫡庶的爭議。

B、劉秀是在洛陽平定東方的反叛,建立統一的王朝。劉秀定都洛陽,和周武王建造洛陽類似,都是平定東方的軍事職能。

C、和王莽的新朝區別。

5、曹魏、司馬晉之所以定都洛陽,完全是受東漢定都洛陽的傳統思想影響。三國時期是歷史從外企和宦官爭權時代進入士族國家治理的啟動期;八王之亂本質是不同地區的士族想要治理天下的過程。五胡亂華,是漢文化對遊牧民族的影響,和定都哪裡沒有關係。

匈奴等遊牧民族因為戰爭、內遷等原因,已經在山西、河北、關中等地區大量存在。五胡亂華是內遷的遊牧民族叛亂,不是外來的遊牧民族入侵,和後世的契丹、女真、蒙古、滿洲有本質區別。

以劉淵的匈奴為例,曹操時期就開始在山西地區居住。

6、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本質是想用漢化鞏固統治,目的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平衡好漢化鮮卑人和拒絕漢化胡人、胡化漢人的利益。孝文帝提高和維護了漢化鮮卑人的利益,忽視和削弱了拒絕漢化胡人和胡化漢人。拒絕漢化胡人和胡化漢人不滿而爆發了六鎮之亂,導致了北魏的分裂:

拒絕深度漢化的西魏和胡化漢人的東魏,隨後發展為北周和北齊。

7、隋朝時的洛陽,本質上是京杭大運河的核心樞紐,更多的是起到漕運交通樞紐作用。

8、唐朝自唐高宗確定洛陽為東都後,直到五代十國,洛陽更多的是承擔長安因為人口和戰爭導致的經濟衰落的經濟功能。

總結:

歷史上定都洛陽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軍事功能——平定叛亂和戰爭。以周武王從西周初和劉秀的東漢為代表。

2、諸侯控制。以東周定都洛陽為代表。

3、擺脫傳統勢力控制而進行改革。以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為代表。

4、表達正統、合法性。曹魏、司馬晉為代表。

5、經濟功能。已隋朝和唐朝的東都為典型。

是否定都洛陽,和叛亂、割據是否出現沒有聯繫。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西安是公認的13朝古都,西安是與羅馬、雅典、開羅並稱的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首,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盛世長安,霸秦強漢盛唐足以讓古都西安名垂青史。要感受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選北京,要感受中國的經濟中心首選上海,要感受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心首選西安。先後有很多外國政要到訪西安參觀旅遊,法國前總統希拉剋參觀兵馬俑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參觀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參觀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只知道世界有七大奇蹟,兵馬俑的發現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長安自古帝王都,得關中者得天下。西安是龍興之地,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隋文帝、唐高祖以西安為政治軍事中心完成統一天下,歷史上周秦漢隋唐定都首選西安放棄洛陽就可以證明西安的重要性遠在洛陽之上。

盛世長安,亂世洛陽,一部西安史半部華夏文明古都燦爛史;一部洛陽史,半部王朝屈辱史加半部陪都史。洛陽只會享受西安盛世王朝衰敗過後的落日餘暉。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產生盛世王朝最多的古都,先後有西周時期的成康之治,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隋朝時期的開皇之治,唐朝時期的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

洛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陪都,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鎬京,為了防止當地殷商遺民作亂,武王之弟周公在河洛地區營造了陪都洛邑,從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陪都誕生。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洛陽古都史上不過東周,下不過後唐,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古都(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12年、後唐),定都時間累積885年。洛陽人自封的十三朝古都只是徒有虛名,充滿水分,除了洛陽人之外,幾乎得不到史學家和外界的認可,所謂建都1500年也是無稽之談,885年正都史外加陪都史也未必有1500年,所以外界只會一笑了之,無人認可。

亂世洛陽

再來看一下亂世洛陽,以洛陽為都的朝代基本上歷史影響力較弱,東周王朝主弱臣強,周王室實際能有效控制的範圍方圓不足百里,諸侯國林立混戰不休,東周王朝名存實亡;強漢盛唐,強漢指的是西漢時期,東漢兒皇帝輩出,天子無能,皇權旁落,最後導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不休,三國鼎立形成;西晉晉惠帝司馬衷無能,導致八王之亂,北方胡人趁機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從此五胡亂華拉開序幕。隋朝共38年,定都長安26年,後期洛陽陪都12年,隋煬帝楊廣殘暴無道最最終導致亡國;唐朝共289年,其中首都京師長安(618~904年)286年,唐末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被迫逃亡洛陽3年,907年唐朝亡國於洛陽,最終導致軍閥割據,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唐之後,洛陽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政治地位先後被開封和鄭州取代。

一部河南史半部胡都史:

洛陽不僅是最早的成周陪都,也是最早的胡都:北魏(鮮卑族),後唐(沙陀突厥族),後晉(沙陀突厥族)。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胡都最多的省份,除了洛陽3個之外,還有建都安陽的東魏(鮮卑族),北齊(鮮卑族),後趙(羯族),前燕(鮮卑族)。建都開封的後漢(沙陀突厥族),金(女真族)。所以說一部河南史半部胡都史,洛陽人說西安是五朝胡都,那洛陽人承不承認建都河南的九朝胡都比西安還要多。

中國大一統朝代四大古都歷史影響力排名:

西安(西周、秦、西漢、隋、唐);

北京(元、明、清);

洛陽(東漢、西晉);

南京(明初)。










君臨天下999


洛陽,是廿四正史牽涉建都最多的地方,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法、玄、理六學皆肇始於此,四大發明有之三出自洛陽,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邙山古墓群與天子駕六震驚世界。 “中國”一詞便源自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統治者法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證,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歷史文化程度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經過種種考量,確定洛陽是世界四大聖城的地位。

而西安,宣揚的十三朝呢一半是胡都,致使此地“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一個五胡亂華的大本營,竟敢自淫最中國,為了達到自己〞最中國〞的目的,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搬弄是非,上下齊動,毫無禮義廉恥,儼然一副〝華夏不亂,誓不罷休〞的死鴨子胡都犬戎樣。在網絡上,看到很多宣傳自己是所謂的什麼世界四大古都之類!到底有沒有這種說法?哪個國際權威組織評的?這個從來沒有人去追根結底問一下。

一:維基百科不建議添加所謂的世界四大古都詞條,原因是世界四大古都沒有確切的來源。

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官方微博回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沒有做此類排名,聯合國應該也不會做……

三:微博大V 柱下東史也諮詢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得到了類似的回覆。

題主從四個朝代論證的論點,反而是西安的寫照。周、漢、隋、唐的覆滅,其實是在西安累癰成疾、病入膏荒所致,各個朝代日落西山&入土為安,前赴後湧地殞落黃泉,確實是比較詭穢,治不長&不久安,朱元璋改長為西,怪誰不得。

一.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致西周殤,且西周末年,周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周王鑄鼎無一有銅,列國割據對峙早已形成; 秦滅東周,從〝西安〞來的被〝西安〞來的所滅。

二.漢 王莽腰斬漢室,西漢亡;董卓劫漢帝至長安,東漢滅。

三.西晉 遷都長安三年後而亡

四.隋循秦果

五.唐 都洛陽時神都盛世,萬國來朝,開元盛世,四海拜服;都長安時,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六.北宋 陝西漢奸張元&張浦勾連西夏,迫使北宋兩線作戰,北宋亡。且張元以坑殺漢家兒郎為傲。

七.明 陝西人立皇帝劉瑾盜空國庫,李自成&張獻忠反骨亂華。


盡善家族


其實覺得樓主可以換句話來問,應該問為什麼一遷都了就不行。

往大的來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由弱變強,由盛轉衰,大體都逃不過這個發展規律的。至於問為什麼會有這個規律,那就好比個體人一樣,有年輕的時候,有年老的時候,有身強體壯,有年老力衰。

往小的說,這就要具體到每個朝代的自我發展了,總體的說,朝代會有一個發展規律的,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開創時的百廢待興,走向強盛,中期統治者勵精圖治,出現所謂的中興之治,將王朝的繁榮再次拔到一個高度,這個高度通時也是一個轉折點,之後就由盛轉衰。類似這種現象的朝代如西漢,唐,明,清等。但是也有特例,經歷過遷都的朝代,一般就沒有中期的轉折點,直接就是高開低走了。如東漢,東晉,南宋等。

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遷都都意味著國運出現衰微甚至會有亡國的可能。還是那句話,每個遷過都的朝代各有各的問題。

西漢繁榮的盛世經過文治武功窮兵黷武的漢武帝一代,已經漸漸出現了衰落的跡象,到了西漢末年,外戚當政,王莽篡權,直接就葬送了西漢,直到劉秀打敗王莽,恢復漢王朝,為了和西漢有所區別,也是因為連年戰亂,劉秀想證明自己,百廢待興,就採取遷都的辦法。東東晉自不用說,晉王朝是個很神奇的存在,它應該是唯一沒有中期強盛的,甚至創建的時候就不強的朝代,八王之亂,腐敗,外戚,皇帝一個比一個慫包,五胡亂華等等,所有這些都將晉王朝拖垮了,即使東晉遷都也是苟延殘喘罷了,因為王朝氣勢已然不在,而且天下又進入一個文化大碰撞的時代,東晉無力力挽狂瀾。說到南宋,同樣如此,宋朝本就是重文輕武的國體,面對日漸強大的遼金西夏甚至蒙古的輪番侵犯,初期還能依靠強大的經濟和武力尚在的軍隊來抵抗,等老本被吃光了,也就只有割地賠償,自取其辱的份了。靖康恥,猶未雪,南宋遷都後也沒有血恥的意願同時也沒有雪恥的能力,偏安一隅,自娛其樂罷了。

總結一下就是,出現遷都的情況,一般都是朝代面臨困境,或外敵入侵,或喪失人心,群雄起義,或外戚專政,宦官弄權,皇帝昏庸腐敗。種種這些,已經動了王朝的根本,國運已經不行了,正所謂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遷都不遷都或後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強弩之末,於事無補了,只能是得過且過能撐一天是一天了。


閒言鹹語


遷都洛陽,天下就大亂。我認為這個估計只是個錯覺。

周平王遷都洛陽,原因是周厲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導致諸侯不聽周朝指揮了,然後少數民族入侵,攻入鎬京,不得不往東遷都洛陽。其實,禍根已從周厲王時代已埋下,導致東周諸侯相互征戰500年,最終一統於秦。

東漢本來一直都城在洛陽,後面公元190年董卓為避18路諸侯,從洛陽遷都長安。後面的戰亂一百年,被晉統一。

西晉是建都洛陽,不是遷都,因自身原因導致八王之亂,完成國家衰退,後被外族入侵,北方亂了200多年,後統一於隋。

隋朝楊廣606年從大興遷都洛陽,隋煬帝不惜民力,三徵高麗失敗,又大修大運河,導致爆發農民起義。最後一統於唐。

武則天和朱溫篡唐,遷都洛陽,結果都沒好結果,武則天是女皇,在當時的封建男權社會肯定會有人反對,朱溫本來就只是一個割據勢力,唐朝末年已分裂成很多小國家了,不是朱溫遷都洛陽引起,是唐朝已完全衰落了,管不住下面的節度使了。

以上主要還是人為原因導致,後世戰亂不斷,與洛陽城關係不大,要說關係大的話,可能洛陽處於四戰之地吧。

歡迎討論交流~








水合先生


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四大北京,南京,西安,洛陽建立的王朝哪個沒有滅亡?難道建都咸陽的秦沒有滅亡,建都長安的西漢沒有滅亡,建都北京明清沒有滅亡?

洛陽乾陽殿▼


東周遷往洛陽的原因是西周抵擋不了西戎的入侵,東漢建都洛陽的原因是西漢滅亡了,隋唐滅亡當然也不是遷都的原因造成,每個朝代都滅亡了,每個朝代末年都是天下大亂,洛陽當然也沒什麼特別的。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為什麼在國勢力衰落或者在一統天下後都喜歡遷都洛陽?”

洛陽居天下之中

東周遷都洛陽是因為國勢衰落,隋煬帝遷都洛陽是當然不是因為國勢衰落,而是因為加強對山東的統治,中原經過400年的動亂,隋一統天下對於加強山東和江南的統治,同時削弱關隴貴族的勢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大興城養不起隋朝那麼多人。

其實關中經過數百年年的戰亂和人口的發展,關中確實已經不適合做都城了。唐朝選擇長安作為都城,也不得不把洛陽當成陪都。早在貞觀時期,李世民就考慮重修洛陽城,當時國力還遠遠沒有隋煬帝大業初年的國力,但是長安已經不堪重負了。

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不顧群臣的反對,堅持要重修洛陽乾陽殿,李世民給出的理由是: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朕故修營,意在便於百姓。

李世民的理由是朝貢,當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上貢,朝貢代表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洛陽居天下之中,當然更方便制衡全國。

朝代興於一隅,亡於中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任何時候都適用。偏居一隅,當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舊勢力對它的控制力較弱,影響力更弱。那麼新的變革更容易從偏僻的地方出現,大航海時代起源於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這都不是歐洲的中部,而在二戰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更是遠離世界的中心。中國的革命也是起於南方,而不是政治的中心北方。


但是在舊勢力清除後,人類重新進入穩定期後,重心又會重新回到中心。這是無法改變的事情,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而人類的中心是最有資格調配這些資源的地方。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世界最強大的帝國葡萄牙和西班牙曾以子午線為界瓜分了世界。但是最後世界最強大國家又變成了人口更多的英,法。後來又變成了人口更多的蘇聯和美國。

從人口百萬級的國家變成了千萬級的國家,然後又轉變成了億級的國家,可以預見再然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又回變成人口十億級的國家,這並不需要什麼重要的知識去分析,只要懂得加減的小學生都明白。


漁耕樵讀


中國曆代都有遷都的歷史,遷都西安的有周秦。遷都洛陽的有西周,北魏,隋和武周。遷都北京的有元明清。遷徙南京的有東晉等。

從遷都的結果來看,周秦從寶雞遷都西安,一統天下。元明清遷都北京,一統天下。而西周北魏隋武周遷都洛陽,不是大亂,就是短期滅亡。而南京的偏安一隅,發多短命。

為什麼遷都洛陽的王朝會大亂或短期而亡,值得深思!鄙人從揣淺陋,試談一點看法。

古人認為洛陽處天下之中,有黃河大山拱衛,不可謂不優越!但為什麼洛陽建都的大一統王朝少,強勢王朝少!根本原因還是地理位置。洛陽雖然有河山拱衛,但盆地狹小,又處四戰之地。古人說“看似天險,實為天牢”。是天下的中心,又是天下的靶心。所以建都此地,皇帝難以安睡。時時提防不臣之心,還要有強大都軍隊保衛。這應該是難以孕育大一統王朝的原因,是亂世紛擾的原因。所以稱洛陽為亂世融合之都。


至樂無如讀書


陝西古都學會成立前,西安為六朝古都,自稱的所謂十三朝,不到40年短命王朝竟然十個,奪咸陽秦14年,把三個五胡亂華屠殺漢人政權算作自己朝代~前趙9年前秦34年後秦31年,順洛陽東漢5年西晉3年,不入正史王莽14年,西魏22年北周24年,隋23年。

剩下西周漢唐和洛陽共有,西周出土的銘文證明成周洛邑,宗周寶雞,西安所謂豐鎬遺址考古近百年沒有發現任何和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西安豐鎬只是西周的亡國之都和武王伐紂的軍事據點,漢唐和洛陽共有,盛唐皇帝在洛陽近50年,大運河開啟了隋唐盛世,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是洛陽,歷史上最大的糧倉含嘉倉回洛倉洛口倉在洛陽。


CRESPO


這一看歷史就是外行老師教的。西周滅亡於西安,遷都洛陽,東周存續五百年。秦在西安十五年就掛了。西漢在西安滅亡的。東漢遷都西安沒幾年就亡了。西晉也是遷都西安七八年就滅亡,然後胡人以西安為大本營開啟五胡亂華。唐朝本來都洛陽好好的,唐玄宗拆了天樞遷回西安開啟了安史之亂。

在洛陽滅亡的朝代有 夏 東周 隋 唐 。但在西安滅亡的 西周 秦 西漢 東漢 西晉 。到底哪個多????

比較丟人的亡國事件 烽火戲諸侯 天子九逃國都六陷 都是哪裡的??? 樓主真是妖言惑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