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奮力譜寫“三農”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臨夏州農業農村工作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重大政治任務,著力聚焦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這個核心,把握穩糧增效這個原則,緊扣結構調整這條主線,突出富民產業培育這個重點,堅持農村改革這個根本動力,持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夯實脫貧攻堅基礎,著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進程,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積極發展規模養殖,使全州種養業走上了由傳統產業向高質量現代農業轉變的發展路子,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和大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廣河縣三甲集鎮康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莊坪牛羊養殖基地即將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實現穩定脫貧。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史有東

新中國成立前夕,臨夏州農業靠天吃飯,既不能解決溫飽,更談不上致富;新中國成立後,臨夏州農業在黨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夏州按照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做優做精特色產品的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種養結構,著力發展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推動旱作農業迅速發展,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突破;確立為牧而農、為工而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和發展政策,著力把畜牧業發展成為全州經濟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

經過不懈努力,臨夏州農業生產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產值大幅提高。2018年,全州農業總產值達到59.57億元,比1950年增長195倍;糧食總產量從1950年的12.9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65.7萬噸,增長了5.1倍,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濟作物種植逐年擴大,糧經飼比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增加值13.09億元,人均牧業收入706元,畜牧業發展成為全州經濟最具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和朝陽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17元,比1950年增加了252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臨夏州通過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建設村組道路、美化綠化、文化亮化等多種措施,一條條水泥路直通家門口,一行行綠樹掩映農家,一座座嶄新的房子別具一格。農村基礎設施配備齊全,群眾農閒時聚在文化廣場休閒娛樂,農家書屋常有借書或看書的群眾,鄉間小路在晚上也有了路燈。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和政縣大南岔河水生態修復及綜合治理工程。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史有東

交通建設迎來大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臨夏回族自治州百廢待興,交通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運輸服務能力低下。全州只有4條公路378公里,僅有康家崖至臨夏74公里公路可勉強通車,等級公路為零。

為此,臨夏州歷屆黨委政府不忘初心謀發展,殫精竭慮抓項目,建成了一大批交通項目,取得了矚目成績,徹底改變了全州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每一位臨夏人都感受到了交通建設帶來的便利。

目前,臨夏州的主骨架公路網已初具規模,康臨高速公路、臨合高速公路和蘭州(新城)至永靖沿黃一級公路相繼建成通車,雙城至達里加高速、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臨夏州與蘭州、臨洮、甘南等周邊地區實現高速連通,永靖與蘭州也實現了高速連通,臨夏與青海將於近年內實現高速公路聯網。折達、鎖折、臨大、臨康和、縣市快速通道等二級公路的通車,實現了臨夏市與各縣的二級公路連接。

2010年12月27日,作為臨夏回族自治州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甘肅省康臨(康家崖至臨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該線路全長70.5公里,是我國西北地區通往西南地區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後,全長48.25公里的蘭永沿黃一級公路建成通車,這不僅解決了黃河三峽庫區2.5萬多名移民的出行難題,也促進了黃河沿線各類產業快速發展,形成區域連片開發格局,惠及沿線100多萬群眾…… 一批批高速公路順利通車,極大地加快了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步伐。

“大動脈”的高速公路通了,縣縣通的“靜脈”二級公路建設也隨之跟進。截至目前,臨夏州境內折橋至達川、鎖南至折橋、臨夏至大河家、臨洮至康樂至和政、臨夏縣至臨夏市快速通道等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全面實現了州府臨夏市與各縣的二級公路全域連接,各縣均進入以臨夏市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

70年來,臨夏州的公路通車裡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0多公里增加到現在的6800多公里,全州124個鄉鎮均通了四級以上瀝青(水泥)路,1130個行政村實現了通硬化路通客車“兩通”目標。廣大農民群眾告別了泥濘坑窪的“泥水路”,走上了“水泥路”,在家門口坐上車,在田間地頭把農產品運出去。

臨夏州搶抓國家支持“三區三州”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機遇,正在謀劃實施以道路交通為主的“十大項目工程”,加快推進臨大高速、蘭臨合高鐵、臨夏民用機場、永靖至臨夏高速、蘭州至永靖高速、臨康和高速公路、蘭永快速通道改造提升等重大項目,努力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這些項目建成後,臨夏發展的基礎條件將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對今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臨夏州沿洮河經濟帶建設東鄉段項目在達板鎮如火如荼進行中。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羅東昇

文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臨夏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富集。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遺產星羅棋佈,被譽為“中國彩陶之鄉”“民族建築藝術的博覽園”“古生物的伊甸園”“中國恐龍之鄉”,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的發源地,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

臨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良好,既有黃河三峽、松鳴巖、蓮花山、大墩峽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又有炳靈寺石窟、齊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絢麗多彩的文化名片,和政古動物化石的數量、品種、規模和完整程度佔據了6項世界之最,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中國西部重要的休閒度假旅遊勝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臨夏州文化旅遊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州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創新旅遊發展模式,發展全域全季節旅遊、完善多元產品體系,旅遊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文化旅遊資源得到有效挖掘、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資源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支撐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日趨成熟。

臨夏州高水平、高標準建設了臨夏大劇院、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初步形成了州縣鄉村整體聯動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全州先後創作《花海雪冤》《茶馬情深》《迎春花兒開》《布楞溝的春天》等花兒精品劇目,並參加省內外交流演出,使“花兒劇”走向全國,在國內外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同時,深入挖掘臨夏文化資源,加大對花兒等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挖掘開發。目前,花兒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等11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政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臨夏旅遊業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形式單一的觀光旅遊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休閒度假、生態康養、研學體驗等新業態旅遊的發展歷程。全州在深化景區改革、實施旅遊項目、拓展客源市場、促進產業融合、提升開發水平、完善旅遊功能等方面下工夫,初步形成了旅遊與文化、體育、商貿、觀光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臨夏州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7家,全省大景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中國特色小鎮1個,全域旅遊示範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處,星級飯店19家,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旅遊專業村14個,發展農家樂790多家。

進入新時期,臨夏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將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彰顯文化優勢,築夢詩和遠方,賦能“花兒臨夏”,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續寫新華章。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每年冬季,松鳴巖滑雪場吸引眾多滑雪愛好者。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史有東

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

1956年11月,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臨夏州堅持用黨的旗幟團結、引領和凝聚各族群眾,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示範創建活動,使“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植根在各族群眾心中,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臨夏實際,具有臨夏特色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之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助推經濟發展凝聚了強大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做好新時代的民族工作、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新要求,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臨夏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正確政治方向,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不斷探索創新,拓展工作領域,豐富活動內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深化,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更加鞏固,推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呈現出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1997年,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統一部署,全州正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建立了常設機構和長效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創建活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不斷牢固。

2013年,國家民委確定臨夏州為13個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試點之一,賦予了臨夏爭創先進、示範引領的重大使命,提供了探索經驗、創新發展的重大平臺。

2016年,國家民委命名臨夏州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這是國家給予臨夏州的褒獎,也是對臨夏州創建活動的充分肯定,更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贏得的崇高榮譽。

如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根基已深植於臨夏州各族群眾。正是有了民族團結,臨夏的進步才有了保障,社會才更加穩定,人民生活才更加幸福;正是有了民族團結,臨夏的經濟才有了騰飛的翅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臨夏州將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各族兒女也將在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描繪出更加壯美的民族團結新畫卷。

【省媒看臨夏】千年河州 魅力新城

臨夏縣麻尼寺大坪村新貌。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史有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