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上次有位易友說寫寫七政四餘,現在剛好寫到天星,必須要寫一寫了。我寫易學應用喜歡通讀古代理論,寫的時候就儘量從現代社會和科學的角度出發,致力於古為今用。

七政四餘是最基本的古天文知識。是很多涉及到天星的易學術數立論基礎。掌握七政四餘,你就明白古代對天地運行規律的闡述。這個也是學天星風水或者天星命理的入門知識。擇日、神煞也會用到。

天有二十四節氣,地有二十四向,人左右有二十四經脈。觀物有二十四花信候,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也把天上也分為二十四宮。古人偉大之處在於,用二十八宿定位,把立體星空投影在羅經這樣一個平面上,用周天360度來劃分。

很多朋友以為北斗七星就是七政,那是錯誤的,北斗七星應叫七政的樞紐,控制四方。古代視北極為天帝,因為它在地軸上,長期觀測不動。所有星辰圍繞它旋轉。北斗七星視為帝車,天帝駕輦,巡視九天。定四時,分寒暑。

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看上圖,古代就用觀測北斗指向來分四時,斗柄指正東春分,正南為夏至,正西為秋分,正北為冬至。實際上是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圍繞北極所在的小熊星座旋轉。古人認為北斗七星推動了時空的前進,叫斗轉星移。

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二十四節氣,最初就是用七星分四時來定。後來採用平分法。現在是用定分法,就是按地球在黃道上的具體位置來定。

從現代天文學來說,地軸早已不是指向北極,而是指向勾陳。斗柄指向也沒那麼準確,再過十萬年,斗柄斗杓都不復存在。所以學天星,風水也好,命理也好,都得與時俱進啊。

古代星空以二十八宿來定位,因為二十八宿為恆星系,相對位置不動。每宿在周天分的度數大小不一。二十八宿可用地支十二宮來分,主要用於星命。

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也可以用羅經二十四山向來分,按二十四向分成二十四宮。主要用於天星風水。這樣就把立體星空投影到平面來測量了,基準就是周天三百六十度。

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這時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第一張圖也按易學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規定來佈置,就會發現,時間和節氣是按順時針來排布的。十二宮是如此,二十四宮也是如此。春夏秋冬,晨昏晝夜,順時針運行。星空也是順時針繞北極星旋轉。

相反,二十八宿是按逆時針排布的,從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這樣一路排成周天。還有七政的行度,也是按逆時針運行的。那麼什麼是七政呢?

掌握七政四餘,才能入得天星風水和星命的門

七政實際上就是七曜,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日月。但是在古代,叫法不一樣。木星又叫歲星,十二年一周天。火星又叫熒惑,公轉一週是地球的兩倍。土星又叫鎮星,金星叫太白,水星叫辰星。加上日為君火,月為相火。

古代皇帝老子最怕“熒惑守星”了。因為那是要他命的。實際上地球旁邊幾個行星,與地連成一線或者接近地球,是會引起地球一些災變的。比如近百年火星最接近地球的年分是2003年。大家都知道那年非典肆虐。

七政逆時針行度,我們可以看看太陽行度口訣:

  • 立春虛一起,雨水危九求。
  • 驚蟄室六度,春分壁三遊。
  • 清明奎九下,穀雨婁六留。
  • 立夏胃八邊,小滿昴八收。
  • 芒種畢十一,夏至參九頭。
  • 小暑井十三,大暑井念九。
  • 立秋柳十度,處暑張五有。
  • 白露翼二立,秋分翼十七。
  • 寒露軫十三,霜降角十及。
  • 立冬氐二行,小雪房二至。
  • 大雪尾六臨,冬至箕四逼。
  • 小寒鬥十連,大寒鬥二直。

從這段太陽行度可以看出,行度是逆時針,時間是順時針,一順一逆。相對二十八宿來說,又是順行度,逆行宮。此宮就是十二宮或二十四宮。

說完七政,再說說四餘。四餘就是四行星之尾氣,就如彗星尾巴。紫氣是木星之餘氣;羅睺是火星之餘氣;計都是土星之餘氣;月孛是水星之餘氣。太白水星帶煞無餘氣。

各餘氣吉凶不同,紫氣又叫景星,非常祥瑞喜慶。羅睺又叫天首星,遇不合星宿,則會火災或者起盜賊。計都又叫地尾星,叫土星的奴僕,比較陰晦。月孛代表陰險狡猾,天生淫蕩。

有時又把五星加上四氣叫九星。其中五星和有兩氣是沿二十八宿順行度,逆行宮。跟太陽一樣行度。唯有羅睺、計都二星是順行宮,逆行度。

順行則吉,逆行起煞。羅睺日為什麼不能開羅盤?羅睺為火,計都為土。火又生土。我們使用羅盤就是定太極,分陰陽。坤艮二土為生死門。所以羅睺日開羅盤就犯煞,風水師會頂不住。有的風水師也說,只要羅盤不放地上,不接觸土就沒問題。所以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為什麼羅盤跟土有關?再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未有氣叫太易,太易生水。有氣未有形叫太初,太初生火。有形未有質叫太始,太始生木。有質未有體叫太素,太素生金。形質已具叫太極,太極生土。所以萬物生生不息。看風水就是看陰陽,定太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