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哎,WeWork創始人真是牛的一筆啊。

鬼精鬼精的投資人的韭菜不是誰都能割的,實際上,世界著名共享工作空間公司wework現在的情況更像是個“燙手山芋”,上市失敗,估值一落千丈,從470億美金到80億美金,這裡面得有多少水分啊。

而孫正義的難題是,如果不當這個“接盤俠”,軟銀此前投資的100多億美金損失就大了。

最好的情況就是解決wework的經營困境,讓它煥發生機,然後才有機會解套,所以,wework的未來表現如果不給力,那麼這可能就是孫正義、軟銀投資奇蹟破滅的開始。

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是在2010年創辦wework的,而現在看他這9年的收益,嘖嘖,約17億美金補償,真的是天價了,當然,如果wework真值470億美金,那他還是虧了。

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這更像是一個賭局。

諾伊曼出生於以色列,2002年就讀於紐約城市大學的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但像喬布斯、蓋茨等科技領袖一樣,諾伊曼很快就輟學了。

2008年,建築師米蓋爾·麥克維利(Miguel McKelvey)與諾伊曼一起試驗把商業地產改裝並出租出去的創意,2010年,wework的第一個辦公空間成立。

“在火星上建立WeWork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目標。”

諾伊曼曾跟員工和投資人講改變世界的故事,說自己曾找到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談合作,可惜“鋼鐵俠”對其不感興趣。但諾伊曼風度翩翩,口才頗佳,還是吸引了包括軟銀孫正義等知名投資人的追捧,他說WeWork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實體社交網絡”,它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市值1000億美金的公司。

也許,一個創業項目的開始就是個賭局,不到一定時候沒有人願意去拆穿它。還記得“女版喬布斯”嗎?

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孫正義的入局

諾伊曼和孫正義很相似,他們都是野心勃勃之輩。

2017年,孫正義參觀了WeWork的總部,同他投資雅虎、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傳奇故事一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孫正義就與諾伊曼達成了共識,孫正義的願景比諾伊曼更瘋狂,他認為WeWork還可以放大幾十倍,成為數千億美金的偉大企業。(提一句,聯想曾在2016年投資WeWork)

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投資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錢砸出一個行業領導者——想沒想起滴滴?

見過孫正義後,諾伊曼喜出望外,“如今,我們的估值和規模更多的是基於我們的精力和靈性,而不是收入的倍數。”

如果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那麼孫正義給WeWork送來了這個支點。

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WeWork的轉折

瘋狂投資人最重視效率,他們喜歡那些具備強悍執行力的狼性創始人,WeWork的擴張被建立成標準擴張模型:租賃、分割、轉租,以實現迅速擴張。

WeWork在擴張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成本損耗,比如租賃辦公樓的時候為了規模需要抬高了房租,為了吸引企業入駐贈送免費幾個月的使用權,但企業到期後很多都不再續約,另外還有高昂的人力、營銷和裝修成本——這個商業模型開始不斷“燒掉更多的錢”,越是擴張,資金漏洞就越大。

諾伊曼的管理風格也飽受爭議,他的家人、親戚和朋友佔據了WeWork的高層管理職位,諾伊曼甚至說過任人唯親是美德的話,而WeWork的管理混亂,諾伊曼和太太越來越熱衷名利上的享受,在WeWork一年虧損高達近20億美金的時候,諾伊曼斥資6000萬美元購買了私人飛機,還在全球購置房產然後租給WeWork獲得高額租金——話說老闆做房東賺得是誰的錢?這個操作也是沒誰了。

對於WeWork糟糕的財務表現,孫正義決定不再進行注資,諾伊曼的應對是儘快啟動IPO,哪怕是降低估值。而對投資人來說,WeWork前後籌集到的140億美元花到哪裡去了是個問題。

前不久因為軟銀的投資業績回報“結果與目標相去甚遠”,孫正義表示“這讓我感到慚愧和緊迫。”

不知他有沒有想起曾告訴諾伊曼的那句話:在戰鬥中,瘋狂比聰明要更好,WeWork仍然不夠瘋狂。

孫正義17億美金“趕走”wework創始人:不是誰都能做“馬雲第二”

WeWork的故事還沒結束

不是每個創業者都是馬雲,在過去20年中,阿里巴巴為軟銀貢獻了1700多億美金的回報,佔到了軟銀投資收益的80%,諾伊曼明顯沒法複製馬雲的奇蹟。

迫於壓力,9月24日,諾伊曼辭去了WeWork CEO一職並放棄了部分投票權,隨後他在公司的親友團也遭到了清算。根據最近的報道,軟銀首先向WeWork董事會提出了最高3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方案,軟銀將持有WeWork 60%至80%的股份。另外,軟銀計劃從諾伊曼手中購買10億美元的股票,還將向其支付1.85億美元的諮詢費,並提供約5億美元的信貸資金,幫助其(紐曼)償還摩根大通的貸款。諾伊曼落袋為安,而他還是公司的股東,厲害吧。

“今天出現的小危機,只不過是小孩子的遊戲。”孫正義如是說,而WeWork 的競爭對手則早有預料:“就算他們的估值下降到了50億美元,諾依曼的身價依然會高達10億美元。

WeWork給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啟示是,兇猛燒錢搶市場的邏輯不是萬能藥,企業本身的健康運營程度和創始人的目標性能力,或許才是企業成功的根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