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人,當血壓回到正常的狀態下的時候,是否可以停藥?

正人君子何


這個問題,常常有病人問我,說是血壓已經正常了,就不再服藥治療。每次通過我的反覆解釋,多數病人還是能夠接受為什麼需要繼續治療的。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當血壓持續升高超過正常值,我們稱之為高血壓。

根據大數據統計,結合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害情況,醫學界把正常的血壓數據定為收縮壓保持在140mmHg以下;舒張壓在90mmHg以下。任何時候,任何年齡,如果血壓超過上述數據,我們就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就是非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也就是隻有單純的血壓升高。臨床上叫高血壓病。繼發性高血壓,是因為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

高血壓病,也像其他許多的慢性病一樣,常被稱為“無聲的殺手”。許多高血壓病患者,發病時沒有任何症狀。當然,也有部分患者出現頭暈頭痛的表現。

當高血壓病患者沒有自我感覺的時候,並且如果沒有進行體格檢查。有可能使血管壁長期承受著高壓的危害。常常會導致血管壁的病變,高血壓心臟病、高血壓腎損害、高血壓腦病或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併發症。

高血壓的發病率其實是蠻高的,根據統計,我們國家2012-2015年成人高血壓患病率27.9%,差不多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壓患者。同時,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患病率趨勢還在逐漸增高。

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有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習慣的調整以及藥物治療。但是,目前為止,只要高血壓病一旦確診,就沒有方法可以徹底治癒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的治療,仍然以藥物治療為主。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五大類。

高血壓病治療的目的,是通過上述藥物的干預,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臨床研究發現,如果高血壓病患者,通過早期治療,能夠長期把血壓穩定在正常範圍之內,一般不會引發心腦腎等併發症。而且患者也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如果通過藥物治療後,血壓進入正常狀態。這個時候的血壓,是因為通過藥物作用影響。一旦體內藥物代謝結束了,藥物濃度沒有了,則血壓又會升高。就像一個人肚子餓了,吃飽了,就沒有飢餓的感覺。但食物消化以後,飢餓又出現了,需要繼續進食。這是同一個道理。

因此,高血壓病治療以後,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仍然需要繼續給予藥物治療,以保證長期維持血壓的正常。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腎病追蹤


很多人高血壓嗯的人都不想長期吃藥,認為吃藥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並且吃了一段時間藥以後,血壓正常,就想停藥,這樣到底行不行?

停藥的後果

我給大家講一真實的個故事:

我有一個同學的父親,高血壓常年吃藥,血壓一直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

去年冬天的時候去了海南,認為當地的氣候很好,血壓一直穩定,就私自將藥物減量。間隔時間延長,日常吃的藥減了一半,並且把每天一次吃藥改成兩天一次。

半個月以後以後血壓就很難控制了,並且自己也找不到原因,後來給我打電話,經過仔細詢問以後,告訴患者恢復日常的用藥,患者血壓很快就正常了。

控制不好的血壓很危險,要堅持吃藥

通過吃藥血壓正常是藥物作用,並不是身體調節 結果,如果停藥,患者很快血壓就會反彈,,再次出現高血壓。

患者血壓的波動,容易導致非常嚴重的併發症,比如心腦血管意外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現在高血壓用藥不是說吃一次能管很長時間,一般是管24小時。

現在的大多數降壓藥都是一天一次的,吃了一次降壓藥,體內需要濃度24小時維持穩定的濃度,24小時以後,體內降壓藥物的濃度就會下降,那就這樣的話,身體血壓就會逐漸增高,所以要還是要堅持吃的。

有沒有更長的降壓藥物?

目前正在研究一種超長效的降壓藥,這種藥物吃一次藥可以讓血壓穩定2到3個月,這種藥正在研究過程中,還沒有上市。

期待未來的發展醫學的發展,能有研製出現更好的藥物,讓我們少吃藥。

現實當中原發性高血壓真的沒有哪種方法可以徹底根治高血壓,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不吃藥就能根治高血壓。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高血壓目前已經是嚴重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多發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目前為止高血壓並沒有根治的手段,一旦患上高血壓,就很難徹底治癒。需要長期服藥來穩定血壓。

有些高血壓患者會有疑問,我吃藥一段時間後,血壓已經穩定了,還要繼續吃藥嗎?

實際上高血壓是慢性疾病,當出現高血壓情況時,說明自身調節血壓的機能已無效,需要通過外在的降壓藥物調節,不然血壓會持續增高。而且導致血壓高的因素,多數是不可逆轉的,這些多與器官的損傷、老化、紊亂等有關,吃藥一段時間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但不能完全消除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一旦停藥,血壓很可能會再次升高。

有患者以為經過治療後,認為高血壓“痊癒”了,沒有頭暈等高血壓症狀了,目前,我們確實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壓的辦法,但迄今為止,高血壓仍不能徹底根治,有時候,高血壓雖然不會有症狀表現,但是其對身體的損害仍舊在進行。而長期沒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壓會造成血管硬化,全身各個臟器都會受損。

此外人體的血壓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一時穩定不代表一直穩定,一旦反彈,其後果會更加嚴重,有些擅自停藥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腦梗或腦出血的風險。

控制好血壓,是規避身體其他嚴重疾病的重要前提,因此降壓藥需要長期服。

當然有些患者會擔心終身服藥會產生依賴性,事實上,終身服藥這種情況,與藥物成癮完全是兩回事。而抗高血壓的藥物本身並沒有成癮性,根本不用擔心。慢性病的長期用藥與成癮性無關,它只是對體內血壓或其他指標如血糖、血脂等進行控制,即疾病治療的需要。

生活中很多慢性疾病都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息息相關,治療慢性疾病不能單單依靠藥物治療,比如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減少菸酒茶的刺激、減少鹽的用量、注意生活工作的節奏、適當的運動等都對疾病的治療有好處。隨著身體情況的好轉,高血壓患者是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的,但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關於高血壓患者血壓正常是否可以停藥這個問題,我想先和大家分享兩個病例。其中一個病人是56歲的中年男性,有5餘年的高血壓病史,因為頭痛、嘔吐1天收入院,頭痛劇烈,自服止痛藥效果差,頭顱CT提示基底節腦出血,詳細詢問患者未正規服藥,平常沒有頭痛等不適症狀就沒有服用降壓藥。



另一個病人是80歲的老年女性,有20餘年的高血壓病史,最近5年多又診斷了冠心病,近1年反覆出現心累、雙下肢水腫,考慮慢性心力衰竭,近2天自覺頭暈明顯,測得血壓為95/54mmHg,建議患者停服藥物。

通過上面兩個病例,想告訴大家的是,高血壓一經診斷,即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的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需堅持長期服藥。需長期服藥的原因在於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為持續性升高,而降壓藥物藥效持續時間只有數小時到數天,所以為了穩定控制血壓,需堅持服藥,否則會引起血壓波動,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那麼,高血壓患者能不能停藥?哪些情況下可以停藥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繼發性高血壓,經過積極治療基礎病後,血壓恢復正常;②新診斷的原發性高血壓,無基礎疾病和明確危險因素,血壓水平未超過160/100mmaHg,且經過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控制血壓達標;③出現心力衰竭等導致心臟收縮能力下降,且不能恢復,血壓持續性偏低,可以考慮停藥。

感謝閱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歡迎點贊、評論、轉載,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全科掃地僧


很多高血壓病患者有些困惑,血壓降下來了是不是就該考慮停藥了?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口服降壓藥的目的就是將血壓穩定在正常範圍內,防止由高血壓所引發的各類併發症,包括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腎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等。如果高血壓不引起這些併發症,何來吃藥這一說?哪怕血壓高上天也無所謂。

不規律服藥、盲目調藥、停藥是很多高血壓病患者犯的錯,其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因為它隨時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嚴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想要停藥也可以,除非你確定你的血壓每時每刻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要不,哪怕是任何一次血壓的不正常,都可能會導致心腦血管意外。

美國新的高血壓指南我們學習一下:

對於已確診高血壓的人,如果有心血管病或10年心血管病危險≥10%,降壓目標是130/80 mmHg;如果10年心血管病危險<10%,把血壓降至130/80 mmHg以下也是合理的。

穩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腎病和腦卒中(非急性期)患者的降壓靶目標值全部為130/80 mmHg。

忠告:如果沒有確切的把握自己的血壓每分每秒都在正常範圍內,那還是規規矩矩的吃藥吧!



(歡迎大家關注都市健康資訊,中西結合醫學研究生【男科方向】,國家三級公共營養師,可以私信提問男科問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很多初次診斷高血壓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服藥以後,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線以下,很多人都會犯嘀咕,這藥需要長期吃下去嗎?難道不是血壓恢復到正常就不用吃藥了?膽子大一點的人可能會擅自停用所有降血壓藥物,這自認為良好的狀態中,有一天突然有出現頭痛、噁心、乏力等症狀,個別患者涼涼,出現腦出血、眼底出血等意外,很多人後悔莫及。

事實上高血壓被稱為慢性疾病,終身服用藥物是必須的,它可不是感冒、發熱、咳嗽,簡簡單單的一次性解決,對於高血壓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病因,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病因明確也不見得能夠完全控制並停藥,終身服藥是無奈選擇,但也是最好的控制血壓的方式。無論輕重,只要血壓升高就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傷害危害,就需要治療,與糖尿病類似。



如果不願服用藥物,血壓就會持續處於較高水平,高血壓會對人體血管壁造成異常高壓,心臟、腦、腎臟等重要器官就會受到相應的危害,這就是臨床上所說的靶器官損害,同時合併有高血脂的患者,會使血管壁硬化,加重高血壓。這些硬化的血管壁都可能是一個潛在定時炸彈,某些脆弱的血管可能隨時出現爆炸。

在臨床上我遇到一個阿公,有60多歲,平時脾氣十分暴躁,愛打麻將,經常煙不離那張令人略顯滄桑的蛤蟆嘴。平時在路上會面,別人見他滿面紅光都以為他氣色好,他可得意了,其實這可不是氣色好,而是高血壓導致的面部血管擴張產生的充血狀態,在出現頭痛、噁心後,身體不舒服被家人駕到醫院看病住院治療,平時態度惡劣慣了,對我們醫生護士態度都很差,動不動就發無名火,經過醫生的藥物調整,通過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把血壓控制住了。

但是老人不聽話,我們醫生再三交代回家好藥吃完了,到我們門診來複查。倔老頭出門就把交代的話從左耳朵進右耳丟出。照例和一幫子老頭搓麻將,抽菸少不了,直到有一天突發腦出血被120送到我們醫院,想想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當初按時服藥,定期到門診複查,這些麻煩事就不會有,希望各位高血壓患者要引以為戒。

(歡迎大家關注都市健康資訊,中西結合醫學研究生【男科方向】,國家三級公共營養師,

可以私信提問男科問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都市健康資訊


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高血壓本身不致命,但是我國高血壓的病死率卻很高,這主要是因為高血壓所導致的嚴重併發症。然而,人們對於高血壓的危害不夠重視,這也使得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高血壓的人,當血壓回到正常的狀態下的時候,是否可以停藥?

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和控制率很低,這也導致了高血壓患者較高的死亡率。高血壓發生時,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只有頭暈、頭痛等不典型的症狀,患者一般都是在體檢時被發現。

也因此,高血壓患者常常不把自己當做病人來看,覺得沒有不適,然後就繼續自己放肆的生活,也不吃藥,或者是覺得血壓控制好了,就擅自停藥。殊不知,這些不當的做法,都會給患者帶來致命的風險。

1、高血壓患者不可以擅自停藥:高血壓的病因複雜,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治癒,因此高血壓患者一般都需要堅持終身用藥治療,而且一旦開始用藥就無法停藥,除非是一些特殊的高血壓患者,如繼發性高血壓、藥源性高血壓、肥胖性高血壓、年輕高血壓等。

而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即便是發現血壓回歸到正常的水平,也不建議停藥。這是因為,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是潛移默化的,可能患者短時間內沒有任何的不適,但是卻會慢慢地損傷患者的心腦腎等靶器官,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梗、腦梗、腦出血、腎衰等,這些都是長期高血壓導致的。

而高血壓回歸到正常水平,說明該類 降壓藥對患者是有效的。同樣地,降壓藥只能夠短時間內降低血壓,而無法幫助患者消除根本的高血壓病因。也就是說,高血壓患者擅自停藥,可能會導致血壓重新升高,而這種反彈性高血壓對患者的危害更為嚴重。對於服用降壓藥出現低血壓的患者而言,可以考慮遵醫囑減藥處理,但是也不建議停藥。

2、高血壓患者的注意事項: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堅持規律用藥是關鍵之一,除此之外,患者還需注意,不要為了吃藥而吃藥,定期複查,生活方式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

具體來說,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飲食一定要以低鈉高鉀為原則,嚴格控制食鹽攝入,每天少於5g,提防隱形鹽攝入;避免久坐不動,堅持每天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30min為宜;戒菸忌酒;避免熬夜、過度勞累,規律作息、勞逸結合;避免焦慮緊張、長期壓力過大,釋放壓力,保持平和的心態等。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很多患者會因為自己服完一段時間的藥物後,血壓恢復正常後就立即停藥,因為擔心藥物會對肝腎造成損傷。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是否用藥,什麼時候停藥都是需要專業的醫生幫患者做決定的,患者擅自停藥會造成血壓波動過大,更易導致併發症。所以應該在服藥後血壓穩定1年左右的時間,再遵醫囑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停藥。

想看更多心血管內容,就點右上角關注吧~


39小心肝


醫學數據庫裡關於高血壓藥物控制和停藥問題的論述很多,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原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趙光勝教授在多年前撰寫的一篇《降壓達標後能否立即撤藥》的科普文,放到現在來看仍寫的非常全面,具有指導意義,跟大家分享一下。

錯誤觀點一:降壓治療已達“標”(< 140/90毫米汞柱)後即應撤藥,理由是長期用藥總是有副作用的;特別在老年併發較重血管硬化者,長期降壓可致重要臟器供血不足。

其實不然,雖降壓藥有形形色色的副作用,但一般所用劑量和副反應的發生成正比例。目前均強調用小劑量、並在效果不理想時加用其他降壓藥,故副作用在大多數病人長期應用後並不是實際存在的臨床問題,與往日大劑量和單獨用藥時相比不可相提並論。而且,據近年來大規模前瞻性的長期(數年)臨床試驗觀察,不管年齡老幼,在可能的情況下均要長期降低血壓到<140/90毫米汞柱,甚至120/80毫米汞柱(理想水平)以下(特別在有糖尿病、腎臟病等高血壓病人),這樣才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死等)的罹患與死亡率。

錯誤觀點二:血壓高時用藥、血壓低時撤藥的“停停打打”戰術,理由是”經濟、有效、實用”。

需知高血壓病乃由遺傳和外界環境因子(包括不良生活方式)相結合,長期由量變至質變所造成。因此,近年來專家指出,防治高血壓病應從兒童開始。這種代償調節機制失靈涉及人體多系統、多器官的結構與功能障礙(特別是腦、腎、心血管、腎上腺等),是升壓機制(功能)過亢及(或)抗升壓機制(功能)不足的後果,豈能在短期內根治!“停停打打”戰術好比拍擊皮球一樣,壓得愈兇,然後撤手愈快的,便彈得愈高。只有長期、有效地將其扼制,才能糾治其平衡失調的頑症。

正確做法:要堅持長期規律性治療的原則。能否成功撤藥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患者能否同時採取限制鹽攝入,降低超重等優化生活方式;治療前、撤藥後血壓水平;使用降壓藥的種類及劑量(提示病情輕重程度)

不言而喻,這是本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已如上述)所決定的,有人認為高血壓病是需終身治療,不能根治的慢性頑疾,也不是言過其實。但是否對每個病人都沒有在一定情況下撤藥觀察的可能呢?那倒也不一定。文獻資料表明,以在撤藥後血壓仍維持在不需重新用藥治療的基本“正常”水平、延續12個月以上為“正常率(%)”,則正常率可達42%左右;撤藥後回覆至高血壓的時間在最初6個月最高,以後危險繼續但漸降;若同時採取限制鹽攝入,降低超重等優化生活方式者“成功率”便更高些,表明行為性調整干預可使撤藥後血壓保持正常的“成功率”甚至加倍。但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宜在血壓控制至少1年後試驗性撤藥,據分析在下述幾種情況“成功率”較高:在治前、撤藥後血壓較低,使用較少藥種及較低控制劑量(提示病情輕)及聯用非藥物干預者,撤藥後正常“成功率”較高。

關於具體降壓藥使用、撤藥方法和措施的建議

(1)對血壓不太高的輕症,僅用單種降壓藥即能控壓達標,可在控壓後1年,試探性撤藥觀察;

(2)主張在治療和撤藥後全程聯合應用非藥物的干預措施(限制鹽攝入,控制體重,運動鍛鍊);

(3)少數病人在撤藥後可產生“撤藥副反應”,例如在驟停中樞性alpha2受體興奮劑可樂定後血壓可能明顯上升;或驟停beta阻滯劑後,對腎上腺素能刺激的反跳性過度敏感,感覺心跳快、搏動重等;輕度用力後即產生明顯心動過速等。快速停藥可引起反跳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故均宜漸緩撤藥。而當出現“撤藥副反應”後可恢復原來降壓藥,或加用交感神經抑制藥。

(4)撤藥後應繼續定期觀察,如血壓超標,即需恢復藥物治療,在隨訪過程中特別在撒藥初期6個月內需強化監視。

(5)在治療進程,一旦合宜的“治療方案”確定後,不要任意改變,一定要依血壓的升降為標準,不斷減低劑量及(或)品種,最好最終能僅以1種藥即能維持血壓正常或基本正常,以便順利進入撤藥試驗觀察。


參考文獻

[1]趙光勝.降壓達標後能否立即撤藥.家庭用藥,2002(2):9-9.


子樂健康科普


高血壓回到原來的血壓或穩定。跟椐身體的情況,試著停藥,或減藥量。看是身體是治本完全治癒,還是治得表。身體與身體不_樣,吃藥也不一樣。高血壓有的吃到老。。中藥與西藥,又不一樣。要常量血壓,還是跟椐醫生的囑咐,再下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