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省三:抗日英烈長眠故鄉

李省三,1905年出生於民權縣伯黨南李莊(時屬睢縣)。學生時代,他就擁有激進的民主革命思想。

1927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李省三參加國民黨省黨部在開封舉辦的黨務訓練班學習數月,隨後回睢縣任縣黨部籌備委員會委員。此後他經歷數次職務調整,但由於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嚴重,任職時間都極為短暫。

1929年秋,他赴上海暨南大學當旁聽生,於1930年返鄉,受聘於睢縣四小(劉莊)任教。在教書期間,李省三同共產黨員來往密切,並以四小為據點開辦夜校,講述革命道理。

1933年2月,李省三任睢縣教育局社會教育課課主任。當年秋天,為營救在押的中共睢縣負責人姜朗山、苗澤生,他三赴省城,奔走疏通,使兩人得免一死。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後,李省三被推舉為聲援“一二·九運動”睢縣指揮部指揮長。1935年12月24日,全城師生1500餘人停課遊行,李省三在十字街頭演講,發誓“寧願戰場死,不做亡國奴”。群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紛紛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當時,睢縣在政治上形成兩大派,即地方派和教育派。地方派由實力雄厚的土豪劣紳組成,以貪官縣長蔡慎為靠山;教育派則是以李省三為代表的年輕少壯、銳意進取的民主勢力。

在與地方派的鬥爭中,李省三發動機關職工聯名上告,要求省府查撤蔡慎,並數次率員赴省指控蔡慎劣跡。1936年春,李省三查實蔡慎在任職期間貪汙受賄、草菅人命等罪行,整理成文,由職工集資,再次率員赴省告狀,並在開封與蔡慎對質。李省三從容不迫、慷慨陳詞,談鋒犀利、針針見血,駁得蔡慎緘口無言。省府無奈,將蔡慎撤職查辦。

1936年8月,李省三任睢縣民眾教育館館長。1938年1月,經姜朗山介紹,李省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以其公開身份協同中共豫東工委領導人舉辦抗日青年幹部訓練班。他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聲望和人脈,協助中共睢縣中心縣委書記張輯五組建抗日武裝。

1938年5月31日,睢縣淪陷。張輯五率領抗日武裝到縣城西南農村開闢抗日遊擊區,李省三、姜朗山當時住在船李村。李省三抗日心切,欲將家鄉伯黨鄉的武裝拉出來共同戰鬥,遂向張輯五提出請求。1938年6月的一天,李省三騎車準備經楊樓繞睢杞邊境回家。不料這一消息走漏了風聲。李省三行至長崗、賈沙窩之間的一條荒僻土路上時,遭反動民團頭子張心貞一夥伏擊,慘遭殺害,時年33歲。

噩耗傳來,睢杞抗日武裝力量領導人吳芝圃等不勝悲憤,決定立即消滅張心貞反動民團。圍攻長崗前,他們集中部隊作戰鬥動員,講述李省三被害慘狀,誓為烈士報仇雪恨。戰士們個個臂纏白紗奔赴戰場,一舉殲敵300餘人。勝利當日,他們為李省三置棺殮屍,隆重追悼,慰祭忠魂。

新中國成立後,李省三被列入“河南省著名烈士英名錄”。李省三烈士如今長眠在民權縣伯黨鄉東南。豫東人民對這位拋灑熱血的抗日英烈並沒有忘記,每逢清明總有群眾自發到他墓上祭掃、追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