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A報告稱歐盟已實現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目標

EEA報告稱歐盟已實現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目標

2019年9月16日,歐盟環境署(EEA)發佈題為《2019年消耗臭氧層物質》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2019)的報告指出,2018年,歐盟銷燬或出口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再次超過其生產或進口的數量,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歐盟已實現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目標。

(1)受控物質的進口。2018年,歐盟進口的受控物質為8712噸,比2017年增長39%。繼2016—2017年的增長之後,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第二次增長。進口的受控物質幾乎全部為原始物質,其中64%的進口來自中國。進口的原始物質中幾乎有一半是氫氯氟烴(HCFCs)。以臭氧消耗潛能值(ODP)表示,進口最多的是CTC、哈龍和氯氟烴(CFCs)。

(2)受控物質的出口。2018年,歐盟出口的受控原始物質為10257噸,比2017年增長61%。出口最多的是歐盟以前進口或生產的HCFCs(佔出口總額的59%)以及生產的四氯化碳(CTC)。受控的非原始物質的出口程度遠低於受控的原始物質,以噸表示,佔出口總額的4%,以ODP表示,HCFCs和CTC的出口量最大。

(3)受控物質的生產。2018年,歐盟受控物質的生產量為187037噸,比2017年增長4%,這主要包括HCFCs、CTC和1,1,1-三氯乙烷(TCA)。以ODP表示,CTC和HCFCs的產量最大(分別佔總產量的71%和15%)。生產的受控物質幾乎完全用於歐盟內部的原料使用(以噸表示,佔產量的95%)。

(4)受控物質的銷燬。2018年,歐盟銷燬的受控物質為9056噸,比2017年減少7%。CTC、CFCs和HCFCs的銷燬量最大(分別佔銷燬總量的85%、8%和6%)。以ODP表示,銷燬量最大的是CTC和CFCs(分別佔總產量的91%和8%)。

(5)受控物質的消耗。消耗量是根據以下公式計算得出:消耗量=調整後的產量+調整後的進口-出口-銷燬量。2018年,受控物質消耗量為-1505噸,明顯高於2017年。自2010年起(2012年除外),每年受控物質的消耗量均為負數。

(6)受控物質的原料使用。許多ODS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料,如製冷劑、泡沫發泡劑、聚合物、藥品和農用化學品。2018年,原料使用量為173367噸,比2017年降低3%,這主要包括HCFCs(佔使用總量的70%)、CTC和TCA。以ODP表示,CTC、HCFCs和哈龍用作原料的數量最多。2018年,原料使用的排放率為0.03%,其平均排放率與2017年相當,遠低於前幾年,反映了工業排放控制得以改善。

(7)新化學物質。ODS法規(ODS Regulation)還包括新物質,如滷代烷1202、正溴丙烷(n-PB)、溴乙烷(EB)、三氟碘甲烷(TFIM)和氯甲烷(MC)。2018年,新物質產量為1 132 795噸,比2017年增長3%。新物質的生產幾乎完全用於原料使用,主要包括MC(佔總產量的99.6%)、nPB和EB。以ODP表示,MC的產量也最大(佔總產量的98%)。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19年第19期, 廖琴 編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