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中,如果福建水師和南洋水師北上支援北洋水師,會打敗日本聯合艦隊嗎?

大漠漫談


中日甲午戰爭,中國之所以敗陣,既是輸給了本身的實力差距,也是輸給了高層的指揮不力。其中,海戰方面比陸戰方面相對兩方面差距都要小一點,所以戰爭過程一度很慘烈,讓人產生幻想,如果我軍實力再強一點,錯誤再少犯一點,是不是可以翻身?

題主提出的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都支援北洋水師,大約也是出於這樣的想法。

那麼,在這裡我們姑且撇開滿清各路人馬彼此推諉,作壁上觀的毛病;也不考慮千里迢迢北上參戰是否來得及。就假設戰爭一開始,三大艦隊已經完成河流,能否完成歷史逆轉呢?

依然不能。

簡單說,在甲午戰爭時候,中日兩國的海軍差距已經拉開了。南洋和福建幾艘老破船上去增援,基本改變不了什麼。

聯合艦隊>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

舉個例子,二戰時候美國在太平洋打日本,有人問,要是這時候意大利和匈牙利也派海軍支援日本,能打贏美國嗎?(當然,聯合艦隊和北洋的差距沒有美日那麼大)。

說了這麼多,直接列舉戰力吧。

首先,北洋水師一度確實是亞洲第一,但那是日本海軍大發展之前的事情。後來日本被鎮定二艦刺激,全國大辦海軍,滿清卻裹足不前。要知道,19世紀末恰好是世界海軍飛速升級換代的時期,滿清這一打盹,到甲午戰爭前,實力就比聯合艦隊差遠了。

咱們就舉大東溝海戰的雙方對比為例。

大東溝海戰中,日本總計出動12艘戰艦,總噸位3.8萬噸;北洋水師出動10艘戰艦,總噸位3萬噸,後來又有2艘戰艦和2艘魚雷艇共計3000多噸增援。

從噸位上,北洋水師被日軍超過5000-8000噸。從速射炮上,被超過5倍。而且,日軍的主力戰艦比北洋水師要新,速度平均要快5節。

具體到艦種分佈,北洋水師的12艘戰艦除了定遠鎮遠兩艘7000噸的鐵甲艦,其餘全都是一兩千噸的輕型巡洋艦。而日本的12艘戰艦,第一遊擊隊4艘3000-4000噸左右的高速巡洋艦(吉野、浪速、高千惠、秋津洲),本隊8艦還有4艘4000噸左右的巡洋艦和舊鐵甲艦(松島、嚴島、橋立、扶桑)。尤其是第一遊擊隊,吉野艦的排水是4200噸,馬力竟高達1.6萬,其餘三艦3000多噸,馬力都是七八千。而鎮定二艦7000噸馬力也不過六七千。

(吉野艦)

這就造成一種情況:鎮定二艦面對日本的本隊,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優勢,但在305毫米主炮未能命中的情況下,無法迅速將其擊潰(日本三景艦的320毫米主炮也沒命中一發,彼此彼此)。而北洋水師那些一二千噸的小型巡洋艦,面對日本第一遊擊隊4000噸級的新式巡洋艦,卻很難有招架之功。整個戰役過程中,日本基本上也是秉承這種思路,用本隊纏住北洋水師中央主力,用第一遊擊隊不斷繞行,逐個擊沉北洋水師兩翼的弱小艦隻。等北洋水師大部分艦隻被擊沉擊退後,再圍攻定遠鎮遠。北洋水師面對這種戰法一點辦法都沒有,主炮打不中,速射炮比人家少得多,速度也差,追不上,跑不掉。致遠艦鄧管代試圖撞擊吉野也沒得手。

那麼,如果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也都加入北洋水師,情況會不會好些呢?不會有本質改變。

一則,甲午之前多年,中國發展海軍的思路就是優先北洋水師。不但北洋水師獲得了多得多的經費,而且南洋、福建水師有些好的船都被調到了北洋去。比如大東溝海戰中第二階段趕來的平遠(2000噸),其實原本是福建水師自己製造的“威龍”,是中國自產戰艦的巔峰之作。1889年5月完工,12月就被調到北洋水師。另一艘參戰的魚雷艇福龍號(差點用魚雷擊沉日本海軍長官的座艦西京丸)也是在1890年從福建水師調到北洋水師的。南洋水師原本6艘比較先進的炮艇“鎮中”“鎮邊”“鎮東”“鎮南”“鎮西”“鎮北”,也被李鴻章無恥地用4艘蚊子船換到了北洋。

所以,在北洋水師這種“盤剝”下,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本來就沒多少好的戰船了。

二則,清朝也不是傻子,甲午戰爭中本來就有抽調其他水師的戰艦參加。還是舉大東溝海戰,第一階段中國參戰10艘中,就有廣東水師的輕巡洋艦廣甲號(沒錯,就是跟著方伯謙逃跑擱淺的);第二階段來增援的,則有廣東水師的輕巡洋艦廣丙號。

到甲午戰爭前夕,南洋水師尚未出動的,雖然從編制上還有10多艘艦船,2萬噸左右的龐大數字,但真實戰鬥力很一般,下面列舉千噸以上的南洋戰艦:

3艘開濟級巡洋艦,2200噸,木殼鐵肋,最大火炮150毫米,最高航速15節,還有風帆……

2艘南堔級鋼甲巡洋艦,1900噸,最大火炮200毫米,最高航速13節。

保民號巡洋艦,1500噸,最大火炮150毫米,最高航速13節。

2艘威遠級巡洋艦,1300噸,最大火炮190毫米,航速11節,順風航速15節(廣甲號同級)

2艘海安級巡洋艦,2800噸,木殼無裝甲,最大火炮225毫米,航速12節。

(保民級巡洋艦)

2艘元凱級炮艦,1300噸,木殼無裝甲,最大火炮160毫米,航速10節。

由此可知,南洋水師千噸以上的船隻共有12艘,雖然數量上不少,但是大部分格局落後,航速很慢。北洋水師中最笨重的定遠艦航速是15節,而這裡面最大速度能達到15節的只有5艘。如果排除政治派系分歧,把南洋水師的全部戰艦都抽調北上,與北洋水師混編,很可能會進一步拖累北洋水師原本就落後的速度。而這些一兩千噸的木殼戰船也很難抵擋住日本第一遊擊隊的速射炮。參照廣甲艦在大東溝海戰的表現,基本沒起到什麼積極作用。而廣甲艦放到南洋水師還算比較精銳的了。

當然,雖然都是落後艦種,如果能在大東溝海戰增加這麼10來艘,肯定還是能分擔不少壓力的。至少第一遊擊隊要擊沉他們就需要花費不止2倍的時間;若是分出幾艘去包圍日本本隊,沒準還能擊沉幾艘日本本隊的船隻。但是,這本身要求艦長們有捨身往死的戰鬥精神。從廣甲管代吳廷榮的表現來看,恐怕很難。

至於福建水師,自從中法戰爭中被法國人偷襲,打得全軍覆沒,之後就一蹶不振,戰鬥力接近為零(雖然福建造船廠給其他三大艦隊貢獻了不少戰艦)。甲午戰爭前夕,福建水師中勉強能作戰的只剩兩艘,一艘是福靖號巡洋艦,本來是廣東水師訂購的廣丁,後來廣東沒錢了,福建水師自用。排水量1030噸,航速16節,主炮口徑120毫米;另一艘是福安號炮艦,排水量700噸,航速12節,主炮口徑120毫米。顯然,這兩艘船戰鬥力比南洋水師還慘淡,拉到黃海上基本就是秒沉的貨色,更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了。(福靖號如果打打破交戰,攻擊日本的運輸線倒是不錯,可惜李鴻章不允許這種戰法)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回答:不會對日本產生任何影響。

主要是南洋水師太辣雞了,戰爭開始劉坤是準備排水師北上助陣的,可是李鴻章看不上。當時的南洋水師一水的蚊炮船,主力就三條木殼船還是跑遠了就會散架那種,還有就是兩條德國造的老式巡洋艦,這去了能有什麼用。

再來看福建水師,比南洋還差。在經過中法戰爭後,基本上已經無艦可用,剩下的幾條小艇能不能堅持到北洋都難說。

在一方面,哪怕沒有中法戰爭,這兩水師都還在,李鴻章也不敢讓他們北上。當時的清朝派系是非常嚴重的,李鴻章的淮系和劉坤的湘系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真去了李鴻章還怕被他下絆子,到時候不但要打日本,還得提防背後捅刀子,得不償失。

當時的清朝已經爛入骨髓,即便打贏甲午戰爭也只是讓清多苟延殘喘幾年,這對中華民族,對中國人民一點好處都沒有。


平頭兔


題主問題裡有個小錯誤,甲午戰爭時,福建船政水師在中法戰爭中已經遭到重創,此時已經無船可用,當時只有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廣東水師的主力艦都參加了甲午戰爭,而南洋水師則留守南洋,不過即使他們北上,也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在甲午戰爭期間,清軍海上參戰力量主要時北洋水師,此外廣東水師的三艘主力戰艦廣甲、廣乙、廣丙也北上助戰,其中廣乙在豐島海戰戰沉,廣甲在黃海海戰中逃跑時擱淺觸礁後,被日艦摧毀,而廣丙則被日本俘虜。

此時清朝其實還有一支艦隊,那就是南洋水師。南洋水師是清政府在籌建海防時所創辦的兩大水師之一(福建船政水師和廣東水師都屬於地方自建),不過因為經費所限,其規模和北洋水師無法相比。其主力是無防護巡洋艦開濟、寰泰、鏡清、南琛、南瑞、保民等。

這些軍艦都是中法戰爭前建造的老式軍艦,其設計和北洋水師新式的鐵甲艦、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無法相比。當然,比廣東水師還是要強著一些,因為甲午戰爭時期南洋水師沒有北上協助北洋水師作戰,因此很多人也對此多有批評,但是實際上南洋水師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清政府籌建海防時,優先建設的是北洋水師,按照計劃,等北洋水師成軍以後,再逐步擴充南洋水師。然而實際上由於經費所限,北洋水師的建設都舉步維艱,最後將原定於用於臺灣防務的四艘巡洋艦,也就是致遠、經遠、經來、來遠都調到北洋,才勉強成軍,原本的一分為二,變成了合二為一。

此後北洋水師的經費只夠勉強維持,南洋水師的發展就更不用想了。所以1892年以後,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隻能決定將現有各艦的兵員加以裁減,以節省下軍餉用於買新船。不過這顯然是杯水車薪,到1894年的時候,南洋水師不僅未添一艦,連原有的軍艦也因為缺乏經費保養,朽壞不堪。

所以在甲午戰爭前夕,南洋水師的軍艦不僅艦型落後,而且老舊不堪,連艦員數量都有所不足,其戰鬥力非常可疑。加上南洋水師尚需防衛江浙和臺海海防,因此在甲午戰爭期間並未北上,而是巡視東南沿海,並非單純不願意支援北洋。

即使南洋水師勉強北上,其能發揮的作用也有有限。南洋水師的主力艦都是無防護巡洋艦,缺少防護,在海戰中生存力堪憂。日本聯合艦隊的無防護巡洋艦大多編入二線部隊,並未參加海上決戰,就是因為其防護有限,萬一損失反而損傷士氣。

在黃海海戰中,和開濟等艦差不多時代的超勇、揚威,其防護力還要強於開濟等艦,但是在面對日艦炮火時也是難以抵擋,開濟等艦就更不要說了。而且南洋水師在訓練方面也要遜於北洋水師,戰鬥力要差著不少。

所以日本聯合艦隊大不了把筑紫等二線戰艦調上來,就足以對付南洋水師,根本不會影響到其主力和北洋水師之間的戰鬥,對於甲午戰爭結果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


不沉的經遠


你怎麼老是想一出是一出呀,福建水師1885中法戰爭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日本人待聯合艦隊若親子,中國人視北洋水師為仇寇,試問!甲午戰爭你讓中國怎麼贏?

北洋水師的敵人不止日本一個,還有一個比日本更可怕的敵人,就是中國清流士大夫們!

這些人自始至終就沒有給過北洋水師好臉色,沒有給過北洋水師一絲一毫的幫助,反倒是各種明槍暗箭,陰損毒辣的招數玩命地往北洋水師腦袋上招呼,他們在北洋水師前進路上挖了多少坑,埋了多少雷。就算戰敗後,他們也沒打算放過北洋水師,那也是把北洋水師往斷子絕孫裡整,滅的連渣都不剩,

他們一支筆,讓中國人數億人近百年,對北洋水師完全沒有好感,沒有同情只有無休止的抹黑謾罵汙衊。

北洋水師是被日本和中國的清流士大夫們聯合剿殺的,日本為利,清流們為名,這些清流們還真是近代日本崛起當仁不讓的大功臣。

正所謂,子玉死,文公大悅,晉,霸業遂成。


暴雨狂風一片海


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政府的海軍在甲午戰爭之前,已經是亞洲第一了,沒錯,日本之前很羨慕,並暗中使勁,就是想打敗你。但清朝的腐敗,致使海軍發展停滯不前,訓練落後,武器彈藥供給跟不上。即使南洋、福建水師支援也是會敗。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朝中明爭暗鬥太嚴重了,北洋水師的李鴻章只想保存實力,不想打,不敢打,而日本,是拼了命拿出所有家底打你,能不敗嗎。

再說遠點,海軍不行,後來日本在旅順大連登陸了,陸戰總行了吧,結果呢,還是戰敗,歸根到底是清朝政府不行,最不行的就是清朝的一把手慈禧~!


田田傳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怎麼說呢,影響肯定有,關鍵是多大的形象。

如果說是量變過程中的影響,那是一定的。俗話說的好,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清軍應該沒有能力做到讓日本“自損八千”,但“自損八百”應該有可能。也就是說,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的出戰,肯定會讓日本受到些許損失。

但如果說是“質變”,可能性如同彩票中獎–––微乎其微。清海軍不要說士兵戰鬥力如何,就連海軍領導都消極避嫌,屬於典型的“保守派”,更遑論軍艦的性能。武器好壞的前提是人員的素質,其次是財政支持,就這兩點,我不多說,大家應該都比較瞭解。

綜上,兩支海軍水師的出場只是屬於數量的增加,傷亡的疊加,並不能引起質變。


六菠蘿說歷史


甲午海戰中,清朝海軍事實上也參與了相互協作共同作戰的,例如在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中廣東水師的三艘軍艦就已經協同北洋水師的軍艦參與了甲午海戰,但戰爭的結果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就算協同作戰,也無濟於事。

對於題主的問題,甲午海戰時,南洋水師為何不來援助北洋艦隊,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因:

1、朝廷“精練”北洋一支水師,北洋水師的實力也是當時中國最強,軍艦最先進的一支水師,而“精練”北洋水師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日本,從而起到拱衛海疆的作用,而南洋水師的發展緩慢,實力遠不如北洋水師,這也是不來援助北洋水師的一個片面性的原因。

2、晚清政府固守封建主義,昏庸腐敗,對於海軍力量的建設採取劃疆而守、分洋建軍的政策。也就是說不管是北洋水師還是南洋水師,都沒有真正形成統一的體制編制,不僅海軍內部難以統一指揮調度,而且產生了新軍種與舊軍種之間的矛盾。

水師?海軍?

雖然在北洋水師與南洋水師中,各種艦船配套整齊,但是其編制可謂是“新舊成雜”,編制仍然是舊軍制的翻版。

再看北洋水師與南洋水師的實力對比,從”精練”北洋一支水師的方案提出過後,時任兩江總督的沈葆楨從大局出發,認為外海防禦應當以北洋為主,主動將每年劃撥給南洋水師的200萬兩白銀的海防經費讓給了北洋,自己則從江南製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調入一些自造的國產新式戰船,自籌經費從國外購入艦船。

到中法戰爭之前,南洋水師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也才僅僅有15艘艦艇,其中最先進的兩艘巡洋艦“南瑞”、“南琛”也是從德國訂購的,排水量也僅僅只有1905噸。這個噸位的巡洋艦在北洋水師定遠級鐵甲艦面前根本不能與之相比擬,單單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南洋水師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發展,連曾經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都在黃海海戰中被日本聯合艦隊打的慘敗,就算是南洋水師的15艘小艦艇開過去支援北洋水師,那也是無濟於事。

倘若南洋水師真能北上支援北洋艦隊,那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難題在等著南洋水師,南洋水師的艦船大都老化年久失修,能不能順利的開往海戰戰場還是一個問題、更別說北上支援了!

3、最重要的原因——清廷不能統一調動

甲午戰爭之前,清廷的四支水師並不能像日本的海軍部隊那樣統一管轄、統一調動形成聯合艦隊,在劃分海軍防禦建設的過程中,北洋、南洋、福建、廣東4支艦隊分別是由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管轄,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即使在1885年10月建立了海軍衙門,但也並未真正成為海軍的領導指揮中樞。

由於清廷不能對各艦隊統一調度,南洋水師也沒有任何必要北上援助北洋艦隊,就因為劃疆而守,分洋建軍!


鴨梨山大


甲午海戰被人家堵在港口打,北洋艦隊船都沒開出去,輸了跟人和艦隊多少沒關係,清政府根本沒打算打,還挪用了北洋艦隊的軍費。

如果戰術正確,準備充足的話,以北洋艦隊的實力,足可以搞定小日本了。


狍裡狍氣


甲午戰爭本來可以打敗日本海軍,但是在關鍵時刻出了問題,那就是炮彈裡面裝的不是火藥,而是沙子,想一想,那炮彈會打響,關鍵時刻,耽誤了歷史的大事,清朝腐敗,導致給國家民族帶來滄傷。


相如隨緣


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