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中,如果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会打败日本联合舰队吗?

大漠漫谈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败阵,既是输给了本身的实力差距,也是输给了高层的指挥不力。其中,海战方面比陆战方面相对两方面差距都要小一点,所以战争过程一度很惨烈,让人产生幻想,如果我军实力再强一点,错误再少犯一点,是不是可以翻身?

题主提出的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都支援北洋水师,大约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

那么,在这里我们姑且撇开满清各路人马彼此推诿,作壁上观的毛病;也不考虑千里迢迢北上参战是否来得及。就假设战争一开始,三大舰队已经完成河流,能否完成历史逆转呢?

依然不能。

简单说,在甲午战争时候,中日两国的海军差距已经拉开了。南洋和福建几艘老破船上去增援,基本改变不了什么。

联合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举个例子,二战时候美国在太平洋打日本,有人问,要是这时候意大利和匈牙利也派海军支援日本,能打赢美国吗?(当然,联合舰队和北洋的差距没有美日那么大)。

说了这么多,直接列举战力吧。

首先,北洋水师一度确实是亚洲第一,但那是日本海军大发展之前的事情。后来日本被镇定二舰刺激,全国大办海军,满清却裹足不前。要知道,19世纪末恰好是世界海军飞速升级换代的时期,满清这一打盹,到甲午战争前,实力就比联合舰队差远了。

咱们就举大东沟海战的双方对比为例。

大东沟海战中,日本总计出动12艘战舰,总吨位3.8万吨;北洋水师出动10艘战舰,总吨位3万吨,后来又有2艘战舰和2艘鱼雷艇共计3000多吨增援。

从吨位上,北洋水师被日军超过5000-8000吨。从速射炮上,被超过5倍。而且,日军的主力战舰比北洋水师要新,速度平均要快5节。

具体到舰种分布,北洋水师的12艘战舰除了定远镇远两艘7000吨的铁甲舰,其余全都是一两千吨的轻型巡洋舰。而日本的12艘战舰,第一游击队4艘3000-4000吨左右的高速巡洋舰(吉野、浪速、高千惠、秋津洲),本队8舰还有4艘4000吨左右的巡洋舰和旧铁甲舰(松岛、严岛、桥立、扶桑)。尤其是第一游击队,吉野舰的排水是4200吨,马力竟高达1.6万,其余三舰3000多吨,马力都是七八千。而镇定二舰7000吨马力也不过六七千。

(吉野舰)

这就造成一种情况:镇定二舰面对日本的本队,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优势,但在305毫米主炮未能命中的情况下,无法迅速将其击溃(日本三景舰的320毫米主炮也没命中一发,彼此彼此)。而北洋水师那些一二千吨的小型巡洋舰,面对日本第一游击队4000吨级的新式巡洋舰,却很难有招架之功。整个战役过程中,日本基本上也是秉承这种思路,用本队缠住北洋水师中央主力,用第一游击队不断绕行,逐个击沉北洋水师两翼的弱小舰只。等北洋水师大部分舰只被击沉击退后,再围攻定远镇远。北洋水师面对这种战法一点办法都没有,主炮打不中,速射炮比人家少得多,速度也差,追不上,跑不掉。致远舰邓管代试图撞击吉野也没得手。

那么,如果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也都加入北洋水师,情况会不会好些呢?不会有本质改变。

一则,甲午之前多年,中国发展海军的思路就是优先北洋水师。不但北洋水师获得了多得多的经费,而且南洋、福建水师有些好的船都被调到了北洋去。比如大东沟海战中第二阶段赶来的平远(2000吨),其实原本是福建水师自己制造的“威龙”,是中国自产战舰的巅峰之作。1889年5月完工,12月就被调到北洋水师。另一艘参战的鱼雷艇福龙号(差点用鱼雷击沉日本海军长官的座舰西京丸)也是在1890年从福建水师调到北洋水师的。南洋水师原本6艘比较先进的炮艇“镇中”“镇边”“镇东”“镇南”“镇西”“镇北”,也被李鸿章无耻地用4艘蚊子船换到了北洋。

所以,在北洋水师这种“盘剥”下,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本来就没多少好的战船了。

二则,清朝也不是傻子,甲午战争中本来就有抽调其他水师的战舰参加。还是举大东沟海战,第一阶段中国参战10艘中,就有广东水师的轻巡洋舰广甲号(没错,就是跟着方伯谦逃跑搁浅的);第二阶段来增援的,则有广东水师的轻巡洋舰广丙号。

到甲午战争前夕,南洋水师尚未出动的,虽然从编制上还有10多艘舰船,2万吨左右的庞大数字,但真实战斗力很一般,下面列举千吨以上的南洋战舰:

3艘开济级巡洋舰,2200吨,木壳铁肋,最大火炮150毫米,最高航速15节,还有风帆……

2艘南堔级钢甲巡洋舰,1900吨,最大火炮200毫米,最高航速13节。

保民号巡洋舰,1500吨,最大火炮150毫米,最高航速13节。

2艘威远级巡洋舰,1300吨,最大火炮190毫米,航速11节,顺风航速15节(广甲号同级)

2艘海安级巡洋舰,2800吨,木壳无装甲,最大火炮225毫米,航速12节。

(保民级巡洋舰)

2艘元凯级炮舰,1300吨,木壳无装甲,最大火炮160毫米,航速10节。

由此可知,南洋水师千吨以上的船只共有12艘,虽然数量上不少,但是大部分格局落后,航速很慢。北洋水师中最笨重的定远舰航速是15节,而这里面最大速度能达到15节的只有5艘。如果排除政治派系分歧,把南洋水师的全部战舰都抽调北上,与北洋水师混编,很可能会进一步拖累北洋水师原本就落后的速度。而这些一两千吨的木壳战船也很难抵挡住日本第一游击队的速射炮。参照广甲舰在大东沟海战的表现,基本没起到什么积极作用。而广甲舰放到南洋水师还算比较精锐的了。

当然,虽然都是落后舰种,如果能在大东沟海战增加这么10来艘,肯定还是能分担不少压力的。至少第一游击队要击沉他们就需要花费不止2倍的时间;若是分出几艘去包围日本本队,没准还能击沉几艘日本本队的船只。但是,这本身要求舰长们有舍身往死的战斗精神。从广甲管代吴廷荣的表现来看,恐怕很难。

至于福建水师,自从中法战争中被法国人偷袭,打得全军覆没,之后就一蹶不振,战斗力接近为零(虽然福建造船厂给其他三大舰队贡献了不少战舰)。甲午战争前夕,福建水师中勉强能作战的只剩两艘,一艘是福靖号巡洋舰,本来是广东水师订购的广丁,后来广东没钱了,福建水师自用。排水量1030吨,航速16节,主炮口径120毫米;另一艘是福安号炮舰,排水量700吨,航速12节,主炮口径120毫米。显然,这两艘船战斗力比南洋水师还惨淡,拉到黄海上基本就是秒沉的货色,更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了。(福靖号如果打打破交战,攻击日本的运输线倒是不错,可惜李鸿章不允许这种战法)


巴山夜雨涮锅


首先回答:不会对日本产生任何影响。

主要是南洋水师太辣鸡了,战争开始刘坤是准备排水师北上助阵的,可是李鸿章看不上。当时的南洋水师一水的蚊炮船,主力就三条木壳船还是跑远了就会散架那种,还有就是两条德国造的老式巡洋舰,这去了能有什么用。

再来看福建水师,比南洋还差。在经过中法战争后,基本上已经无舰可用,剩下的几条小艇能不能坚持到北洋都难说。

在一方面,哪怕没有中法战争,这两水师都还在,李鸿章也不敢让他们北上。当时的清朝派系是非常严重的,李鸿章的淮系和刘坤的湘系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真去了李鸿章还怕被他下绊子,到时候不但要打日本,还得提防背后捅刀子,得不偿失。

当时的清朝已经烂入骨髓,即便打赢甲午战争也只是让清多苟延残喘几年,这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一点好处都没有。


平头兔


题主问题里有个小错误,甲午战争时,福建船政水师在中法战争中已经遭到重创,此时已经无船可用,当时只有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广东水师的主力舰都参加了甲午战争,而南洋水师则留守南洋,不过即使他们北上,也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海上参战力量主要时北洋水师,此外广东水师的三艘主力战舰广甲、广乙、广丙也北上助战,其中广乙在丰岛海战战沉,广甲在黄海海战中逃跑时搁浅触礁后,被日舰摧毁,而广丙则被日本俘虏。

此时清朝其实还有一支舰队,那就是南洋水师。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筹建海防时所创办的两大水师之一(福建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都属于地方自建),不过因为经费所限,其规模和北洋水师无法相比。其主力是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寰泰、镜清、南琛、南瑞、保民等。

这些军舰都是中法战争前建造的老式军舰,其设计和北洋水师新式的铁甲舰、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无法相比。当然,比广东水师还是要强着一些,因为甲午战争时期南洋水师没有北上协助北洋水师作战,因此很多人也对此多有批评,但是实际上南洋水师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清政府筹建海防时,优先建设的是北洋水师,按照计划,等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再逐步扩充南洋水师。然而实际上由于经费所限,北洋水师的建设都举步维艰,最后将原定于用于台湾防务的四艘巡洋舰,也就是致远、经远、经来、来远都调到北洋,才勉强成军,原本的一分为二,变成了合二为一。

此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只够勉强维持,南洋水师的发展就更不用想了。所以1892年以后,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只能决定将现有各舰的兵员加以裁减,以节省下军饷用于买新船。不过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到1894年的时候,南洋水师不仅未添一舰,连原有的军舰也因为缺乏经费保养,朽坏不堪。

所以在甲午战争前夕,南洋水师的军舰不仅舰型落后,而且老旧不堪,连舰员数量都有所不足,其战斗力非常可疑。加上南洋水师尚需防卫江浙和台海海防,因此在甲午战争期间并未北上,而是巡视东南沿海,并非单纯不愿意支援北洋。

即使南洋水师勉强北上,其能发挥的作用也有有限。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无防护巡洋舰,缺少防护,在海战中生存力堪忧。日本联合舰队的无防护巡洋舰大多编入二线部队,并未参加海上决战,就是因为其防护有限,万一损失反而损伤士气。

在黄海海战中,和开济等舰差不多时代的超勇、扬威,其防护力还要强于开济等舰,但是在面对日舰炮火时也是难以抵挡,开济等舰就更不要说了。而且南洋水师在训练方面也要逊于北洋水师,战斗力要差着不少。

所以日本联合舰队大不了把筑紫等二线战舰调上来,就足以对付南洋水师,根本不会影响到其主力和北洋水师之间的战斗,对于甲午战争结果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不沉的经远


你怎么老是想一出是一出呀,福建水师1885中法战争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日本人待联合舰队若亲子,中国人视北洋水师为仇寇,试问!甲午战争你让中国怎么赢?

北洋水师的敌人不止日本一个,还有一个比日本更可怕的敌人,就是中国清流士大夫们!

这些人自始至终就没有给过北洋水师好脸色,没有给过北洋水师一丝一毫的帮助,反倒是各种明枪暗箭,阴损毒辣的招数玩命地往北洋水师脑袋上招呼,他们在北洋水师前进路上挖了多少坑,埋了多少雷。就算战败后,他们也没打算放过北洋水师,那也是把北洋水师往断子绝孙里整,灭的连渣都不剩,

他们一支笔,让中国人数亿人近百年,对北洋水师完全没有好感,没有同情只有无休止的抹黑谩骂污蔑。

北洋水师是被日本和中国的清流士大夫们联合剿杀的,日本为利,清流们为名,这些清流们还真是近代日本崛起当仁不让的大功臣。

正所谓,子玉死,文公大悦,晋,霸业遂成。


暴雨狂风一片海


我是这样认为的,清政府的海军在甲午战争之前,已经是亚洲第一了,没错,日本之前很羡慕,并暗中使劲,就是想打败你。但清朝的腐败,致使海军发展停滞不前,训练落后,武器弹药供给跟不上。即使南洋、福建水师支援也是会败。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朝中明争暗斗太严重了,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不敢打,而日本,是拼了命拿出所有家底打你,能不败吗。

再说远点,海军不行,后来日本在旅顺大连登陆了,陆战总行了吧,结果呢,还是战败,归根到底是清朝政府不行,最不行的就是清朝的一把手慈禧~!


田田传


我是六菠萝,闽南小生一枚。

怎么说呢,影响肯定有,关键是多大的形象。

如果说是量变过程中的影响,那是一定的。俗话说的好,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清军应该没有能力做到让日本“自损八千”,但“自损八百”应该有可能。也就是说,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的出战,肯定会让日本受到些许损失。

但如果说是“质变”,可能性如同彩票中奖–––微乎其微。清海军不要说士兵战斗力如何,就连海军领导都消极避嫌,属于典型的“保守派”,更遑论军舰的性能。武器好坏的前提是人员的素质,其次是财政支持,就这两点,我不多说,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

综上,两支海军水师的出场只是属于数量的增加,伤亡的叠加,并不能引起质变。


六菠萝说历史


甲午海战中,清朝海军事实上也参与了相互协作共同作战的,例如在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广东水师的三艘军舰就已经协同北洋水师的军舰参与了甲午海战,但战争的结果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就算协同作战,也无济于事。

对于题主的问题,甲午海战时,南洋水师为何不来援助北洋舰队,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

1、朝廷“精练”北洋一支水师,北洋水师的实力也是当时中国最强,军舰最先进的一支水师,而“精练”北洋水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日本,从而起到拱卫海疆的作用,而南洋水师的发展缓慢,实力远不如北洋水师,这也是不来援助北洋水师的一个片面性的原因。

2、晚清政府固守封建主义,昏庸腐败,对于海军力量的建设采取划疆而守、分洋建军的政策。也就是说不管是北洋水师还是南洋水师,都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体制编制,不仅海军内部难以统一指挥调度,而且产生了新军种与旧军种之间的矛盾。

水师?海军?

虽然在北洋水师与南洋水师中,各种舰船配套整齐,但是其编制可谓是“新旧成杂”,编制仍然是旧军制的翻版。

再看北洋水师与南洋水师的实力对比,从”精练”北洋一支水师的方案提出过后,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防御应当以北洋为主,主动将每年划拨给南洋水师的200万两白银的海防经费让给了北洋,自己则从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调入一些自造的国产新式战船,自筹经费从国外购入舰船。

到中法战争之前,南洋水师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也才仅仅有15艘舰艇,其中最先进的两艘巡洋舰“南瑞”、“南琛”也是从德国订购的,排水量也仅仅只有1905吨。这个吨位的巡洋舰在北洋水师定远级铁甲舰面前根本不能与之相比拟,单单从军事实力上来说,南洋水师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发展,连曾经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都在黄海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打的惨败,就算是南洋水师的15艘小舰艇开过去支援北洋水师,那也是无济于事。

倘若南洋水师真能北上支援北洋舰队,那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难题在等着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舰船大都老化年久失修,能不能顺利的开往海战战场还是一个问题、更别说北上支援了!

3、最重要的原因——清廷不能统一调动

甲午战争之前,清廷的四支水师并不能像日本的海军部队那样统一管辖、统一调动形成联合舰队,在划分海军防御建设的过程中,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分别是由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管辖,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即使在1885年10月建立了海军衙门,但也并未真正成为海军的领导指挥中枢。

由于清廷不能对各舰队统一调度,南洋水师也没有任何必要北上援助北洋舰队,就因为划疆而守,分洋建军!


鸭梨山大


甲午海战被人家堵在港口打,北洋舰队船都没开出去,输了跟人和舰队多少没关系,清政府根本没打算打,还挪用了北洋舰队的军费。

如果战术正确,准备充足的话,以北洋舰队的实力,足可以搞定小日本了。


狍里狍气


甲午战争本来可以打败日本海军,但是在关键时刻出了问题,那就是炮弹里面装的不是火药,而是沙子,想一想,那炮弹会打响,关键时刻,耽误了历史的大事,清朝腐败,导致给国家民族带来沧伤。


相如随缘


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