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中國人有知識,沒文化。”

“我們父母一代到我們這一代,沒學過公共場合什麼是得體、吃西餐如何用刀叉、如何握手。”

這是田樸珺的一篇文章《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的話。

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明顯這是自我的矮化,我感覺從土鱉到貴族,其實有錢就行,別扯什麼3代。

據說只要花60塊錢,就可以再淘寶上購買一套實現全球定位功能的軟件,在朋友圈裡環遊世界,秒變高端人士,被朋友點贊稱之為“新貴”。

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足。過去我們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禮儀?

魯迅先生早就說過:

“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田小姐還從詢問WIFI密碼一事上論證中國缺少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在英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我需要WiFi密碼時,管家用手託著一個小銀盤,不是直接遞給你,而是非常優雅地轉到我面前,銀盤上放著一張摺疊得非常精巧的紙片,打開就是密碼,神奇的是管家為你服務的過程都是無聲的。”

我感覺這是不是裝呢?與貴族精神有什麼關係?其實說白了,就是形式化、儀式化,田小姐對貴族精神的理解,恐怕還處在買櫝還珠的階段。

再說了,這些所謂“貴族”服務,都是需要花錢購買的,普通人恐怕享受不到這種待遇。說到底,這種貴族生活方式,很多時候不過是販賣的一門生意而已,不要說的那麼高大上。

我覺得還是《潛伏》裡的謝若林說的實在:

“現在兩根金條放在這兒,你告訴我哪一根是高貴的,哪一根是齷齪的?”

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土鱉不要緊,只要肯學,那點生活禮儀其實根本不在話下,關鍵是得有錢。現在很多地方的所謂“貴族學校”,其實就是“富人學校”,與貴族能沾上什麼邊?有錢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但是把自己打扮成新貴的樣子,拒人千里之外,就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了。

知道什麼叫“沐猴而冠”嗎?中國老祖先的智慧從這句成語上就體現了出來。

有網友說的好:

“真正的貴族氣質是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強大人格魅力,絕不是那些矯揉造作的裝腔作勢!”

如果純粹追求形式和儀式化,恐怕沒有人能比得上舊中國,尤其是那些滿清的遺老遺少,眼看失去了生產資料,還整天擺著貝勒和格格的架子不放,連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很多下場是極其淒涼的。

其實說到底,中國沒有西方式的貴族,也不需要西方式的貴族,這是個偽命題。

中國過去只有皇族和家族,能稱的上精神貴族的,只有讀書人和士人——誰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改變自己的階層,而不是通過血緣關係去傳承。

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喊出了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心聲?又影響和激勵了多少代中國人你知道嗎?

北宋大儒張載有一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王的女人,你以為裝就是貴族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每每讀到這句話,就讓人有一種熱血沸騰之感!

中國有的是敢為天下先的儒家精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家國情懷,我們文化強調的是擔當精神,而不是什麼貴族精神。

那些崇洋媚外的人,骨頭是缺鈣的,精神是跪著的,怎麼可能成為新貴?對於今天的我們,在責任擔當的基礎上,多一點平等思想,少一點貴族意識,可能會讓這個社會進步更快,人民生活過的更滋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