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繳納社保基數都是100%,退休金有差別嗎?

驕陽245


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繳納社保基數都是100%,退休金有差別嗎?肯定是有差別的!決定養老金高低的因素除了繳費指數以外,還有繳費年限,當地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所以只用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來比較,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第一,由於100%的基數不一樣,養老金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其實這裡說的100%並不是繳費基數,而是繳費指數。繳費基數實際上指的是計算繳費比例的基數,比如城鎮職工是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靈活就業者是按照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的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確定後,如果本人實際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60%的,就要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60%來繳費,如果本人實際工資高於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的,高出部分不能計算為繳費基數,只能按照社平工資的300%來繳費。同樣是按照100%來繳費,假如城鎮職工的實際工資為每月6000元,如果按照100%來繳費,那麼他的繳費基數就是6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那麼他的繳費基數就是3600元。靈活就業人員如果當地社保部門公佈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如果按照100%來繳費,那麼他的繳費基數就是5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那麼他的繳費基數就是3000元。由於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的的繳費基數是不一樣的,所以100%的基數也是不一樣的。有可能是6000元的100%,也有可能是5000元的100%。由於100%的基數不一樣,那麼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是不一樣的。

第二,退休時的職工月平均工資不一樣,基礎養老金的高低也不一樣。

無論是城鎮在崗職工還是靈活就業者,符合法定的退休條件辦理退休時,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從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來看,基礎養老金是根據退休前上年度的職工月平工資與個人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相加後的平均值,每滿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比如退休前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6000元,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為5000元,那麼這二者的平均值就為5500元,每滿一年發給1%,那麼每一年基礎養老金就為55元,如果繳費15年,每月的基礎養老金為825元,如果繳費為20年,每月的基礎養老金就為1100元,如果繳費滿30年,每月的基礎養老金為1650元。從這個計算方式可以看出,職工月平均工資是一個固定值是不變的,但是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就越高,所以僅僅是按照100%來作為繳費基數,養老金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第三,100%繳費基數不一樣,導致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高低也不一樣。

雖然都是按照100%來繳費,但是繳費基數不一樣,每月記入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也就不一樣,從而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差距。比如平均按照4000元來作為繳費基數,同樣按照100%來繳費,每月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為320元,每年為3840元,15年為57600元,20年為76800元;如果繳費基數是5000元,每月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為400元,每年為4800元,15年為72000元,20年為96000元。如果都是按照60歲來退休,按照每月4000元繳費來計算,繳費15年個人賬戶金額為57600元,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414元;如果按照5000元來計算,繳費15年個人賬戶金額為72000元,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18元,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差104元。

綜上所述,城鎮在崗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僅僅都是按照100%來作為繳費基數,退休後養老金的差別仍然是非常大的,這種差別體現在當地退休時上一年的職工月平均工資,不同100%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等,都會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造成很大的差別。


幫兄愛唱歌


一定會有差別的。

一、繳費基數相同,並不代表繳費年限、繳費比例也相同。由於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繳費比例或金額一般都會低於在職職工,所以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低於在職職工。

舉例說明:北京職工老張和北京靈活就業人員老李的繳費基數都是100%,老張的繳費金額為8464元,而老李的繳費金額為5119元。也就是說,在繳費基數相同的情況下,兩個人的繳費金額

巳經相差3345元。也就意味著兩個人每個月的養老金個人賬戶要相差267.6元,一年下來相差3211.2元。如果按照繳費15年來計算,個人賬戶要相差5萬餘元,僅此一項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要相差400元左右。

二、就現階段來講,“中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兩者在基本養老金組成上的不同,哪怕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社平工資都因素都相同,退休時能夠領取到的退休金也不可能相同。

三、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大部分地區和單位的繳費比例為20%,全部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費比例為8%,全部進入到了個人賬戶; 而靈活就業人員個人參保養老保險,由於沒有單位,所以只能是由個人承擔全部的繳納費用,一般來說繳納的比例為20%,有14%進入了社會統籌賬戶,只有6%進入到個人賬戶,進入個人賬戶的金額比職工少了2%。可別小看了這2%的金額,如果按照月平均繳費工資7000元來計算,每個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金額都要少140元,一年就要少1680元,按繳費15年計算就要少個人賬戶儲存額25200元,以60週歲退休時139的計發月數來計算,退休時每個月僅個人賬戶養老金一項就要少拿退休金181元左右。

結論,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哪怕是繳費基數都是100%,退休時計算的退休金也不可能相同。


葉公來幫忙


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交納的社保基數都是100%,退休金是完全一樣的。

當然,還有一些限制的小條件。

第一,同一年度內繳納社保,基數都是100%。因為我們的社保繳費基數,關係著劃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不同年度的100%社保繳費基數,實際上的繳費基數並不一樣。比如青島市2018年的繳費基數是5309元,2017年只有4910元。

第二,在同一個地區辦理退休。因為我們退休金計算的時候,要使用退休上年度設區市的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同地方使用不一樣的社平工資,辦理退休計算出來的退休待遇也不一樣。



第三,退休年齡都一樣。畢竟有的女同志是50歲退休,有的是55歲退休。主要原因是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是使用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個人賬戶餘額相同,不同退休年齡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不同的。

第四,不要考慮個人掏的錢數問題。因為職工是個人承擔個人部分只有8%的繳費基數,靈活就業者一般是至少按照20%的繳費基數進行交納保險。靈活就業人員還可以享受社保補貼。

第五,如果要看總體退休金的話,必須大家的繳費年限都一樣,繳費年代一樣,性別一樣,退休年齡一樣。說起退休年齡還有這麼一個問題,一些地區女性靈活就業人員的退休年齡是55週歲,城鎮企業的職工退休年齡是50週歲。所以,還要看退休年齡政策。

光看這5條內容實際上就夠複雜了。我們的養老金究竟是怎樣計算的?

實際上,目前社保繳費的情況下,我們養老金待遇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看起來很複雜,說結果很簡單,如果按照100%繳費15年,退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式也很簡單,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只要餘額相同,退休年齡相同,個人賬戶養老金就一樣。

所以,個人賬戶餘額相同,退休年齡相同,基礎養老金相同,基本上退休金就會一樣了。但說起來很簡單,真正能夠完全相同的並不多。


暖心人社


單位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都按100%繳費,兩者繳費指數都為1.0,與繳費基數相對應的是當地社會平均工資而非個人收入。繳費基數是分子,社會平均工資是分母,商是繳費指數,即所謂的0.6、1.0、或3.0,N年繳費指數相加除以N叫平均指數。單位職工和靈活就業兩者只要繳費基數一樣,儘管繳費費率不同(單位繳費28%,個人繳費20%),但進入個人賬戶8%的數額毫無差別。但是,養老金的計算是多項數據的組合計算,我們不能忽視其它與計算養老金相關的幾個重要條件,若拋開條件比高低是不客觀的。兩者若在同一個統籌區域(社會平均工資相同),相同的繳費年限(工齡相同,)相同的繳費指數(與費率無關),相同的退休年齡(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相同),相同的繳費起止時間(相同的時間段基數相同進入個人賬戶金額相同),得出的結果絕對是一樣的,不存在單位繳費的養老金就應該高於個人繳費的養老金的問題。若出現差別是人為所致,絕非制度或計算公式的問題。反之,若其它條件相同,靈活就業個人繳費指數高於單位職工,其養老金會高於在職職工。計算機只認數據不分身份。


老兵150709806


〔職說社保〕觀點:從養老金計算公式來看,影響養老金的關鍵因素不止【繳費基數】這一個,而且靈活就業可以選擇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所以,就算都按照社平工資的100%,養老金也可能有所差別。

第一,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城鎮職工社保和自由職業者社保;

從養老金公式來看,月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①影響城鎮職工社保基礎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是:當地退休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當地退休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第1年繳費基數÷第1年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第2年繳費基數÷第2年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第n年繳費基數÷第n年在崗職工月均工資)÷n}。


②影響城鎮職工社保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有:繳費基數和退休年齡;

注:社會保險法第12條規定,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一般為8%)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包含個人養老保險費和利息。退休年齡越大,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越小,例如,60週歲是139個月,55週歲是170個月,50週歲是195個月。

2.城鄉居民社保;

①影響城鄉居民社保基礎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注: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

②城鄉居民社保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與城鎮職工社保相同,所以也是繳費基數和退休年齡。

第二,其他影響因素一致,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兩種不同類型養老金分別是多少?

若王先生和劉先生分別都按照社平工資的100%在北京市繳納城鎮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20年,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2萬,2017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為8467元。



①王先生退休當月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8467×(1+1)÷2×20%=1693.4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20000÷139=863.3元;

合計得出:王先生退休當月養老金為2556.7元;


②劉先生退休當月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71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20000÷139=863.3元;

合計得出:劉先生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573.3元。

小結:都在北京市按照社平工資100%繳費20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城鎮職工社保比城鄉居民社保高出2556.7-1573.3=983.4元,約高出62.5%。



寫在最後的總結:

就養老金高低而言,影響養老金的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城鎮職工社保和自由職業者社保領取的養老金會略高一籌。但是,就回本週期而言,公司為其繳納城鎮職工社保最划算!

如果都是個人繳費,則建議沒有繳納過城鎮職工社保的參保人選擇城鄉居民社保,繳納過就選擇自由職業者社保吧,因為,自由職業者社保和城鎮職工社保養老和醫療繳費年限互通互聯。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樓主您好,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都交納社保基數都按照100%來計算,那麼退休金有差別嗎?實際上如果能夠保證自己的繳費年限相同,平均繳費指數相同,並且又是同一年退休的話,而且又是同一個地區退休,這種情況才能保證有一個相同的退休金待遇。

因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不單單指。咱們的一個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實際上他和你退休不同的地區也有很大的差異,因為不同地區的一個退休標準,它的這個社會平均工資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說在辦理退休的上面,就會出現一定的退休金差距。

還有就是退休年齡的不同也會造成退休金的一個差距,因為退休年齡的不同,所以說它的這個計發月數是不相同的,不同的計,發月數算出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也是有一個不同待遇,所以說在這方面的情況下,也要保證相同的條件,才可以確定自己的養老金能不能和另外一個人的養老金相同。

但是雖然是參加靈活就業的個人也好,還是企業在職職工也好,其實他們參保的都是同一種職工養老保險,所以說他們參保的這個養老保險的性質是完全相同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社保小達人


驕陽425:你提出的在職職工和靈活就業者都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100%為繳費基數繳費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在職職工正常情況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是按職工工資的28%繳納的,單位按職工工資的20%繳納記入統籌賬戶,職工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記入個人賬戶。當職工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時,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28%為你繳費,單位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20%繳費,記入統籌賬戶,職工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當職工月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00%時,單位就會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20%為職工繳費,職工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

也就是說在職職工的工資在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他都得按他工資的8%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除非他的工資與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他才能按你說的100%繳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不論按什麼檔次繳費,其中的3/5(12%)記入統籌賬戶,2/5(8%)計入你個人賬戶。按參保繳費政策,他道是可以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100%為繳費基數參保繳費。

因此你提出的在職職工和靈活就業者都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100%為繳費基數繳費的想法,很難實現。

不過從參保繳費計入個人賬戶的錢看,在職職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個人繳費佔繳費總數(28%)的2/7(8%)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也是將全部繳費(20%)的2/5(8%)記入個人賬戶。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員退休時按月領養老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的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記入個人賬戶金額、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因此,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都在一個參保統籌區(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們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


我愛我家214230147


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如果繳納社保基數都是100%,退休金有差別嗎?

看了本欄目內21篇文章中的大多數,都忽視並失察了審題問題。本題目所言十分的清晰明確,那就是繳納社保基數都是100%,而“文章”就藏在社保基數都是100%上。這是回答與解讀本題目時,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的一個前提問題。

那社保繳費基數都是100%,它裡面藏著什麼秘密呢?這就是,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者的繳費基數都是100%,表面上看都是100%,但其實質內涵卻是不一樣的,而且差異與差別也尤為明顯:城鎮職工的繳費基數100%,它所指是城鎮職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無疑;而靈活就業者的繳費基數100%,所指則是當地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本身。這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呀!

很顯然,審題關失察,出了紕漏,也就是把所要解決的問題搞錯了,文不對題了,那你所解讀與回答的問題,豈不誤入歧途、背道而馳?我的上述分析與看法正確與否呢?歡迎廣大讀者與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劉正民


簡單直接地回答:絕對不會有差別。

假如有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在企業投保,一個是自由職業者投保。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個地區,同時從現在開始投保,都正好按照100%社平工資作為基數繳費,繳納同樣的時間後同時退休,那麼,這對兄弟的退休金是完全一樣的。

原因就在於,跟退休養老金多少有關的四個因素——社平工資、投保係數、繳費時間和計發月數——完全相同,使用同一套標準計算,絕對不可能出現兩個結果。

退休養老金沒有差異,但是個人繳費負擔是有區別的。簡單地說,企業職工負擔8%,靈活就業人員負擔20%。至於為什麼、公不公平,不是本題所問,在此不贅述。


顏開局


不一樣。假設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100%繳費,則城鎮職工的繳費為:

單位繳費5000元x20%=1000元;

個人繳費5000元x8%=400元,;

城鎮職工每月的繳費總額為1400元。

靈活就業人員按100%繳費基數,繳費20%則繳費總額為:

5000元X20%=1000元。

城鎮職工每月繳費比靈活就業人員多繳了400元。

所以同等條件下,城鎮職工的養老金高於靈活就業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