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山妹子做豆腐蒸包子,夜裡只睡三四個小時,今年想掙10萬元


安康嵐皋縣藺河鎮和平村,85後女子張梅做豆腐、蒸包子,夜裡只睡三四個小時,她今年的目標是掙10萬元。在別人看來,張梅真的是太辛苦了,但張梅說:“今年掙10萬應該沒問題,能掙錢就不覺得累。”

藺河鎮地處巴山腹地,不管啥天氣,每天6點多張梅就騎著三輪車,走鄉串戶,去賣自己做的豆腐和包子,一天要跑五六十公里。

由於人長得漂亮,豆腐做得好,村民們都叫張梅豆腐西施。張梅說:“我年輕愛面子,這豆腐包子要做不好,我都不好意思拿出去賣。”

在山村想吃個包子不容易,自己包太麻煩,想吃沒地方買。張梅看準這一商機,在賣豆腐的同時賣自己包的包子,豆腐,粉條,紅糖三種餡的包子都是一元一個,做豆腐就夠的辛苦的,張梅卻還要包包子,她手機鬧鐘定在深夜1點,別人睡得正香的時候,她起來發面,調餡,待200多個包子做好蒸熟,天已大亮。

小時候家裡窮,初中沒有上完,張梅就出去打工,在城裡的咖啡店當過服務員。結婚後,張梅就不再出去打工,在家門口種大棚菜,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讓這個家富裕起來,張梅不想讓自家落在別人家後頭。2016年土地被徵用,種不成菜了張梅開始做豆腐。


剛開始的時候總失敗,黃豆打漿、煮豆漿、點石膏,一步步看似沒問題,但總是變不了豆腐。張梅說:“至少費了500斤黃豆。再難都沒有想過放棄,我這人脾氣比較犟,既然選擇了做豆腐,我就一定要把它做成做好。”

上午走村串戶賣豆腐、包子,中午補點覺就開始做豆腐,平時每天要用70斤黃豆做豆腐,到冬月、臘月農村豆腐需求量大增,要做200斤黃豆的豆腐。下午3點開始磨豆漿,等豆腐做成已是夜裡八九點鐘。

古人說,撐船、打鐵、磨豆腐是人生最苦的三大職業,長得苗條秀氣的張梅卻選擇了磨豆腐這一再苦的職業。

張梅做豆腐不只靠經驗,她把平時積累的經驗變成數據,這樣就可以更精準地控制做豆腐的各個環節。比如豆漿煮開後,要讓豆漿溫度降到80到85度時才能點石膏,張梅就會用溫度計來量測溫度。

點石膏是做豆腐的關鍵環節,石膏的量和攪動都會影響豆腐質和量。

將豆腐腦盛入四方木製豆腐箱內,蓋好用石頭壓住,這豆腐就算做成了。

張梅的丈夫在附近開水泥罐車,兒子剛上一年級。要是不做豆腐、不包包子,家裡的日子也能過,但靠丈夫一月4000多元的工資,這日子就有點緊張,張梅不想讓丈夫承擔太大的壓力。

張梅承受著常人不能承受的艱辛,張梅用勤勞改變著這個家。裝修房子、買汽車,通過奮鬥實現了一個個家庭願望。張梅沒有滿足,她想搞一條豆製品生產線,讓自己掙到更多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