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從飽受風沙侵害的窮鄉僻壤,到充滿綠色的“全球環境五百佳”;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新中國成立70年,敖漢旗在幾代人的努力下,走出了一條由黃漸綠的“涅槃”之路,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綠水青山新畫卷。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在敖漢旗四家子鎮,林工站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秋季測繪驗收工作。利用GPS定位打點,信息就會自動傳到電腦系統裡,從而計算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敖漢旗四家子鎮林工站站長 齊相維:秋季驗收這項工作主要是看面積夠不夠,成活率能否達到標準。

在長勝鎮烏蘭巴蘇村,悠悠青草、蔥蔥樹林,秋風吹來,到處充滿勃勃生機。誰也無法想象,曾經這裡是荒沙一片的不毛之地。

這個沙子是1966年開始固定的,1976年栽的這些松樹,像下面這些都是油松。

回憶起當年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治沙的情景,長勝鎮烏蘭巴蘇村村民於順還歷歷在目。他告訴我們,當時的烏蘭巴蘇村三面被沙子包圍,一颳風沙子能堆房子那麼高,種植作物都得立夏以後才能種,不然人種幾遍沙埋幾次。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全村所有的勞動力都積極投入到治沙行動中。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敖漢旗長勝鎮烏蘭巴蘇村村民 於順:開始因為技術差,從長途從外地運苗,成活率那幾年都比較低,30%到50%

是最高的,經過總結經驗以後,從當地我們自己建了個苗圃種的樟子松,它得適地適樹,又加上沒有長途運輸的損失,這樣成活率就提高了,經過3年以後補植,(成活率)基本上達到97%、98%。

烏蘭巴蘇村治沙成功,只是敖漢旗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1982年京通鐵路防護林建設大會戰,沿線造林3萬多畝,萬人建成綠色長廊百餘公里;1990年到1992年,黃羊窪牧場防護林建設,造主副林帶294條,總長726公里,500米見方的大網格877個。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此外,針對林業經濟效益低、促進群眾增收動力不足的問題,旗政府還實施了以建設高效節水經濟林為主、以其他經濟林為輔的經濟林工程。“十三五”以來,全旗建設經濟林24.2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經濟林10.7萬畝。敖漢旗四家子鎮整合旗林業局高效節水豐產經濟林項目、京津風沙源項目和退耕還林項目資金,對殘次林、山坡地進行了改造,建起水果經濟林。

敖漢旗四家子鎮副鎮長 蒙國東:截至目前,四家子水果經濟林達到了4500畝,帶動周邊群眾近700戶,戶均增收達到了3萬元。計劃到2025年,四家子水果經濟林要達到1萬畝,讓更多的周邊群眾從中受益。

赤峰市敖漢旗:從黃沙漫天到山青水綠

既要綠色山川,又要富裕人民。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林業產品的開發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200萬元,建立高標準沙棘產業園2100畝,栽植各類樹種19個,其中沙棘20萬株,帶動貧困戶在內的農戶2000多人,人均增收4000多元。

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胥俊久:投入專項資金,大力推進沙棘產業發展,打造一條種植沙棘、生態建設、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良性發展的產業鏈。

截至目前,敖漢旗有林面積達到580萬畝,是建國初期的34倍、是1978年的4.6倍。森林覆蓋率達到44.45%。其中,人工林達到556萬畝,佔現有林面積的96%。林草業年總產值由2015年的3.7億元上升到6.7億元。

赤峰臺報道 鮑夢圓 秦永波(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