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有著華夏5000年的文明,縱觀歷史長河,我國始終是一個文明國家,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不過今天我們要來說的不是我們的母親河,而是位於黃河內的鐵牛

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這是在1989年的時候,一隻埋在黃河河底的鐵牛浮出了水面,也帶出了黃河古渡口遺址,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這隻鐵牛,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就要問了,為什麼鐵牛會被埋到河底,而且還保存了那麼多年呢?

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這件事就要從1989年說起了,當時在有專家去勘查黃河蒲津渡遺址的時候,在地下挖出來了四尊鐵牛文物,這些文物經鑑定,是來自唐開元時期的,在那一時間還發掘出來了鐵人,四個鐵牛加起來底座就重45-72噸,在一千多年前是用來固定橋樑的,但是過了一千多年,這鐵牛為何還保存的完好無損呢,著實讓人好奇

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鐵在遇到水之後,就會氧化生鏽,而鐵牛卻保存了那麼久,甚至身上的花紋和裝飾都能看得清,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這些鐵牛雖然有些鏽跡,但是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看起來還是很有精神的

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鐵牛能夠保存至今,有兩個原因,第一,造鐵牛的原材料不是那種純度很高的鐵,所以氧化不是很明顯,第二個就是鐵牛的外層塗了防腐蝕的塗層,至今都沒有脫落完畢,所以保存到了現在

黃河45噸“鎮河”鐵牛,歷經1200年卻完好無損,到底是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是否去過這裡呢?對這四隻鐵牛有什麼想說的呢?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多多留言討論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