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才溪:光榮的中央蘇區第一模範鄉,更有“九軍十八師”的美名


上杭才溪:光榮的中央蘇區第一模範鄉,更有“九軍十八師”的美名

圖為才溪光榮亭

說起閩西紅色歷史,才溪鄉調查、中央蘇區第一模範鄉聞名遐邇,在閩西革命鬥爭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寫下濃墨重彩的華章。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撫今思昔,7月30日,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踏上上杭縣才溪鎮這片光榮的紅色熱土,追尋當年那段鏗鏘足跡和光輝記憶。

1929年7月,才溪鄉人民在紅四軍的策應支持下,舉行了武裝暴動並獲得成功,成立了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和才溪區工會,從此,才溪人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為支持革命、發展蘇區,才溪鄉人民“鬧革命走在前頭,搞生產力爭上游”,男女老少齊上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生產勞動、發展經濟活動,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擴紅支紅運動。才溪依靠勞動合作社與耕田隊調劑勞動力,做到了“沒有一片田塍沒有種雜糧”,生產超過暴動前10%,群眾吃肉、穿衣改善100%。當時僅有1.6萬人的小山鄉,有3762人參加紅軍,佔當時全鄉總人口的20%和青壯年男子的80%,在崢嶸歲月的年代裡,才溪鄉絕大部分的青壯年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戰場,這是怎樣的一種英雄氣概啊!因為參加紅軍的人數多、在革命戰爭表現英勇,新中國成立後,在解放軍部隊中有一大批才溪籍軍、師級幹部,成就了才溪鄉“九軍十八師”的美名。

正因為才溪鄉在擴大紅軍及發展經濟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得到中央蘇區及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的嘉獎,被譽為“第一個模範區”。1933年春,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為了表彰才溪人民的巨大貢獻和光榮業績,在才溪老圩坪上建造了光榮亭。紅軍長征後,光榮亭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毀壞。現在的光榮亭是解放以後重建的,由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名。已經成為各級黨員幹部、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輕輕撫過光榮亭斑駁的粉色牆面,我們彷彿看見了那裡“青山凝碧曾是血,綠水流輝應為魂”。

1933年11月下旬,為總結和推廣才溪革命建設經驗,同時為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做準備,毛澤東第三次來到才溪進行為期十多天的廣泛深入的社會調查活動。在社會調查期間,毛澤東同志甘當“小學生”,認真聽取了才溪幹部群眾關於當地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等的情況彙報,並和與會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深入當地紅軍烈士與貧苦農民家中,實地瞭解具體情況,到紅軍公田檢查生產,參加生產勞動,總結勞動人民群眾的發明創造,寫下了著名的《才溪鄉調查》,為整個蘇區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工作指導。自此,“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成為我黨做好各項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根本遵循。

當年模範鄉,今朝更好看。如今才溪鎮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據統計,近年來才溪鎮社會總產值、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建檔立卡的234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村榮石村已於2018年底實現脫貧。目前,才溪被列入上杭縣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鄉鎮,正昂首闊步邁向新的征程、續寫新輝煌!(來源:閩西新聞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