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才溪:光荣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更有“九军十八师”的美名


上杭才溪:光荣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更有“九军十八师”的美名

图为才溪光荣亭

说起闽西红色历史,才溪乡调查、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闻名遐迩,在闽西革命斗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抚今思昔,7月30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上杭县才溪镇这片光荣的红色热土,追寻当年那段铿锵足迹和光辉记忆。

1929年7月,才溪乡人民在红四军的策应支持下,举行了武装暴动并获得成功,成立了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和才溪区工会,从此,才溪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为支持革命、发展苏区,才溪乡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生产劳动、发展经济活动,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扩红支红运动。才溪依靠劳动合作社与耕田队调剂劳动力,做到了“没有一片田塍没有种杂粮”,生产超过暴动前10%,群众吃肉、穿衣改善100%。当时仅有1.6万人的小山乡,有3762人参加红军,占当时全乡总人口的20%和青壮年男子的80%,在峥嵘岁月的年代里,才溪乡绝大部分的青壮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战场,这是怎样的一种英雄气概啊!因为参加红军的人数多、在革命战争表现英勇,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军部队中有一大批才溪籍军、师级干部,成就了才溪乡“九军十八师”的美名。

正因为才溪乡在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中央苏区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才溪人民的巨大贡献和光荣业绩,在才溪老圩坪上建造了光荣亭。红军长征后,光荣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毁坏。现在的光荣亭是解放以后重建的,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名。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轻轻抚过光荣亭斑驳的粉色墙面,我们仿佛看见了那里“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

1933年11月下旬,为总结和推广才溪革命建设经验,同时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做准备,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进行为期十多天的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在社会调查期间,毛泽东同志甘当“小学生”,认真听取了才溪干部群众关于当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的情况汇报,并和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深入当地红军烈士与贫苦农民家中,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到红军公田检查生产,参加生产劳动,总结劳动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整个苏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工作指导。自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成为我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根本遵循。

当年模范乡,今朝更好看。如今才溪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近年来才溪镇社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建档立卡的23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荣石村已于2018年底实现脱贫。目前,才溪被列入上杭县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乡镇,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续写新辉煌!(来源:闽西新闻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